以科学发展观提升新农合工作发展调研报告(精选3篇)

时间:2011-05-02 04:44: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以科学发展观提升新农合工作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基础。新农合工作是以解决农村居民医疗费用负担过重为目标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报告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探讨如何提升新农合工作的发展。

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新农合工作的目标是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保障,因此要关注农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在制定政策和实施措施时,要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实际情况和意见,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新农合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

其次,要全面协调新农合工作的发展。新农合工作涉及农村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财政等多个领域,在推进新农合工作时,要加强各相关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要统筹解决新农合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避免政策的片面性和局部性。同时,要注重新农合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结合,推动新农合工作与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最后,要实现新农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新农合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确保其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加强对新农合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要加强对新农合工作的研究和创新,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以科学发展观提升新农合工作的发展,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协调新农合工作的发展,实现新农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需求,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提升新农合工作发展调研报告 篇二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新农合工作是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提升新农合工作的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注重以人为本。新农合工作的目标是为农村居民提供医疗保障,因此要关注农村居民的需求和利益。要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新农合工作的认识和参与度。同时,要充分考虑农村居民的实际情况和意见,在制定政策和实施措施时,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政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其次,要加强新农合工作与其他领域的协调。新农合工作涉及农村社会保障、医疗卫生、财政等多个领域,在推进新农合工作时,要加强各相关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要统筹解决新农合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避免政策的片面性和局部性。同时,要注重新农合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结合,推动新农合工作与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互促进。

最后,要实现新农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新农合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要确保其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加强对新农合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同时,要加强对新农合工作的研究和创新,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以科学发展观提升新农合工作的发展,需要注重以人为本,加强新农合工作与其他领域的协调,实现新农合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需求,推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提升新农合工作发展调研报告 篇三

以科学发展观提升新农合工作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县的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的不断健全,农村和城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高,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作为缓解广大农牧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在着力保障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使新农合制度在我县得以更好的推广和发展,进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根据**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安排部署,**意识形态口成立专门的调研小组,于3月下旬开展了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上门走访等形式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我县新农合工作还存一些问题,我们将以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实践活动的自查整改,不断开拓创新,狠抓落实,进一步来推进我县新农合工作长足发展。

  一、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基本开展情况

  (一)农牧民参合和资金筹集稳步上升。我县2005年被定为自治区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县以来,先后五次调整合作医疗报销补偿方案,截止目前,参合率达到100%。自去年在全疆率先实施“新农合+商业补充保险”模式以来,农牧民参保积极性明显增加,补偿率由34%提高到51%。2008年,参合农牧民住院次均补偿913.38 元、占次均住院总费用的36 %,较往年同比分别增长2个百分点,参合农牧民就诊率和住院率均高于往年,农牧民对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的平均满意率达95%以上。

  (二)补偿政策逐步完善。一是在各级财政逐年增大补助标准,人均参合资金总量增大的前提下,通过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定点医疗机构,合理确定各级别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的分级补偿比例、起付线、封顶线等,防止基金过多沉淀,引导病人合理分流,使农牧民受益最大化。2005年乡、县、县以上定点机构起付线分别为100元、400元、 和800元,超出起伏线分别按50%、40%、和30%报销。最高补偿限额年度累计为8000元。为尽可能的让参合农牧民享受更多、更高的补偿,2007年,先后对新农合实施方案进行了两次调整,目前乡、县、县以上定点机构起付线分别为80元、200元、500元,超出起伏线分别按70%、55%、40%报销,最高补偿限额年度累计为12000元。同时,对参加合作医疗65岁及以上老年人和领取计划生育“两证”的家庭成员的补偿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县、乡定点医疗机构实行30元的保底补偿。二是积极探索新的补偿方法,让农牧民享受更多的农合补助。2006年年底,我县在严格管理基金的同时,积极探索新的补偿方案,在**率先推行合作医疗二次补偿,共补偿 680人次,金额达26.19万元。2008年,**县尝试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引入商业保险作为新农合补充医疗保险。补充险的实施,极大推动了合作医疗的发展:一是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覆盖率明显提高。商业补充保障制度积极稳妥的落实,让农牧民切身感受到了合作医疗带来的种种好处,农牧民参合的积极性明显增强,为新农合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09年,我县参合率达到100%。二是农牧民医疗保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2008年,合作医疗共支出225.54万元,补偿金额85.1万。合作医疗补充险的实施,使农牧民的受益率显著提高,补偿比例由实施前的34%增至51%。三是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牧民看不起病的问题。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与商业补充险的联合实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难农牧民无力参合和无力支付大额医疗费用的问题,切实提高了县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和农牧民医疗保障水平。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团体补充医疗保险实施以来,全县1713名农牧民从中受益,其中35人享受了大病补偿,补偿金额高达21.5万元

  (三)取得明显效果。经几年的探索努力,至2009年来,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已基本形成政府引导、部门配合、群众自愿参与的工作格局,初步建立和规范了组织领导体系,政策框架体系,探索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在组织管理、筹资机制、基金管理与使用、医疗救助、卫生服务机构监督等方面行之有效的做法,并逐步规范、健全和完善。新农合制度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病人家庭的经济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提升了党和政府为民办事的形象。新农合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好政策,已初步得到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农牧民的参合积极性正在逐步提高。乡卫生院已成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主要载体,资金总量迅速上升,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动下,乡卫生院的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医护人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医院的就医环境大为改观,硬件设备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更新和完善,这些都为医疗机构的迅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新农合是一件惠民的系统复杂的社会工程,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取得不小的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但由于诸多因素的错综复杂和一些不可预见性,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冷静对待。

  1、宣传引导工作不够深入,农牧民参合率高,而参与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部分村组干部没有经过专门的系统化培训,对新农合政策了解不够,对农民提出的相关问题不能很好解答,乡干部又精力有限,不能面面俱到,使农牧民对新农合的相关政策不够了解,调查中发现一些农牧民在定点医院看病不知道如何报销,甚至有的参加了新农合也不知道怎么享受这一政策。

  2、农牧民对目前的报销比例不满意,门诊家庭账户上的钱不够用。我县人口少,经济落后,我们的筹资属于低水平广覆盖的局面,住院病人呈逐年上升趋势。农牧民医疗保障需求逐步提高,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基金运行风险正在日渐加大

  3、农民医疗服务需求增长,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强。一是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严重控编,二是设备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三是村卫生室不能发挥基本功能。影响了小病普惠政策的落实,反映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医疗条件有待改善,乡医务人员有待充实,村卫生员的待遇有待提高。

  4、真正的穷人还存在看不起病。对于那些尚处于温饱边缘徘徊的农民,不仅无钱参加合作医疗,即使已经参合,但具体看病时还得先自己垫付,过后按比例报销,农民自己需要承担的数额仍然不少,真正的'穷人依然看不起病。

  5、日常工作量大,经办机构建设和管理工作薄弱。合管中心经费严重不足。合作医疗的管理和办公经费紧张。目前,县财政为合作医疗预算经费为1万元/年,而合管中心每年用于培训、督导、审核、宣传发动、网络运行等费用至少在4万元以上。

  三、对策与建议

  1、强化宣传,优化服务。一是对村组干部进行专业的系统化培训,使其广泛、深入地开展政策制度宣传,把参合办法、权利、义务以及审核结算流程等宣传到千家万户,使广大群众真正了解、熟悉这一制度。二是针对性地开展具体、形象、生动的典型事例宣传,现身说法,增强制度的吸引力。三是按期公布住院补偿报帐费用,增加透明度,提高了农民对新农合的信任度。四是加强对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变服务态度,向参加新农合的农民提供便利、快捷、周到的服务。

  2、加快建立起适合我县县情的筹资增长机制,提高基金运行总量,从而不断提高农牧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目前,合作医疗基金酬资水平低与广大农牧民医疗保障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是新型合作医疗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基本方法是建立积极稳妥的筹资增长机制,提高筹资金额,增加筹资渠道和来源,扩大基金总量。在中央、自治区补助标准不变的情况下,我县财政又极为困难,在不增加县财政负担的情况下,可以借助社会资助资金,如在每年各类捐款中留出一定资金,存入专门帐户,并每年定期划拨到合作医疗基金专户,使基金透支的风险降到最低。积极稳定的筹资政策是提高农牧民基本医疗保障的关键。2010年在全县推行门诊统筹。

  3、给乡、村医疗机构创造生存发展空间。切实加大对农牧区乡、村医疗机构的资金投入,一是增大对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修建力度,为其添置更新医疗设备,稳定卫生队伍,同时加强其素质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医疗卫生诊疗水平,给乡村卫生室创造生存发展的空间,真正实现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为农民提高方便、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4、规范医疗行为,控制目录外用药。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坚持定期考核和动态管理制度,严格规范诊疗程序和用药行为,各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全自治区统一制定的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对于同一管理、药效相同或相近而不同药名的药品,医疗机构应采用目录内用药,有效控制农牧民医药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减轻农牧民不合理负担。

  5、建立管理监督机制,真正做到取信于民。一是充分发挥合管委(办)职责,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理和指导等工作,对医疗定点医院实行不定期查房、查病情、查病历、查处方、核实患者是否符合补

偿规定,医嘱执行是否真实,用药是否符合要求,各项收费是否符合标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促使定点医院对患者做到入院一张告知书,出院一份结算单,补偿一张明白纸。二是加强经办机构建设。按规定落实人员编制、工作经费、改善经办机构的办公条件,尽快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工作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三是完善基金监管机制,制定监管规定,形成定期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基金运作规范、透明、高效,保证制度的公平公正。

以科学发展观提升新农合工作发展调研报告(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