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备好一堂课【经典3篇】

时间:2019-07-04 08:50: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怎样备好一堂课 篇一

备课是每位老师必须经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然而,备课并不仅仅是准备教案和课件,更重要的是要有系统性、有计划地进行准备,从而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下面我将分享几个备好一堂课的关键要点。

首先,明确教学目标。一个好的备课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即明确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要达到什么水平。教学目标应该是具体、可测量的,这样才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供有效的学习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教学内容应该紧扣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提供适当的拓展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三,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程度。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实验、案例分析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果。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合作学习来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最后,及时反馈和评价。备课不仅仅是为了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测验、作业批改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积极性和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备好一堂课是一项需要认真对待的工作。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以上的建议能对广大教师在备好一堂课方面有所帮助。

怎样备好一堂课 篇二

备好一堂课是每位老师的责任和使命。一堂好的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下面我将分享几个备好一堂课的实用方法。

首先,充分准备教学材料。备好一堂课首先要准备好教学材料,包括教材、教辅材料、多媒体资源等。教材是教师备课的基础,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辅材料和多媒体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备好一堂课还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学时间的安排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合理分配各个环节的时间,确保学生能够适应和吸收所学内容。同时,教师还要注意控制教学进度,避免走马观花或过于冗长,确保教学过程的紧凑性和高效性。

第三,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备好一堂课还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程度。教学活动可以包括课堂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还可以使用教具和多媒体资源,使教学更加生动和具体。

最后,及时反馈和评价。备好一堂课还需要及时反馈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测验、作业批改等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进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综上所述,备好一堂课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通过充分准备教学材料、合理安排教学时间、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及时反馈和评价,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希望以上的方法能对广大教师在备好一堂课方面有所启发。

怎样备好一堂课 篇三

怎样备好一堂课

  总结精选(1):

  如何备好一节课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保证。教师备课的重点就应是每节课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规定了在每节课上学生就应学习和掌握哪些潜力,教师如何在不偏离重点围绕教学目标灵活地展开教学资料授课,教师在授课之前应做哪些工作:

  一、在钻研课标上下功夫(研读课标,确定教学的目标)。

  所谓课标,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目标清楚,万变才会不离其宗。在反复研究课标后,再确定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二、在钻研单元目标和教学参考上下功夫。(研读教参,读出编写的意图)

  课标是一个学段的目标和要求,单元训练是对一个单元、一篇文章的目标和要求,是对课标阶段目标的分解。单元训练的目标要求,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训练点。在备课之前,阅读单元提示,了解这部分资料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以及本单元在整册书中的地位。把这些搞清楚了,才好给所教的这部分资料定位,确定教学的重点。吃透单元目标的同时,再看看教参。教参只是参考,不要完全当作教学的要求。要学会分析、比较,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在深入钻研教材上下功夫。

  (一)是细读:教材上所有资料都要读,还要把与本册教材相邻的二册教材都要找来读一下,能够了解本册教材的知识点是在学生学习了哪些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又是今后学习哪部分知识的基础(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这样你在教学时,就能把握住哪些知识是学生透过自学、讨论能够解决的,哪些是学生努努力能够摘得到的。这样能够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还能够节省教学时间,补充拓展超多知识。

  (二)是试做:复习题、练习题以及教辅材料上的题,都要亲自做。并且要求学生操作的自己也要先操作一遍,而且要把自己想象成一名学生,那样去做去想、去体会思维过程。这样你能够发现,哪些题有难度,需要你点拨提示,有哪些是变式题。如果难度过大,能够当堂补充个例题进行讲解,为学生课堂或课下作业扫清障碍。

  (三)是深思:第一要思考知识点,找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理清前后联系。其次要思考教材意图,充分发挥教材上主题图的作用,想一想教材要透过这幅图到达什么目的。第三要思考重点和难点。从知识和潜力两个方面来确定本节课重点是什么?难点又是什么?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资料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训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资料的理解,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备难点,备课时要根据教材资料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必须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教材中蕴含一名一暗两条主线,一条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科书上的,另一条是数学思想和方法,需要教师读懂教材后面的东西。四是思考学生,每上完一节课,教师要明白这节课哪些知识点学生都掌握了,还有哪几个学生,某个知识点没掌握,不论是学优生还是学困生,哪些知识掌握的扎实,哪些知识掌握的不扎实,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教材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五是思考选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很多,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都是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不存在任何状况下,对学生都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从自身特点、教学特点、学生年龄

  特点出发,选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可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四、在教学环节上下功夫。(教学的层次性)

  教学设计像盖房,不仅仅要架起房梁,而且还要进行精致的装修。对于每个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就是对于教学设计的精装修。老师每一句话该怎样说,都要有精心的推敲,每一个段落的教学都要有层次,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艺术性。对于某一个重点段落的教学,首先要确定这个段落描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达方法?我要透过这一段落训练学生那些技能?这些都明确之后,进行教学层次的设计,第一次读干什么?有什么意图;第二次读读什么?这样的教学层次清晰,把对于这段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五、在了解学生上下功夫(研读学生,读出教学的方法)。

  学生是我们备课的重要依据,学生是一切教学的起点。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务必先了解学生,只有研究和估计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的具体需要,有效地帮忙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

  怎样分析学生,确定一堂课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了解学生很重要,了解什么,从哪些方面了解?

  ①掌握目前学生的一些基本状况:比如学生总体状况如何,某一个体又有哪些差异,从他们的基础,潜力看能够分为哪几个层次;各个层次的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了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备课时设计适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

  ②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明白了什么,学生不明白什么,学生想明白什么?备起点(起点要适宜,才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教学时有意识地设置悬念,多用启发,让学生用心思考,质难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决定,教师指导则点到为止,让学生自己把潜力充分发挥,将疑点搞清楚。

  ③了解学生的举止和需要,学生喜欢用什么方式来学习数学?

  用什么方式了解学生:

  1.课堂观察⒉问卷调研⒊作业⒋课堂练习⒌谈话。

  ④学生不感兴趣怎样办

  学生都会了,人们教什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很重要..

  ⑤学生不会怎样办

  ⑥学生出现了问题怎样办:给学生搭建脚手架。

  怎样搭建脚手架

  1、用好素材

  2、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3、给学生独立操作、思考的平台

  4、给学生交流的机会

  六、在教学过程上下功夫.(研读教学环节)

  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思考教学中各个环节,分析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尽可能做到有的放矢。课堂教学中要设计有效的高质量的问题的设置,问题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教学资料,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七、注重反思。

  反思是实施新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通常是在不断反思中经过多次修正、完善后才构成的。实践中,教师要有强烈的“优化”意识,针对自己拟出的“教学设计”文本要经过反复推敲、揣摩思考哪些资源可能更换、充实?哪些环节和问题可作进一步改善?经过课堂实践后,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意想不到的现象和缺憾,教师再透过反思,对教学设计进行提炼、升华和融合。

  吴正宪老师在“怎样备好一节课”的讲座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备课的四个关注:

  1、我们要到哪里去?——设计教学目标

  2、我们在哪里?——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

  3、我们怎样去呢?——写出教学设计

  4、我们到了没有?——课堂评价

  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是关键环节之首。在备课环节这一关时,目的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措施要落实。要注意教学资料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明确教师“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方向。力争在备课环节做到教与学的结合,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只有把课备好才能把课上好,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我们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的效果。

  总结精选(2):

  如何备好一节课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而能够少教,但是学生多学”我们这天的这种课堂改革便是这样一种改革。而要想真正到达这样的效果上好一堂课,细致、全面的备课是个极其重要的前提。下面我就结合在近两年的课改过程中,关于如何备好一节课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1.吃透教材,尽量与教材编著者思维同步

  我们使用的教材在不断的改版,因此在课改的备课过程中,务必摒弃老思路,吃透新教材,领悟教材改版的原因,体会教材编写者的智慧所在。有感于此我觉得备好课首先要吃透教材,主要体此刻①吃透教材能整体把握文本资料在整个初中教材、在本部分、在本章中的地位,以确立本节课的整体目标。整体目标的确立不必须体此刻学案当中,但它却始终要在主备人的心中,指导整个备课学案的书写。如《浮力》这节课是整个力学的难点,学习它需要综合运用力学的所有知识,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应始终本着如何降低难度,如何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对本节课进行学习是设计本节课学案书写的整体目标。②吃透教材能把握文本资料的安排顺序,找到内部逻辑联系以确定本节课的具体目标。围绕具体目标设计递进式的问题,根据要达成的目标为学生的理解性学习搭建台阶,层层作铺垫,逐步突破重点、难点。例如在备《浮力》一节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教材安排有这样的逻辑关系:“想想做做”中的前两个小问题是为了让学生透过生活实例感受到浮力的存在、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而第三个小问题则是为了得出计算浮力的一个最基本的计算公式,为下面的实验探究作准备。如果备课者忽略了这看似简单的三个小问题内部的逻辑关系的话,必然就小

  看了这三个问题在本节课的作用,学案的设计就不会体现三个小问题所能反映的资料,那么对于初学者又怎样去更好的认识浮力及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这两个基本学习目标呢?③吃透教材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学案为学生预习扫除障碍。在备课过程中,不能忽略教材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不能轻视任何一个环节在教材中的作用。

  如在《浮力》一节课书写学案时我发现教材中“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的实验中,教材以图解的方式告诉了学生的实验步骤,这在历年来使用教材的过程中都是没有异议的,但是在这次备课中我却发现存在两个问题:①实验步骤中少了很重要的一步:测接水小桶的重力,如果实验中没有这一步学生是不可能明白实验更不可能准确得出实验结论的。②实验中就应选取石块等能在水中沉底的物体而不能选取漂在水面上的塑料块等,而教材中却就是选用的塑料块。因此在写备课学案时我首先对这两个问题做了说明。又由于本节课既是整个力学的重点和难点又是整个初三物理的重点和难点,而这个探究性的实验又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如不很好突破本实验就不能很好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因此学案中我是这样写的:(截取部分资料)。

  学习活动三:浮力大小〈2〉

  阅读教材95页探究资料并完成下列问题:

  [说明:A将教材中塑料块改为石块B注意观察教材中三幅图中测力计的示数(注每格代表1N),C已知装水小桶重为1N]

  ③物体浸入水中后,从烧杯中溢出的水叫做物体所“排开”的水。物体浸入水中越,排开的水就越。

  ④并注意深刻理解实验步骤,认真体会实验中是如何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

  ①石块重为N;②实验中小桶重为N;③石块如图2所示放入水后测力计示数为N;④石块排开的水重为N,⑤石块所浮力F浮=N;G排=N;⑥F浮G排(填〈、=、〉)。

  以上“说明”及3、4问题的设计不仅仅为学生的预习扫清了障碍,而且为学生很好的理解实验目的,得出实验结论做了很好的铺垫。

  以上备课时所发现的问题在课改前是没有发现的,而且也没有影响到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原因是那时是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以老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不看教材也不致于将知识点传授错误,而此刻是“先学后教”的课堂模式,如果没有一份学生能够依靠的学案做为引导,学生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预习明白,因此这天的备课已不在是过去简单好处上的备课了,只有吃透教材,充分把握教材才是备好一节课的前提,才是教师上好一节课、学生学好一节课的前提。

  2.深刻理解教材,为知识的恰当拓展与外延典定基础

  为了矾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状况,常常在一个知识点的后面以“追问”、“思考”或“要求”的方式增加具有拓展与延伸功能的问题,如在《浮力的应用》一课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轮船和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我分别追问了这样两个问题:

  追问:一只轮船从河流驶入大海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一些?为什么?

  追问:潜水艇的上浮或下潜与鱼的上浮或下潜有什么不同?

  这两个问题的设计不仅仅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点又进行了二次加工,而且还对有关联的相似问题的分析过程做了比较,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恰当的拓展。

  无论是拓展、还是外延都务必是恰当的、有效的,而这两者的有效需在教师备课前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给学生这样的空间,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激起课堂绚丽的涟漪。

  3.根据学生特点,设计贴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

  因为这是一份预习+展示的学案,学生要借助于它的指导去完成新课的学习,因此在学案中问题的设计上务必要创设情境、结合生活实例、一些学生在家能完成的实验或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思考,尽量降低学生预习中的因难。比如:《浮力》一节课中关于“物体的浮沉条件”这项资料我是这样设计问题的:

  学习活动一:物体的漂浮条件

  ①画出物体漂浮在水面上时的受力示意图。

  ②生活中哪类物质漂浮在水面上?

  总结:物体漂浮时:G物F浮;P物P液(填〈、=、〉)

  追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漂浮在水面上?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物点?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有两个:①是让学生借助于已学知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得出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之间的关系;②是让学生透过“追问”放眼于生活中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来进一步概括出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之间的关系。为了到达这样的目的在“追问”时问题的设计很关建,如果直接“追问”: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密度与水的密度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这样太过理性化的问法没有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不贴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想到达咱们的设计意图就很困难,也就失去了设计的好处。因此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才能理解老师的出题意图,才能真正的预习透彻明了,才能在展示课上有话说,有资料讲,才能有课堂上的有效生成。

  以上仅是备课中的点滴体会,要想真正备出一节好课,我们就应做备课的有心人,就应具有一颗高度的职责心。一篇好的备课学案更就应是博采众家之智慧融于一体的结晶。

  总结精选(3):

  如何备好一节课

  记得每次上公开课,尤其是比赛,我都会紧张,所以每次上下来都不尽如人意。但是有一次我却在课堂上发挥自如,和学生配合得十分默契,结果也获得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记得那次上的是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此刻回想起来这次成功有很多原因,但最大的原因是课前认真、用心、充分地备好了这节课。

  教师的本职是教学,说到底务必业务要过硬,台上一分种,台下十年功,必须要有良好的基本功,要上好一节课,务必备好一节课。因为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保证。我觉得要备好一节语文课,务必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一、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

  备课前,先不要看教参,静下心来,认真地读课文,反复地读课文,像教学生读书一样,划词语、划句子、作批注,整体感悟,读出自己的感受。这是个基本的道理。有的老师在备课时,先看教参,再看课文,甚至有的这样想,课文就几句话、几百字,一看就明白,有什么可读的。如果在我们的课后,有好多问题连自己还没有弄懂,如一些重点词句的理解,甚至文章的主旨也不明白,更谈不上自己的感悟。语文课是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要教育别人,务必首先打动自己。教育学生学语文要有独特的感悟,我们自己务必有独特的感悟,自己若没有感悟,也就不可能去打动别人。有一篇文章叫《斑羚飞渡》,读完后我觉得第一件是就是要向学生推荐一本杂志《读者》,因为这篇文章就是以前刊登在《读者》上的。当年我看了以后就颇有感悟。果然在上课前我先谈了我对这群羚羊的团队精神佩服,学生果然对这个故事充满了好奇,急着去读课文,课堂上学生还谈了自己的感悟,最后我向学生推荐这本杂志,我说《读者》是本好杂志,一个好故事,改变你一生。之后果然有很多学生尝试去阅读这本好书,并且从中获益匪浅。

  二、在钻研课标上下功夫。

  语文课标对中学语文不同学段教学提出不同的要求。所谓课标,就是教学的标准,教学的依据。标准不清楚,就不可能吃透教材的精神,就不可能准确把握教材的训练要求,教学就可能出现盲目性。吃透课标,才能抓住教学目标,抓准教材训练点,抓准情感目标的渗透点,才能根据目标对教材进行处理,加工、设计,才能把语文课教得有效,才能把课讲实、讲活。目标不清楚,搞课改,只能花里胡销,结果远离根本;目标清楚,万变才会不离其宗。每次我在反复研究课标后,确定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在钻研单元目标和教学参考上下功夫。

  课标是一个学段的目标和要求,单元训练是对一个单元、一篇文章的目标和要求,是对课标阶段目标的分解。单元训练的目标要求,往往就是一篇课文的训练点。即使课标要求弄清楚了,单元目标不清楚,也照样吃不透教材。吃透单元目标的同时,再看看教参。教参教参,只是参考,不要完全当作教学的要求。要学会分析、比较,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四、在了解学生上下功夫。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教师要想教会学生,务必先了解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有效地帮忙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做到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的具体需要,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了解学生的资料包括他们的思想、情绪、知识和潜力基础、思维特点和思维水平、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等。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照顾大多数的原则,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点,同时思考相应的教学措施。例如,根据学生的程度不同,备课时设计适当的问题提问适当的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自己在学习上的进步。有的学生连生字都还没能掌握,我就上课时只让他回答一些最简单的问题,不给他下马威,以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初一的孩子,和初二初三有本质的区别。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合理意见,改善教学方法,使之更切合学生的需要。

  五、在教学环节上下功夫。

  教学设计像盖房,不仅仅要架起房梁,而且还要进行精致的装修。对于每个教学环节的巧妙设计,就是对于教学设计的精装修。老师每一句话该怎样说,都要有精心的推敲,每一个段落的教学都要有层次,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艺术性。对于某一个重点段落的教学,首先要确定这个段落描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表达方法?我要透过这一段落训练学生那些技能?这些都明确之后,进行教学层次的设计,第一次读干什么?有什么意图;第二次读读什么?这样的教学层次清晰,把对于这段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以上五个方面的功夫,是老师务必做且应认真做的。我称之为备课五研读:即研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研读课标,读出教学的目标;研读教参,读出编写的意图;研读学生,读出教学的方法;研读教学环节,读出教学的层次性。这五个功夫下到了,才算真正吃透教材。

  总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备好课是关键环节之首。在抓备课环节这一关时,目的要明确,要求要具体,措施要落实。要注意教学资料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练习的多样性,明确教师“教”的任务,学生“学”的方向。力争在备课环节的优化中做到教与学的结合,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要切合实际,打破程式化,探求新途径。一节课能否上好不是偶然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备课。此刻学校又提倡群众备课,我们更要充分利用好这块阵地,集思广益,发挥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把我们的课备好,因为只有把课备好才能把课上好,把课上好,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因此,我们在备课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学里就有一分的效果。

怎样备好一堂课【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