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精彩6篇】

时间:2016-08-04 09:44: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一

家乡的春节,是我最期待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家乡的风俗习惯充满了独特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

首先,家乡的春节离不开热闹非凡的庙会。每年的春节期间,家乡的庙里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这时,人们身着盛装,络绎不绝地赶来观看。庙会上,摊位林立,琳琅满目的商品琳琅满目,各种美食更是让人垂涎欲滴。人们在庙会上欢声笑语,边品尝美食边购买年货,为新年增添了一丝喜庆的氛围。

其次,家乡的春节还有独特的祭祖习俗。每年春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将祖先的牌位摆放在厅堂中央,摆上供品,向祖先祭拜。在祭祀过程中,长辈们会给晚辈们发放红包,寓意着传承家族的希望和祝福。这个传统习俗让家庭更加团结,让亲情更加浓厚。

再次,家乡的春节还有放鞭炮的习俗。每逢除夕之夜,家家户户都会放鞭炮,以驱逐邪恶之气,迎接新年的到来。在鞭炮声中,人们互相祝福,庆贺新年的到来。鞭炮声响彻云霄,给人一种喜庆和热闹的感觉。

最后,家乡的春节离不开丰盛的年夜饭。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以庆祝新年的到来。年夜饭上的菜肴丰盛多样,每一道菜都寓意着吉祥和团圆。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一边品味美食,一边分享彼此的喜悦和感恩之情。

家乡的春节风俗是我最珍爱的传统,这些习俗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无论我身在何处,家乡的春节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二

家乡的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热闹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家乡的风俗习惯充满了独特的魅力,让人流连忘返。

首先,家乡的春节离不开热闹非凡的舞狮表演。舞狮是家乡春节庆祝活动中的重头戏,每年的除夕夜,各个舞狮队伍都会在街头巷尾展示精彩的表演。舞狮队伍分为“高跷狮”和“地面狮”,高跷狮表演高难度的跳跃动作,而地面狮则可以与人互动。观众们争相围观,为表演者加油鼓劲,现场气氛异常热烈。

其次,家乡的春节还有传统的贴春联习俗。每到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喜庆的春联。春联上写着一些祝福的话语,如“恭喜发财”、“合家团圆”等,寓意着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贴春联的过程中,人们也会相互交流祝福,增强了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

再次,家乡的春节还有舞龙表演。舞龙是一种具有很高观赏性的传统表演形式,吸引了无数的观众。舞龙表演者手持龙头,身穿龙身,依靠精湛的技巧舞动龙身,模拟龙的游动动作,给人一种祥和和吉祥的感觉。观众们在旁边鼓掌欢呼,为表演者们加油助威。

最后,家乡的春节离不开红包的传统。每逢春节,长辈们都会给晚辈发放红包,寓意着祝福和幸福。红包里装着压岁钱,代表着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期望。收到红包的晚辈们会心怀感激,拿着红包笑逐颜开。

家乡的春节风俗是我最珍爱的传统,这些习俗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无论我身在何处,家乡的春节永远是我心中最温暖的记忆。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与家乡的人们共同欢庆,共同祈福,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三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来了。在我的家乡有一种风俗,那就是在正月初一这天晚上舞龙。

  “鼓咚咚,咚,鼓咚咚,咚……”哪儿来了一阵击鼓声?难道有什么特别的节目在广场上表演吗?

  刚一走向广场,就见到一片火红的灯光在路道上跳舞,看戏的人们响起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十几位舞龙者有的伴奏乐器,有的舞着龙,有的在喝彩……

  只见那龙,全身都是火红的鳞片,一片连着一片,中间没有一丝缝隙。龙头上长着75度至85度的嘴,头上两个龙角向后倾斜,鼻子上长着两条又细又长的龙须,上面还有一双既圆又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舞龙开始啦!只见一位魁梧的大汉手上举着一个跟足球一样大的龙珠,上面镶着五彩缤纷的花纹。龙看见后,立刻直奔龙珠,随着龙珠升腾。大汉在龙面前把手中的棒子抡了几大圈,龙也随它,一圈又一圈的盘起。过了一会儿,龙似乎累了,停留在半空,身子围成一个大圈。

  接着龙珠又上下摆动,龙紧追不舍,也跟随着上下摆动,犹如海面上刮起了一阵风,把浪吹掀翻了。不一会儿,龙珠直冲云霄,龙也不甘示弱,一圈一圈往上盘,仿佛这是一座黄鹤直冲太阳。龙珠见状,马上缓缓下降,准备落入人间。龙可不想放弃,仍就跟龙珠一起下凡。最后,龙珠边上下摆动,边围着广场绕圈,龙也在它的带领下形成连绵不断的山脉。

  这正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所讲到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四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的家乡在大市,那里有着独特的风俗,春节更为热闹,更具特色。

  除夕的前一两天,大人们忙里忙外,买鸡呀、鱼呀、鸭呀……家家户户必须大扫除一次,把房屋和被子都洗干净。我的家乡到处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除夕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家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煮好饭后,家人们都必须去“祭祖”,然后用焚香祷告,祈祷保佑新的一年全家平安。农村过年的仪式很传统,人们的态度也很认真。除夕这天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放鞭炮了。这一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到处是“噼里啪啦”的爆竹声。天空中,绽放的烟花此起彼伏,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大家都不会睡觉,一起守岁,等待着新的一年到来。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的截然不同,大年初一门外已经贴上了红红的对联,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新衣裳,挨家挨户地到亲朋好友家拜年。在这一天,我们家乡是不可以扫地的,因为会把财运扫走。这一天,人们都会向对方送去最美好的祝福!

  元宵节

  元宵佳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闹花灯,广场上处处张灯结彩,人们都在猜灯谜,玩得不亦乐乎,让人觉得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一眨眼,春节就这样踏着匆忙而又愉快的脚步,走过去了。大家就在这充满喜庆而又热闹的日子里,迎来了新的一年。

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五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的家在被誉为“道德之乡”——涡阳县城的一个村庄,也有独特的民风民俗,就拿过年来说吧!

  大年三十俗称除夕,在这一天家家都吃肉饺,寓意是昏昏沉沉地过完了一年。在吃饺子时要比家里的人口数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余”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会点上两根大红蜡烛,彻夜不灭,并且一直点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会在这一晚“守岁”,老年人守岁是对匆匆流去时光的惋惜,而小孩守岁,则是为了延长长辈的寿命。俗话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点的时候,我们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坟。一大早,我们便动身去上坟,拿着冥币、黄纸,还有鞭炮。人们在上坟的时候,会将黄纸点燃后放在坟头前,那燃过的黄纸灰被寒风吹起,像是逝者对人间亲人的问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饺,而不会像前一天那样吃肉饺,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样昏昏沉沉地过了。吃完早饭,男人通常会带着一群小孩去挨家挨户地拜年,而女人们则在家里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最能吸引孩子们的就是拿红包了,不过这红包得来的可不容易呢,因为这是小孩跪地磕头得来的。

  随后在大年初几的这几天,吃饭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时间都是在一天三顿饭之前,所以,这几天鞭炮声会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显示出春节欢庆而热闹的气氛。

  一个普通平凡的习俗,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这些文化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这些结晶需要我们继承与保护。

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六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乡俗。在我家过年时,舞龙、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过年前的十几天,家家户户开始大量置办年货,大人们还要买过冬的衣服呢。还要在过年的那天之前进行大扫除。到了真正过年的那天,大家都开始挂灯笼、贴春联,春联是为我们迎接新的一年,而灯笼是让我们这年过得红红火火。不仅如此,还要在窗户上贴福,而且要倒着贴,意味着福倒了,福到了。春节吃饭前要先放鞭炮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吃饭时,小孩的嘴可甜了,他们走过去跟爸爸妈妈说新年快乐,就能得到红包。吃完饭后,外面开始热闹起来,一条条长龙接二连三地从巷子里跑出来,彩色的龙头欢劲地扭着,在大马路上显得格外引人入胜,路旁的烟花给舞龙的人们打气,他们舞的更欢了。

  每当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点真是极为热闹,一大筒烟花排山倒海得飞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群烟花飞快地冲向天空,炸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鲜花,七彩的烟花炫染了整片天空,显得格外美丽,一条长长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响着,在过年时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一只叫“年”的怪兽,喜欢在过年时去村里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过年时放鞭炮。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佮,一个不一样的习俗。

春节家乡的风俗作文【精彩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