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精彩4篇】

时间:2014-05-03 02:32: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 篇一

在九年级下册的历史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

第一个知识点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学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包括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以及九五至十五年计划等。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了解了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

第二个知识点是中国的外交政策。我们学习了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及中国在参与国际事务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我们还学习了中国在处理与邻国关系、维护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外交策略。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了解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个知识点是中国的科技发展。我们学习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取得的成就,包括航天事业、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我们还学习了中国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了解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第四个知识点是中国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我们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我们还学习了中国现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包括电影、音乐、时尚等方面。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了解了中国在文化领域的传承和创新。

第五个知识点是中国的历史与地理。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历史演变和地理特点,包括中国的历史时期划分、历史事件和人物、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等方面。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地理对中国的发展和变化的影响。

通过对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 篇二

在九年级下册的历史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历史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理解。

第一个知识点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学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了解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第二个知识点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们学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包括中国的古代文化、传统价值观、中国古代科技和艺术等方面。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第三个知识点是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革命历程和建设成就,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和发展、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等方面。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了解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和伟大成就。

第四个知识点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们学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包括改革开放的决策和实施、改革开放的成就和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等方面。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了解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

第五个知识点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学习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路径,包括科技创新和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了解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方法。

通过对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 篇三

  ★第1课俄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1.时间:1917年3月

  2.结果:*了沙皇专制统治。

  3.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革命后形势: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

  二、十月革命(1917年11月)

  1.背景:临时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继续进行一战。

  2.领导人及地点:列宁,彼得格勒。

  3.经过: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建立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4.性质: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5.政权巩固:粉碎了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

  6.意义:

  ⑴是人类历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⑵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⑶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7.巩固政权:经过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苏俄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获胜的无产阶级政权。此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8.对中国的影响:十月革命后,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新经济政策

  1.背景:

  ⑴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

  ⑵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2.时间:1921年

  3.领导人:列宁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6.评价:是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苏联成立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3.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4.扩大: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5.解体:1991年底。

  三、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领导人:斯大林

  2.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3.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实现。

  4.斯大林模式(又叫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1)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苏联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标志)

  (2)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到6月

  2.目的:缔结和约,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3.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国总统威尔逊。

  4.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条约)

  ⑴时间:1919年6月

  ⑵内容: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5.意义:《凡尔赛和约》与对奥、匈、土、保和约一起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6.实质:帝国主义国家的分赃会议(或战胜的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二、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

  2.背景: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依然尖锐,日美矛盾尤为激烈。

  3.主导国:美、英、日

  4.签订的主要条约——《九国公约》

  ⑴时间:1922年

  ⑵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3)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形成: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

  2.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3.评价: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它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但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第4课经济大危机

  一、经济大危机爆发

  1.相对稳定时期:1924—1929年。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

  3.时间:1929--1933年。

  4.开始国:美国

  5.特点:涉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6.影响:

  ⑴生产受到严重破坏。社会矛盾加深。

  ⑵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二、罗斯福新政

  1.原因: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2.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根本目的: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4.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

  5.中心措施:调整工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生产的调控。

  6.评价:

  (1)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7.启示:罗斯福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一、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

  1.背景: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阶级矛盾。

  (2)以*为首的纳粹党展开欺骗宣传活动,赢得了中下层人民的信任和统治阶级及大垄断资本家的大力支持。

  2.标志:1933年,*上台,集总理和总统大权于一身。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在欧洲策源地形成。

  4.内外政策:对内:实行专制、*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二、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的暴行

  1.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

  (1)时间:1922年

  (2)头目:墨索里尼

  (3)标志:向罗马进军

  2.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

  (1)时间:1936年2月

  (2)标志:日本军部的少壮派军官发动兵变,主张扩张的一派控制了政府

  (3)影响:标志着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慕尼黑阴谋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5.启示:对待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养*,要坚决斗争。反对绥靖政策,制止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清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标志: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2.意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启示: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走向联合。

  二、雅尔塔会议

  1.召开时间:1945年2月

  2.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3.与会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4.内容:

  (1)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2)决定成立联合国

  (3)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5.影响:为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四、二战的胜利

  1.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使法西斯德国东西两面受敌。

  2.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5月8日,标志二战在欧洲结束。

  3.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4.胜利的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全世界人民协同作战,相互支持,共同对付法西斯。

  5.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五、二战的影响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影响:

  (1)它是人类历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二战的启迪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

  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 篇四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张

  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拉美独立运动

  1、拉丁美洲的地理概念: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主要殖民者:西班牙、葡萄牙(巴西)

  2、背景:

  ①长期处于西班牙和葡萄牙残酷的殖民统治之下。

  ②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的影响。

  3.时间:19世纪初。

  4.领导人:玻利瓦尔和圣马丁,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5.概况:

  ①玻利瓦尔解放了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为纪念玻利瓦尔,一个新成立的国家被命名为“玻利维亚”。

  ②圣马丁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反英起义(1857—1859)

  1、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激起了印度人的反抗。向印度倾销纺织成品,导致手工业者破产;兼并王公领地;

取消对印度土兵的优厚待遇,不尊重宗教信仰。

  2、导火线(直接原因):涂油子弹事件

  3、领导力量:封建王公。

  主力:印度土兵

  4、杰出代表:章西女王(印度民族女英雄)

  5、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是19世纪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统一:15世纪晚期,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18世纪初

  (1)背景(原因):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缓慢。

  (2)目的:向西方学习,实现富国强兵

  (3)内容:

  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设参政院。

  ②经济:兴办手工工场,重商主义,允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③军事:义务兵役制,建立新式常备军。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任职,按功劳提拔。

  ④文化:派留学生,开办学校、创办科学院,办报纸,改革习俗(提倡西方礼节和生活方式)。

  (4)作用:

  积极: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増强,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农奴制进一步加强,成为日后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背景:

  a.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b.克里米亚战争惨败,激化了社会矛盾(直接原因)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革命。

  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4、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2)农奴获得“解放”时,可通过赎买方式获得一块份地。

  5、意义:

  (1)进步性:是俄国近代历史的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促进社会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局限性:但农奴制的参与仍然存在,影响俄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为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第3课美国内战

  ——南北战争(1861-1865)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经济概况: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2、双方矛盾:关税(北方希望提高);新增土地的制度(北方自由州,南方蓄奴州);奴隶制(南方保留)

  二、内战爆发

  1、原因

  (1)根本原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2)直接原因(导火线):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2、开始:1861年2月成立“南部同盟”,1861年4月南方挑起内战

  三、北方的胜利转折

  1、扭转战局:

  (1)1862年《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

  (2)作用:调动农民、黑人积极性,踊跃参军,扭转北方不利局面

  2、胜利: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而告终。林肯遇刺。

  3、影响:

  ①是美国历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性质)

  ②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

  ③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原因:

  (1)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闭关锁国)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2)直接原因(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黑船事件),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倒幕运动(前提)

  王政复古政变。主力:中下级武士发起了倒幕运动。1868年,倒幕派结束了幕府的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二、明治维新

  1、内容: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3)军事上: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

  (3)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2、影响

  (1)积极性: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2)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部编版【精彩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