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记者个人工作总结 篇一
作为一名报社记者,我在过去的一年中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成长。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我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并且在职业生涯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我要感谢报社的培训和指导。在我加入报社之初,我接受了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包括新闻写作、采访技巧和新闻报道的伦理规范等。这些培训为我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实际操作中,我的上级领导和资深记者也给予了我很多宝贵的指导和建议,帮助我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团队合作伙伴。作为一名记者,我往往需要与摄影师、编辑和排版人员等多个部门合作完成一篇新闻报道。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和团队协作的力量。我们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才能最终呈现给读者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在工作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首先是时间压力。新闻业是一个紧张快节奏的行业,经常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任务。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我学会了高效组织时间和任务的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效率。其次是信息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作为一名记者,我必须确保报道的真实可靠,并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会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多方面收集信息,并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最后,面对新闻行业的变革和竞争,我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保持自己的竞争力。
通过一年的工作,我逐渐成长为一名更加成熟和有经验的记者。我学会了更好地与人沟通和合作,提高了自己的采访技巧和写作能力。我也更加了解新闻行业的运作和规律,对于新闻报道的要求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需要更加注重细节和精益求精。因此,我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
报社记者个人工作总结 篇二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作为一名报社记者,经历了许多有趣和难忘的事情。通过这些经历,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编辑和上级领导。他们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信任和支持,鼓励我不断尝试新的报道领域和写作风格。他们也对我的作品进行了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我不断改进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更好地接受批评和建议,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读者。他们的反馈和关注是我前进的动力。通过与读者的互动,我更加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从而更好地调整我的报道内容和方式。同时,读者的赞赏和认可也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在工作中,我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难。其中之一是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作为一名记者,我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信息并进行报道。这要求我具备快速反应和冷静处理的能力。为了提高自己的应对能力,我积极参加应急培训和模拟演练,并与其他相关部门保持密切合作。另一个挑战是在日常报道中保持创新和独特性。新闻行业竞争激烈,要吸引读者的关注并留住他们,我必须不断创新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我积极参加创意培训和行业研讨会,拓宽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通过这一年的工作,我发现自己对新闻行业的热爱更加深了。我喜欢挖掘事实真相,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同时,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方向。我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成为一名优秀的记者,为社会传递更多正能量和有意义的信息。我也愿意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新闻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报社记者个人工作总结 篇三
来报社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从学生过渡到一个真正的社会人,是记者这个职业的特殊性,让我更快地成长了。
现在,可以说,我熟悉酉阳比熟悉黔江多。虽然在黔江生活了20年,但是一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她知之甚少。但是,酉阳于我而言,并不是一个工作的地方那么简单。每天,她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需要报道,需要关注。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地方、一件事,关注得多了,自然,就有了感情。这个职业,让我能够更快地熟悉酉阳、了解酉阳,关注着她的每一步成长,每一个细小的变化。刚来的时候,说的是“你们酉阳”,现在,已经习惯了说“我们酉阳”。
一年时间以来,熟悉了这个城市,融入了她的生活。但是,因为努力不够,学习不够。一直对她了解得不深,不透。对工作,同样。以前,为了鞭策自己,所以告诉自己,“要将工作当作事业,将事业当作人生。”可是,惭愧的是,我没有做到。记者这个称呼,有的时候,感觉是辜负了的。
到目前为止,工作上,谈不上什么成绩。从一开始,就定位为时政记者。如何将时政新闻做好,一直在寻找,但是,一直也没做好。缺乏一双发现新闻的眼睛,缺乏对大局的判断力,把握不住“势“的走向,决定了我发现不了好新闻。
记忆犹新的是那次开全县的安全生产工作会,回来之后,我只按照常规写了一篇会议报道,对会议中的许多新闻点却视而不见。最后,在熊老师的提点下,才将安全生产有奖举报机制和聘请100名安全生产信息员另写了两篇新闻。从那以后,每次开会的时候,总要先问自己,这次会议有没有别的新闻点。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有意识的'训练,逐渐让自己能够跳出会议写会议。
下半年,希望能够多深入基层,希望报社策划的“青年记者住农家进园区上工地”中有我浓墨重彩的一笔。一直以来,没怎么下过乡,即使去,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去的。再加上从小的农村生活经历比较少,对于下乡总有一点心理难关没过。但是,通过上个月下大溪、下板溪,虽然大溪是和小欧一块去的,板溪也比较近,但是,采访都转换了一种方式,绕过当地政府,直接和老百姓接触,发现了很多以前没有看见过的东西。比如大溪,一直是和领导一起去看的,台地结构漂亮,现在老百姓的建房积极性表面看起来也很高,但是,和他们接触之后才发现,台地的问题很多,甚至会影响到移民的生命安全。这便是真正的基层。或者政府做事了,但是,老百姓始终是弱者。这一点,应该向欧道路学习。他以专业的态度报道了岩峰村的现状,又以悲悯的情怀为岩峰小学做了实事。
这两次采访,让我对深入基层采访有了新的认识。虽然不算真正地沉下去了,但是我相信,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路就不会走得那么畏首畏尾,会走的更远、更深层次一些。
报社记者个人工作总结 篇四
我三月底到机动部工作,六月底离开,在3个月的时间里,我的主要工作内容有:
1 陪兄弟们一起出差采访,一起写稿子。帮兄弟们树立信心,鼓舞斗志。
2 扩展选题思路,个人认为,机动部的选题范围不仅仅是深度报道,有意思的事件、有争议的话题、人物的另一面等等,凡是能引起阅读兴趣的题材都是我们报道的范围。
3 5.12地震发生后,本报先后派出8位记者。这个月,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给前方的兄弟做好服务。由于8位记者分散在不同地方,当时余震不断地发生,我每天做的最多的不是统筹稿件,而是确定同志们的安全和具体位置,传达报社领导对兄弟们的关心,告诉大家,对报社最重要的不是稿子,而是他们的安全。其次,我这个月的重点工作就是统筹稿件,及时传递最新信息给前方记者,尽量提供采访思路,然后汇总前线的稿件,与夜班对接。
4 机动部只有4名记者,我在这
个部门也只做了3个月,但受到的感动却很多很多。这个部门要求记者经常出差,对记者的业务水平、社会经验和心里素质都是很大的挑战。我记得地震时,好几次听到高高大大的胡志强在电话那头哭泣,但无论我怎么劝,他都不肯回来,他说再辛苦也心甘;有一个月,王向前只有4天时间在家里,剩下的都在外出差,但从来没听他说过一个累字;卢艳艳一个小女孩,背着相机跑到陌生的城市,自掏腰包打的满城采访,回到报社,稿子一遍通不过,写第二遍,不行,再写,不行,再改……一篇3000字的稿子背后,她可能要写一万多字,但她从来没有放弃,每次改稿,她都会说这是收获。赖海芳怀着孩子也一直坚持采访写稿,已经是写稿高手的她,对新闻有着洁癖般的执着,经常自己推翻一个版的稿子(我们都认为已经很不错的文本)再重写。即便自己不方便外出采访,她也会义务帮大家找线索……
由于陌生的原因,我是充满恐惧地来到这个部门,但离开这帮兄弟的时候,我满怀感激与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