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公转的知识点总结 篇一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运动。它是地球上各种季节和昼夜变化的原因之一,也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下面将从地球公转的定义、轨道、速度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运动。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被称为黄道,黄道是地球上所有经度线所在平面与地球绕太阳运动平面的交线。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65.25天,即一年的时间。
其次,地球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地球离太阳最近的位置为近日点,离太阳最远的位置为远日点。由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引力作用,地球在近日点的速度较快,而在远日点的速度较慢。这也是为什么地球公转周期为365.25天而不是整数的原因。
地球公转对人类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地球公转是造成地球季节变化的原因之一。地球公转使得地球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导致了季节的变化。例如,地球公转使得北半球在夏季离太阳更近,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更多,所以北半球夏季较热。而在冬季,北半球离太阳更远,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所以北半球冬季较冷。
其次,地球公转也是导致昼夜变化的原因之一。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上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接受到的太阳光照时间不同,从而导致了昼夜的变化。例如,当地球上某个地区正处于白天时,与之相对的地区则处于夜晚。
总而言之,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运动。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速度是不均匀的。地球公转对地球上的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地球公转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和人类的日常生活。
地球公转的知识点总结 篇二
地球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进行的运动,是地球上各种天文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将从地球公转的轨道、时间、季节和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一个近似于椭圆的形状,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这个椭圆轨道被称为黄道,地球上所有经度线所在平面与地球绕太阳运动平面的交线即为黄道。
其次,地球公转的时间周期为365.25天。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地球离太阳最近的位置为近日点,离太阳最远的位置为远日点。由于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引力作用,地球在近日点的速度较快,而在远日点的速度较慢。因此,地球绕太阳运动一周的时间并不是一个整数年,而是365.25天。
地球公转对季节的变化有着重要影响。由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地球离太阳最近的位置为近日点,离太阳最远的位置为远日点。当地球位于近日点时,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较高,这就是北半球的夏季;而当地球位于远日点时,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少,气温较低,这就是北半球的冬季。而春季和秋季则是介于夏季和冬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地球公转还影响了昼夜的变化。由于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地球上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接受到的太阳光照时间不同,从而导致了昼夜的变化。例如,在地球上的某个地区正处于白天时,与之相对的地区则处于夜晚。
总而言之,地球公转是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运动。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时间周期为365.25天。地球公转导致了地球上各种季节的变化和昼夜的变化。了解地球公转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天文现象的产生。
地球公转的知识点总结 篇三
记忆要求:
1.记住地球自转、公转运动的方向和周期。
2.二分二至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昼夜长短。
3.地球五带的名称、范围及其地理现
象。
理解运用部分:
1.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记住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和周期。
2.掌握二分二至的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纬度范围及其规律。
3.理解地球的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昼夜交替;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③地方时的差异;④太阳照射下物体影子的'日变化。
4.理解地球的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①地球上的五带;②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③太阳照射下正午物体影子长短的季节变化。
关注点:
1.地球的自转——绕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转动。(太阳光线与晨昏圈平面垂直)
(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1天(24小时)。(3)产生的地理意义(现象):①昼夜交替;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③地方时的差异;④太阳照射下物体影子的日变化。
地球的自转,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2.地球的公转——绕_____自西向东不停地转动。(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成66.5度固定倾角)
(1)方向:自西向东。(2)周期:1年。(3)产生的地理意义(现象):①地球上的五带;②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③太阳照射下正午物体影子长短的季节变化。
3.二分二至的相关知识点。
①春分(3月21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
②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季,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③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为冬季,昼短夜长。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则为夏季)。
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5.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引起正午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也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物体影子的长短与太阳高度角有关:太阳直射物体时,其影子最短;太阳斜射物体时,影子变长,斜射越厉害,物体的影子就越长。如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一年中,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小,物体影子最长;夏至日太阳高度角最大,物体的影子最短。一天中,正午时分物体的影子最短。
6.地球上的五带:
地球的自转、公转
1.地球自转、公转规律及地理效应
a. 地球自转、公转规律b. 地球自转、公转地理效应
a.自转:昼夜更替、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产生地方时、地球自转产生惯性离心力,使赤道略凸,两极稍扁。
b.公转:产生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和五带。
2.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恒星周日视运动方向为:偏东方向升起,偏西方向落下;
如果恒星位于23°26′N,观测者在45°N,则恒星自东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正午(地方时12点),恒星到达天空最高位置;
如果恒星位于23°26′S,观测者在45°N,则恒星自东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正午(地方时12点),恒星到达天空最高位置;
3.太阳的周年运动
其实质是地球公转运动的一种反映。由于地球每年(恒星年)绕太阳公转一圈,而地球上的人通常感觉不到地球的运动,正如坐在行驶的车辆中的人感觉周围的物体向后运动一样,看到的是太阳在恒星组成的星空背景上向后运动,每年转一圈。太阳在周年视运动中,大约穿过十二个星座。
早期人们认为这是太阳的真实运动,称太阳周年运动;但随着地心说的崩溃,人们认识到这是一种看上去的运动,故称太阳周年视运动。由于地球公转与太阳视运动的方向为圆周方向,故与通常认识的视运动有所不同的是,太阳视运动的方向不是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反,而是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均为自西向东(在北黄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
太阳周年视运动是古代人制订历法的依据,如古埃及的历法中以太阳与天狼星同时升起的日期为新年。但随科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恒星年与回归年不同,而以回归年作为制订历法的依据。
4.太阳的回归运动
a.3.21至9.23为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9.23至第二年3.21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b.12.22至第二年的6.2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6.22至12.2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5.昼夜长短及其变化
6.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与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太阳直射点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