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最新3篇)

时间:2016-01-01 01:31:4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篇一

标题:通过绘本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引言:绘本是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常用的教具之一,通过绘本的阅读,可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丰富他们的词汇量,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教案将以绘本为主要教学材料,通过创设情境和互动的方式,帮助幼儿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绘本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阅读。

2. 通过绘本的阅读,丰富幼儿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4.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绘本:选择一本内容简单、图文并茂的绘本。

2. 教具:图片、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3. 活动准备:准备相关的活动道具和游戏环节。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一段与绘本内容相关的音乐,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绘本阅读: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朗读绘本,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画,理解故事情节。

3. 词汇拓展:教师根据绘本内容,出示相关的图片和卡片,引导幼儿学习新的词汇并进行记忆。

4. 语言表达:教师提问幼儿有关绘本的问题,鼓励幼儿用简单的句子回答,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想象创造:教师给幼儿提供一个与绘本相关的情境,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或讲述自己的故事,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6. 游戏互动:教师设计相关的游戏环节,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7. 结束: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鼓励幼儿继续阅读绘本,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评价幼儿在本次教学中的学习情况。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篇二

标题:通过游戏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

引言:游戏是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的互动和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口语交流能力。本教案将以游戏为主要教学方式,通过角色扮演、对话训练等活动,帮助幼儿提升口语交流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幼儿对游戏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口语交流的欲望。

2. 通过游戏的角色扮演,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流畅度。

3. 培养幼儿的听力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理解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游戏道具:选择与口语交流相关的游戏道具,如角色扮演服装、道具卡片等。

2. 教具:图片、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3. 活动准备:准备相关的游戏环节和活动道具。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一段与口语交流相关的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和思考。

2. 游戏介绍:教师用简单的语言介绍今天的游戏内容,并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

3. 角色扮演:教师分发角色扮演服装和道具卡片,引导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练习,鼓励幼儿用简单的句子进行表达。

4. 对话训练:教师提供相关的对话训练材料,鼓励幼儿进行对话练习,帮助幼儿提高口语流畅度和表达能力。

5. 游戏互动:教师设计相关的游戏环节,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幼儿对口语交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结束:教师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口语交流,提升口语交流能力。

四、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口语流畅度和表达能力,评价幼儿在本次教学中的口语交流情况。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 篇三

教材是死的,不能随意更改。®小编整理了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苯耗子的故事
  目标:
  1、感受由于语气、语调、音韵节奏的不同,使语言产生优美而动听的效果,从而激发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
  2、在仔细倾听词句的基础上,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主要情节、角色形象,感知滑稽、评批之情。
  3、理解词:细、争吵、单调、迷迷糊糊。
  准备:
  与诗相应背景图与插入角色。
  过程:
  一、引题。
  1、(出示背景图)猜

猜,这是谁的家?你怎么知道是老鼠的家?
  2、你喜欢耗子吗,为什么?
  二、欣赏理解诗歌的第一自然段。(事情发生的原由)
  1、欣赏诗歌第一自然段。
  2、欣赏后提问:耗子妈妈是怎样哄耗子睡觉的?
  三、欣赏、感知童话诗,初步理解角色的形象和主要情节。
  1、朗诵。(体现不同角色,不同语调、音高,以使功儿体会诗歌意境与角色形象)
  2、朗诵后提问:
  (1)听了这首诗你感受怎么样?哪些话很好听、很有趣?
  (2)耗子妈妈请了哪些动物妈妈来哄宝宝睡觉?
  四、再次欣赏诗,理解诗歌的情节发展顺序。
  1、教师边朗诵边出示相应的角色。
  2、朗诵后提问:
  (1)小耗子到哪去啦?你从哪些话是可以感觉到耗子是给猫吃了呢?
  (2)小耗子为什么不要动物妈妈哄它睡觉呢?
  根据幼儿的信息反馈随机指导。(辅助问题:什么样的声音叫“细”?为什么小耗子说鸭子的声音像“争吵”?什么叫“单调”?迷迷糊糊是什么意思?
  五、讨论分析,理解诗歌的主题。
  1、听了童话诗,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耗子?它笨在哪里?
  2、耗子妈妈明明知道猫要吃耗子,为什么要请猫来哄宝宝呢?
  六、假设性思考。
  1、如果你是耗子妈妈,你会用什么方法哄宝宝睡觉呢?
  2、如果你是聪明的小耗子,你会怎么做呢?
  附童话诗:笨耗子的故事
  耗子妈妈摇它的小宝宝,“吱吱吱,快睡觉,蜡烛头给你吃个饱。”
  小耗子说:“不要你摇,不要你摇,你的声音细得不得了。”
  请来鸭子摇那小宝宝,“呷呷呷,快睡觉,小虫给你吃个饱。”
  小耗子说:“不要你摇,不要你摇,你的声音像争吵。”
  请来青蛙摇那小宝宝,“呱呱呱,快睡觉,蚊子给你吃个饱。”
  小耗子说:“不要你摇,不要你摇,你的声音太单调。”
  请来鱼儿摇那小宝宝,只见鱼嘴一张又一张——什么也没听到。小耗子说:“不要你摇,不要你摇,你的声音实在小。”
  请来大猫摇那小宝宝,“喵喵喵,快睡觉,妙……妙……妙……”
  小耗子迷迷糊糊地说:“你的嗓子真正好,甜得……不……得了……。”
  耗子妈妈回到家,床上瞧瞧,床下找找,耗子呢,没找着。
  (根据马尔夏克原作改写)
我长大啦
活动目标:
  1、能围绕自己长大的话题用较清楚、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见解.
  2、欣赏自己的成长,树立自信心。
  重点:通过多种方式发现自己的变化。
  难点:从多方面进行讨论了解自己学会的新本领。
  活动准备:请家长帮助收集小时候的照片、衣服、用品;教室环境布置(每个幼儿小时候的照片、小时候用过的物品、现在的美术作品等)。
  活动过程:
  1、猜照片,发现自己的变化:
  (1)教师出示自己小时候的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
  (2)幼儿看看、猜猜四周墙上照片中的孩子是谁(不能告诉别人哪一张是自己的照片):“为什么你们会猜不着呢?”
  (3)每个人自己指出哪一张照片是自己的,一起议论为什么别人猜不着,从而发现自己的变化。
  2、小时候用品展览:
  (1)幼儿自由参观展览:
  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自己小时候用过的物品。
  (2)自由交流:看了这些物品后,你们有什么感受?
  3、集体分享交流:
  (1)比较过去与现在,进行讨论:
  “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你现在学会了哪些新本领?”(引导幼儿从多方面进行比较,必要时让幼儿表演一下。
  (2)教师小结,引出讨论话题:“你还会变吗?将来会变成什么样?”
说说我的老师

 活动目标:
  1、了解喜欢自己的老师。
  2、能比较清楚地讲述一件事并学会向其他人提问。
  活动准备:
  有关反应老师个人、家庭以及生活的各种资料。
  活动过程:
  1、看看有关老师的图片资料:
  (1)幼儿看有关老师的图片资料:
  ——“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秘密吗?你可以和你的朋友一起看看、说说老师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也可以来问问我。”
  (2)幼儿自由结伴,聊聊自己的老师。
  2、问问有关老师的趣事:
  (1)教师引疑:
  ——“看了老师的这些照片后,你们还想知道什么?可以问问我。”
  (2)幼儿提问,教师回答。
  3、说说老师的优缺点:
  (1)教师启发引导:
  ——“你们和老师在一起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能不能说说喜欢老师的地方和不喜欢老师的地方?”
  (2)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记录幼儿的意见和建议。
  (3)教师对幼儿诚恳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表示感谢。

点击展开全文,剩余51%未阅读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