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篇一
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在初三的物理学习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将对初三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1. 力的概念和性质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它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力的性质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方向用箭头表示,作用点是力作用的位置。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作用力的一对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出现,且互相抵消,不会产生加速度。
3.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换句话说,物体的状态不会自发地改变,需要外力才能改变它的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这个定律可以用公式 F = ma 来表示,其中 F 是力的大小,m 是物体的质量,a 是物体的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这个定律可以用公式 F1 = -F2 来表示,其中 F1 是作用力,F2 是反作用力。
6. 摩擦力
摩擦力是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力,它会阻碍物体的运动。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是物体开始运动前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7. 弹力
弹力是一种物体弹性变形后恢复原状时产生的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系数和变形量有关。弹力是一种相对复杂的力,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计算。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篇二
第二篇内容
8. 重力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也是一种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地球对物体的重力可以用公式 F = mg 来表示,其中 F 是重力的大小,m 是物体的质量,g 是重力加速度。
9. 动量
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动量的大小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可以用公式 p = mv 来表示,其中 p 是动量的大小,m 是物体的质量,v 是物体的速度。根据动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中的总动量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
10. 力的合成和分解
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的过程,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过程。力的合成和分解可以通过向量法或图解法进行计算和表示。
11. 斜面上的力和加速度
当物体放在斜面上时,它受到重力和斜面对它的支持力。根据斜面上的力的分解,可以将重力分解为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的两个力。斜面上的加速度可以用公式 a = gsinθ 来计算,其中 a 是加速度,g 是重力加速度,θ 是斜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12. 简单机械原理
简单机械原理包括杠杆原理、滑轮原理和斜面原理。这些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与力有关的问题,如杠杆的平衡条件、滑轮组的力比、斜面上的力和加速度等。
以上是初三物理力学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解决与力有关的问题。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 篇三
【#初三# 导语】学业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只有好学者,才能在无边的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才学,只有真正勤奋的人才能克服困难,持之以恒,不断开拓知识的领域,武装自己的头脑,成为自己的主宰,让我们勤奋学习,持之以恒,成就自己的人生,让自己的青春写满无悔!®搜集的《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篇一】
牛顿因一颗苹果而有了成就,还是一颗苹果因为牛顿而出名了?二者结合成就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又称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常见考法】
本知识主要考查对于惯性的理解,惯性定律的应用,题目的形式为选择、填空等。内容考查的难度不大,只要能理解惯性定律即可。
【误区提醒】
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2、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3、物体不受力,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典型例题】
例析: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是静止的。
B.惯性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力时具有惯性,物体受力后,它的惯性就减小或消失了。
C.把铁锤的锤柄在地上碰几下,锤头便套紧了,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D.公共汽车刹车时车上的人站不稳,这是由于人具有惯性的原因。
解析:A.运动的物体在没有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惯性大小与受力无关,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C.锤头套紧不是利用锤柄的惯性,而是利用锤头具有惯性。D.汽车上的人原来是与车一起运动的,刹车时,人由于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所以站不稳。
答案:ABC
【篇二】
力的测量
1.两种形变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直尺、橡皮筋等物体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能够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橡皮泥、纸等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范性,当物体发生形变后,撤去外力,不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范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如橡皮筋、弹簧等,当外力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也会发生范性形变,即撤去外力后,不能恢复原状。所以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的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人也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绳的拉力、重物的压力、支持物的支持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弹力的产生条件: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相互挤压。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强弱和形变量的大小有关。压力、拉力、支持力等都是弹力,弹力的方向:跟受力物体的形变方向一致。例如,压力方向:跟受力面垂直且指向受力物体内部;拉力方向:沿着绳子的伸长方向;支持力方向:跟受力物体表面垂直,且向上。
3.力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体验1N的大小: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成年男子右手的握力大约是700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等等。
4.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
用途: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大小工具。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
注意事项:A.所测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伸长方向一致;B.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C.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作“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篇三】
1、重力:要掌握重力的施力物体,重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以及重力大小的影响因;
2、摩擦力:要掌握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以及大小的影响因素。
3、弹力:要掌握弹力的概念。弹力的大小、方向。弹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常见考法】
中考试题对这部分的考查,基本以两种方式出现,一是综合性不高的选择题,侧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一是综合性较高的填空题。主要考查对上述几个常见的力的理解程度。
【误区提醒】
1、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
(1)“有利”摩擦:增大摩擦的方法: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变滚动为滑动。
(2)“有害”摩擦:减小摩擦的方法:减少粗糙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变滑动为滚动;
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且相互间有挤压;
(3)物体间有相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