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一
幼儿时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和教师应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
首先,树立榜样。幼儿时期的孩子天性善良,往往会模仿身边的人。因此,家长和教师要做好自己的表率,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向孩子展示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守时、整洁、礼貌等。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奖惩制度。幼儿需要清晰的界限和规范,以便他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家长和教师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制定一些简单明了的规则,如不说脏话、不损坏他人物品等。同时,也要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让孩子明白良好的行为会受到奖励,不良的行为会受到惩罚。奖励可以是一些小礼物或表扬,惩罚可以是一些适当的惩罚措施,如禁止一段时间的电视时间等。通过奖惩制度,孩子会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自律是一种重要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孩子自觉遵守规则和约束。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和责任,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比如,让孩子自己整理玩具、自己穿衣服等。在给予孩子这些自主权的同时,也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通过这种方式,幼儿逐渐学会自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后,要注重耐心和持续的引导。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师的耐心和持续的引导。当孩子犯错误或做不好的时候,家长和教师要耐心地指出问题所在,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建议。同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的正确行为,让他们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和成就感。通过持续的引导和激励,幼儿的行为习惯会逐渐变得更好。
总之,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通过树立榜样、制定规则和奖惩制度、培养自律能力以及耐心和持续的引导,幼儿的行为习惯会逐渐养成。这将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二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和社交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为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孩子的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家长和教师可以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家中,可以给孩子布置整洁的房间,让他们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在幼儿园或学校,可以为孩子创造秩序井然的教室环境,让他们养成守时、守规则的习惯。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孩子更容易接受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其次,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幼儿时期是培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家长和教师可以适度地给孩子一些自主权和责任,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例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脸等。在给予孩子这些自主权的同时,也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培养自理能力,孩子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要注重家校合作。家长和教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他们应该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培养。家长可以定期与教师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进展情况。教师可以向家长及时反馈孩子在学校的行为表现,并与家长共同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通过家校合作,孩子的行为习惯得到了更全面和系统的培养。
最后,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鼓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误或出现不良行为。家长和教师应该以理解和关爱的态度对待孩子,引导他们改正错误并鼓励他们做好。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能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培养自理能力、家校合作以及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鼓励,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长远的积极影响。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三
幼儿时期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至关重要的。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以前说过::"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有大部分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年时代应个性注重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的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的不好,则终身受其累。"他如此强调习惯的培养,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发展何等重要。那么,我们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呢?
一、树立榜样,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的天性好动,在课堂上的表现尤其明显。一是上课不到10分钟,他们就坐不住了,有的把腿自然放在小椅子上垫着坐,有的趴在桌子上,有的低下头弯着腰做小动作,学习兴趣淡薄等。二是书写握笔姿势不正确,无法完成书写时的三个"一"。三是盲目的模仿别人,服从别人,遇事不动脑筋,缺乏一个独立解决事情的潜力。四是对自己好奇的事总是跃跃欲试。
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幼儿起着很大的示范作用,教师在年幼的幼儿的心眼里往往胜于自己的父母,他们善于模仿,但因他们辨别是非潜力差,老是随着教师的样貌行事,张口闭口就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或"我们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可见,幼儿把教师当作自己最直接的学习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幼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时时处处应以身示范,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用心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
二、用心鼓励,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实验,称为罗森塔效应,又称为期望效应,鼓励效应、赏识效应,幼儿的成长需要关心和爱心,需要周围人的尊重和赏识。尤其是家长和教师,只要一句鼓励的话语,也许能够改变他们一生。人的本性都喜欢听赞扬的话,一个经常得到鼓励、得到赞扬的人是自主的、快乐的、敢于克服重重困难,勇于攀登高峰的。
教师要灵活运用鼓励机制,透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物质鼓励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用实物以及其他象征性的符号如小红旗、小红星、红苹果等加以强化;允许行为习惯好的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自由安排的时间,带给各种游戏活动的机会,为班级服务的机会等形式。这些都构成了一种合理的鼓励机制,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构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若能在幼儿期就得到及时的强化,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构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简单、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就会有助于这个孩子今后在这方面构成永久的好习惯。因为,此时幼儿的行为表现具有反复性、重复性的特点,任何行为习惯在幼儿期都处于萌芽阶段。既易于养成好习惯,一些坏习惯也易于得到纠正。
三、家园结合,巩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构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道理很简单,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构成。在幼儿园理解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是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小受到的家庭熏陶作用已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作为家长,无论工作多忙,也要适当利用业余时间带孩子去领略大自然的风光,培养高尚的审美情操,让他们亲自去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其次,家庭要给孩子留有活动的时间与空间。那里所说的活动是指健康的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活动,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再者,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样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这样,才能巩固良好行为习惯。
总结精选(5):
幼儿环境行为习惯的培养
环境是人生存之本,环境教育务必从幼儿抓起,帮忙幼儿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做个环保小卫士。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终生教育,幼儿期的教育为终生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环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生长发育迅速阶段,处在长知识及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构成的最初阶段,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构成将使人一生成长都受益匪浅。然而我们如何对幼儿进行环境行为习惯的培养呢环保教育的资料又如何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呢这不但需要我们教师要有较强的环保意识,更需要有较强的工作热情,处处都做有心人,善于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寻找、捕捉发生在幼儿身边活的教育资料,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之起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一、环保教育中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途径
1、游戏活动中的环保教育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手段。将绿色教育寓于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玩中受教育,从而使幼儿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在晨间游戏时,我让幼儿利用废旧的可乐瓶运水过独木桥,锻炼幼儿的臂力和平衡潜力。体育游戏《青蛙捉害虫》,透过让幼儿在四散追逐活动中,使他们懂得青蛙是益虫,能够保护庄稼,我们不能捕杀它们,更不能吃它们的肉,从而养成幼儿关心动物、爱护动物的良好习惯。智力游戏下环保棋的过程中,幼儿能在相互交流中区分环保和不环保的行为,增长幼儿的环保见识。
又如:在区角活动的生活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剥瓜子、花生、开心果和松子壳等的活动,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可感兴趣啦。因为这个活动不仅仅满足了幼儿的食欲,还锻炼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群,同时培养了幼儿爱劳动的习惯,但更为重要的是使他们懂得了这样的垃圾能够用来粘贴做装饰画。区域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个废旧材料加工厂,让幼儿利用废旧物品做手工,不仅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潜力,还让幼儿明白有些生活垃圾能够变废为宝,孩子们也很自然地养成不乱扔垃圾的习惯了。
2、一日活动中的环保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培养
杜威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即教育,教育的契机蕴涵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具有教育价值的平常小事,充分发挥教育的随机性,顺应幼儿的发展。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用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如每一天的一餐两点中,在培养幼儿良好进餐的同时,结合教育活动进一步对幼儿进行节约能源的教育,不挑食,不浪费,不倒掉饭菜。在盥洗活动中,让幼儿从小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轻轻搬动小椅子,轻轻走路,不大声吵闹。对幼儿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帮忙他们强化那些对环境有利的行为,并使这些良好的行为逐渐成为幼儿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行为。另外,针对我班幼儿大声说话的特点,我设计了一节社会活动“轻轻讲、静静听”,让幼儿明白大声吵闹的危害,养成轻声讲话和安静聆听的良好习惯,并明白一些保护嗓音的办法。在计算活动中,我用“小蜻蜓捉害虫”来教幼儿分合,并告诉幼儿蜻蜓是益虫,我们同样要保护它。再如,户外活动中,我要求幼儿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不在草地里乱打乱闹,不随便摇晃小树,不随便摘花草,慢慢帮忙幼儿养成不随意破坏绿化的好习惯。
一日活动中我总是有的放矢对幼儿进行提高环保意识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我深信这是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幼儿园教师所务必做到的。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四
自然角是幼儿认识自然界的一个小小的窗口,幼儿透过种植、管理自然角来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进一步了解动、植物与人的关系,并使多种感官发挥作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逐步认识到我们保护动植物就是保护自己。
如:当我发现幼儿不爱护鱼缸里的小鱼时,就及时引导幼儿观察鱼缸里的小鱼,使幼儿感到小鱼是很可爱的,它们同样也是鱼妈妈的小宝贝,我们要和老师一齐把小鱼养好,千万不可用手去抓。
再如:春天午餐后我带幼儿散步来到了种植园地,菜花开了,引来了好多小蝴蝶,幼儿总是好奇地去捉蝴蝶,并把种植园地的一些菜也踩坏掉。我就及时地利用这个活教材,使幼儿幼儿明白要养成不随意破坏绿化的好习惯。
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五
节日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是教育幼儿的有利时机。在节日活动中,我们提倡重参与,重实践,重体现,如植树节之际,我班在园内开展制作环保书签,给小树苗浇水的活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我们大(4)班和小(4)班结对互换玩具和图书,让资源再利用。并在班内制作宣传卡,宣传环保知识,进行环保知识竞赛。让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里获得知识,愉悦身心,又积累真切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了幼儿的环保行为习惯。节日活动还有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无烟日,中国土地日等,我们都充分利用。
二、在环保教育中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
环保教育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紧密联系的。由于幼儿的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幼儿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潜力不强,他们的行为随意性强,目的性差,常常不能稳定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表现出动机和行为的不一致。因此,对幼儿的日常行为要有意识地引导,帮忙他们强化那些对环境有利的行为,使这些行为逐渐成为幼儿自然而然的行为,使幼儿逐步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比较自觉地注意保护环境。
经过实践,我们总结了几种在环保教育中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培养的几种方法:
1、透过故事讲解,引导幼儿把认识转化为自身行为
童话故事《大树和小鸟》对幼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幼儿萌生爱护树木的愿望。故事《小袋子》使幼儿明白垃圾应放在垃圾箱里,明白有些垃圾能回收,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此后,幼儿渐渐养成了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的习惯。当看到教室里、操场上有垃圾,他们会立刻捡起来扔进垃圾桶。能够说,这样的故事给幼儿很大的启迪,促使他们把认识转化为自身的行为
2、教师从自身行为影响幼儿—潜移默化的过程
幼儿具有模仿性强和易暗示的特点,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他们。往往教师喜爱的幼儿也都喜爱。因此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无穷的。例如:在平时的活动中,看见有的小朋友用完水忘了关好水龙头或水龙头没关紧,我就赶快把水龙头拧紧,并教育幼儿不能浪费水。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久而久之他们也学会了节约用水。
3、透过电视、广播、社会环境以及耳闻目睹,提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
例如:我从扬子晚报上看到某动物园为取悦游客,满足游客的刺激欲望,向游客出售活的小动物,超多游客买了这些活的小动物亲手扔进鳄鱼嘴里,看它活活被咬死。第二天我就气愤地将这件事告诉了小朋友。大家都为这些小动物的遭遇感到难过。同时,对那些游客的残忍行为感到深恶痛绝。我们发自内心地呼:“救救可爱的动物!”
4、环境创设与陶冶
环境创设需要资料与形式统一的美,环境不是一种背景,一种支持,而是一种或课程。在平时的各种活动中,利用游戏、教学活动及大自然,让幼儿感受各种不同的声音,感受不同声音的不同体验,使幼儿自己会分辨哪些声音好听,哪些声音不好听。从而使他们明白了:为什么要轻轻地搬动桌椅为什么要轻轻走路为什么不要大声吵闹的道理。幼儿道理明白了,做起来自然也就更自觉、更认真了。久而久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水到渠成了。
环境教育中我们透过各种渠道和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已初见成效,孩子的环保意识增强了。我们将继续做个有心人,善于捕捉幼儿身边的活的教育资料,并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