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编程心得体会 篇一
在我进行单片机编程的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一些重要的心得和经验。首先,我认识到了良好的编程习惯和规范对于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的重要性。一个良好的编程习惯可以使得代码更加清晰易懂,容易排查错误。例如,我会尽量遵循命名规范,使用有意义的变量名和函数名,这样不仅方便自己理解代码,也方便他人的阅读和维护。
其次,我发现在编写单片机程序时,合理地组织代码结构也非常重要。我会将不同的功能块分成不同的函数,以便于复用和维护。同时,我也会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全局变量,而是使用局部变量来减少不必要的内存占用。
另外,我还学会了在编写单片机程序时合理地利用中断的功能。中断可以使得程序在特定的事件发生时立即响应,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在编写中断服务函数时,我会尽量减少中断处理的时间,以免影响程序的正常执行。
我还发现在编写单片机程序时,对硬件接口的了解也非常重要。只有深入了解了硬件的工作原理和相关的寄存器,才能更好地编写出高效和稳定的程序。因此,我会花一些时间去学习相关的硬件知识,以便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的编程中。
最后,我认识到单片机编程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我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新的方法来解决。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我相信我会越来越熟练地编写单片机程序,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场景。
总之,单片机编程是一项需要耐心和实践的技能。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我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编程水平,编写出更加高效和稳定的单片机程序。
单片机编程心得体会 篇二
在我进行单片机编程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首先,我发现理解问题和需求是编写单片机程序的关键。在开始编写程序之前,我会仔细分析问题的本质,并明确程序的需求。只有充分理解了问题和需求,才能更好地设计和编写程序。
其次,我学会了合理地利用单片机的资源。单片机的资源有限,因此在编写程序时,我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资源占用,以提高程序的效率。例如,我会合理地利用寄存器和位操作来减少对内存的占用和访问。
另外,我还发现调试是编写单片机程序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错误。只有通过不断地调试和排查错误,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解决。因此,我会尽量使用调试工具来辅助调试,并且将程序分成不同的模块进行逐步调试,以提高调试的效率。
我还学会了利用现有的库和工具来简化单片机编程的过程。在编写单片机程序时,我会尽量寻找和使用现有的库和工具,以提高开发效率。这些库和工具可以帮助我简化一些常见的操作和功能,使得编程更加方便和快捷。
最后,我认识到编写单片机程序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单片机技术在不断发展,新的芯片和工具不断涌现。只有不断学习和了解最新的技术动态,才能更好地应对新的挑战和需求。
总之,单片机编程是一项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技能。通过积累经验和不断更新知识,我相信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编程水平,编写出更加高效和稳定的单片机程序。
单片机编程心得体会 篇三
1.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要
以实际应用的角度去考虑程序的编写。
2. 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让CPU白白浪费等待,尤其是延时(超过1MS)这样的地方。
3.设计相应驱动电路时候,应该仔细阅读芯片的数据手册,了解每个引脚的驱动能力,以及整个芯片的驱动能力。
4.最重要的是,如何去释放CPU(如果是led每500ms闪烁一次,那么可以设置1ms为基准,定时器定时1ms后,进入相应操作使计数加1,判断达到500时,进入led(),这些函数执行的时间是相当短的,如果主程序中还有其他函数,则CPU会顺次往下执行,对于其它函数(有的话)也要采取相同的措施,保证其不堵塞CPU,若全部基于这种方法执行,我们的小系统依旧可以保证多个任务(多个函数)同时进行,系统的实时性得到了一定的保证。
),这是写出合格程序的基础。
5.数码管显示,动态显示的亮度比静态显示要差一点,所以在限流电阻时应略小于静态显示电路中,动态扫描显示刷新频率最好大于50HZ,即每显示一轮的时间不超过20ms,每个数码管显示的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时间太长会影响刷新率,导致总体显示呈现闪烁的现象,时间太短发光二级管的电流导通时间也就短,会影响总体的显示亮度,一般控制在1ms左右最佳。
6.模块化编程,初学单片机的时候(开始是C语言),是接触一些芯片实现独立的功能,如DS1302,DS18B20等,程序也不会很大,所以所有的程序都放在一个文件里面。
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程序也愈来愈大,这给调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后来了解了模块化编程这个概念,运用之后大大地改善了程序的可读性和可移植性。
下面简单的介绍
C语言源文件*.c 稍微比较大的设计都会涉及到众多模块,我们可以被各自独立的模块封装到不同的*.c源文件中,该文件中定义模块函数,申明部分一般不放入
C语言头文件*.h 把各个模块的的申明文件(说模块的接口比较合适),放在相应的.*.h头文件中,相应的模块对应相应的.h头文件.形如
#ifndef __DS1302_H__
#define __DS1302_H__
/*模块ds1302.c文件中函数等的申明文件*/
#endif
//上面几个条件编译和宏定义是为了防止重复包含
这样我们就把各个模块的接口函数都引出到各自的头文件中,然后在主程序中调用这些模块的*.h头文件即可。
这点和C++中的类很像。
在数据类型定义的时候,有时候用typedef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说到模块化编程,以前曾看过不少大虾的例子,他们的源文件和输出下载文件是放在项目文件夹下地不同文件夹中,如源文件放在src文件夹中,输出*.hex放在output文件夹中,这样整个项目就更显得清晰明了。
7.多任务程序,这个概念在前面也有提到,就是充分地利用CPU来实现多任务的前后台操作,相当于自己用程序构造一个基于前后台的多任务操作系统,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定时器中断合理地分配CPU资源来响应不同的任务。
多个任务需要CPU关照的频度不一样,我们选择最快的那个频度来作为定时器的节拍(通常为最小公倍数,这样方便定时器分配),然后通过定时器分频,即满足各个任务的响应节拍。
比如任务A频度为50HZ,任务B为40HZ,这样我们就可以去定时器中断节拍为200HZ,每个任务设定一个节拍控制计数器C,当C计数4次时,任务切换到A,计数到5次切换B……
void Time
...
单片机编程心得体会 篇四
以下是笔者在C51编程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
1.尽量使用短的数据类型。
如uchar、bit、uint,有时需要对uchar数据类型进行按位访问,可将其定义在bdam区间。
慎重使用float数据类型,有时它可以转化成int数据类型来代用。
2.熟练指针的使用。
例如Uint是由双字节拼接而成,有时用来存放16位地址。
获取其高八位和低八位地址的方法为:只要用uchar *p;p=&int0,则*p表示其高八位,*(++p)表示其低八位,非常方便。
3.使用自加、自减的方法为:a++;a-,它会调用INC、DEC指令,效率远比a=a+1;a=a-l高。
4.循环:使用uchar。
a;for(a=1;a<:8;a++)…时,条件a<=8编译后代码比较繁琐,一可用for(a=8;a;a~)…来代替,充分利用单片机的为零跳转指令。
同样,在do{…}while()中也适用。
5. 当多个条件判别时,if(A&&B&&C&&D),只要第一个条件A不符合,程序是不管后面的条件的,所以可把最可能出错的条件排在前面处理。
6.子程序的参量。
调用子程序时若带参量,程序会开辟存储空间(如Rn)来存放参量,这个空间是可以充分利用的。
如延时子程序void delay(uehar time){while(time一);J,可以延时相当短的时间。
7.空指令NOP在C中用_nop一0实现,定义在中。
8.求余运算“%”操作是调用子程序来完成的,效率低。
如果是求2的n次方的余数,可使用位操作来代替。
如:a=a%8可改用8=a&7,效率明显提高。
同样2xN的乘除运算可用移位来实现。
如:a=a*2;b=h/2可改为a=a《l;b=b》l。
9.使用结构体类型数组时,在查找第n个值时要利用乘法指令(序号乘以类型宽度),当程序高速运行时,可能会影响其速度。
10.Keil的软件调试非常有用。
笔者常将编译后的程序与C源程序对照,查看汇编代码、检查不恰当之处。
有时还可用来计算子程序执行时间(在确定精确延时程序参数时非常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