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加连减》的听课心得体会【推荐3篇】

时间:2013-09-07 01:39:3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连加连减》的听课心得体会 篇一

在《连加连减》的听课中,我深受启发和触动。这节课上,老师讲解了连加连减的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实例给我们展示了如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运算能力,还培养了一种逻辑思维方式,让我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更加得心应手。

首先,连加连减的概念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课上,老师给出了一些简单的例子,通过连加连减的方法,我们可以快速计算出结果。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加法和减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运算,如乘法和除法。例如,当我们需要计算连加连减的运算时,可以通过先进行乘法和除法的运算,然后再进行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这样能够大大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

其次,连加连减的方法还能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时,我们需要将问题进行分解,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计算步骤。通过连加连减的方法,我们可以将一个大问题拆分为多个小问题,然后逐步解决。这种分解问题的思维方式不仅可以应用于数学问题,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物理、化学等。通过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我们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最后,连加连减的方法还能帮助我们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在实际运算中,如果我们不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计算,很容易出现错误。而通过连加连减的方法,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计算,从而降低错误的概率。同时,连加连减的方法也能帮助我们检查计算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因计算错误而导致的问题。

总之,通过《连加连减》的听课,我深刻体会到了连加连减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运算能力,还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并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我将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运用连加连减的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水平。

《连加连减》的听课心得体会 篇二

在《连加连减》的听课中,我对连加连减的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如何运用连加连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首先,连加连减的方法是一种实用的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计算的情况,如购物时计算价格、旅行时计算行程等。通过连加连减的方法,我们可以快速而准确地解决这些计算问题。例如,当我们需要计算购物清单的总价时,可以通过连加连减的方法,将每个商品的价格逐个相加,然后减去优惠的金额,最后得到最终的总价。这种方法不仅实用,而且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计算效率。

其次,连加连减的方法还能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需要运用连加连减的方法进行计算,但是有时候问题并不止于计算本身,还需要我们思考如何运用连加连减的方法解决。通过这种思考过程,我们能够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连加连减的方法也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精神,让我们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连加连减的方法还能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数学习惯。在实际运算中,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计算,不能随意变换顺序或省略步骤。通过连加连减的方法,我们能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同时,这种方法也能帮助我们培养耐心和细心,从而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总之,通过《连加连减》的听课,我不仅学会了连加连减的方法,还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养成了良好的数学习惯。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连加连减的方法将成为我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并帮助我在数学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

《连加连减》的听课心得体会 篇三

《连加连减》的听课心得体会

  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将它放在学习了10以内两个数相加减的后面,一方面是对加减法含义的一个拓展,另一方面也体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这一理念。这也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内容,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到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才能完成计算任务。而且这个知识点的思维方法对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这个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熟知加减法的含义,对10以内数的加减口算也比较熟练。而且学生具有“添上、再添上”与“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所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并不困难。但是一年级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连加连减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对他们来说是学习上的难点,表现在由于看不见或忘记第一步计算结果而导致第二步计算受阻的现象。

  一、教学理念

  1、数学文化观。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仅表现为一个结果,更加重要的是它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个见证。所以教学上应让学生去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经历与体验。

  2、建构主义心理学理论: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必须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新的数学学习材料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技能目标: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口算。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游戏中学,使学生喜学乐学;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并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4、数学素养培养目标:

  1)应用意识;

  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

  2、难点: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激趣学习连加。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强调“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一开始创设托乒乓球比赛,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产生对知识的需求。从四个大组中选出4人,其中1人为计数员,另3人为参赛对员。在老师的指引下,有条不紊地开始比赛。最后,当老师提问哪一组是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第四名,你怎么想的?这时激活了学生对加法含义的认识基础,连加这一知识作为学生的需求应运而生。学生跃跃欲试,开始了大胆假设,一种数学的品质弥散在课堂上,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说应该把每一队三个人的成绩加起来或和起来,就能决定名次了。正所谓教学中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提问:你能不能一眼看出哪一组是第一名?学生们开始仔细观察成绩记录,马上发现第二组是第一名,因为这一组第一位同学托了11下,已经超出其他组,再加上后两位同学的成绩,那就更高分了。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教师适时启发学生:数学并不只是计算,刚才同学们一眼看出谁是第一名,这也是运用了数学的方法。这样紧扣新课标精神,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数感。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原教学做出适当的补充,将学生作为一种活的教学资源,体现数学教学的生命力!

  接着提问“如何得出第二、三、四名呢?”一句问话将学生带入连加知识的学习中。学生有了前面加法含义的认知基础,马上回答出将三个数相加,就可以得出。教师板书式子(其中一组的成绩)并将这个式子与以前学的两个数相加做比较,引出课题“连加”。

  最后采用自主探索,大胆尝试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学生建构连加的计算顺序。提问“这个式子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了争取后继学习的时间,要求每人计算自己组的成绩并在组内说计算顺序。学生汇报时,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并提问:“要计算这道题,你得把哪个数记住?你是怎么记的?”强调在先计算的两个数下面划一横线,并把得数记录在横线下面,这样就能记住。

  学生初步理解连加的含义后,将课本72页例题制作成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使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当停下来后,要求学生描述刚才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出连加的`含义,并列式解决、汇报。当学生汇报时配合课件将计算过程突显出来,进一步巩固了新知,也为学习连减埋下伏笔。

  2、 延续情节,学习连减

  爱听故事是每个儿童的天性,紧凑的故事情节使孩子们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因此教学设计上延续喂小鸡的情节,用课件动态展示小鸡吃饱后离开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数学文化观。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地存在,他们都有着各自的发展过程以及在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为了突破重难点,这一环节采用逐层提问,分解重难点的教法。当课件显示走了两只鸡时,便提问:你能说说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回答:原来有8只小鸡,走了2只,还剩下几只?列式8-2=6。课件继续演示又走了两只鸡时再次提问:接着又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列式?学生回答:接着又走了2只,再减去2。教师追问:用什么来再减2呢?学生回答:用8-2剩下的数来减去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8-2-2,对比连加式子,出示板书连减,并要求学生看着静态画面描述所发生的事,从整体上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

  在探讨计算顺序时,采用分层教学法,有能力的学生自主探讨,有困难的学生走上来与老师一起学习。学生汇报运算顺序时,配合课件突出运算顺序,突破难点。强调同连加一样在先运算的两个数下面

划横线,并把得数写下,这样就不会忘记,能细心计算。

  在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后,出示课本74页第5题,停车场图,要求学生看课件演示后,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画面,进一步体验连减的含义,并列式计算。

  3、 观察对比,小结算法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连加连减的含义及运算顺序。但在学生的知识库中这还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有部分同学可能对连加连减的关系有模糊的认识,这时教师便得引导学生在知识点间搭建桥梁,形成联系,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王国。

  为了便于学生找到连加连减的异同,板书尽可能设计简洁,突出知识点的联系。一年级学生由于受到自身认知水平的限制,发现关键问题需要较长时间及适当的指引,在这,我肯花时间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最后,学生终于抛开外在形式的干扰,找到核心问题。归纳出以下两点:1)连加连减都是先算前两个数的得数,再与第三个数进行计算。2)连加是把三部分和起来得到总数,而连减是用总数来减。

  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老师定位的角色为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带领孩子们体会成为学习主人翁的乐趣。

  4、 寓练于乐。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要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在课堂40分钟是需要很大技巧的。不管是在新知设计环节,还是练习环节都要符合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与认知特征。因此在练习部分主要采用游戏形式来巩固学生刚学到的新知,重点突出运算顺序。

  1)计算(专项练习,巩固运算顺序)

  计算下面各题,并想一想,你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4+1= 4+3+2= 5+0+3=

  8-5-3= 10-2-7= 10-6-2=

  结合学生的汇报演示课件,强调为了记住前两个数的得数,我们采用写下来的方法。这样可以使我们全心全意去计算,而不用担心忘记了得数,不能继续后面的计算任务。

  2)请你帮小动物们找到回家的路。(趣味性题目,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习的兴趣)

  课件展示:每只小动物手上都有一把钥匙,每把钥匙对应一间屋子。只有算对钥匙上的式子,你才能帮小动物找到回家的路。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培养小朋友乐于助人的品质。

  3)小小邮递员。(使更多学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从面上检查学习情况。结合新课标精神渗透简单图形统计表的知识)

  学生将算式都贴在正确的邮箱上面后,提问:哪个邮箱的信最多,哪个邮箱的新最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看着这个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你能举出生活中你碰到过的连加连减的问题吗?提出来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解决。

  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我们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并将它作为新知识的现实背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同时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

《连加连减》的听课心得体会【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