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篇一
在参加聚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后,我深受启发和鼓舞。会议上的专家学者们分享了许多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的经验和方法,让我对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在此,我将分享一些我在会议上学到的心得体会。
首先,高效课堂教学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在会议上,有一位专家分享了他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的经验。他通过在课堂上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将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呈现给学生,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我深感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提高课堂效果。
其次,高效课堂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在会议上,有一位教育学专家分享了他在教学中运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的经验。他强调,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主动参与和构建知识的主体。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在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中学习和成长。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我深感这种教学方式具有很大的潜力,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最后,高效课堂教学需要注重评价和反馈。在会议上,有一位教育心理学专家分享了他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的经验。他认为,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不能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应该引入更多的评价手段,例如作业、小组讨论、实践任务等。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我认为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教学方式,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反馈。
通过参加聚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我将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和反馈,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
聚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篇二
在参加聚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后,我对于高效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会议上,我学到了许多关于高效课堂教学的新观点和新方法,这对于我今后的教学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首先,我认识到高效课堂教学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会议上,有一位教育学专家分享了她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经验。她认为,教师应该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让他们主动地构建和探索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我深感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其次,我认识到高效课堂教学需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在会议上,有一位教育心理学专家分享了他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策略的经验。他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例如讲授、讨论、实践等。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效果。我认为这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教学方式,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尝试和探索不同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最后,我认识到高效课堂教学需要注重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在会议上,有一位教育学专家分享了他在教学中关注学生情感需求的经验。他认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关心和关怀他们的成长。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我深感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理念,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关怀他们的情感需求。
通过参加聚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我对高效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我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关注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能够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教师。
聚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篇三
聚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学习心得
春意盎然,春暖花开,在这美好的季节里,Z市农村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聚集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于4月18日至20日在沂南举行。此次活动采取“同课异构,同场交流”的形式,共分四个课题,部分县区联小的老师与省市讲课比赛获奖者同上一节课,同场交流,共同提高,这种活动在全市小学数学发展史上尚属首次。在历时两整天的活动中,活动安排节奏紧凑,时间充实,效果高效,像春风一样注入了与会者的心田,让人徜徉,给人鼓舞,下面谈几点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
感受一:同课异构之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三位讲课教师展现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感觉主要做到了“四化”:
一、创设情景生活化。
课始,都能利用“美丽的鸟岛”来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主动地收集图中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去解决这些问题。老师们创设了联系生活实际、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为探究新知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探究过程自主化。
学生提出问题之后,教师及时引导:“这些方案可行吗?怎样列算式呢?如果让你口算你会怎么做?……”正是老师们一句句亲切的话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印象最深刻的是孙成美老师在引导学生解决完第一种方案之后,后两种方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答,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宽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重视算法多样化。
在探究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然后在每个学习小组内交流方法,再向全班同学汇报,并通过“还有其他算法吗?”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在交流中,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不同想法,同时在表达交流中促进数学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喜悦。让学生懂得了解决问题既可以用多种方法,又可以在众多方法中优中选优,拓宽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解决问题比较化。
这一理念在孙成美老师的课中体现非常到位,主要表现在四处,第一处是在引导学生找出23+31的两种口算方法之后,把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告诉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第二处是引导找出32+39的口算方法之后,再与23+31的两种口算方法进行比较,找出进位加与不进位加的区别和需注意的事项。第三处学生自主解决完方案二和三之后,把三种方案进行对比,找出哪种方案合适?哪种方案不合适?为什么?引入了减法的学习。第四处是把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的方案与老师出示的方案进行比较,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这样通过几处简单的比较,使学生的课堂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印象更加深刻。
感受二:同课异构之笔算乘法
纵观三节课主要体现了“四个注重”: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师在创设情境中利用了学生熟悉的教室中的图书室角、到书店购买图书等情境,学生对这些情境非常熟悉,学习兴趣一下就被激发了起来。然后在探究交流中,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体验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教师在引入阶段通过现实数学情境的创设,引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由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可以分解为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来计算,所以这样的设计充分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打下扎实的基础,也为学生理解算理提供了思维支撑。
三、注重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
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学生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及时组织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展示算法思路,明确口算过程与笔算过程的算理是相同的,只是书写形式不同而已,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真正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
四、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课堂教学中教师都渗透着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指导,让学生自己能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尤其是让学生体验到了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选用合适的方法。
感受三:同课异构之小数加减法
纵观三节课主要体现了“四个实”:
一、课堂教学真实。
参加活动的所有课堂给人感觉就是课堂真实,课前没有预设,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等各个环节,都能看出是一节节实实在在的常态课,紧扣本次活动的主题:关注常态。
二、创设情境朴实。
“情境是知识的外衣”,创设情境是更好地为探究知识服务的,三位教师没有受教材的束缚,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2004年奥运会例题改为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购物情景,这样比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三、探索交流扎实。
在引导学生探究时,教师注重前后知识的对照和联系,注重知识的迁移,在学小数加减法时先回忆整数加减法,并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感觉学习小数加减法并不困难。在探究小数加减法时,通过分析、对比,抓住了小数加减法的关键就是小数点对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只在关键处设疑和恰当的总结,引领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入,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就在一步步扎实的探究中,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四、巩固应用夯实。
在学生探究之后,教师及时给予学生相应的巩固练习,如完成教材的做一做、我当小医生、闯关游戏等,形式式样,注重了练习题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到了较好的巩固和应用。
感受四:同课异构之同分母分数加减
三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平实中追求有效。
无论从教学设计还是教学过程都注重了实质,创设情境简洁、朴实,没有花花架子,可谓直奔主题。吕健老师课前先让学生比较3333和3/8中各个3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不一样?让学生明确了虽然数字相同,但所在位置不同,表示的意义也就不同。课的开始,教师分别出示了整数加法和小数加法,引导学生解释解释加?为什么这样加?然后祟分数加法,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轻而易举地把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小数加法的意义联系起来,可谓水到渠成,这一过程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体现,学习的效果非常有效。
二、平淡中追求实效。
z老师的情境创设追求平淡,用学生熟悉的学校班级占全校班级的几分之几?然后引入同分母分数加减。当学生列出算式后,马上有学生大声的说出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时老师“从结果走向过程”,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计算”,“为什么不用分母加分母,分子加分子呢?”启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探究,层层推进,让学生经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明确了算理,突破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平凡中追求高效。
z老师的课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他虽然是一名联小老师,看似平凡,实则功底深厚,课堂驾驭能力自如,学生在他的引导下,学的轻松、有效。学生在探究完算理之后,他设计了大量的、丰富的练习题,其中那棵大树的设计更是点睛之笔,通过几道题的计算,引导学生寻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并让学生解释计算方法,使学生对分数加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直到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公式,学生就在这一步步探究和练习中,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认识。正像王老师最后送给学生的礼物一样:是什么很重要,为什么同样很重要。由此联想到在他平常的课堂当中也体现了高效,平凡中透露了不平凡。
当然,两天的学习也给我们留下了思考:
1、一节课的时间既要让学生探究明白算理,又要掌握计算方法,练习题的设计又不可少,在这几节课中设计好的练习题没有时间去做,如何在课堂中去寻找这个平衡点呢?
2、课堂上很多学生的表现很精彩,但每堂课是不是都做到了关注每一名学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