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的心得体会 篇一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团结一心的重要性。疫情无情,但人间有情。面对病毒的威胁,我们迅速行动,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共同抗击疫情。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团结是最大的力量。疫情来袭时,我们看到了许多志愿者和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疫一线,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团结的力量。无论是在社区、医院还是其他一线岗位,大家都紧密合作,共同努力,形成了一个庞大且高效的战斗力量。只有团结一心,我们才能够战胜疫情。
其次,科学防控是关键。疫情的防控不能凭借个人的努力,更需要科学的指导和支持。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封城、隔离、戴口罩等,这些都是经过科学研究和专家分析得出的结论。我们要相信科学,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才能够更好地防控疫情。同时,我们也要自觉遵守规定,做好个人的防护,减少感染的风险。
最后,心态的调整至关重要。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许多人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我们不能被困境击倒,而是要坚定信心,积极面对。我深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相互支持,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同时,我们也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明天会更好,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
总之,这次疫情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和启示。在这场抗疫战斗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科学防控的重要性以及心态调整的必要性。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抗击疫情的心得体会 篇二
抗击疫情的心得体会 篇二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启示。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健康是最重要的。疫情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健康是一切的基础。没有健康,一切都是空谈。在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了许多人因感染病毒而生病甚至失去生命。因此,我们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个人卫生,保持健康的体魄,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抵御疫情的侵袭。
其次,珍惜生活。疫情让我们意识到,生活是如此脆弱而宝贵。在疫情期间,我们被迫居家隔离,不得外出,这让很多人感到不便和焦虑。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关心朋友。我们可以读书、写字、做饭、看电影,过上悠闲而宁静的生活。这让我明白,生活的质量不在于外部的奢华,而在于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最后,感恩是一种态度。面对疫情,我们看到了许多医护人员、志愿者和各行各业的工作者们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地投身到抗疫一线。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社会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的付出和奉献精神。因此,我们要感恩身边的人和事,并从他们身上汲取力量,做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
总之,这次疫情是一次人生的洗礼,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生活的可贵以及感恩的态度。我相信,只要我们从这次疫情中汲取教训,珍惜健康、珍惜生活、珍惜身边的人,我们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抗击疫情的心得体会 篇三
今天是大年初二,可我的假期提前结束了。
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我十分清楚这次的任务与自己以往参加的医疗任务大有不同,是在高度危险情况下和医学领域的新病魔搏击、抗争,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更需要勇气、智慧和信心。
陈俊医生。早上8点起床,洗漱之后等待蔡院长和袁师傅来接我,内心既激动、又忐忑。
主动报名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的一线救治工作,让我这名精神科医生有了机会去帮助患者和呼吸科同事。回想08年,一份请战书如愿把自己送到了汶川抗震救灾的一线。
这一次的主动请缨让久违的慷慨激昂又回来了。但是,既往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光有激情是不够的,需要有计划、有观察、有应对。08年在什邡时有徐勇医生一起工作,老大哥在让我省了不少心,而这次只有我一个人。
穿越上海城区时,原本熙熙攘攘的人群不见了,偶尔几个行人,也都是戴着口罩,行色匆匆。
到达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后,我再次感到气氛十分紧张,这就是的上海版“小汤山”。不,它比小汤山更先进、更全面、服务能力更持久,是上海医疗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
有人问我:去那里你怕不怕被传染?我内心笃定的很,我相信上海医疗同事们的专业水平。
一进入A3病房隔离区,在经过短暂的了解适应后我就投入了一线工作。
陈俊医生在公卫中心工作。首先,在院感科黎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穿脱隔离衣,这是医务人员自我保护的重要一环,半点马虎不得。待我穿戴整齐,感觉自己就像航天员一样,头戴帽子,手戴手套,还有口罩和防护眼镜,身穿防护服,脚穿隔离鞋外加鞋套,工作起来很笨重、艰苦。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要坚持4-8小时的工作,我立刻体会到感染科工作人员的不易,尤其是那些平日里看上去弱弱的护士们。
下午床边会诊了两个有些焦虑紧张的病患,在了解病史后我给予了他们支持性心理治疗和一些药物;晚上在病房主任和护士长的`支持下,辟出了一楼茶室作为医护职工的心灵减压室,并且用微信二维码做了宣传海报供有需要的医护人员单独联系。
在这里我暗暗发誓:再难、再险也绝不退缩,一定要战胜病魔!
抗击疫情的心得体会 篇四
在2020年1月初,伴随着病人的阵阵咳咳嗽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对奋战在疫情前线的人来说,这注定是个不一样的春节。
在电视上,我看见了你——白衣天使的背影,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医院病房与时间赛跑,从病毒手中夺回生命。我知道,你们也是儿子,女儿,也是父亲、母亲,妻子,丈夫,有的夫妻甚至是在同一幢楼工作,但各自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战着,一连几天未曾碰面,有的是年轻妈妈,为了慰籍自己的思念之情,只能带上儿子的玩具和照片踏上疫区的路,我们似乎看见了你们这些白衣天使每一个不眠的夜晚,是你们为了大家舍弃了小家,努力得救治着每一个脆弱的生命。
在电视上,我看见了你——前线报道的记者的背影,我看到你一次次出现在镜头前,奔波在医院的施工现场,奔波在医院的走廊,我听见了你因为工作而沙哑的声音,听见了你在报道中急促的喘息声,听见了你报道时沉着冷静的声音:“我们坚信疫情一定会好起来”。是你们让我们第一时间了解疫情的现状。
在报道中,我看见了你——研制对抗病毒特效药的科研人员,白天里你们在实验室戴着手套拿着试剂瓶探索着对抗病毒的良药,阳光洒在你们身上,专注的背影被拉得很长很长。深夜里,明亮的日光灯映照着你们疲惫的背影,你们坚守着心中的信念,定能早日研制出特效药。
正是“白衣天使”,“新闻天使”,“科研天使”;是你们负重前行,你们忙碌而又坚持的背影,就象征着希望,象征着安全,给全国人民力量和信心。
我相信,中国必定能够度过这次难关,同时带领世界度过这个不一样的春节,中国强则世界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加油中国!!
抗击疫情的心得体会 篇五
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险越向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足不出户,构筑起防控系统,这就使得各项工作开始在网上进行,尤其是教育方面,随着教育部"听课不停学"一声令下,各个学校纷纷响应号召,开始开展网上教学,我们也不例外,网上教学开展将近一个月了,深有感触。
一开始,没有电脑,没有教材,没有练习册,只有一部手机,心慌、焦虑,怎么办?没有退路,调整心态,第一时间赶回学校取需要的教材课本,同时在手机上学习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最后在家人的帮助下,电脑安装到位,更新系统,基本具备了上课的条件,使得网上教学顺利进行。
接下来是备课。我们有充足的时间静下心来备课,因为担任两个科目,英语和政治,所以备课任务重,不过在备课组成员的合作下,分工明确,积极完成,尤其是英语科目,在复习资料没有回来的情况下,通过拍照整理优选,整合网上优秀资源融进自己的教学中,使教学顺利开展。
再说管理失控。直播课上看不到学生,不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听课状态,不能及时听到学生对知识的反馈,学生间也不能合作交流了。还有学生的作业,有一部分学生不交了,无论你在群里怎么说他就是不交,电话也打了数次,家长也不监管,没有课下的练习教学效果可能好不到哪,我怕最后是事倍功半。还有平台的崩溃,网络的卡顿,使得教学充满了挑战。
最后,无论困难多大,我都会积极应对争取让学生的有限的条件下学到更多的知识。
抗击疫情的心得体会 篇六
日前,总台央视记者蹲守在国家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监护病房,真实记录他们和时间赛跑、攻坚克难的医者仁心。
周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他要在上午尽早完成一台床边手术,给一名危重症患者植入人工膜肺ECMO。
ECMO危重病体外心肺支持,要将患者的血液从体内引流到体外,经过膜肺氧合,再通过血泵将血液循环回体内。
即将被植入ECMO的患者是一位长期患有高血压的58岁男性,发热咳嗽已经11天,被送来ICU后,立即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几天过去,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医疗队专家们商讨后决定要提前用ECMO干预,防止病人病情恶化。
特殊时期条件有限,整个植入过程要万分谨慎,这个精细的“生命”平均每分钟要2000-3000的转速,操作稍有不慎随时都有可能发生致命的意外,大家紧紧地盯着指标数据的波动,不敢有丝毫松懈。
手术完成、管路对接、血液引出……生命通道连接成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在改善。
针对新冠肺炎可能引发的多脏器功能损伤,战斗在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2300多名医护人员在一个多月的并肩作战与磨合中,已经达成基本共识,治疗关口前移、提前干预刻不容缓。
随着目前确诊新增人数的降低,新冠疫情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重症病房,多学科合作的精准施治给重生带来更多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