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篇一
《论语》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文化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通过阅读《论语》,我深感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对于我们现代人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被《论语》中强调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所震撼。这一理念强调个人修养与家庭和社会责任的统一,体现了传统中国文化中的家国情怀。例如,孔子在《学而篇》中指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告诉我们,孝道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我们应该先尽孝道的责任,才能有资格去追求个人的理想和幸福。同时,孔子还提出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不器”等观点,强调了道德和品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我们要坚守道德底线,注重修身养性,为社会作出贡献。
另外,《论语》中强调的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些话揭示了学习的真谛,即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增长知识和经验,并不断反思总结,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这与现代社会的学习理念十分契合,提醒我们要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持续进取的精神。
此外,《论语》中还强调了仁爱和和谐的重要性。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等观点,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包容。这种仁爱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我们应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遵循礼貌和尊重他人的原则,共同构建一个和谐宜居的社会。
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对于我们现代人的指导意义。它教会我们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以及仁爱和和谐的价值。我相信只有将这些思想内化于心,付诸于行动,我们才能在现代社会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并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篇二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不仅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传承了孔子的智慧和思想。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
首先,孔子在《论语》中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人首先要修身,即通过自我约束和自我修养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品德修养。在《学而篇》中,孔子提出了“君子修道以立”、“温故而知新”等观点,强调了学习和反思的重要性。这些思想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认识到在现代社会中,只有不断学习和修身,才能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
其次,通过阅读《论语》,我也领悟到了孔子关于人际关系的智慧。孔子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和而不同”等观点,强调了尊重和包容他人的重要性。这让我明白了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该树立友善、宽容的态度,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意见。只有通过与他人和谐相处,我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最后,我在《论语》中也发现了孔子对于教育的重视。孔子认为,“教而不厌,诲人不倦”,他强调了教育的使命和责任。这让我认识到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应该时刻保持对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通过阅读《论语》,我不仅学到了孔子的智慧和思想,也受到了他的人格魅力的感染。我深深体会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领悟到了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以及仁爱和和谐的价值。我相信只有将这些智慧和价值内化于心,付诸于行动,我们才能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人,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篇三
简洁而经典的语句是中国古诗文的特点,正因如此,中国古诗文以其独特的魅力倍受瞩目。我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中,《论语》便是其中精品之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贫穷的人羡慕富豪,因为他有让他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而富豪却羡慕那些平凡的人,因为他们很快活,不会整天杞人忧天地担心钱是否被用光、是否被偷走。
可是,就如孔子说的,快乐的事有很多: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现在的大人们,更注重物质化的世界,却忽略了我国的传统观念:忠、信。
曾子提出的自省方法,却恰似给我们亮了一盏明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我的课外英语辅导班老师曾经给我们讲过一个有关她的学生的故事。那个学生学习很好,很受同学与老师们的欢迎,但是却有同学发现那个学生偷同学们的笔和钱,从此,那名学生开始被同学们排斥,最终不得不转学。
这正验证了孔子的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道德永远是做人的第一,想做一个受人欢迎的人,没有德与孝不行。
这些便是给我感受最深的语句。读《论语》,令我受益匪浅。今后,我要细读论语,细读这中华悠悠千年智慧,读懂这其中的做人道理与处事方法,品尝这暖暖的心灵鸡汤。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篇四
读国学《论语》经典,从我个人来说,有不少的收获和体会。收获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提高自身素养,为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我从国学与经典中学习到不少教育理念,可以学以致用。二:从国学经典中学到做人的道理,处世的哲学。
学习《论语》的收获是巨大的,在论语中,孔子表达的“学”,不仅仅是读书学知识,而是泛指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孔子一生热爱学习,而且乐此不疲,一直到了晚年还刻苦钻研非常深奥难懂的《周易》,故有“韦编三绝”的美传。
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学习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阅读国学经典,在扩大我们的阅读量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为河东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篇五
我读了《<论语>六则》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使我有很多感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是说几个人在一起走,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这中间包含着能者为师的道理。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都可以为我的良师益友。就拿我们班来说,就有许多能人:有的擅长绘画、有的见多识广、有的思维敏捷……如果向这些同学学习,不就可以使我这棵万顷绿田中的普通小苗汲取更多的知识的养分吗?
如果能拜能者为师不容易,那“不耻下问”就更难了。首先,你得虚心,放下架子,诚心诚意地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不耻下问”是古今学者,伟大人物成功的经验。我国四汉杰出史学家司马迁,为了撰写《史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去各地游览的过程中,虚心向平民百姓请教,采访史实。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乘“贝格尔”号去各地考察,每到一处都要把当地的农民请来,详细询问那里的地形和生物的特点。如果司马迁不从人民群众中采访史实,怎么能写出杰出的历史著作——《史记》?假如达尔文不耻于下问,又怎能完成《物种起源》,提出生物进化的理论呢?
今天正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断地扩大。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做不到不耻下问是不可能到达光明的彼岸的。
同学们,让我们拜能者为师而又不耻下问吧,成功的大门向我们敞开着!
读论语的心得体会 篇六
学而致用,那只是孔子理想的快乐而已!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九万里的风等待扬起东海的波涛,托举鹏翼扶摇碧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门曰朋,来当然是切磋修养,研讨学问的;又自远方,山高水长,路途迢迢,交通不便,平素难得一见,这实在是可以快乐的事。"何时共把盏,重与细论文",这多少古人所临风怀想的美景。
然而细细想来,我们可以有另一种理解:难道朋友都在远方?近处无友?"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不也是孔子所欣赏、所向往的么?只是"微斯人,吾谁与归?"现实生活的周围却往往没有这样志同道合者!
圣人可以光耀千秋,可以光照四海,却照不亮附近凡人们的双眸!凡人们会告诉你:太阳再鲜艳,它也有黑子,像女人脸上的雀斑;西施是美,可是她有心脏病,娶不得!所以圣人是孤独的。所以他期待远方有一双慧眼,能够看到他的光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寂寂的柴门,等待远来的寻芳者扣响,打开一个尘封的春天。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伟大的人,他的痛苦在于,他是清醒的,他比平凡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他超越了他的时代;还在于他有更远大的抱负。而这一切都是世俗所不需要的,因而他也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不被理解的。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奈何这世上,谓我何求的人远比谓我心忧的人多!更有甚者,人们总是习惯用石块、鸡蛋来迎接启蒙者、先知者。
胆怯一点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而谁以易之,于是避人且避世。
勇敢一点的人,毁誉无动乎中,荣辱在所不计。即使是举身赴清流,也不肖于同流合污。
孔子说:我不生气!因为我是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怎么好和小人计较?也罢,也只好如此了!否则,还有什么能让我宽慰自己呢?
可是当一个君子,真的好难啊!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声无奈的叹息,袅袅了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