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育人管理规划方案范文 篇一:加强师生关系的规划方案
一、背景介绍
学校是培养学生成才的重要场所,而师生关系是学校育人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和学校的整体形象。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师生关系规划方案,对于学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设定
1.建立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3.加强师生之间的互信和沟通,促进双方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具体措施
1.加强教师培训: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研讨会,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使其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建立师生交流平台:设立定期的师生座谈会,鼓励教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3.加强学生管理:制定学生管理规范,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和规则,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感。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通过组织各类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5.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评估与改进
定期对师生关系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师生关系的质量和水平。
学校育人管理规划方案范文 篇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规划方案
一、背景介绍
学校育人工作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应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育人管理规划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他们的全面发展水平。
二、目标设定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2.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3.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和保护意识;
4.开展多元化的教育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具体措施
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学习氛围,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2.开展素质教育课程: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加入素质教育相关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
3.推行品德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品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
4.加强体育锻炼: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5.开展兴趣特长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兴趣特长培训班和社团活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四、评估与改进
定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情况进行评估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水平。
学校育人管理规划方案范文 篇三
一、指导思想
我校德育工作将围绕着创办“百所德育名校”目标,全面深化德育管理,以“孝心教育工程”和“廉政文化进校园”为抓手,高效地开展德育工作,从而实现德育的实效性、长效性。
二、工作目标
1、要充分发挥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每一位教师都要肩负起教育学生的责任,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对学生的管理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班主任、少先队或学校领导等少数几个人,只有全体教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做到敢管、能管、善管,才能使我校的德育工作上档次、上台阶。全体教师要充分认识管理出成绩、管理出效益的道理,要逐步探索以年段为单位的学生管理体制,摸索任科教师联系部分学生的做法,使德育工作真正渗透到每一堂课、每一个时间、每一个角落。
2、要继续落实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学生管理责任制,班主任老师要尽责、尽心、尽力做好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和地位,坚决遏止学生中存在的不良习气和行为,确保班级风气健康稳定。要继续坚持班主任工作职责与绩效挂钩的考核制度,对个别缺乏工作责任性、造成工作严重失职的人和事,不仅要在班主任考核中重扣,而且要体现在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中。
3、继续抓好“文明班级”和“先进中队”的评比,从卫生、纪律、表现等日常行为规范加强班级管理,同时促进更多的班级获奖,形成“争优、比优”的有序竞争局面,促进班风、校风的建设。
4、要继续坚持德育工作四项基本制度。即升国旗要有特色,系列主题班会要有创新,重大节日纪念活动要丰富多彩,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达标考核要注重实效。
5、要加强养成性教育。要根据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语气、行为和习惯,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和工作,如开展主题班会、报告会、学生讨论会、现场会、墙报展等一系列活动,达到造声势、树典型、消除不良现象的目的。少先队要针对学生实际,拟订一些学习习惯的条例,使学生能逐条落实,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校育人管理规划方案范文 篇四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全区开展教育质量提升年”这一中心,完善学校课程体系,突出办学特色,构建安全文明校园、书香校园、文化校园,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以推行《全区教育系统岗位管理制度》为契机,提高办学水平;以严格的管理和扎实的教育形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思路
一个中心:围绕教学工作中心任务。
两个突出:突出班级工作中心地位,突出抓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三个落实:落实德育工作措施;落实安全工作措施;落实文化校园建设措施。
四个抓手:以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为抓手;以教学过程管理为抓手;以岗位管理制度落实为抓手;以班主任考核、教师考核和管理人员考绩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三、工作任务、措施
(一)以师德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以德育铺就学生成功之路
1、从师德教育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采取定期讲座、职业道德大讨论、论文比赛、组织演讲、自主学习等形式,引领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进行适当的奖励,在评优树先、晋升提拔、外出考察等方面优先考虑,让优秀者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价值体现,努力促进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
2、以行为养成教育为突破口,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以“学生行为养成教育”为德育重点,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政教处(团、队)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的教育,共青团开设“中学生团校”,少先队设“少先队队校”,并在初一、初二实行入团积极分子考察制度和“队推团”制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
加强对学生的主题教育。政教处、团委、少先大队、班主任都要积极组织各类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演讲、征文、故事会、、升旗仪式、社会实践、评选明星等多种形式,努力实现学校德育教育的新突破。
3、突出班主任在德育和管理工作中的中心地位
认真落实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和学校管理中的中心地位,通过开展班主任培训、外派学习和教育局组织的班主任轮训,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理论水平与班级管理水平。认真落实《班级考核实施方案》,加强对班级工作的过程管理,对工作效果优秀的班主任及时进行奖励,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对班主任升迁、考查、晋级的依据。
(二)加强教学过程管理,落实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
1、认真落实课程标准,完善我校课程体系
认真贯彻规范办学行为的各项规定,按要求做好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课外活动组织、作息时间安排等工作。加强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安全教育等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管理。探索活动课程开设的形式、方法、课型和教学组织形式。
加强对校园社团的管理,制定详细的安排计划,做到定时间、定人员、定老师、定场所,并将安排计划落到实处。
认真组织运动会和艺术节、体育节,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平台。切实做好“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工作,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
努力挖掘我校教师中的潜能,调动有才华的老师开设校本课程,让能者多劳者得到应得的荣誉和回报。挖掘社区和学生家长中学有所长的优秀人才到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完善我校课程体系。
2、狠抓教学常规管理,提高精品课开出率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要下大力气研究课堂,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提高精品课开出率。加强对考试讲评课、复习课、探究课、作文讲评课、阅读课、活动
课的研究和探索,切实提高这些课型的教学效率。
落实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制度,值班领导不定时对各班的教学、授课、班级纪律、卫生维护等情况进行检查,坚决杜绝缺课、误课、无教案上课等现象,规范课堂教学行为。
3、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鼓励教师参与市区以上的优质课评选、论文评选和课题研究,挖掘、生发“师生成果”,认真组织“一节课诊断”活动,充分发挥我校优秀教师的带动作用和集体智慧,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快速提高。
积极开展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探索在我校同学科教师人数少的情况下如何开展教研活动的问题,认真举行优质课评选、论文评选、教学档案评选、观摩课研讨、现场说课、教育教学经验介绍等教科研活动,对各类评选活动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者予以表彰。
认真组织“书香校园”活动,语文课要采取有效形式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积极开展“晨诵、午读、暮省”新教育试验。
加强对毕业班工作的管理与指导,确保毕业班的教学质量。
(三)以优化管理为关键,推动各项工作上水平
优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以制度管理营造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
加强对管理人员、班主任和其他管理人员的教育,提高他们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的觉悟和自觉性。
依据教育局安排,认真落实《教育局岗位管理制度》,制定措施,加强对学校实际情况的研究,加强对教职工的思想教育,并配合制定详细的实施细则,保证《制度》发挥正面导向作用和促进作用,最大限度的减小岗位制度改革带来的负面效应。
学校管理实行各部门各负其责,真正落实“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的管理体制,做到凡事有布置、有要求、有检查、有落实。
(四)加强特色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社会影响
1、加强学校行风建设,夯实廉政文化建设基础
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文件和关于教育行风建设的文件精神,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深入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局八条禁令等规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
2、突出学校特色,创建教育品牌
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是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进一步彰显学校特色。充分发挥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合力,力争今年确立一项我校的特色品牌名称。初步打算在学生行为养成教育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做好特色建设的探索,力争形成我校特色。
3、加强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位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从今年开始开展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例如体育节、艺术节等,力争用两年时间制定出完整的学校文化育人体系,达到文化育人的效果。
继续做好学生经典诵读活动,丰富学校文化。
各班做好班级文化建设,发动学生设计班徽、班歌、班级名片、班级公约等班级文化符号,促进学生形成班级认同感,为学生学习创设优雅、温馨、具有育人效果的完美教室。
继续发挥校园《鲁中晨刊》小记者的作用。
4、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形成教育合力
完成学校和班级家长委员会的改选工作,完善家长委员会制度。坚持教师家访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或家长座谈会。
(五)、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加强学生安全教育
学生安全工作无小事。把校园安全工作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抓严、抓实。健全安全措施,做到责任明、方案细、效果好,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定时举行安全演练,主要以安全教育节日(防空节、119消防日、129纪念日等)为节点,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形成安全教育机制。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利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轮训,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努力提高防范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学校及师生的财产、人身安全。
争取xxx门的关注与支持,从根本上杜绝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加强门卫管理,提高保安人员的责任感与自觉性,真正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有序的学习成长环境。
学校育人管理规划方案范文 篇五
为深入推进辛东中心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广泛宣传优秀教师忠诚教育、爱岗敬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感人事迹,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立德树人、教书育人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经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评选“感动辛东教育”人物评比表彰活动。
一、评选组织
组长:
副组长:
成员:各处室负责人
二、参评对象
长期坚持教学一线岗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成绩突出、事迹感人的教师。坚持“平凡中见执着、细微处见精神”的原则。推荐在学校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平凡人,注重以事感人、以情感人,努力在平凡的事迹中寻找闪光点。
三、参评条件
1.热爱农村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师德高尚,事迹感人;
3.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爱生如子,爱校如家;
4.热心帮助学困生,关心家庭困难学生;
5.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6.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学生家长认可,口碑好,声誉高。
四、教育评选活动步骤及时间安排:
1、组织宣传(12月1日-12月5日)。进行宣传发动,扩大教育评选活动的覆盖面和知晓率。
2、自荐推荐(12月6日-12月12日)。以各校为主体,推荐身边让人感动的人和事。每个学校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推选1-2个身边的感动候选人。也可向校长室自荐或直接推荐感动的典型。
3、事迹展示(12月13日-12月15日)。推荐筛选出来的“身边的感动”个人的先进事迹进行展示,让师生们了解候选人情况,参与评选活动。
4、投票选举(12月16日-12月17日)。根据展示的“寻找身边的感动”事迹,发动全校师生进行投票,选举产生 “感动你我的身边典型”
学校育人管理规划方案范文 篇六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正日益为社会所关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涉及政府调控、社会经济发展、学校、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着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不强。为此,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一、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把握时代脉搏。透彻理解新世纪的人才标准
(二)符合高校实际,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在人才目标定位上、高校应把握好人才培养的总体品质与规格,针对不同的学科专业和类型,培养研究型、复合型、应用型等不同规格的高素质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各种人才的不同需要。开创出一条促进毕业生就业的路径来。当前不少学校片面追求高层次。盲目地追求专科院校升本科、本科院校争上硕士点、博士点。
在追求高层次办学过程中,一些过去十分有专业特色或专业优势的学校放弃了自己的特点。在人才培养定位上出现了明显的偏差,从而导致人才培养的雷同。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以地方性综合大学为例、地方综合性大学由于办学历史、生源状况及地域条件的限制,具有“地方性”和“综合性”两个特点。地方性院校要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具体需要,结合所处地区的实际情况,培养本地区所需的各种各样的实用人才。
(三)转变教育观念,体现以人为本、人职匹配的教育思想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与精英阶段人才培养的主要区别是摆脱了单一的精英培养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市场需求是多样化,不同社会职业对毕业生素质要求不一样。如果培养出的学生千篇一律、其结果必然是学生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高校人才培养方案要体现以人为本、人职匹配的思想,根据大学生的个体差异状况,按照社会职业的需要、进行不同职业目标的培养,不仅大学生的德、智、体等诸方面能得到全面发展,大学生个体的潜能和差异性也能够得到发展,这样的毕业生就可以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社会职位的需要、更有利于人职匹配、顺利就业。"
二、改革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我国高校本科教育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以“学科本位”理念来构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专业的专、深、尖在当时计划经济时代,社会需要大量同类型、同层次人才的背景下、为社会输送众多高级专业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时期,伴随产业结构由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转变、社会对人才需求不再单一,而呈现出多规格、多类型、多层次的需求态势。如果再沿袭单一以“学科知识”为理念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忽视学科专业发展的广度与交叉融合性、必然会导致培养的人才知识面过窄,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因此、当前高校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要和大学培养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平衡的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教学计划、而教学计划的核心是课程。所以,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大学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其是否科学、合理对大学能否高质量的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至关重要。我国现行本科课程体系的弊端表现为:普遍侧重于必修课程。忽略了选修课程的合理比例分配;重理论,轻实践;各类专业划分过细,相关课程交叉重叠,没有整合;课程内容陈旧、滞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联系不够紧密[。因此,高校要加大课程改革,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学生毕业后进人人才市场的竞争力。
(二)进一步推进学分制改革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高校学分制推行已久,但很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只能说是学年学分制或半学分制高校学分制改革之所以成效不大,有诸多因素制约: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教师工作不到位:计算机房、实验室、图书馆等教学辅助部门的管理等原因。在高等教育跨人大众阶段,如何真正实现学分制,使现代高等教育制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开放性、成为高校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1、制定弹性学制、放宽修业年限
在规定标准学制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在取得规定的学分数后提前毕业或延长学习年限。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尊重学生的爱好和个性发展,适当放宽转系、转专业的限制。建立和完善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度、重修、重考制等。在学分制教学管理过程中,多开展校际合作,倡导跨校选课。建立学分互认机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允许学生可实行工学交替、分段完成学业:一部分优秀学生在完成第一学年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后,可根据自己的专长、兴趣,自主选择专业和专业方向。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导师制
在学分制的实施过程中、由于选修课开设的数量与质量均取决于教师,因此,要推行学分制,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的素质。积极提倡导师制。加强对学生选课、学习的辅导和指导。防止导致学生在选课、选专业或方向等方面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保证选课质量和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构成。
3、加强课程开发、完善选课制
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有充沛的课程可供选择。因此。要积极进行课程开发。强调课程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发尽可能多的吸引学生的高质量课程。"
(三)深化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和就业适应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教育质量决定的。教育质量集中体现于教学质量。而教学工作又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因此。学校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重点、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创新教育教学思想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在教育思想上转变观念。为此要树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从科技革命和现代化需要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开拓创新能力的教育观。
2、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