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简报 篇一
标题: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农村开展乡村教育支教活动
近日,一支由大学生志愿者组成的团队走进农村,开展了一项乡村教育支教活动。这次活动旨在帮助农村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拓宽他们的视野与知识面。
活动开始前,团队成员提前与当地的学校和教育部门进行了沟通和联系,确定了支教的学校和班级。支教地点位于一个偏远的山区村庄,学校条件简陋,教学资源匮乏。为了让农村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团队成员们带来了一些教学用具和学习资料,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在支教期间,团队成员们主要负责辅导学生的数学和语文课程。他们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他们通过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同时,他们还组织了一些课外活动,如绘画比赛、读书分享会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与学生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纽带。他们不仅是教师,更是学生们的朋友和榜样。通过交流和互动,团队成员们了解到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困境,进一步增强了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和支持。
此次乡村教育支教活动不仅帮助了农村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也为他们打开了更广阔的未来。同时,团队成员们也从这次活动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成长。他们通过与农村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对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通过这次乡村教育支教活动,大学生志愿者们不仅给农村学生带去了知识和关爱,也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贡献了一份力量。他们的付出和奉献,不仅改变了农村学生的命运,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注入了新的希望和动力。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简报 篇二
标题:大学生志愿者参与社区环保行动,呼吁垃圾分类文明生活
最近,一群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了一项社区环保行动,号召居民们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倡导文明生活。
社区环保行动旨在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促进垃圾分类的普及与推广。活动开始前,志愿者们积极宣传,发放宣传材料,向居民们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方法。他们还在社区内设置了垃圾分类指导站,为居民提供咨询和指导服务。
在活动期间,志愿者们与居民们一起进行了垃圾分类示范和实践。他们向居民们介绍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的分类标准和处理方式。志愿者们还组织了一些有趣的互动活动,如垃圾分类比赛、环保知识问答等,让居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参与。
此次社区环保行动不仅提高了居民们的环保意识,也促使他们改变了生活方式和习惯。越来越多的居民开始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养成了文明生活的好习惯。同时,志愿者们也通过这次活动深刻体会到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坚定了保护环境的决心和信念。
通过社区环保行动,大学生志愿者们不仅积极参与环保事业,也为社区的和谐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他们的行动和呼吁,使居民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升,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通过这次活动,志愿者们也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大学生志愿者们将继续积极参与社区环保行动,为推动垃圾分类普及和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他们将以身作则,引领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行动中来,共同建设美丽的家园。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简报 篇三
听抗战故事,唱抗战老歌,看抗战遗址,拍摄抗战老兵微视频,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同学们用自己的笔和镜头,一起去追寻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学习他们的革命精神。
7月中旬,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了“寻访抗战老兵,留存历史记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来到玄武区苜宿园干休所、江宁区秣陵镇荣平康乐老年中心,看望慰问了展学义、张攻、滕希文等15位抗战老兵,10多名来大学生围坐在抗战老兵身边,听他们讲述自己亲身经历的抗战故事,把记录老兵的口述史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他们对寻访到的每位老兵的资料都进行了文书、拍照、视频保存。
手捧鲜花,享受着今日幸福生活,与大学生一起回忆起抗战的峥嵘岁月,抗战老将军们个个激动不已,虽然已经过去70年,但是与法西斯直面相搏的抗战岁月,深深印在老人们的脑海中,和同学们回忆抗战情景时依然斗志昂扬。
抗战故事讲也讲不完,寻访团的成员们边听边记,无不被这伟大的抗日精神所深深感染。把元燕同学说:“我们要牢记历史使命,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中国梦,努力学习,服务社会,以此向我们的抗战老兵致敬。”李达同学表示:“想想老爷爷们在我们现在的这个年纪,已经穿上军装,奔赴前线保家卫国,现在,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
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简报 篇四
6月28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赴恩施暑假社会实践队来到木贡村委会,并就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工作与民间艺人代表及木贡村文体服务中心的唐主任进行交谈。
下午三时许,队员们乘车来到木贡村委会,并且见到了民间艺人代表和问题服务中心的唐主任。唐主任以及民间艺人代表对于实践队队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本次访谈气氛活跃,融合艺人表演、负责人介绍和队员提问等方式。
访谈在一位老艺人的歌声中开始。宋冬菊老人为大家演唱民歌《郎在高坡打伞来》,并向队员们介绍了这首歌曲的歌词大意及传递的情感。随后,唐主任简要介绍了山民歌形成的原因,他表示,由于山区地形限制,恩施地区农人通过唱民歌的方式来传递情意、表达在农事生活中的感受。
随后,5位民间艺人进行了花锣鼓表演和薅草锣鼓表演,乐曲粗犷、节奏明快。队员们对艺人的表演纷纷赞赏,并进行拍照、录制等活动。唐主任向队员们介绍了花锣鼓表演的基本组成和在现阶段的主要用途。唐主任表示,花锣鼓演奏主要由唢呐演奏、碗锣演奏等五部分组成,各个部分相互配合,不可分割。在谈到花锣鼓在现阶段的主要应用情况时,唐主任表示,花锣鼓在现阶段主要用于丧事。在恩施地区,请专业的花锣鼓团队在入葬前夜进行演奏是当地风俗之一,表演花锣鼓的艺人也会得到相应的报酬。
在队员提问环节,队员王怡然询问了近些年花锣鼓的需求人数的变化情况。唐主任谈到这个问题时表示,近些年木贡村对于花锣鼓有需求的人数并未出现较大的变化。唐主任说到,演奏花锣鼓是一种乡俗,至今在当地仍然很盛行,花锣鼓队伍的需求人数与入葬的老人的至亲数量密切相关。
艺人代表们谈到了目前花锣鼓发展遇到的一些问题。他们表示,由于从事花锣鼓演奏经济效益低,所以年轻人学习花锣鼓的热情并不高,这可能导致数年之后出现技艺失传的问题。
在谈到沐抚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问题及工作时,唐主任表示,沐抚当地政府对于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采取了一些初步措施,但是仍
然有很多方面要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