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站工作计划 篇一
扶贫站工作计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助力贫困地区发展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扶贫站的工作计划,着重强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以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脱贫致富。
一、背景
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扶贫站作为扶贫工作的基层组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一些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扶贫工作的推进和贫困地区的发展。因此,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扶贫站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
二、目标
1.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通过加大投入,提升贫困地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水平,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2. 促进产业发展:优化贫困地区的产业布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畜牧业等产业的发展,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收入。
3. 增加就业机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服务领域的就业机会,为贫困地区的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贫困地区的就业增长。
三、具体措施
1. 加大投入:加大财政投入,提供资金支持,用于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水利设施等。
2. 强化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项目管理机制,加强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监督,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3. 加强合作:与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4. 完善政策支持:出台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激励。
四、预期效果
1. 提升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提高人民幸福感。
2. 促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增加贫困地区的经济收入。
3. 增加就业机会,减少贫困地区的劳动力流失,促进就业增长。
4. 推动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扶贫站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产业发展和增加就业机会,可以有效助力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脱贫致富。
扶贫站工作计划 篇二
扶贫站工作计划:加强社会帮扶,构建扶贫合作网络
摘要: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扶贫站的工作计划,重点强调加强社会帮扶的重要性,通过构建扶贫合作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助合作,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脱贫致富。
一、背景
当前,扶贫工作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扶贫站作为扶贫工作的基层组织,需要加强社会帮扶,构建扶贫合作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助合作,以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脱贫致富。
二、目标
1. 拓宽帮扶渠道:通过构建扶贫合作网络,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提供多元化的帮扶渠道。
2. 优化帮扶资源:整合社会各界的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有效的帮扶资源。
3. 提升帮扶水平: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提升帮扶水平,实现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具体措施
1. 构建合作网络:与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参与扶贫工作,形成合力。
2. 开展帮扶项目:通过开展培训、技术支持、产业合作等项目,提供全方位的帮扶服务。
3. 加强交流合作:组织交流活动,加强扶贫站与其他扶贫组织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助合作。
4. 完善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扶贫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发更多的社会参与热情。
四、预期效果
1. 拓宽帮扶渠道,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工作,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的帮扶支持。
2. 优化帮扶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助合作,提高扶贫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 提升帮扶水平,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加强社会帮扶,构建扶贫合作网络是扶贫站工作计划的重要内容,通过拓宽帮扶渠道、优化帮扶资源和提升帮扶水平,可以有效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和脱贫致富。
扶贫站工作计划 篇三
扶贫站工作计划
扶贫站的工作应该要怎么开展呢?相关的计划应该要怎么进行制定呢?扶贫站工作计划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总体要求,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精神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项任务,着力打造新村镇、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农民、优化新环境、塑造新风貌,通过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全面加快帮扶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步伐。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的指导原则
1、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把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帮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2、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以全县城乡建设整体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为指导,在认真做好与乡镇建设、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衔接的基础上,按照适应超前,各具特色的要求,科学规划村庄发展,在三年的时间内,有层次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3、以人为本、尊重民意。要确定群众在帮扶工作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帮扶工作与群众主体的关系,问计于民,惠及于民。
4、典型示范、抓点带面。科学统筹“五项任务”,注重在工作中发现“亮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
5、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要深入调查研究,因村制宜,找准结合点,整合资源,加大财政、政策和科技对帮扶村的支持力度。
三、任务目标
通过三年的帮扶工作,使帮扶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组织建设均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一)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县委、县政府培育壮大、延伸提升农村产业体系的总体规划和基本要求。因地制宜,通过帮扶,努力实现“六个一”目标:形成一个优质高效的农产品主导品种,培育出一批科技种养大户,建立一支科技服务队伍,组建一个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增一批务工经商农民,培植一个村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使帮扶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增幅高于所在乡村平均水平。
(二)围绕塑造农村新面貌,改善所帮扶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强帮扶村“路、水、电、学、医”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为帮扶村争取项目立项和资金。指导帮助帮
扶村搞好新一轮村庄规划和建设,坚持突出乡村特色和地方特色,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经济繁荣、功能配套的现代村镇体系。积极推进“清洁生态家园建设”,组织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抓好“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厕、改灶、改圈),结合县委、县政府实施的文明生态村建设,大力实施绿化示范工程,加快村庄道路硬化、街道和庭院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环境建设。经过三年帮扶,帮扶村全面完成村庄建设规划制订,基本达到文明村的标准。(三)整合社会培训资源,加快新型农民培育步伐。积极开展农民技能培训,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新型农民的要求,围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整合利用好各类培训项目和资源,发挥农村干部科技培训基地、远程教育网络、各类职业教育、帮扶部门教育基地等教育平台载体作用,适时开设培训班,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上岗证书培训、青年农民再教育、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农民增强自主创业、增收致富的能力,学会依法办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经过三年时间,使帮扶村60%以上的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或劳动技能,农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四)突出教育引导,创建文明和谐乡村风貌。按照“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平安村庄”建设的要求,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教育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着力抓好移风易俗,努力倡导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深化拓展“五好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十星级文明户”和“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切实搞好帮扶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全乡规民约,完善农村矛盾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及时化解不安定因素,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三年帮扶,帮扶村基本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有较为规范的文体活动场所和能够切实发挥应有作用的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实现无计划外生育、无刑事治安案件、无集体上访“三无”目标,建成平安村庄,基本达到文明小康村、文明生态村的标准。
(五)强化基层组织,创建新型和谐的农村管理体系。紧紧抓住班子建设这个关键,着力夯实队伍建设这个基础,全面落实党员承诺制、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大力实施《新农村工作规程》,推进村级规范化管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财务、村务公开制度比较健全,三年内,村务、财务公开的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稳定形成安全祥和、安居乐来的社会环境。
四、工作步骤
按照“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三年的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调查摸底,编制规划。对帮扶村进行详细的调查摸底,摸清基本情况、发展优势、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工作的结合部,选准工作展开的切入点,立足当前、适度超前,编制好帮扶村三年工作计划。充分体现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要求,要切实符合国家方针、政策,符合村里的发展实际,规划可行性强,可操作度高。
第二阶段:全面落实任务目标抓任务落实要按照“先急后缓、先易后难、突出重点,逐步推进”的思路展开。
一是要围绕发展新型产业,重点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调查研究、摸清民意的基础上,按照“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拉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要求。带领群众致富。
二是围绕建设新村貌,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从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出发,积极争取各部门的支持,积极申请项目立项,多方筹集资金,加快帮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帮助硬化街道,加快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进度,增打田间机井,建设文化大院,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架设有线电视和动力电路,加快实施“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建设,增强帮扶村的“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力争通过三年的帮扶工作,使帮扶村群众全部吃上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使帮扶村实现电讯、有线电视“双通”,基本清除农村“三堆”,使帮扶村公共设施和发展潜力大幅度提高。
三是围绕倡树新风尚,加快文明和谐乡村的创建步伐。通过“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多种文明创建和评先树优活动,使帮扶村呈现出讲文明、守法纪、知荣辱的社会新风,使群众养成崇尚科学、讲究卫生、抛弃陋习的新习惯。使帮扶村新增一批“五好文明家庭”,新增一批“十星级文明户”,文明生态村建设达到县里的要求。关注教育设施、贫困学生的帮扶工作;帮助帮扶村普及新型医疗制度,规范村卫生室建设;搞好文化休闲广场的创建工作。健全乡规民约,化解不安定因素,实现社会稳定,使帮扶村建成平安村庄。
四是围绕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群众素质。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农民进行政治、文化、农业科技、致富能力、专业技能培训,使帮扶村绝大多数劳动力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成为驾驭现代农业技术的行家里手。
五是围绕完善新机制,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配合当地党委政府,提升村级班子的工作能力。
五、工作措施
为确保三年帮扶工作切实取得成效,圆满完成县委、县政府交给的帮扶任务,工作中要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工作指导协调机制。成立专职的帮扶工作队,统筹抓好帮扶村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制定建设规划、出台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精心组织,抓好落实。
(二)明确责任,配套联动。驻村帮扶工作对要明确职责,建立工作任务目标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配套联动的工作格局。
(三)加强督促检查。局领导班子采取日常催办、集中检查等形式,对帮扶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和指导,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对蹲点驻村工作队员的年度考核工作,由县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管理机构会同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实施。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同时作为评价、奖惩和使用干部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