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后管理工作计划【优秀5篇】

时间:2014-06-09 02:38: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贷后管理工作计划 篇一

随着金融业务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资金需求的增加,贷款已经成为了人们解决资金需求的重要手段。然而,贷款的风险也相应增加,因此贷后管理工作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就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目标和具体计划进行探讨。

首先,贷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贷后管理是指对贷款项目的跟踪、监控和风险控制等工作。通过贷后管理,银行和金融机构可以及时了解贷款项目的运营情况,预防和解决潜在的风险问题,保证贷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贷后管理还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升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

其次,贷后管理工作的目标主要包括降低风险、提高回收率和改善客户体验。在降低风险方面,贷后管理要及时发现并应对贷款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比如逾期、欺诈等,通过有效的措施减少贷款损失。在提高回收率方面,贷后管理要加强对逾期贷款的催收工作,提高追回逾期贷款的成功率。在改善客户体验方面,贷后管理要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服务,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增加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最后,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贷后管理需要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贷后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各项工作职责和权限。其次,需要建立贷后管理团队,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效率。同时,还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实现对贷款项目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此外,贷后管理还需要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共同推进贷后工作的落地。

综上所述,贷后管理工作是保障贷款安全的重要环节,为了实现贷后管理的目标,需要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团队和信息系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有效降低风险、提高回收率和改善客户体验,为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贷后管理工作计划 篇二

在金融行业中,贷后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贷后管理包括对贷款项目的跟踪、监控和风险控制等工作,是确保贷款安全和提高贷款回收率的关键环节。本文将就贷后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评估进行探讨。

首先,贷后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是贷后管理的基础。制定贷后管理工作计划需要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等。工作目标应该是具体、可衡量和可实现的,任务应该是清晰、明确和可操作的,时间节点应该是合理、充裕和具体的。同时,还需要考虑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确保贷后管理工作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其次,贷后管理工作计划的执行是贷后管理的核心。贷后管理工作计划的执行需要各个部门和岗位的密切配合和协同工作。贷后管理团队需要按照计划要求,及时收集和整理贷款项目的相关信息,开展风险监控和分析工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及时跟进和落实。此外,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信息系统,提高贷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贷后管理工作计划的评估是贷后管理的持续改进和提高的重要手段。通过对贷后管理工作计划的定期评估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贷后管理工作的优化和提升提供依据。评估的内容包括工作目标的达成情况、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工作流程的改进情况等。评估的结果应该是客观、准确和可信的,为贷后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贷后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评估是贷后管理的关键环节,只有合理制定计划、高效执行计划和科学评估计划,才能够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提高贷款的回收率。贷后管理工作计划的制定、执行和评估需要全员参与和共同努力,通过持续改进和提高,为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贷后管理工作计划 篇三

  一、借款人管理

  (一)客户基本信息:借款人管理的重点内容包括:经营风险、管理状况、财务状况、行业风险和银行往来。

  公司业务人员应重点关注借款人名称、机构代码、税务代码、注册金额、注册地址、经营范围、法定代表人、财务报表等信息的变化。

  借款人提供的财务报表应包含资产负责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报表如为复印件则需加盖公章,并且至少包括借款人的半年报表和年度报表,原则上,应要求借款人提供经我行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完整审计报告。

  特殊情况下不能提供外部审计报告的,借款人应提供书面情况说明。

  (二)贷后管理信息主要包括贷款发放信息、贷后检查信息、财务信息和行业信息等。

  公司业务人员应及时在贷款台帐、工作日志、资金流向监控表中进行记录、更新和分析。

  1、贷款台帐:在贷款发放当日,贷后管理人员应在贷款台帐中记录贷款发放的完整信息,还贷、展期或利率调整、担保变更、贷款结清等情况也应在当日更新,在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20个工作日内对贷款台帐中贷款余额予以逐笔结转,并且将上一个会计年度的贷款台帐打印签字后交公司部主管签字,并保存电子文挡备查。

  可用手册上的贷款台帐,也可用省行发的贷款、承兑、贴现电子台帐。

  2、工作日志记录:工作日志记录是公司业务人员日常行为的记载,公司业务人员须在贷后管理中落实授信批复条件以及完成现场检查、数据分析或资料收集工作后,应及时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包括:人事变动、经营策略、管理及市场变化等,并在完成一次现场检查、数据分析或资料收集后的2个工作日内应将取得的贷款相关信息在工作日志中记录,及时反映获取的各种信息并提交本级公司业务部主管审阅,公司业务部主管应在接到工作日志的2个工作日内签署意见,退还公司业务人员备查。

  每个借款人每月至少完成工作日志1-2篇。

  (常规1篇、重点2篇)

  3、资金流向监控记录:公司业务人员要监控借款人资金的使用,防止贷款资金挪用。

  各行应建立用款审核制度。

  原则上,可由公司业务人员负责审核签字,而对高风险的借款人资金使用可实施分级审核。

  各行公司部可根据贷后管理的需要和不同的借款人确定相应审核金额,设置用款审核签字权限,实施分级管理。

  对低风险和信用较好的借款人,可设置主管以下的审核权限;对高风险和信用欠佳的借款人,需设置三级审核权限。

  资金流向监控表,详细记载用款审核信息。

  在同意借款人用款后,公司业务人员要及时记录借款人资金使用情况;同时可留存借款人用款时提供的用款计划、用款合同等凭据,作为资金流向监控表的附件留存备查。

  不能提供凭据的由公司业务人员书面说明情况。

  资金流向监控表分为事前监控和事后监控,我行本部

  所有借款人都选择事前监控。

  针对事前监控,各行从06年4月1日开始,公司业务人员要及时记录借款人资金使用情况,06年1-3月至少要补齐借款人的银行对帐单。

  在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2个月内,公司业务人员应打印资金流向监控表签字后交公司部主管确认,并保存电子文档备查。

  (三)系统信息传递

  对于新一代信贷系统和人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中需由授信执行部门录入和维护的部分,公司业务人员应将获取的客户基本信息和贷后管理信息按档案管理的要求及时归档,以配合风险部门信息录入和维护。

  (四)集团客户信息维护

  集团客户参与行的公司业务人员在贷后管理期间应定期将相关的经营管理、市场变化、政策调整、项目运作等信息向牵头行的公司业务人员提供,向牵头行直接提供贷后管理信息资料的同时抄送本行风险管理部门。

  各行提供的信息资料主要包括:

  1、集团客户所在行的联系人名单

  2、重大突发事件报告

  3、贷后检查报告

  4、年度财务报告

  5、风险提示

  牵头行和参与行每半年进行一次日常信息的相互反馈,重大

  突发事件或出现预警信号时,参与行应在形成报告2个工作日内与牵头行实现信息共享,可用NOTES或传真形式反馈信息。

  (五)信用评级更新与调整

  在贷款发放后,公司业务人员应在新的会计年度按照风险管理要求及时完成借款人和保证人信用评级的更新。

  同时,还应负责借款人和保证人信用评级的动态调整,当企业经营、市场、信誉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在获取信息的15个工作日内,按照《中国银行国内客户信用评级办法》的要求完成信用评级的动态调整上报工作。

  二、贷款管理

  (一)公司业务人员应做好贷款风险分类的初分和分类调整工作,如发现借款人的.生产经营、内部管理、市场供求、贷款项目进展与变化对分类结果造成影响时,按实时清分原则,及时完成风险分类动态调整工作。

  (二)还本付息:公司业务人员在贷款到期日前1个月向借款人发送贷款到期通知书,督促借款人筹集资金按时还款,在此期间,应加强对借款人帐户变动情况监控,关注借款人经营性流动资金回笼情况,并在贷款到期当日主动核查借款人是否按时偿还贷款本息,如借款人未能按时偿还应立即催收,并在到期日后10个工作日内向欠款的借款人及保证人发送贷款催收通知书和履行担保责任通知书。

  公司业务人员在贷款付息日前10个工作日以电话、书面、

  现场提示等方式督促借款人按时偿还利息,并关注借款人账户变动情况。

  公司业务人员在收息当日应主动核查借款人是否按时偿还利息,如借款人未能按时付息应立即催收,并在收息日后5个工作日内向借款人发送贷款催收通知书。

  借款人须在催收通知书上签字并加盖公章。

  为准确了解借款人还本、付息、付费的情况,各级分行应建立本息违约报告制度。

  指派贷后管理专岗监控本级借款人还本、付息、付费情况,一旦出现违约,立即报告公司业务部主任。

  (三)移交前的不良贷款管理:不良贷款贷后管理方式主要包括催收、债务重组、催收频度不低于每月一次,并做好债权和担保的确认工作。

  (四)抵(质)押管理:公司业务人员采用现场检查方式对抵(质)押物进行定期、不定期检查,每年至少不低于1次,对借款人借款合同项下全部抵(质)押物的所有权属、保险有效性和品质状态等要素进行定期现场检查。

  贷款期限在1年内的正常情况下无需对抵(质)押物实施现场检查。

  (五)贷后管理策略:贷后管理策略调整频度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

  1、定期调整:公司业务人员在例行贷后检查时,发现借款人、贷款、担保情况发生变化,需做贷后管理策略调整,通过贷后检查报告填写调整意见,即以贷后检查报告为载体向有关部门报备或报批。

  2、不定期调整:当借款人、贷款、担保情况突然恶化,公司业务人员对出现的风险预警信号认真分析后,认为可能影响贷款安全,有必要对贷后管理策略进行由松到紧调整,通过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填写调整意见,即以重大突发事件报告为载体向有关部门报备(详见手册P42)。

  (六)重大突发事件报告

  重大突发事件报告内容可见手册P50,公司业务人员在确知贷款重大突发事件的1个工作日内,提交重大突发事件报告,经三级签署意见后,报备本级风险管理部门和上级行公司业务部门。

  (七)贷后检查报告:

  1、常规方式管理的正常类贷款检查及报告频率不低于每半年1次,关注类贷款检查及报告频率不低于每季1次。

  原则上贷款发放后的1个月内,公司业务人员应完成一次贷后检查工作,特别关注贷款投向和借款人经营等内容,并将有关信息在工作日志中记载。

  在每季或每半年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季度或半年度贷后检查报告,一个会计年度结束后的20个工作日内完成年度贷后检查报告。

  贷后检查报告中须使用最新的财务数据。

  贷款期限在6个月以内(含6个月)的新发放正常类贷款,可不形成贷后检查报告。

  当贷款发放日离检查时点不满2个月(含2个月)时,当期可不形成贷后检查报告。

  2、重点方式管理的正常类贷款检查及报告频率不低于每季1次,关注类和不良类贷款检查及报告频率不低于每月1次。

  原则上贷款发放后的1个月内,公司业务人员应完成一次贷后检查工作,月度贷后检查报告应在每月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季度贷后检查报告应在每季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完成。

  贷款期限在3个月以内(含3个月)的新发放正常类贷款,可不形成贷后检查报告。

  贷款发放日离检查时点不满2个月(含2个月)时,当期可不形成贷后检查报告。

  三、贷后管理方式

  按照贷款风险和贷款余额的大小分为常规和重点两种,两种贷后管理方式的贷款检查频度、管理重点以及贷后检查报告要求的报告时间和报送路线各不相同,对纳入重点方式管理的贷款,各级公司业务部门应建立重点项目贷后管理监控档案进行实时监控管理,并应填制重点项目贷后管理监控汇总表,实行专人专卷保管,及时更新。

  四、贷后档案移交(详见手册P56)

  五、贷后组织督导

  各级公司业务部门应及时汇总掌握本级和辖内行贷后管理工作的整体情况,特别关注并分析资产质量变动、重点监控项目

  变动等情况,从而有效指导全辖贷后管理工作。

  应及时掌握的贷后管理整体情况包括:

  1、辖内行贷款资产质量及变动情况;

  2、关注类贷款迁移趋势;

  3、大额贷款整体情况;

  4、信用评级为C、D类客户贷款总体情况分析;

  5、辖内资产质量分类波动较大机构情况;

  6、重点项目贷后管理监控汇总情况;

  7、不良贷款总体情况分析;

  8、要求掌握的其他贷后管理情况;

  各级公司业务部门应定期(按季)向上级分行公司业务部门贷后管理团队或专岗上报本级和辖内行贷后管理整体情况。

  督导检查分现场与非现场方式、现场督导检查要求:

  1、现场抽查的总户数不低于10户,每户不低于1-2笔贷款;

  2、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确定抽查户数,原则上正常类贷款、关注类贷款、次级及以下类贷款户分别不低于3户、4户、3户;如次级及以下类贷款户不足3户,不足部分按比例分摊到正常类、关注类贷款户;

  3、根据贷款金额确定抽查户数,原则上被查行贷款排名较前的借款人不低于3户。

  4、根据贷款担保方式确定抽查户数,原则上保证、抵(质)押类贷款户为不低于5户。

  5、两年内对所有辖内行至少完成一次现场检查,其中每年现场检查覆盖率不低于40%。

  非现场督导检查指各级分行定期以书面形式上报贷后管理自查、整改和对辖内行现场督导检查的情况,上级分行对上报情况进行分析、判断、查找贷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督导建议。

贷后管理工作计划 篇四

  为了有效推进总、分行贷后管理一系列制度、办法的落实,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重放轻管”、“重放轻收”的现状,扎实有效的推进贷后精细化管理,按照上级行部署,我行抓基础促规范,积极稳妥地推进了贷后精细化管理,研究制定了具体的贷后管理细化、量化及检查处罚标准,使贷后管理检查有依据,处罚有标准,并得到了省市分行的认可,实现了信贷管理由事后的被动反映向事前的主动控制转变,夯实了信贷管理基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以目标管理为手段,将信贷客户“三大区间管理”作为信贷战略性基础工作常抓不懈。

  一是按照客户类别制订管户策略,配置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落实管户责任。在经营责任认定的基础上,行长与所有客户经理和风险经理责任人逐人签订《罗山农行管户目标责任书》,明确管户职责,明示失职追究;二是细化经营目标,签订目标责任书。逐笔核定本息收回计划后,对每位客户经理实事求是地核定经营目标,并与每位管户经理签订《罗山农行经营目标责任书》,作为业绩考核的基本目标计划;三是建立贷后管理台帐。按户登记,主要内容包括信用状况、帐户监管、贷后检查、风险分类,风险预警、管户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四是建立管户经理业绩考核台帐,定期进行业绩考核。按目标责任书所列内容,将存款、清收本息、营销业务等全部纳入考核,实行月考核、季兑现,并与季度员工综合考评挂钩。五是每月对信贷部、客户部下发本月信贷工作重点,“两部”根据信贷工作重点对各基层单位及时进行安排部署,并常抓不懈,真正做到信贷工作有目标才有计划,有计划才有措施,有措施才有结果。

  2.以经营责任认定为重点,实行分层次管理。

  一是对全行所有法人客户贷款和自然人客户贷款逐笔进行了经营责任认定,对客户经营状况,贷款运行质量,存在的风险和问题逐户进行了界定;二是实行分层次管理。行级干部管大户,客户部门管中户,营业单位管小户的管理方式;正常和基本正常类贷款由客户部牵头管理,不良贷款由资产经营部牵头负责管理。并结合“三大区间”管理模式,对全部法人客户按照优良、正常、限制、严格限制及坚决退出等进行分类,逐类别逐户建立台帐,分别制定不同的贷后管理措施。对不良贷款按照清收、依法起诉、盘活、保全、以资抵债和核销等六个类别逐户建立台帐,逐户制定不同的工作措施;对法人客户全面实施“一户一策”的管户责任制,逐户制定方案,并狠抓督促落实。

  3.以风险控制为核心,认真开展风险分类和风险监测。

  在风险分类上,一是将五级分类作为一项日常工作,纳入贷后管理综合考核范围;二是规范五级分类的档案管理,逐单位、逐户建立文本台帐和电子台帐,将风险分类纳入日常监测,发现问题,立即督促,认真分析,及时进行风险分类。在风险监测上,一是明确专职信贷在线监测员,加大信贷在线监测力度,提前一个月将次月到期贷款以文字附表的形式通知各所,发出提示函,督促各单位采取相应措施。对能收回的,提前做好客户的工作,准备资金还款;对暂时无力偿还,符合展期或还旧借新条件的,提前准备资料,提前研究申报,防止形成逾期;对既不能还贷,又无法办理展期和借新还旧手续的,按照“三个不放过”的要求,明确责任人,落实清收保全措施;二是加强风险经理的风险监测工作。定期通过信贷管理系统和人民银行登记咨询系统进行系统监测,除到、逾期贷款提示和警示外,按月对贷款额度较大的客户通过系统查询、财务分析,进行非现场监测,按季对重点客户进行一次现场监测,发现可疑信息,立即通过客户部调查落实;并定期对全行的信贷资产质量进行监分析;三是理顺风险预警工作流程,加大风险预警的工作力度。发现预警信号,及时填制《风险预警信号处理表》,并报送至主管行长、行长,研究制定风险化解措施。

  4、以完善“四项机制”为动力,扎实推进贷后管理精细化进程。

  一是建立量化机制,制定量化考核办法。我们研究制定了《罗山农行信贷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检查量化考核办法》,分别对新增信用和存量贷款的手续合规合法性、管户责任的落实、贷后管理、信贷档案的管理、五级分类的落实等内容制定了具体的检查量化考核标准,考核结果更能准确地反映出被考核者的工作业绩。二是建立责任机制,层层落实目标任务。严格按照“一户一分类,一户一目标,一户一方案,一户一档案”的贷后管理要求,进一步明确管户主责任人和风险监管责任人,以及分管的客户对象,逐人签订《贷后管理及目标责任书》,并以责任书对所界定的职责对管户主责任人定期进行业绩考核。三是建立考评机制,严格日常检查考核。在贷后管理日常检查的实际操作中,我行结合上级行贷后管理的有关规定,印发了《罗山农行贷后管理日常检查评分表》,量化细化了贷后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层次、分类别确定评分标准,并实行“量化考核、综合评价”的方法,定期对全辖营业机构的贷后管理工作进行检查验收,通过百分制考核计分,定期作出定性考核评经,逐步形成了规范化的贷后管理格局。四是建立处罚机制,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对信贷管理基本制度贯彻执行不力,落实不到位的单位,严格按照办法中处罚标准进行处罚,对每次检查验收量化评比得分低于80分的单位,从发展费用中扣减300元,并依据考核办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同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督促限期整改,确保各项指标的全面落实。

  5.以建立信贷档案库为契机,努力加强信贷基础工作。

  一是档案资料管理遵循按户建档,统一管理的原则,按单位、按贷款和客户类别进行分区管理;二是坚持以户为单位收集、整理、管理客户档案。每个客户档案要实行专人、集中管理,不得将一个客户的档案分散由不同的客户经理管理。三是要求各单位在档案移交前必须完善手续,无法补充完善的,要说明原因,并作为问题记入移交清册备查;四是规范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建立了规范的信贷档案库,制定了《罗山农行信贷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调阅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使信贷档案管理逐步走上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6.在全省农行率先推行正常贷款集中管理。

  为实现存量贷款集约化经营,逐步形成精细化的贷后管理格局,我行根据上级行有关规定,结合本行实际,研究制定了《中国农业银行罗山县支行运行正常贷款集中管理实施办法》,对正常贷款实行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专项考核,进一步提升了正常贷款层次,提高了资产运营质量和经营效益。

贷后管理工作计划 篇五

  (一)以加强学习制度办法为基础,加强客户经理自身素质,创造贷后管理良好的前提条件。

  总行今年整合出台了新的贷款制度和办法,基层行应以此为契机,狠抓信贷管理自身建设,进一步夯实信贷基础,提高管理水平。一是加强对客户经理的教育,增强责任感。按照信贷基础管理基本规范要求,组织信贷人员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深入理解,全面掌握,把学习和落实制度作为合规经营的重要保证,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强化制度治行。通过周例会、业务集中学习,分析典型案例,以案例教学,进一步强化了客户经理的责任意识。二是落实责任人制度,实行一对一的服务与监管。每个企业明确一名客户经理,客户经理为第一责任人,要求客户经理恪尽职守,多到企业检查,随时撑握企业经营动态,控制好第一还款来源。要求客户经理到企业检查时多观察、勤思考,发现问题现场解决,重大事项专项报告。行长、分管行长加强督办,对客户经理发现和报告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解决,企业经营重大事项或发现贷款风险点时组织专项检查。三是强化精细化管理,推行逐户按月监控督查制度。客户经理每月进行一次贷款序时检查,检查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原材料购进到销售,资金使用到货款回笼各环节进行监督,监督企业是否按贷款合同的规定使用贷款,有无挤占挪用,监测企业销售货款是否及时归行等,发现问题及时预警提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四是坚持实行不定期地交叉检查和集中检查制度。要求每季至少组织一次交叉检查,今年以来已进行了2次由客户部门主管和分管行长带队的信贷检查,新分管行长到位后,又对所有企业进行了一次调研性检查,通过提高检查频率,掌握企业法人代表的思想变化和经营状况,查找信贷风险点,既有效防范信贷管理内控风险,又可促使信贷人员相互间查漏补缺。五是加强信贷人员廉洁从业教育。随着我行商业性信贷支农领域不断拓展,信贷管理部门的同志在廉政建设方面丝毫不能有所松懈,我行要求信贷管理人员做到“四个严禁”,即接受企业的礼金礼品,严禁参与企业经营,严禁接受企业的高档消费活动,严禁到企业检查时和企业人员一起打牌。

  (二)以《客户经理履责尽职手册》为标准,夯实信贷管理基础,促进贷后管理的精细化。

  一是立足履责尽职手册,落实最基本的信贷管理程序要求和操作规范,进一步夯实信贷管理基础。通过使用尽职手册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尽职记录,从贷款的发放到贷款收回实施全程跟踪监测,从而可以彰显“尽职免责、失职追究”的责任明晰,同时也可以检查和检验信贷管理的效果并为考核提供依据。二是结合客户经理履责尽职手册,切实加强库存管理。客户经理按照尽职手册要求到客户企业进行现场查库,真真正正地关注企业的现金流向,掌握企业的经营真实情况,了解企业的重大经营活动

  及资金动向,坚持做到每企必到,经常查,全面查,交叉查,不留死角,不放过风险点,每个管户信贷员做到查库有记录、记录必真实、情况必报告。三是通过重视履责尽职手册的应用,垫高信贷管理基础本台。客户部主管和分管行长、行长定期检查客户经理的尽职履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把苗头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信贷分析例会,点评客户经理的尽职履责情况,督促其数据填列质量的提高,真正起到管控信贷资产安全的作用。

  (三)抓好“五个结合”,稳步推进精细化管理,促进贷后管理程序化、制度化。

  一是风险排查与日常监管服务相结合。基层行定期提示到期贷款,随时监测预警信息。每月固定时间下发本月贷款到期提示表,及时进行到期贷款的催收,并做好到期贷款的资金筹集、归还和后续贷款的准备工作。同时以CM2006信贷管理系统、信贷风险预警系统、人行征信系统和银监会派出机构客户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等为信息监测平台,对本行及时提示系统的预警信息。二是风险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每月对客户进行一次风险排查,并将风险排查情况纳入每月工作分析例会的主要内容,深入分析风险因素及其形成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形成专题风险排查报告,内容包括风险排查开展情况、发现的风险因素及发生的原因、已采取和拟采取的措施、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认定等。内勤人员进行综合分析,汇总贷款风险排查报告内容,发送各行长、部室主任,同时反馈包支行的相关部室。与主管部门、上级行专项检查相结合。三是风险排查与工作分析例会相结合。根据各客户经理风险排查、工作分析例会和部室主任深化管理、调查研究活动中了解的风险状况,确定风险排查重点内容,每月召开由分管行长、客户部主管、客户经理参加的支行风险排查分析例会,按计划有步骤对重点、关注行业、关注客户进行重点详细透彻分析,逐企业详细排查。分析各种因素的变化对农发行贷款安全的影响,并针对影响和风险程度研究制定拟采取的应对措施,制定个性化管理方案,有效化解信贷风险。四是风险排查与检查督导相结合,强化信贷内部基础管理工作,严格执行上级行信贷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规范操作。对各信贷人员在贷款发放、贷款使用、贷后管理等环节中的风险排查与对信贷工作的督导检查相结合,重点督导检查包括调查环节调查人员是否存在调查不实或不准确、贷款行是否落实贷款审批意见、客户经理是否完整准确的填制合同、客户经理和客户部门负责人是否按要求严格贷后管理、行长是否承担营运与管理主责任人职责等等。支行每季度对上述内容的排查情况进行抽查,并纳入信贷管理质量考核内容进行通报。五是风险排查与风险处置、责任追究相结合。信贷风险排查工作以有效防控化解信贷风险为目的,针对风险排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预先制定出完备的应对处置方案,增强风险处置的应急应变能力。一旦出现风险,迅速反应,果断处置,决不消极懈怠,贻误解决问题的时机。对责任心不强、基础管理不到位、基本制度不落实而出现问题的,严肃追究责任。

  (四)以“在线式”监测为手段,强化信贷风险防控,确保贷后管理的效果。

  一是加强CM2006系统的应用,加强风险预警信息管理。CM2006系统二期项目上线后,软件对企业贷款风险的监测得到较大加强,在保证企业各项财务基础数据录入真实性的前提下,应用

好CM2006系统软件信贷风险分析的成果,对基层支行尤为必要。在要求信贷人员及时准确录入企业财务数据的同时,明确专人负责,实时关注CM2006反馈的风险预警信息,及时向管户信贷员通报,及时处理,属于企业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或重大事项,及时向领导报告,组织力量督促企业整改,防止企业贷款风险等级进一步提高。二是库存检查和风险监测分析相结合,推行企业贷款风险定期监测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集中审议客户经理提交的《贷款风险监测分析表》,从贷款企业重大决策、企业关键财务指标的重大变化、企业的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变动、企业有效资产等方面监测综合分析企业对应的每笔贷款风险程度,对有关异常情况或风险信号作进一步地深入调查核实,根据调查核实结果,区分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组织人员,深入现场进行延伸检查,调查了解企业真实经营状况。三是对贷款风险程度高的企业实行重点监测。针对企业一些经营状况指标连续三个月不理想的或企业经营出现异动的,将贷款企业列入重点监测企业名单进行跟踪监测,派出客户经理与企业管理人员进行恳谈,提出改进生产经营管理意见和建议;针对企业不按我行管理要求归行的,约请企业人员谈话,限期将回笼资金归行;针对企业抵押物价值发生重大变化或贷款担保人担保能力发生变化,要求增加抵押物或追加保证担保人;针对企业贷款物资保证率下降,认真分析原因,追踪资金去向,及时收回不合理占用贷款;针对企业经营状况发生重大恶化,又不积极配合我行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经营管理的,采取逐步信贷退出、提前收回贷款等相应措施,及时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四是加大对有信用敞口的贷款和油脂企业贷款加大检查和风险监测力度,提高检查频率,紧紧盯住库存变化和资金流向,及时督促企业货款回笼资金归行。

贷后管理工作计划【优秀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