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写我的家规家训家风征文 篇一
我的家规家训家风
家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家规家训家风则是家庭和谐的基石,也是我们家庭中的宝贵财富。
首先,我们家的家规是要互相尊重。我父母教育我们要尊重长辈和其他人,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权利。在家中,我们不会大声喧哗,不会互相嘲笑或挖苦对方。爸爸妈妈教育我们,不管是家庭中还是在外面,我们都要彼此尊重,和睦相处。
其次,我们家的家规是要勤劳努力。我父母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每天晚上,我们都需要完成家庭作业,认真学习。而且,我们还鼓励彼此互相帮助,一起进步。在家里,我们会互相分享学习方法和心得,互相激励。
再次,我们家的家规是要团结和睦。我父母教育我们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们要一起分担家务,共同维护家庭的和谐和幸福。在家里,我们不会争吵或互相指责,而是通过沟通和谈话来解决问题。
最后,我们家的家规是要宽容包容。我父母教育我们要宽容他人的错误和不足,要包容他人的不同意见和观点。在家中,我们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生气或争吵,而是通过沟通和妥协来解决问题。我们家庭中的每个人都会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让家庭充满温暖和爱。
总之,我们家的家规家训家风是以互相尊重、勤劳努力、团结和睦、宽容包容为核心。这些家规家训家风的培养不仅能够让我们在家庭中和睦相处,更能够影响我们的一生。我感到非常幸运能够生长在这样一个温暖而和谐的家庭中。我会将这些宝贵的家规家训家风牢记于心,并将其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家庭更加美满和谐。
初一学生写我的家规家训家风征文 篇二
我家的家规家训家风
家是一个人成长的港湾,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的家庭中,我们有一套宝贵的家规家训家风,为我们的家庭带来了和睦与幸福。
首先,我们家的家规是要互相尊重。在家庭中,我们始终保持着彼此尊重的态度。父母教育我们要尊重长辈和其他人,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权利。我们不会大声喧哗,不会互相嘲笑或挖苦对方。相反,我们会倾听对方的意见,尊重对方的决定。这样的互相尊重让我们的家庭充满了和谐与温暖。
其次,我们家的家规是要勤劳努力。我父母教育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每天晚上,我们都会完成家庭作业,认真学习。父母会给我们制定学习计划,并鼓励我们按时完成。在家里,我们互相监督和鼓励,共同进步。这样的家规让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培养了我们的自律能力。
再次,我们家的家规是要团结和睦。在家庭中,我们守望相助,互相帮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会一起分担家务,共同维护家庭的和谐和幸福。在家里,我们不会争吵或互相指责,而是通过沟通和谈话来解决问题。这样的团结和睦让我们的家庭充满了爱和温暖。
最后,我们家的家规是要宽容包容。在家庭中,我们宽容他人的错误和不足,包容他人的不同意见和观点。我们不会因为一点小事而生气或争吵,而是通过沟通和妥协来解决问题。我们尊重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让家庭充满了理解和宽容。这样的宽容包容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和谐与融洽。
总之,我们家的家规家训家风是以互相尊重、勤劳努力、团结和睦、宽容包容为核心。这些家规家训家风的培养让我们在家庭中和睦相处,也影响着我们的一生。我将永远铭记这些宝贵的家规家训家风,将其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家庭更加美满和谐。
初一学生写我的家规家训家风征文 篇三
【我的家规家训家风征文1】常言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家庭要想在社会上立起来,成为社会的健康细胞,就必须按社会对家庭的要求来塑造自己的形象,用社会的道德准则来规范每个成员的行为,并提出更高的精神追求。因此,就有了家规和家训。
现在,“文化”一词使用的频率相当高,“食文化”、“酒文化”、“竹文化”……我们想,应该有更多的学者花更多的精力来研究“家文化”。如果此论成立,那么,家规、家训也应该是源远流长的家文化的主要内容。
家规、家训除了有历史性、社会性之外,还具有时代性。在我们的奶奶当家庭主妇的年代,她用宿命论来约束自己和家人的追求:“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在我们的母亲当家庭主妇的年代,她用古老的格言指导自己和家人的行动:“莫贪分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在我们当家作主的今天,我们用社会主义的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和家人的行为。我们提出的家规是:“非分莫得,务实求真。”
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先,我们家规的第一句是“非劳莫取”,后来考虑到家庭中未成年的孩子和年老的长辈是可以不参加劳动的,但他们之中,前者是劳动的后备军,后者是做过贡献的劳动大军中的退役者,他们都应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怀和赡养,他们从家庭和社会之所得,是合理的、分内的。因此,就改成了“非分莫得”。要“得”,就要有可得的东西,于是,就牵涉到为社会做奉献的问题。只有“务实求真”才能为社会增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孩子们小时候“务实求真”的故事,十分耐人寻味。在孩子们的童年,我们家庭经济比较紧张,给孩子们的压岁钱非常少,但女儿却到银行开了一个活期存款户头。有一次她看到一挂小项链想买,但口袋里只有几毛钱,为了凑足数,到储蓄所填了一张仅0.36元的取款单。看着这不及柜台高的小姑娘如此认真,储蓄所的阿姨们无不为之动容。儿子读大学本科时,参加“外语节”的接待工作,由一位辅导员领着去抬饮料。途中休息的时候,辅导员允许喉干舌燥的同学们各人打开一罐饮料解渴,这本是情理中事,儿子却坚持要送到会场等每位客人都有了之后再喝。真巧,刚好就少了一灌,儿子把自己的一灌让了出来,满足了每一位客人。
我们的家训是:发扬传统美德,追求现代文明;不做金钱奴隶,要做时间主人。
我们家的孩子生活俭朴是出了名的。许多同学善意地调侃他们的穿着是“知识青年”,还有的戏谑地说他们“小气”、“抠门”。孩子们不以为然。他们爱泡书店,虽然为了买一顿的午餐,可以跑好几家餐馆,但却不惜重金买一本珍贵稀缺的书籍。儿子的手表和牛仔服是他自己的奖学金买的。女儿出国留学的机票钱和制装费,她说是跟爸爸妈妈借的“贷款”。他们没有求衣着打扮的“洋气”,却十分欣赏西方青年以自立为荣的风尚。
电视连续剧《编辑部的故事》中的余德利的一句台词现在甚为流行,那就是:“虽然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作为剧中一个特定的角色,用调侃的口气讲出这么一句话,是无可非议、甚至是恰到好处的。但是,处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一个人或一个家庭也这样认为,甚至奉为信条,就不行了!“虽然……,但是……”的语法结构,逻辑重点在“但是”后面。因此,我们愿意把这句话倒过来讲,说成:没有钱是不行的,但是金钱不是万能的。因为,世界上有许多东西用钱是买不到的。
我们追求高尚的精神享受,但并不主张过那种苦行僧式的生活;我们鼓励对物质利益的正当追求,但不容忍物欲横流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我们追求现代文明的生活情趣,我们会享用一切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但我们不愿意、不可能、也不需要用千金一掷的高消费去填补心灵的空虚。因为,我们有着非常充实的精神生活。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这是我们家规、家训的潜台词。
【我的家规家训家风征文2】
央视开展的“家风”大讨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在我看来,家风是指家长的言传身教而养成的家庭良好作风,家风总体上是与社会大环境相关的,家风在受社会风气影响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风气。家风属于社会文明的范畴,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家风与家训、家规、家教一样,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承。
在上世纪相当一段时间里,是非常注重家训、家规、家教和家风的,而这四者之中,家教使用的频率。比如评价某一个人的品行,多以这个人“有家教”或“没家教”来形容,现如今被用烂的“素质”一词,在当时根本不流行。家教之下,家风和家规也是经常使用的,比如称赞某个人家,总是说“这个人家的家规重、家风好 ”等等,至于家训,寻常人家是比较少见的,毕竟写得《朱子家训》之类传世佳作的,多为学富五车之人。
话又说回来,写不了家训的寻常人家,也不乏各种各样的治家格言。象我家里,父亲是行伍出身、母亲是普通工人,但“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是他们三天两头用来敲打我们兄妹三人的。在小时候,记得我家的家规特别多,什么“笑不露齿、食不出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积善积德,尊老爱幼”云云,记得大妹妹一次吃饭时咀嚼出声,脸颊上立即挨了老爸的一筷子,马上就热泪盈眶,我们更是抿紧了嘴咀嚼。
家规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习惯。记得那时还没有空调,连电扇都是稀罕之物,夏天酷热难耐之时,我们都习惯在门前空地边乘凉边吃晚饭,我和两个妹妹负责搬桌椅、端饭菜,然后坐在小椅子上等大人们下楼,只有等外婆端起饭碗或老爸端起酒杯后,我们兄妹三人才端碗开吃。那时候许多邻居也在空地上吃晚饭,孩子多的家庭有时哄抢得厉害,就无形中有了对比,时常听到邻居们夸奖我家小孩规矩好、有家教。每次听到邻居夸奖,我们发现父母亲都是暗自欣喜。
走上社会后,从实践的一些反面事例中,更感觉到家教匮乏对人生的妨害。记得八十年代中期,我们公司召开职代会,在代表上食堂就餐时,时任公司行政(后勤)科长的Z君,仗倚自己分管食堂而闯进分餐间,给自己挑选看得中的(抑或是大一点的)份菜,众目睽睽之下的伸手,气得公司总经理脸色铁青,加上此君吃相不佳,咀嚼时青筋直露,声音巨响,遂成同事间一段笑谈;九十年代中期的一个晚上,公司党政班子商讨提任后备干部事宜,年近升职极限的他,或许是害怕赶不上最后一班车,竟躲在会场门外学潜伏。因女书记突然开门上洗手间而躲避不及,连人带畚箕一起跌倒(在假装扫地),弄出巨响震惊全场,沦为笑柄的同时,更是断了前程,许多同事得知后摇头,连称“家门不幸啊”!
中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是以无数家庭的优良家风为基础的,在注重素质的当代,家训、家规、家教、家风又重新被唤醒,这是件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