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篇一: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现状与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日益凸显。为了解当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本报告将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
1. 城市绿化覆盖率不高
调研数据显示,许多城市的绿化覆盖率较低,公共绿地和城市森林覆盖率不足。大量的混凝土和钢筋水泥建筑使得城市环境缺乏自然气息,影响了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2. 城市垃圾处理存在问题
城市废弃物处理不规范,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的建设没有得到有效监管,导致污染物排放和二次污染。此外,城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较低,垃圾分类工作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3. 城市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不合理和浪费现象。一方面,城市水资源利用率低,供水管网老化严重,导致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城市水环境污染严重,水质不达标,水资源的保护和治理亟待加强。
二、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全面的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当前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战略,导致各项工作的推进缓慢和不协调。
2. 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
部分城市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较低,缺乏主动参与和行动,环保行为不够积极。
3. 监管和执法不到位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不够,一些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和处罚,导致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三、解决方案
1. 完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制定全面的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目标和任务,加强各项工作的协调和推进,确保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
2.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城市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鼓励居民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共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
3.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加大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制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实施。
综上所述,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但我们相信通过相关部门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只有保护好城市的生态环境,才能为人们提供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篇三
一、xx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和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农村环境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工作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为进一步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提升xx乡整体面貌,对xx乡生态环境保护现状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有争对性的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二、xx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xx乡建制于19xx年,全乡总面积73.3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42个村民小组,1564户6631人,距离寻乌县城50公里,广东兴宁市区62公里,是江西省南下广东发达地区的主要通道出口。
(一)xx乡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
xx乡农业是以种植业、果业为主导,茶叶和油茶种植为特色。其中油茶种植面积有25500多亩,平均年产油茶24.5万斤,年产值1000万元;茶叶种植面积有1800多亩,年产值达630万元。xx乡矿产和水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高含量的铀矿、稀土、水晶矿;境内还建有斗晏、大田、铁尺水、龙潭等8个水电站,装机容量计3.95万KW,被水电专家称之为“小水电之乡”。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xx乡生态环境令人担忧。目前xx乡农业种植过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在土壤中大量残留,造成土壤物理性质恶化,肥力下降,土壤板结,肥效降低,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地膜的广泛推广及大量应用,虽提高了产量,可由于废弃的地膜不易分解,造成农田污染,影响农业持续发展。稀土的非法开采造成饮用水水质严重下降,对生活垃圾随意排放到河流,影响了沿河居民的生活用水;畜禽养殖污染,使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xx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总之,xx乡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种植不合理的现状,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上游污染物下泄等主客观制约因素的存在,使得xx乡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二)xx乡造成严峻生态环境形势的原因分析
1.环保意识淡薄,宣传程度不够。对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群众环境保护意识总体还不够强,许多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2.政府环保力量薄弱。一是xx乡没有专门的环保队伍和防保员。乡干部学历参差不齐,专业五花八门,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二是乡干部人员常变。人员变动过快,使环保工作在质量和效率上大打折扣。
3.农民生产、生活习惯落后。长期以来,xx乡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群众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例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垃圾随处扔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农民身上根深蒂固,制造污染的主体十分庞大,难以根治。
4.环保方面配套设施不足。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使得落后的基础设施与日益加大的污染负荷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加剧。
三、xx乡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按照“建设环境优美的新xx”的要求,在全乡大力倡导环境保护意识,构建生态文化,大力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1.加大环保知识及法律、法规宣传。乡政府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加大环境宣传的力度。把保护环境灌输到每个村民头脑中,不断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让农民明白什么是环保,为什么要环保,怎样才能环保。通过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促进他们树立起农产品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而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2.落实环保乡村责任制。把责任落实到村委会,固定村级环保员,确保人员流动带来的不便。加强乡镇环保培训,完善体制,健全责任追究制。要加强对乡、村领导干部的环保培训,打破部门行业的条块分割,协调各相关部门,依法界定执法职责,将行政执法权力与执法责任有机结合,科学设定执法岗位,明确执法程序。
3.倡导农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加强农业知识培训,制订农药、化肥等的科学使用计划,禁止使用高毒性、高残留的农药,鼓励使用和推广配方施肥、生物杀虫灭害等技术,同时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推广农村环境保洁,实行农村生活垃圾袋装,确保道路、水塘、河道清洁,转变农民生产和生活方式。
4.完善环保配套设施。应该制定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引导,防控结合,发展生态农业。加大环保政策扶持,逐步向生态环境保护如xx环保重点工程、农业污染防治等方面倾斜。要以“建设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为抓手,以“农业生产清洁化、村庄建设生态化”为原则,全面推进xx生态建设。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资源,有效控制农业污染,形成良性循环机制,从根本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环境。建设和完善垃圾填埋场等基础设施,广泛开展xx生态文化建设,着力提高xx环境质量,构建生态优美、和谐稳定的新xx。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篇四
根据市政协年度计划安排,市政协提案与社会法制委员会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专题调研组,以及各民主党派、界别活动小组、镇政协工作联络组等组成10个子课题调研组,于5月5日至6月10日,分别深入那大和白马井等镇进行调研,并赴省内海口、乐东等市县及贵州、云南两省生态文明建设较好的地区考察学习,先后召开5次座谈会和1次专题协商会议。谢雄峰主席和王凌融副主席亲自参加调研和座谈,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外地学习等方式,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我市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压实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持续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一是生态规划体系不断完善。制定并实施了《xx市生态市规划》,严格保护生态敏感区域,并将生态保护红线纳入《xx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0xx—20xx)》,在省级陆域生态红线划定的基础上,划定陆域生态红线677.37平方公里,海洋生态红线343.3平方公里。二是共抓大环保的格局基本确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纳入“一创两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出台了《20xx年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行动计划》以及相关考评和奖惩暂行办法。市政府成立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指挥部,由朱洪武市长亲自担任指挥长。环保部门牵头制定了《xx市深化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计划(20xx—20xx年)》和六个专项整治的三年行动方案以及年度工作计划。三是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成效明显。持续开展打击违法建筑“三年攻坚行动”,累计拆除各类违建33.15万平方米,提前完成省下达的拆除任务。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完善城乡环卫设施,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2%,城乡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实施“河长制”,对全市23条主要河流进行分级管理;投入3191万元进行南茶河水污染治理,实现了南茶河水质优于省下达的Ⅳ类水质目标;启动472个自然村污水治理,动工建设2个镇墟污水处理厂。强化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控制和城区道路洒水降尘工作,全面完成了52座燃煤小锅炉淘汰工作,完成了438家餐饮行业油烟治理,完成了1389辆黄标车淘汰,完成了37家加油站油气回收装置安装工作。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强城乡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启动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作,完成退塘还湿250亩,修复三叶鱼藤危害的红树林199亩,完成造林绿化5688亩。中央环保督察期间督察组提出217个问题,已完成了215个问题整改,完成率为99.08%。举一反三查处破坏生态环境问题634件。四是生态示范建设持续推进。加大生态文明村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完成167个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任务,培育了2个全国文明村镇,12个省级文明村镇,2个省级文明社区,11个省级小康环保示范村。20xx年我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与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目标要求和百姓宜居需求相比,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差距和问题。
(一)规划政策设计不完善,引领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不强。
一是规划编制工作滞后。《xx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xx-20xx)》编制工作刚开始启动,目前仅完成了第一批材料的收集工作。而《xx市生态市规划》是20xx年编制的,在实施“多规合一”后,已不适应当前的新形势新要求。二是行动计划执行效力不强。市政府虽然出台了“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六个专项的三年行动方案,但行动计划仅停留在环保部门执行层面,刚性约束力不强。三是生态环保政策不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的生态环保资金投入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有待健全,尚未建立部门和镇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指标体系以及领导干部生态政绩考核评价体系,缺乏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
(二)环保基础设施欠账多,各项指标与省定国定指标差距大。一是城镇建成区污水管网建设滞后。如那大城区雨污分流短期内很难实现,大量的雨水增加污水处理的压力;城区的非规划内如那大镇尖岭地区扩大的范围未纳入污水管网的规划和建设,城区污水处理率无法实现国定指标。二是水污染治理项目推进缓慢。市污水处理一厂、二厂提标改造工程、xx市污水三厂处理工程、13个镇3个农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建设资金仍未落实,镇墟污水处理设施项目部分存在用地选址难的问题。省政府要求到20xx年实现行政村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而我市共有275个行政村,目前只完成了17个行政村共85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率仅为6%。三是生活垃圾和危险废弃物处置能力不足。我市生活垃圾产生量约700吨/日,但目前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规模仅280吨/日,且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尚未开工建设,垃圾目前还是简单的焚烧填埋,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近期难以实现全市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目标。四是园区污水处理及管网建设严重滞后。木棠工业园区和王五物流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尚处于规划设计阶段。
(三)专项整治行动力度不够,生态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一是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农村违法用地和违法建筑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城郊结合部和农村公路沿线土地违法违规易发多发。部分镇对打击“两违”重视不够,属地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农村建房规划报建政策落实不到位,超规划管控的现象比较突出。部分自然村环卫保洁、垃圾清运不能常态化,还存在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现象。海边垃圾存在边清理边反弹现象。个别镇对美丽乡村建设重视不够,对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投入不足,未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村容村貌改善不大,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现象普遍存在,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的文明意识不强。二是水和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农业种植面源农药肥料控制不强,没有出台相应的管控制度,尚未真正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行动。养殖废弃物综合处理利用缺乏统一规划,粪污资源化利用停留在局部内部消化层面。海岸带水产养殖污染防治问题整改不彻底。城镇内河水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投入不足,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河入海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一些村庄饮水存在安全隐患,南茶河、白马井溪和大江河水质不够稳定。三是对空气质量治理重视不够。甘蔗焚烧、烟花燃放、道路和施工扬尘等污染时有发生,特别是春节期间空气质量污染程度较重。此外,随着华盛水泥、蓝岛等工业企业恢复正常生产,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规划建设滞后,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四)各部门协同意识不强,共抓大环保的合力有待提高。一是有关部门和镇对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部门和乡镇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缺乏主动担当作为精神。二是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制度机制不健全。市政府虽然成立了以市长任指挥长的六大专项整治指挥部,但缺乏强有力的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和权威性的督查问责机制。如由于行政执法部门和司法部门之间、市直单位与镇政府之间也没有形成有效的共同联合办案和工作机制,导致农村“两违”打击不及时;沿海乡镇乱采滥挖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水土流失、非法养殖、损坏山体、矿山和砖厂等部分废弃地修复尚未启动,海岸线的管控等环保督查整改工作不到位等。三是生态环保执法监管能力有待加强。环境监察执法和监测机构建设、人员和设备还十分薄弱,而全市生态资源分别由农委、海洋、国土等部门实施行业性管理,由于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体制弊端,缺乏统一监管体系和专业执法队伍,加上基层一线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与真正担负起生态保护与恢复的责任还有差距。四是社会参与度不高。群众普遍把生态环保看成是环保部门的事,企业主体意识不强,社会参与面不广,未形成人人参与、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力度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三、加快推进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建议
党的十九大对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污染防治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我们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落实好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精准发力,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用最严格的举措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推动海南早日建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一)坚持规划政策引领,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体系。
1、加快规划修编工作,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尽快编制《xx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鉴于规划编制具有时效性,建议编制三年(20xx-20xx)或五年(20xx-20xx)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在规划中,要注重源头上解决污染防治问题,重点调结构、优布局、强产业、全链条,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又降低污染排放负荷。要培育壮大节能清洁环保产业,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产业,结合省规划布局,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和配套的种苗业、加工业、旅游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通过规划,着力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补齐生态环境保护短板,以生态空间管控构建绿色发展格局,以绿色科技创新引领生态环境治理,从源头保护生态环境,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2、构建目标责任体系,落实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明确市、镇两级和各部门目标责任、各项任务完成的时间节点以及保障措施。强化考核评价,将生态保护、污染物减排、环境质量改善等重要指标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评价指标体系,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严格落实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多规合一”和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的部署,定期对我市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的三年行动方案和六个专项的三年行动方案执行情况的开展检查督查。
3、强化生态规划的管控,严格生态环境准入。发挥“多规合一”引领发展和资源配置的指导、管控作用,对重大经济政策和产业布局开展规划环评,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调整产业布局。在项目环评审批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和《海南省陆域生态保护红线区开发建设管理目录》及国家法规相关规定,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4、强化政策引导,健全多元环保投入机制。利用中央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建设自由贸易区的契机,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更好的引导市场、汇集资源。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建立环保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目录,设立绿色发展基金。探索建立我市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以及沿海岸带生态林补偿机制。
(二)拓宽政府投融资渠道,着力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
1、加大财政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要建立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积极对接中央和省环保部门要项目、对接财政金融部门要融资,发挥财政资金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生态环境保护领域。
2、积极招商引资,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环保基础设施。要围绕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引进和利用国内外的环保科技,提升环境治理技术水平。要借鉴各地成功经验,通过推广PPP等模式,选择真正有经验、有技术、有实力的专业机构和企业进行合作,建设领先水平的环保设施。
3、坚持问题导向,加快推进生态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我市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快建设村庄排污管网和农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并解决好一些行政村建而不用的问题。加快做好项目建设环评和用地征收等前期工作,推动生活垃圾处理场扩容工程,确保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早日开工。加快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产业集聚。
(三)强化六大专项整治,着力解决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
1、严厉打击“两违”建筑。建立全面防控新增“两违”责任体系,健全市、镇、村干部负责包村小组的网格化巡查报告制度和快速反应机制,严格追究防控不力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确保“零增长、减存量”。同时严格执行农村建房规划报建,加强农村风貌管控,严格控制农村建房不超过3层、高度不超过12米。
2、全面综合整治城乡环境。持续开展“清洁家园”行动,加大人流密集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按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五有”标准,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全覆盖。以农村沼气工程为抓手,推动农村厕所革命,把“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建设与发展庭院经济、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彻底改变农村垃圾乱扔、污水横流的现象。开展海岸线清洁行动,下大力气整治沿海随意乱倒垃圾问题。
3、扎实开展水污染防治。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隐患整治,争取用一年时间解决所有自然村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做好松涛水库(xx片区)生态环保工作,在松涛水库流域建设水质自动站、保护区立碑定界和物理隔离以及生态修复等工程,防治周边农村生活污水对水源地的污染。开展沿河积存生活垃圾打捞清理,全面整治各类污染源,坚决遏制集中式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水等各类污染源直排入河入海行为。强化污水处理厂的运营管理,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综合利用效益,实施中水回用,用于道路冲洗和园林绿化等。
4、高度重视大气污染治理。推进重点企业和重点行业污染治理,突出抓好造纸、水泥、橡胶、制糖、砖厂、石场等行业企业排污的治理,对这些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排污许可和指标管控。扎实开展扬尘、露天烧烤、稻秆和甘蔗叶露天焚烧等污染整治工作。加快推进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加快规划完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桩)等配套设施建设。研究出台《xx市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规定燃放条件数量和划定禁止燃放区域,加强烟花爆竹销售源头的管控。
5、切实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加快完成土壤污染摸排和监控布点工作。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逐步控制和缩小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和使用面积,利用奖补手段引导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农用地土壤酸化防控,确保20xx年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总体提高。加快畜禽和水产养殖排污无害化处理及循环利用项目的推进,推广生态养殖大循环、种养结合中循环、自我消化小循环模式。
6、积极实施生态修复和湿地保护行动。完善生态资源管护制度,完善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制度。设立生态管护员工作岗位,鼓励当地群众参与生态管护和管理服务。加快恢复生态保护红线区、林区、湿地和沿海防护林带的生态系统修复工程。继续实施绿化宝岛行动,开展景区、居民集中生活区的周边和交通干线以及石场砖厂废弃地、非法采砂和灾毁林地等复绿工程。利用蓝色港湾整治项目资金,加快环新英湾环境的整治和自然岸线修复,保护和恢复湿地红树林、海湾入海口的海洋生态系统。
(四)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大环保的强大合力。
1、建立健全大环保格局组织架构。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建议成立xx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市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市长任副主任,成员单位突破既往组织机构仅由政府部门组成的格局,增加纪检、组织、宣传等部门,进一步健全大环保格局组织架构。
2、完善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健全“责任明确、协调一致、有序高效、合力推进”的环境共治机制,市委市政府每年要召开两次工作情况通报会和一次考核评价会。强化指挥部作战调度职能,定期举行相关部门的调度会议,沟通协调解决突出问题。针对环保突出问题,坚持一个问题制订一个联合整治方案并组织实施,每个问题都由指挥部明确各部门职责,实行统分结合、整体联动。比如明确“海洋滩涂违规养殖”治理工作由海洋渔业局负总责,海洋渔业局制订具体联合整治方案经指挥部批准后,其他各部门要无条件服从和配合。
3、梳理法律政策规章,研究解决疑难杂症。清理各类环保监管和专项整治行动中需要的法律依据和政策规章,按照有法依法、无法依规、无规立规、有例循例的原则,由主要责任部门负责梳理并提出。对于特殊问题确实很难制定规定的,由指挥部召集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一题一策”并编成案例,以后类似问题参照处理,实现“有例循例”,防止执法中出现“推诿扯皮”。
4、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强化责任落实。把突出环境问题整治与建立长效监管机制有机结合,加大环境保护督查督办工作力度。创新开展党政联合督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环保局等单位联合行动,增加明察暗访频次,强化党政领导干部环保职责,压实属地环保责任。建立大环保的监督机制,采取环境执法与行政监察相结合,对重点环境问题采取挂牌督办。实行问责和奖励相结合。建议市政府设立环保奖励资金,实行责任和奖惩“一对一”挂钩。严格考核问责,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个人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并通过设立黄红牌警告和惩戒机制倒逼各职能部门主动担责。压实企业承担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建立企业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和严惩重罚制度。完善生态环保举报制度,畅通信访投诉渠道,建立环保社会监督员制度,推动环保责任落到实处。
5、加强环境执法队伍建设,提高环境监管能力。有序整合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层次的监管执法力量,强化业务培训,建设更具权威的专业执法队伍,增强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合力。实行乡镇环境执法监管网格化管理,配备专职环保网格员,建立起“无死角、无漏洞、无缝隙”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借鉴贵阳的先进经验,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建立动态监视监测体系和监测预警预报应急系统,实现生态环境监测全覆盖,妥善应对环境风险。
6、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增强公众参与主体意识。强化公民生态环保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共建共享的生态文化氛围。进一步增强村(居)民委员会、自然村、小区业委会的自治功能,定期组织环保主题公益活动。职能部门要以“6·5”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组织开展大型环保执法主题宣传活动,并设立环境污染问题曝光平台,开展环境问题“随手拍”活动,激发公众参与环保的主人翁意识和监督意识。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与文明城市创建有机结合起来,在全市开展生态村镇、绿色社区、绿色单位、绿色家庭创建活动,倡导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方式,引导市民自觉抵制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包装物、塑料餐具,减少“白色污染”。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篇五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xx年工作要点安排,6月14日至17日,县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农牧工作委员会组织部分县人大代表、群众代表组成调研组,深入县环境保护和林业局、县水利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旅游局,通过听取汇报、座谈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对我县环境部门督查问题整改完成情况、水资源保护情况、景区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近几年来,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战略布署和“四个全面”总体要求,牢固树立五大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州、县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把绿色发展、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全力推进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生态引力日益彰显。
(一)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和视察青海工作时提出的“扎扎实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重大要求为遵循,认真组织学习新《环保法》、相关法律法规和重要文件及讲话精神,引导全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生态优先发展理念,统筹推进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一是全面落实环境保护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成立了xx县环境保护委员会,及时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与全县各镇、各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细化分解并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实行环境事件“一票否决”制度,制定了《xx县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施方案》,建立“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构建了权责统一、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和上下联动、综合执法的工作格局。
二是大力实施重点生态工程。以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为支撑,大力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森林病虫害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2万亩,累计完成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120.91万亩,落实生态公益林管护401.89万亩,林业有害生物防治38.3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6.62%;全面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对全县272.4万亩天然草原实施禁牧补助,落实草原管护员142人,加强禁牧减畜核查监管,有效遏制了草场退化,基本实现草原生态平衡;开展林地抚育管理、林地和草地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森林草原防火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有效巩固了造林还草成果。
三是不断强化环境监察和综合治理。加强环境监察能力建设,加大对重点企业的环保督查和跟踪检查力度,支持和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资源和废弃物利用率,抓好工矿区和盐湖污染防治,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规范项目用地管理,节约集约使用土地,严格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规范矿产资源开采秩序。提倡绿色能源,倡导低碳生活,积极推广太阳能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20xx
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预计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全县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排放量均控制在计划指标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2%;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0%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二)环境保护综合督察整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全面开展生态环境大检查专项工作,对涉及矿山开采、选矿、原矿加工和煤化工、盐湖开采及砂石料厂等49家企业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查看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及生产经营现状和企业内外环境等为主要内容的检查,对存在问题的16家企业下达了整改通知书,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排查过程中发现企业的噪声超标的罚款5000元,并责令企业尽快开展噪声防治设施建设;对庆华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大气污染物排放超标累计罚款310万元;对场内乱堆乱放矿石进行搬迁整治,清理各类矿石1.5万余方;多次与省环保厅协调对接,帮助庆华煤化有限公司完成了煤化二期验收工作。
按照《海西州20xx-20xx年度环境保护督查清单》中共梳理出我县13项整改问题,目前已整改完成10项,3项问题正在整改中。
一是xx工业园区未办理环评手续,存在未批先建的问题。我县已委托沈阳绿恒环境咨询有限公司编制xx县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目前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待州级部门预审后,将由省环保厅组织专家评审。
二是都兰河断面水质超标的.问题。针对都兰河水质超标问题县环保、水利、农牧等多部门联合开展了多项都兰河流域环境整治工作,截止今年6月都兰河水质监测数据已达标。我县已通过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案》将都兰河流域划入禁养区,并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等措施预防都兰河流域污染。下一步积极争取项目进行流域周边环境治理,确保都兰河水质持续达标。
三是环境空气质量没有及时向社会公布的问题。20xx年省环保厅已将我县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列入20xx年项目库。目前,已完成项目选址,正在进行项目招投标工作。
(三)结合美化家园行动,积极开展环境整治。
(1)整治公路沿线环境卫生。对国道、省道、县道沿线的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治理沿线的摆摊设点、乱挂标语等行为,形成规范整洁的交通秩序。今年以道路养护工作为重点,组织养护队人员70余人、出动车辆20余台(次),对城镇街区以及道路沿线绿化带捡拾垃圾,充分发挥沿线15个自然村钩臂式垃圾车、移动式垃圾斗,垃圾桶等,解决公路沿线村庄的垃圾清运和处理功能,清理垃圾1000余立方米。
(2)整治旅游景区及周边环境卫生。
一是加大对我县各景区的旅游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强各景区环境卫生及垃圾清理工作,景区内杜绝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丢、乱刻、乱画、乱吐的“八乱”现象;杜绝游客使用不可降解的一次性泡沫、塑料餐具及包装材料,防止产生白色污染;景区管理人员加强监管和巡逻,防范火情,督促游客严格遵守景区管理规定,严禁在景区内使用明火,杜绝安全隐患事件的发生;垃圾箱布局合理,分类设置,外观整洁。垃圾及时清扫,日产日清,实现集中无害化处理。
二是不断完善环卫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实行全天保洁制度,增加清扫人员对景区内部卫生环境进行全面治理,及时清理景区道路及两侧存在的垃圾、卫生死角,并增加景区垃圾箱、果皮箱等,安排保洁人员随时清理游客丢弃的垃圾、废品,营造良好的景区环境,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优化旅游消费环境,提升游客满意度,为游客营造一个洁净优美的旅游环境。
三是加大主要景区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茶卡盐湖景区制定相关的保洁管理办法,并且将景区保洁外聘给专业的保洁公司进行统一化管理,外聘环卫工总人数60人,车辆共8台,(今年新增3台车辆)吸污车一台,扫地车三台,垃圾车两台,洒水车两台。景区垃圾箱共489个,其中果皮箱39个,垃圾桶新450个,垃圾统一回收后运往茶卡镇垃圾处理厂。景区内共建有5个卫生间,配置专人打扫。景区内餐饮制定了《茶卡盐湖景区餐饮管理办法》,加强对餐饮卫生、食材、人员的监督管理;景区加强对环境保护进行宣传,加强游客的文明意识以及环保意识,从网络、媒体、景区进行环保宣传教育。哈里哈图景区安排保洁人员15名,配备轮式果皮箱40个,建有旅游厕所2座。
(3)扎实推进水生态环境保护。建立了覆盖全县的“三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使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0.73亿立方米以内;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使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0年下降20%以下,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4以上;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使主要河流水功能区达标率提高到70%以上,县城以上集中式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具体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充分考虑县内水资源承载能力和防洪要求,进行水资源论证,未通过水资源论证的建设项目不能开工建设和投产使用,对违反规定的,一律责令停止。
二是严格了取用水总量控制管理。以总量控制为核心,建立了全县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鼓励各类用水户通过节约用水、水权转换、非常规水资源利用等提高用水效率。
三是加大地下水管理力度。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对县域各镇区特别是希里沟镇区地下水实行限采,逐步封闭各类自备井,鼓励使用县城镇自来水管网供水,并加强管理,防止反弹。
四是严格实施取水许可制度。我县用水大头是农灌用水,占全县总用水量的93%,目前农灌区用水已基本纳入计划用水管理,各类取水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取水和改变用水计划。
五是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积极开展供水水源、河道水系、河湖连通、生态修复、突发事件处理等水资源调度,制订水资源调度方案和调度计划;针对抗旱应急、突发水污染等特殊情况,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应急调度预案。
二、存在的问题
20xx年以来,xx县生态环境保护呈现起步快、起点高、后劲足的良好发展态势,但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环保意识缺乏,宣传不够深入。对生态环境脆弱性、环境保护紧迫性和艰巨性的认识不到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全民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人为污染生态环境和水资源的现象依然存在,在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开发恢复和治理等方面存在隐患。
(二)环保队伍薄弱,监管力度不大。生态环境监督和管理力量薄弱,人员、经费、编制等因素影响,缺少环保执法人员,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处理难以形成合力。部分企业履行环境治理主体责任不到位,生态环境的治理和恢复不彻底。
(三)公众意识淡薄,治理难度较大。近两年来,相关部门对景区环境卫生治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景区内生态环境保护、盐湖水资源污染等方面管理体制不完善,管理措施不到位。
三、几点建议
加快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需要政企互动,争取多方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全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整体发展水平。为进一步加快我县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环保意识。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增强对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环境治理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搞好环境卫生宣传,让群众充分认识到环境卫生与自身健康的关系,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加强对农村牧区环境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特别是融入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中,把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到各个阶层使之家喻户晓,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坚持齐抓共管,提升环境质量。要根据环保法律法规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制定的规定,明确相关部门的环保职责,形成“全县一盘棋”,全民参与环保的新格局。大力推动环保相关部门的联动,有序整合并明确各部门、各层次的监管职能,减少职能交叉。推进环保部门与相关执法部门健全查案办案协作机制,形成打击环保非法犯罪的合力。要健全环境监察、监测队伍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切实提高环保检查队伍的执法水平。
(三)加强保护意识,美化景区环境。县政府要建立和完善旅游行业服务标准,加强行业管理,强化市场监管,加强对假日旅游市场的规范和引导,努力营造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环境保护法、旅游法的学习宣传,提高公众的自觉意识和忧患意识。营造依法治旅氛围。以文明城镇创建为抓手,加强宣传教育,消除各种陋习,不断提升全民综合素质。按照全面开展“旅游发展建设年”的要求,加强景区外部环境治理,提升景区形象。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篇六
一、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气候气象平乐镇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日照时间1104小时,全年无霜期280天,年平均降雨量1136mm。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1.65m/s。地形地貌平乐镇属浅丘型地貌,镇城内山、丘、坝兼有,各占三分之一,山势挺拔,丘陵起伏,境内最高海拔841m,最低海拔520m。
土壤平乐镇土质为黄壤土。酸性土壤占47,中性土壤占19,碱性土壤占34。土地肥沃,最低土层厚0.5m以上。
水资源平乐镇地表水资源为穿镇而过的白沫江,多年最枯月流量为10m3s,丰水期流量为1000m3/s。地下水资源丰富,镇区内白沫江两岸为第四世纪冲积层,但夹有粘土及亚粘土和砾石层,水文地质情况较复杂。
植被平乐镇植被是较好的,20xx年森林面积已达22250亩,森林覆盖率达45。森林大部分分布在山坡上。主要树木有茨竹、楠竹、松树、柏树等,国家一二级树种有红豆木、香樟、楠木和柏果等。除14655亩耕地上是农作物植被外,其余(除5000亩山坡地被开垦外)土地上均生长着灌木和草本植物。因此平乐镇的植被覆盖率是比较高的。
动物由于平乐镇的植被良好,所以野生动物数量较多,野生动物种主要有野鸡、野兔、野鸭、野猪、蛇及成千上万的白鸽。无国家珍稀动物。动物主要生存在森林内。
农业生态平乐镇共有耕地面积14655亩,人均耕地0.76亩,其中田9605亩,地5050亩。种植传统农作物1万6千余亩(其中水稻7605亩,玉米4050亩,小麦4500亩),种植经济作物1万余亩(油菜6550亩,蔬菜1500亩,茶叶1500亩,西瓜1000亩)。副业主要是养殖生猪和鸡。
水土流失平乐镇由于植被良好,加之没有大型的土木工程修建,所以水土流失不严重,该区水土流失模数为2488t/km2·年,属轻度侵蚀。全年水土流失量在6万吨左右,水土流失面积约25km2,主要分布在耕地、森林未覆盖的山坡地上。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农作物的耕种和森林覆盖未达到要求。
生态系统多样性平乐镇主要的生态系统有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河流生态系统、城镇生态系统。
植物多样性平乐镇生长的植物主要有竹类、松树、柏树及红豆木、香樟、楠木、柏果、黄桷树等及其它灌木。
动物多样性平乐镇生存的动物有野鸡、野兔、野鸭、野猎、白鸽、蛇等。
二、环境保护情况
(一)生态保护:平乐镇严格执行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政策,禁止乱砍乱伐、毁林开荒、毁林开矿和采石现象发生,杜绝了人为破环生态系统的现象。
(二)固体废气物排放、噪声污染控制:平乐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工业企业很少,植被覆盖率又高,所以环境空气质量较好,农村地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建成区中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平乐镇因工业企业少,同时工业企业中产噪设备也几乎没有,所以建成区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噪声,但车流量不大,所以环境声学质量良好。
(三)生态环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尤其是植被)保护较好,植被覆盖率已达95,森林覆盖率也达到45,水土流失不严重,属轻度侵蚀。人为破坏生态的现象基本杜绝。国家一二级珍稀植物保护完好。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较好。
(四)环境指标:除白沫江水质在枯水期个别指标超标外,环境空气、环境噪声质量均是比较好的。环境空气质量在城镇区达到二级,农村区域达到一级。环境噪声城镇区达到国家1类(夜晚)和2类(白天)标准,农村区域达到国家0类(夜晚)和1类(白天)标准。
(五)基础设施建设:
①道路平乐镇道路发达,通外有土平路、卧夹路,距省道成雅路仅有9公里。镇区内村村通公路,各风景区、风景点也有公路相连。
②住房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满意标准(12m2)。
③给排水给水厂和给排水管道有一定基础。
④街道绿化普及率98,人均工艺绿地面积为112m2。
三、目前存在困难
(一)经济环境:农业产业结构还需进一步调整,传统农作物(水稻、玉米、小麦)种植面积过大;农副业欠发达,尤其养殖业发展力度不大;农产品加工业太少,也未上规模。第三产业开发力度不够,虽然有众多旅游资源存在,但来旅游观光的人太少;第三产业的从业种类太少。工业经济不强大。
(二)社会环境:人口文化素质偏低,导致三种产业科技含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
(三)基础设施建设:
①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不当。
②风景区部分道路和乡村道路未硬化。
③给水厂供水量偏小,城镇供水管道服务范围不够。污水采用边沟方式收集不恰当,排水管道远远不够;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白沫江水质影响较大。
④公共设施(市场、商场、停车场、环卫设施、路灯、标语、广告牌)未规范化建设。
⑤城区消防存在隐患。
⑥历史文化遗迹未能维修和维护,有的甚至成危房,有的甚至即将消失。
(四)能源:城镇居民仍有80的住户采用蜂窝煤作为能源、乡村农民仍有部分住户采用薪柴。
(五)生态环境:森林覆盖率还要继续提高。
(六)环境质量:工业污染源还未达标排放;地表水环境质量有待改善。
总的说来,平乐镇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做到了较大成绩,但还存在一定差距。
四、下一步打算
1、严厉打击对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行为,对于滥砍滥筏严令禁止,大力宣传退耕还林政策,保护农村环境;
2、对于招商企业,严格限制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之企业;
3、按照镇环境综合整治方案改善城镇居民、农村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
4、严格按照平乐镇环境规划进行环境保护及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