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基层建设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供销社基层建设调研报告
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供销社基层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供销社基层建设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推动供销社基层建设的改进和提升,我们建议加强组织管理,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加快信息化建设等。
一、引言
供销社是农村经济组织中的重要一环,承担着农产品收购、销售以及农资供应等重要职责。然而,在基层建设方面,供销社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妨碍了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本调研报告旨在深入分析供销社基层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我们选择了多个地区的供销社进行调研,通过与供销社的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观点和意见。同时,我们还对供销社的工作流程和信息化水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
1. 管理体制不完善:部分供销社存在管理混乱、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2. 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供销社缺乏专业人才,人员结构不合理,影响了供销社的业务水平和发展。
3. 信息化水平不高:供销社信息系统建设滞后,缺乏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决策能力。
四、解决方案
1. 加强组织管理:优化供销社管理体制,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完善内部流程和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2. 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健全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提高供销社的业务水平。
3. 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大对供销社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完善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决策能力。
五、结论
供销社基层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但目前存在着管理体制不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组织管理,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加快信息化建设。只有通过改进和提升供销社基层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供销社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
供销社基层建设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供销社基层建设调研报告
摘要: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供销社基层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供销社基层建设存在着组织架构不合理、员工素质不高、信息化水平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推动供销社基层建设的改进和提升,我们建议优化组织架构,提升员工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等。
一、引言
供销社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织,承担着农产品收购、销售和农资供应等职责。然而,在基层建设方面,供销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约了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本次调研报告旨在深入分析供销社基层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我们选择了不同地区的供销社进行调研,通过与供销社的管理人员和基层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供销社基层建设的看法。同时,我们还对供销社的组织架构、员工素质和信息化水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
1. 组织架构不合理:部分供销社的组织架构存在问题,职责划分不清晰,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2. 员工素质不高:部分供销社的员工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和工作变化。
3. 信息化水平不足:供销社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信息系统不完善,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决策能力。
四、解决方案
1. 优化组织架构:对供销社的组织架构进行优化和调整,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提高工作效率。
2. 提升员工素质:加强对供销社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适应市场需求和工作变化。
3. 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大对供销社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完善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能力。
五、结论
供销社基层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存在着组织架构不合理、员工素质不高、信息化水平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优化组织架构,提升员工素质,加强信息化建设。只有通过改进和提升供销社基层建设,才能更好地发挥供销社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
供销社基层建设调研报告 篇三
2015供销社基层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基层社是供销合作社的组织基础,是供销合作社与农民联系最紧密的环节,是为“三农”服务的主要载体和前沿阵地,更是供销社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基层、最直接的服务组织。近年来,供销社依托基层社发展了一批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便民连锁店,领办了一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农民经纪人协会以及行业协会,进一步拓展了基层组织体系范畴,进一步强化了为农服务功能、体现了作为。实践证明,供销社能不能完成政府赋予的使命和任务,能不能继续在农村站稳脚跟,能不能办成真正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关键在基层社,关键是看基层组织体系是否健全,能否发挥作用。因此,可以说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决定着供销合作事业的兴衰成败,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决定着新时代“中国梦”的实现。
近期,为配合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全面了解我市基层社发展现状,深入思考基层社发展前景,我们集中时间对全市供销社系统100个基层社的组织、人员、资产、经营、改制等情况,采取深入一线调研、填制报表、重点考察、走访座谈等方法,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客观、详实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3年6月底,xx市13个县市区共有基层社167个,县直企业89个,县级农村合作组织联合会5个,行业协会56个,专业合作社209个,综合服务社346个,乡村级便民店(超市)3518个;各级农合组织共发展社(会)员8147户,辐射带动农户54450户,吸纳社员股金4439.4万元。全市基层供销社资产总额3.2亿元,所有者权益达3134.6万元,共有县以下基层干部职工7947人(其中在岗3638人)。
2013年1-6月份,全市供销社共投资3000余万元,恢复重组基层社3个,改造完善基层社19个,改造面积5800多平方米,使基层社改造总数达到82个,改造面达到70%以上。1-6月份,全市基层社累计完成商品销售额16.7亿元,占全市总额的49%;农业生产资料供应额4.9亿元,占全市总额的65%;商品购进额15.2亿元,占全市总额的50%;农副产品购销额3.1亿元,占全市总额的69%;实现利润152.7万元,占全市总额的15%。
二、工作经验和做法
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各县(市)供销社按照“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创新突破、转型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创新经营机制,改进服务方式,把基层社建成了布局合理、产权清晰、功能键全、运作规范的供销社新型基层组织。特别是通过积极整合现有组织资源和网络资源,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经营体制,拓宽了基层组织体系的范畴,使基层供销社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逐步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市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的做法大体可归纳为“七条路子”。
一是坚持了一条传承供销精神的老路子。以平顺、沁源为代表的山区县,大多山高路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特别是平顺县玉峡关、虹梯关、杏城等地更是山大沟深,道路崎岖,自然村极为分散。针对这一状况,平顺县供销社依靠长期积累下的资产、人员以及较高的信誉度,发挥供销社特有的“背篓精神”、“扁担精神”,长期扎根基层,通过走乡串户、以货易货,为老百姓提供了生产生活所需的各类服务,从而也使自身在困境中得以生存。据不完全统计,平顺县供销社系统弘扬传统精神,不间断地组织基层供销社职工依靠落后的交通工具或徒步背行,年可帮助农民推销党参、中药材、小杂粮等农副产品3200余万元,供应农业生产资料3300余万元,提供日用消费品近2亿元,帮助农民增收100余万元。
二是探索出一条驱动转型发展的宽路子。以潞城、壶关为代表的工业主体县,依托独特的地理优势,借助综改试验的大好机遇,积极引资上项,把基层社办成了转型发展的楷模。潞城市翟店供销社引进青山工贸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利用自身场地建起了矿用支护产品生产线,年生产能力120万套,年产值3000万元,年创收300多万元,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的路子。壶关县桥上供销社抓住太行山大峡谷旅游资源整合的机会,利用闲置土地及资产招商引资,筹建了集旅游度假、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家乐园,走上了转型发展的阳光大道。
三是尝试出一条推进恢复重组的新路子。以黎城为代表的彻底改制县,于1997年就将基层社全部改制,实行两权分离,资产置换到人。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环境下,为深入延伸服务触角,充分发挥供销社的作用,推进农村经济发展,黎城县供销社创新思路,整合现有资产,借助社有企业的力量,逐步恢复重组了城关、西仵、上遥、小寨矿、南委泉等一些符合现代农业需要的新型基层社。其中,黎城县西仵供销社投资30万元,建成了营业面积100平米的便民超市,为老百姓提供了农资、日用消费品、电信代理等多方面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四是开拓出一条加速资产改造的硬路子。以郊区、武乡为代表的项目推进强县,利用政府的相关政策,对原有闲置资产和陈旧资产进行了全面改造,既提升了资产质量,又强化了服务功能。特别是郊区堠北庄、富村等供销社在改造中坚持开放办社、多元发展、所有权不变、资产增值、利益最大化、利益长期化等“六项原则”,严格执行全体职工会、监事会、领导干部会、理事会“四级批复程序”,从而达到了解决职工“三险”、给予困难救助、资助子女上学、“两节”慰问、解
决退休医保等“五项惠民措施”。其中,仅富村供销社通过合作开发,对原有陈旧资产进行升级改造,使营业面积就增加920平方米,办公用房增加460平方米,固定资产总额增加300余万元,积蓄了发展潜力,使基层社得到持续发展。与郊区类似,武乡县墨镫供销社采取招商引资和职工集资并举的方略,投资1032.2万元建成了建筑面积5800平米的业务综合楼和农产品交易市场,使基层社焕发了生机与活力。五是推出了一条拓展经营业态的大路子。以潞城为代表的先进典型县,着眼于“以新型业态养社”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一社一业”发展,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也夯实了服务基础,实现了经济发展与为农服务同步推进。特别是潞城市社思维开拓,多业发展,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史回供销社投资300多万元搞起了种植、养殖;石梁供销社投资10多万建成了400平方米的建材市场;下黄供销社建成了原生态石磨面粉加工厂;黄池供销社建成了绿色环保食用油加工厂;黄牛蹄供销社开办了婚庆公司,个个出新招,社社有主业,百花争艳,百家齐鸣,开创了基层社改革发展的新途径,引导出一个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