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情况调研报告 篇一
引言:
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是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善贫困群众的生活条件。本篇调研报告将对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了解当前的进展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背景:
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始于20XX年,经过数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贫困地区的发展仍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发展缓慢等。因此,加强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现状分析:
1.基础设施建设:
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目前,虽然在交通、通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道路不畅通、电力供应不稳定等,这给山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2.产业发展:
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是扶贫开发的核心内容。在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中,应注重培育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产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目前,一些地区的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不足、资金不到位等原因。
3.教育和医疗保障:
教育和医疗保障是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活的关键因素。在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中,应注重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的质量,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受教育和医疗保障水平。
三、问题分析:
1.政策落地难:
一些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如资金到位不及时、政策宣传不到位等,导致政策的效果不够明显。
2.产业发展不平衡:
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一些地区依然依赖传统的农业产业,缺乏新兴产业的支撑,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不便、通信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贫困地区的发展潜力。
四、对策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的资金投入,确保政策的落地和实施效果。
2.培育特色产业:
贫困地区应根据自身资源和市场需求,培育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产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交通、通信、电力等方面的状况,提升贫困地区的发展潜力。
总结:
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是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加大教育和医疗保障力度,可以有效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然而,仍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的目标。
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情况调研报告 篇二
引言:
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是我国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旨在通过整合资源、优化布局,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本篇调研报告将对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的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当前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背景:
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是我国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提高贫困地区的发展潜力,改善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的进展情况,为制定更有效的扶贫政策提供参考。
二、现状分析:
1.基础设施建设:
在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中,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关键环节。目前,政府已经投入大量资金用于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道路不畅通、供水不稳定等,影响了贫困地区的发展潜力。
2.产业发展:
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是扶贫开发的核心内容。在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中,应注重培育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产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目前,一些地区的产业发展较为缓慢,主要是由于市场需求不足、技术水平低等原因。
3.教育和医疗保障:
教育和医疗保障是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在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中,应注重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的质量,加大投入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的受教育和医疗保障水平。
三、问题分析:
1.政策落地难:
一些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政策宣传不到位、资金到位不及时等,导致政策的实施效果不够明显。
2.产业发展不平衡:
贫困地区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发展。一些地区依然依赖传统的农业产业,缺乏新兴产业的支撑,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3.教育和医疗服务不足:
一些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较低,教育资源和医疗设施不足,影响了贫困地区人民的受教育和医疗保障水平。
四、对策建议:
1.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山区连片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的知晓率和理解度,确保政策的落地和实施效果。
2.培育特色产业:
贫困地区应根据自身资源和市场需求,培育特色产业,提高农民的产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3.加强教育和医疗服务:
政府应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和医疗设施的建设水平,提升贫困地区人民的受教育和医疗保障水平。
总结:
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是当前我国扶贫工作的重要任务,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产业、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可以有效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然而,仍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山区连片扶贫开发的目标。
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情况调研报告 篇三
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情况调研报告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本文是关于山区连片的扶贫工作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大家!
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市政协农业委员会近期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分两组深入万源市白沙、八台、长坝、花楼、庙坡、大竹、庙子、白果和宣汉县黄金、新华、清溪等已经(正在)实施连片扶贫开发的乡镇,采取看现场、访群众、查资料、听汇报等方式,对我市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及成效
2011 年国家实施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以来,我市各级党政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大力推进,共争取省以上财政投入 19300 万元(万源市大竹河片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 2300 万元,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项目 17000 万元),项目覆盖 97 个乡镇、 228 个村、 11 万多户、 42 万多人(贫困人口 11.1 万人),全市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贫困人口明显减少。 2011 年初,我市锁定建卡贫困人口 121.61 万人(万源市 14.6 万人,宣汉县 33.36 万人)。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工作实施两年来,全市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 101.89 万人,减少 19.72 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 18.45% 。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两年来,共新建改建贫困乡镇村社道路 494.3 公里 ;实施人畜饮水项目 42 个,解决了 7074 户贫困群众饮水困难;易地扶贫搬迁高寒山区贫困群众 1945 户,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效改善。
(三)产业发展明显增多。 发展板角山羊养殖户 82 户,旧院黑鸡养殖户 944 户;新建茶叶、核桃、中药材等产业基地 31582 亩,贫困群人均增收 1000 元。
(四)社会参与度明显提高。 建立并实施了政府主导、群众参与、业主投入、干部帮扶的扶贫机制,国家、省、市县级单位为贫困村捐助了资金,资助了贫困学生。
(五)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结合新村聚居点打造,大力实施了贫困地区农户 “ 三改三建 ” ,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改观,新村建设步伐加快。
二、困难及问题
(一)基础设施较差,扶贫难度大。 贫困地区水利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业靠天吃饭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农村公路建设滞后,村社道路不畅,交通瓶颈严重地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群众受教育程度偏低,思想相对保守,自我发展能力较差,等、靠、要思想严重。群众因灾、因病致贫和返贫的现象有所发生。
(二)产业发展落后,农民增收难。 部分地方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村风貌打造上,对产业发展重视不够,整村推进的项目村规划栽植了核桃、茶树,但管理十分粗糙、产业相对薄弱。产业市场占有率低,农业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设施和手段不完备,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程度不高,茶叶、黑鸡、中药材、牛肉、奶牛、蔬菜等特色产业虽已有一定数量,但与大市场、大竞争的标准还有较大差距。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农业附加值低。甚至个别农业企业把工作重心放在申请国家项目补助和贷款上,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能力弱。全市农业专合组织虽然有 804 家,但真正运作并发挥积极作用的'却没有几家,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抗市场风险能力弱。
(三)投入标准低,资金严重不足。 在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中,万源、宣汉属于山区县,贫困程度较深,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落后,项目建设成本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财政给予每个村 100 万元的扶贫资金,只能修 1-2公里 村道,难以综合推进工作,实现扶贫目标。
(四)科技人员缺乏,劳动力不足。 项目区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不仅无法吸引外来人才,而且本地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形成 “ 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引不进,越穷越缺人才、越缺人才越穷 ” 的恶性循环。同时,农村青壮年普遍外出打工,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在家大都是 60 、 70 岁的老人,一些投工投劳工作无人参与,扶贫工作推进缓慢。
(五)进展不够平衡,区域差别大。 项目安排存在差异,一些经济条件好的村庄,通过环境整治、新村建设、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等项目实施发展较快,但在一些经济条件落后的边远山区,步伐相对迟缓,扶贫到户工作尚未真正落实;区域存在差异,市县区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公路沿线和城乡结合部与边远山区之间差别大,工作进展不平衡;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不少农户仍然沿袭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一些陈规陋习难以破除,不文明行为难以克服。
三、对策及建议
(一)深化认识,强化组织领导。 一 要强化考核奖惩。 各级政府要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明确和细化责任,严格考核和奖惩。二要强化规划统筹。整体编制扶贫攻坚规划,统筹协调各部门的涉农资金向贫困户、贫困村和连片扶贫区聚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三要强化政策支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的政策、项目支持,尤其要争取宣汉县享受民族待遇县政策,争取宣汉、万源等地享受革命老区扶持政策,并落实到位。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扶贫开发。四要强化宣传激励。通过宣传引导、项目支持、政策扶持,调动各地扶贫开发的积极性,激发贫困户自力更生、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形成大干大支持、不干不支持的良好氛围。
(二)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一要争取上级投入。汇报 争取中央将整村推进扶贫标准由目前的 100 万提高到 800 万元 -1000 万元,并将扶贫年限由目前 1 年延长到 3 年; 市 和县(市、区)财政也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每年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二要整合项目资金。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整合资金、打捆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整体作用;三要积极探索创新。逐步扩大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试点项目范围,鼓励和支持互助社与其它金融机构合作,有效解决贫困村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培育产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要科学规划项目。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明显、比较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高效产业。二要强化政策扶持。对已经确立的支柱产业,要用好用活信贷扶贫政策,降低信贷门槛,全面推广小额贴息贷款,提高信贷扶贫效益,促进产业做大做强。三要强化龙头带动。大力引进和培植一批有实力、有潜力农业龙头企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辐射带动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四要完善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的发展,鼓励农民通过 &l
dquo; 公司 + 基地 + 员工 ” 等模式,不断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五要强化人才培养。配强配齐乡镇农业科技人员,大力培养和培训一批适合本地产业发展的实用技术型人才。(四)建设新村,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一要加强环境整治。 抓好生态绿化、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发展农村清洁能源,配套建设乡镇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农村新型社区。二要促进协同发展。重视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推进贫困村农民转移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事业、信息服务和市场流通一体化建设,不断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面,加快构建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三要实施扶贫搬迁工程。对高寒边远山区、基础设施投入较大地方的贫困农户,结合城镇化建设,科学规划,有序搬迁,减少扶贫成本,加速脱贫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