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精选3篇)

时间:2015-09-09 06:47:1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 篇一

调查目的:了解小学生自理能力的现状,探讨家庭和学校对其自理能力培养的影响。

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随机选取了100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女各50名,年龄在7到12岁之间。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自理能力的表现情况、家庭和学校对自理能力的培养程度等。

调查结果:

1. 自理能力的表现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小学生在基本自理能力方面表现良好。超过80%的小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基本的生活自理,如穿脱衣物、洗漱、整理书包等。然而,在一些特定的自理能力方面,如独自完成作业、独立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等,仍然有一部分小学生存在困难。

2. 家庭对自理能力的培养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对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大部分家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提供适当的机会和环境让孩子锻炼自己,如让他们自己整理房间、洗碗等。此外,家长还会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合理的范围内自己做决策,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也有一部分家庭存在过度保护的现象,对孩子的自理能力培养不够重视。

3. 学校对自理能力的培养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对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大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例如,在课程中增加自理能力的培养内容,如独立完成作业、自主学习等。同时,学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活动、社团活动等方式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然而,也有一部分学校在自理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不足,缺乏相关的教育资源和培训。

结论:

小学生自理能力整体表现良好,但在一些特定的自理能力方面仍存在困难。家庭和学校对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家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提供适当的机会和环境让他们锻炼自己;学校应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和培训。另外,家庭和学校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 篇二

调查目的:探讨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和策略,提出相关建议。

调查方法:通过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了10名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对自理能力的培养方法和策略的看法和经验。

调查结果:

1. 培养方法和策略

根据调查结果,家长和小学生都认为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通过实践锻炼。例如,让孩子自己整理房间、洗碗等,让他们亲身体验生活中的各种事务。同时,家长还可以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合理的范围内自己做决策,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家长的示范和引导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可以通过亲身示范和引导,教会孩子一些实用的生活技能。

2. 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和访谈内容,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 家庭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提供适当的机会和环境让他们锻炼自己。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一些情境,让孩子主动参与到生活中的各种事务中去,如让他们自己整理房间、洗碗等。

- 家长应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在合理的范围内自己做决策,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家长的示范和引导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们可以通过亲身示范和引导,教会孩子一些实用的生活技能。

- 学校应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和培训。例如,可以在课程中增加自理能力的培养内容,如独立完成作业、自主学习等。同时,学校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活动、社团活动等方式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

- 家庭和学校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论:

通过调查和访谈,我们得出了培养小学生自理能力的方法和策略,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家庭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提供适当的机会和环境让他们锻炼自己;学校应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和培训。另外,家庭和学校应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培养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 篇三

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

  自理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下面是yjbys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社会的发展需要具备各方面能力的现代化四有新人。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中生存,自理能力是尤为重要的,它贯穿着人的一生,是生活的基础。

  然而,新一代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几代人的宠爱,自理能力的匮乏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近几年出现的中学生家长陪读现象,大学生人才招聘家长陪聘现象,足以说明新一代独生子女自理能力的薄弱。即便是在农村,独生子女们的自理能力也同样的

缺乏。我校的升旗手中就有不少学生一开始不会系国旗,有时候系好了又掉下来的情况也发生过几次,有的小学生不会削铅笔,有的小学生书包不会整理……至于洗衣做饭,那可真是寥寥无几了。

  一、 小学生应该具备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内容: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自理能力、社交自理能力。本文所讲的自理能力主要是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

  小学生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自理能力!《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二条是这样写的“尊敬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第九条规定“衣着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摆放整齐,学会收拾房间、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务劳动。”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可以看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主要是指:自我服务性劳动,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包括:梳头,洗脸,洗脚,洗澡,穿衣、裤,系红领巾,剪指甲,整理书包,刨铅笔,包书皮,铺床单,叠被子,折衣物等;家庭生活服务性劳动主要包括:扫地,拖地,擦桌、椅、柜,洗衣,洗锅、碗、盆,择菜、切菜,削果皮,烧开水,煮面,煮小菜、汤等。

  二、小学生自理能力现状。

  通过对本校学生网络调查、个别调查,对其他学校小学生通过上网浏览了解,笔者认识到当前农村小学生的自理能力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

  1、 学生不爱劳动,怕脏、怕累。

  低年级中大多数学生不能独立完成自我服务性劳动,往往是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的;有的学生真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学生上学迟到不找自己的原因,往往埋怨家长,甚至索性发脾气;经常进行家庭服务性劳动的.学生不到10%。

  2、祖辈对孩子宠爱变溺爱,捧在手里、含在嘴里。

  现在孩子的家长大多受过初中以上教育,对孩子的教育有一定的正确认识,也有较正确的教育孩子的理念,但是祖辈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他们往往对孩子更加溺爱,对孩子护短,更别说是让孩子自己做事了。有的时候还出现家长教育孩子,爷爷奶奶训斥爸爸妈妈的现象。

  3、学校教育偏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劳动教育。

  学校教育是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形成自理能力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一些活动课,实践课成了自习课、语数课的情况屡有发生,学生失去了活动与实践的机会;有的老师以劳动为惩罚,致使学生对劳动产生厌恶。

  三、对提高小学生自理能力的建议。

  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综合实践活动、少先队活动都是队员们喜爱的活动形式,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来训练和培养队员的自理能力。如“我是小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做一些简单的班务劳动;“我是小帮手”,在家长的指导下,练习并学会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我是小大人”,在师长的指导下,学会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内容。还可以根据低年级的队员上进心强的特点,设计一些竞赛:整理书包比赛,系鞋带比赛等。

  2、加强家校联系,更新家长育儿理念。

  爷爷、奶奶和父母不管怎样爱孩子,宠爱、溺爱,总之他们对孩子都很关心。这是教师、家长相同的地方,我们要从为孩子的将来为出发点,拉近家校联系,从而为家长接受老师的教育理念打下基础。学校要组织家长学校,定期做育儿理念讲座,有条件的可以请一些专家作专题讲座。

  3、教给孩子劳动技能,提高学生自理能力。

  同样劳动,有的学生做得轻松,劳动质量高,有的学生做的很累,劳动质量差。其中技巧是关键。如果老师、家长在孩子劳动的时候能适时给以技巧的指导,必定能让孩子更乐于劳动,并且还实实在在地提高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小学生自理能力调查报告(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