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调研报告【通用3篇】

时间:2012-07-03 08:41: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基层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本篇报告通过对多家基层国有粮食企业进行调研,分析了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一、现状分析

1.1 基层国有粮食企业的规模

通过对多个地区的基层国有粮食企业进行调研,发现其规模较小,生产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1.2 经营管理方式的不适应

现有的基层国有粮食企业大多采用集体所有制和行政化管理模式,缺乏市场化运作和竞争机制,导致效率低下。

1.3 技术水平和装备设施的滞后

基层国有粮食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装备设施相对滞后,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

二、问题分析

2.1 产权制度不完善

基层国有粮食企业的产权制度缺乏明确的界定和保障机制,导致产权纠纷频发,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2.2 经营模式单一

基层国有粮食企业的经营模式大多依赖政府补贴和定点收购,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2.3 人才队伍建设不足

基层国有粮食企业的人才队伍普遍缺乏专业化和市场化的培养,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三、改革建议

3.1 完善产权制度

建立健全基层国有粮食企业的产权制度,明确权责,加强产权保护,避免产权纠纷。

3.2 推行市场化经营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鼓励基层国有粮食企业积极开展市场化经营活动,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3.3 加强技术创新

加大对基层国有粮食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持力度,提升技术水平和装备设施,提高生产效率。

3.4 加强人才培养

加大对基层国有粮食企业人才培养的投入,培养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专业化人才队伍。

结论:

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当前农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完善产权制度、推行市场化经营、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措施,可以提升基层国有粮食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调研报告 篇二

标题: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摘要:

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篇报告通过对多个地区的基层国有粮食企业进行调研,探讨了其改革的路径和相应的对策,旨在提出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案。

一、改革路径

1.1 推行股份制改革

基层国有粮食企业可以通过推行股份制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1.2 建立联合经营机制

基层国有粮食企业可以与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进行联合经营,共同投资、共享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提高产能和效益。

1.3 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

基层国有粮食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建设,与农户、农业企业等形成产业链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二、改革对策

2.1 完善政策支持

加大对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政策措施,降低企业改革的成本和风险。

2.2 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组织领导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改革的统筹协调和推进。

2.3 提高农民素质

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意识,促进基层国有粮食企业与农民的良性互动。

三、实施路径与对策的选择

推行股份制改革、建立联合经营机制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重要路径。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政策支持、组织领导和农民素质提升,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效。

结论:

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是农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推行股份制改革、建立联合经营机制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路径,以及加强政策支持、组织领导和农民素质提升等对策,可以推动基层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调研报告 篇三

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篇调研报告范文,关于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报告,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一、国有粮食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观念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

  对企业的现状认识不清。在基层企业“三老”问题基本解决后,“企业改革已基本结束”、“不需改”、“不想改”的意识和畏难情绪在一些干部职工中仍较为严重,这给基层粮食企业下一步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其实,对现今的绝大多数国有独资、控股粮食企业而言,改革并不能说已经结束,许多合并、重组的企业购销体制、财务体制改了,企业经营管理体制还没有改,或没有实质上改,企业新的运行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改革的目的还没有达到,目标还没有完成。

  (二)经营理念差、企业综合经营能力差、管理方法陈旧

  1、经营理念差。企业领导人的经营意识还没有市场化、效益化我们的企业领导普遍还习惯于把收购当作任务来完成,重数量轻质量,重数量轻效益;部分企业领导片面认为粮食购销价格紧跟着市场走就是市场化意识,收购时以收得进为订价依据,销售时以销得出为订价依据,而不善于依据市场趋势适时、适价、适量购销。

  2、企业综合经营能力差。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不仅改变了粮食市场环境,改变了粮食交易规则,也改变了市场主体间的关系。企业自身的某些先天条件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生存发展之路。粮食企业的综合经营能力在八十年代中期较为完备,曾通过附营业务有过一段繁荣,可惜没有保持和发展,近年来经历几次改革之后,粮食企业综合经营能力几乎完全丧失。由于国有粮食加工业全部破产,只有很少一部分企业有粮食加工和食品生产能力,企业在粮食经营上盈利能力低,在一些有民营粮食加工企

业的地方,国有粮食企业收购十分困难,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3、管理方法陈旧。一是国有资产管理的问题。基层粮食企业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应该享有独立的自主经营权,但政企不分的现象并没有根除;企业的出资人是国家,但在粮食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上,常常是企业越位,出资人不到位;粮食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模糊,管理措施和力度不够,不善于资本运作。二是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上,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激励不到位,约束也不到位。对基层职工的全量化考核,造成企业员工与企业的全量化关系,而非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加上粮食经营有量大收购时间集中、散装不易盘存的特点,管理又不到位,极易出现问题。三是国有粮食企业的核算方式、经营方式、管理方式导致经营成本、管理成本较高,既不能与成熟的现代大型企业竞争,也不能适应与简单、低成本、短平快、少层次的民营、个体经营模式的竞争。

  (三)市场空间缩小

  粮食流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除了受宏观因素影响外,微观层面上的因素对企业的影口向更具体、更直接。农村粮食消耗增加,商品粮的比例日益减少,粮食企业获得粮食资源相应减少,同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更不用说还有许多不同经济成分的经营主体不断进入粮食流通领域。政策性业务随着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越来越少,已不足以维持一个企业的正常生存。由此看出,单就粮食购销业务而言,市场空间在缩小。

  (四)人才流失

  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目前的国有粮食流通企业吸引人才的亮点很少,外面的高素质人才很难青睐这个行业,而许多原企业培养的,正当而立之年,又与企业有一定感情的人才却大量流失,一方面是企业人才缺乏,另一方面是职工下岗失业。因此,留住现有人才,使人才有充分发挥的机会,并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便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

  (五)企业文化缺失

  一是企业外部形象受损,“国有粮食企业已经垮了”的传言快要变为公众的普遍认知。二是企业现有人员(包括管理层)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普遍缺乏信心。三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无序,且缺乏活力,导致企业工作效率低下。

  二、进一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许多国有粮食企业经历了多次改革,但始终没有触动企业的产权问题,效果并不理想,吃“两个大锅饭”的现象依然没有根除。这些只能说明,思想解放程度不够,一些旧的思想观念仍然有市场,必然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市场观念、企业运作机制等方面,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又永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绝不能一劳永逸。要在不断深化改革过程中保持思想的不断进步,改革才能向深层次推进。

基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调研报告【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