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调查报告(精简4篇)

时间:2017-05-06 07:15: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调查报告 篇一

近年来,中小学生在面临各种安全风险的同时,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为了了解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并得出以下结果。

首先,我们调查了中小学生的基本安全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小学生对于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基本应对方法有所了解,能够正确地进行逃生和避险。然而,在面对人身安全问题时,他们的知识掌握明显不足。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正确判断陌生人的危险性,并知道如何拒绝和报警。这表明中小学生在自我保护方面需要加强人身安全知识的教育。

其次,我们调查了中小学生在面临危险时的应对能力。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小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能够保持冷静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他们能够及时报警、寻求帮助或躲避危险。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部分中小学生在面对危险时容易产生恐慌情绪,无法正确应对。另外,一些学生在面对欺凌和侵害时没有及时寻求帮助,导致问题进一步恶化。因此,我们认为中小学生需要加强危险情境下的心理调适和自我保护技能的培养。

最后,我们调查了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途径。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安全教育和训练。同时,家庭也被认为是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关键。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教育,并与孩子进行沟通和讨论,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此外,社会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综上所述,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他们需要加强人身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危险情境下的心理调适和自我保护技能,并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多方合力,为中小学生的安全保护提供更好的保障。

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调查报告 篇二

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调查结果表明,尽管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和培训。学校可以将自我保护知识纳入课程中,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安全演练和模拟情境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自我保护技巧,提高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

其次,家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讨论安全话题、观看相关安全视频等方式,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此外,家长还可以组织孩子参加一些自我保护培训班或活动,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最后,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参与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社会可以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举办安全知识竞赛、设立安全奖励制度等方式,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同时,社会也可以加大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总之,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多方合力,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才能更好地保障他们的安全。

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调查报告 篇三

  为了解目前我镇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能力现状,查找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增强广大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我镇于20XX年10月8日联合小河中学以“提高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与意识”为主题,在校园内向500名中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总共形成了100份有效问卷。现将此次活动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与意识的调查结果

  状况1:卫生安全与疾病防范

  在日常卫生方面,94.8%的青少年习惯于饭前便后洗手;96.9%的青少年明确指出过期变质的食物对身体有害,不会食用;

  当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时,50%的青少年处理方式合理有效,会立即就医,36.6%会告诉父母由父母决定;13.4%的会忍一忍,经受不住才会就医。

  状况2:家

庭防火

  调查中,96.5%的中小学生知道正确的火警电话。大多数青少年知道正确突发起火的前期应对方法,68.5%的中小学生与70.5%的中小学生知道如何应对油锅与家用电器的突然起火;另外11.0%左右的中小学生遇到此类事件首先选择向大人或警察求助。

  状况3:陌生人敲门

  独自在家的时遇到有人敲门,99.1%的中小学生不会直接开门,其中64.5%的中小学生会询问来访者的身份,只会为熟人开门,25.5%的则一律不会开门,这些是比较安全的;另外,9.1%的青少年认为自己能判断来访者的好坏,会对他认为的“好人”开门。仅有0.9%的孩子会直接开门。

  状况4:网络安全

  当被问及如有陌生网友相约见面时,大多数的青少年(85%)能保持高度警惕,不去见面;15%的青少年会根据心情前往见面。

  状况5:面对不良情绪

  与父母发生矛盾,非常委屈,73.4%的青少年会找人倾诉、缓解悲伤的情绪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放松自己;20.9%的青少年会躲起来偷偷的哭;5.7%的青少年的处理方式会比较危险,会大声哭闹、砸东西泄气,或者会用刀弄伤自己,甚至离家出走。

  状况6:安全出行与陌生人问路

  出门在外,大多数青少年能遵守基本的交通规则,72.4%和85.4%的.青少年一般不闯红灯并坚持走斑马线。

  当有陌生人问路,正好顺路,再三邀请你上车帮她指路,72%的青少年不会答应,原因是不认识;28%的青少年有可能上车,其中3%的青少年会直接搭乘,帮助别人的同时方便自己,15%的选择先通过言谈举止判断这个人的好坏,会上“好人”的车,10%的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上车。

  状况7:吸烟与吸毒

  100%认为未成年人不应该吸烟,不抽烟,然而10.0%的青少年会碍于面子,出于礼节的接过别人的烟,但不会抽;99.6%的青少年认为吸食毒品对身体有害,0.4%的青少年还不知道毒品的危害。

  状况8:校园安全

  96.1%的青少年最近一年没有遭受过恐吓勒索;3.9%的青少年有过这种经历,其中0.9%的青少年超过两次。

  如果遇到抢劫,90.4的青少年会首先选择保护自己,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硬拼;7.5%的青少年会攥住财物,大声呼救;2.2%的青少年会与他搏斗,努力制服对方。

  当在学校发现不明身份或者形迹可疑人员时,90.3%的青少年会及时报警或者报告老师,0.9%的不知道怎么办,3.5%的不予理睬;5.3%的青少年应对方法比较鲁莽,其中4.9%的学生会跟踪他,0.4%的直接上去询问。

  当校园突发伤害事故时,78.9%的青少年首先选择大声呼救及时报告老师或报警,17.0%的青少年会立即躲起来,0.4%的青少年不知道怎么办,3.6%的青少年比较冲动和危险,选择冲上去与其搏斗或者劝说歹徒。。

  状况9:大型集会的安全防范

  参加大型集会,遇到有人闹事,86.3%会远远走开,并及时通知维持秩序的人员或者警察;13.7%的青少年选择冲上前去凑热闹,或者在边上起哄。

  状况10:遇到暴风雨与雷电

  遇到雷电、暴风雨天气,74.9%会尽量呆在空旷的地方上,不用通讯工具;25.1%的青少年会躲在树下或屋檐下,并用手机联系自己的家人。

  状况11:应对溺水

  如发现有人溺水,92.1%的青少年会给溺水者抛救身圈或树枝、绳索等工具,并及时向大人求救;6.6%的青少年会自己下水营救;1.3%的青少年选择赶紧离开现场;如自己溺水,90.7%的青少年会配合前来营救的人,放松身体,让对方托着自己的腰部;9.3%的青少年紧紧抱住对方身体,紧紧抓住营救人员的胳膊和腿。

  状况12:遇到踩踏事件

  在遇到拥挤人群把自己挤倒,57%的学生会设法靠近墙角身体卷成球形,双手紧扣脑后;43%的学生缺乏自我保护。

  二、青少年安全教育知识来源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的安全教育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的占80.2%;来自于家庭教育的占70.9%;来源于社会生活和电视、报纸等媒体的各占55.5%。可见,青少年的安全教育知识主要来自于学校,再由家庭教育与社会生活经验等对其进行有效补充。

  三、存在问题

  青少年的自护教育成效显著,有些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1、青少年的安全自护知识仍需完善。

  绝大多数的青少年掌握基本的安全自护知识,然而,部分内容还是比较薄弱。如:(1)17.8%的青少年选择用水扑灭油锅,12.8%的中小学生选择电器起火先用遥控器关闭;(2)大多数青少年不重视搭乘自行车的危险性,54.3%的青少年搭乘过别人的自行车;(3)当被拥挤的人群被挤倒了,仅有41.8%青少年能正确应对,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形,双手在颈后紧扣;58.2%的青少年处理方式比较危险,或是趴着不动,或是支撑着站起来,或是抱住行人的腿,或是大声呼救。

  2、现有的教育方式有待丰富与补充。

  青少年最欢迎的安全教育形式从高到低依次是电影放映(47.6%),安全讲座(39.6%),图片、文字等宣传(33.9%),现场模拟(体验)(33.0%),安全情景剧(29.5%),安全知识问答(21.6%),英雄事迹报告(7.9%),现身说法(4.0%),其他(3.5%)。目前,能提供的教育方式相对比较单一,需要进一步丰富与补充。

  四、我们的建议

  1.积极参加青少年自护教育,掌握自我保护的常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2.认真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自己的法制观念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

  3.正视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不要紧张、害怕、回避,可以和家长、老师、朋友沟通交流或向专业机构咨询。

  4. 遇到一些严重的突发事件,不要意气用事,应沉着冷静,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5.远离黄赌毒,不与这样的人员交往,遇到这些人员应及时报警。

  6. 牢记常用的紧急电话:110匪警 120医疗 122交通事故 119火警

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调查报告 篇四

  近年来,食品安全、地震灾害、洪涝灾害、交通事故各种事件屡见不鲜、频繁发生,对青少年的身心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那么对于青少年自身是否掌握了保护自己、避免伤害的方法呢?是否拥有了保护自己、避免侵害的能力呢?鉴于此,今年**镇妇联以**中心小学的200多名学生为调研对象,开展了学生自护能力调研活动,对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进行了摸底调查。

  一、调查情况

  此次调研通过互动交流、我问你答、情景模拟、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抽取了中心小学3年级和5年级200多位学生。调研内容涉及孩子的交通常识、食品安全常识、生活常识、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人为事故、非法侵害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从反馈的数据我们发现,孩子对食品安全、交通法规、地震自救等方面拥有很好辨识能力和防护意识,尤其是地震防护知识,能对答如流,并能采取自救措施妥善处理。但是由于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的自我保护、避免侵害能力尚缺,集中表现在应对突发事件、非法侵害、人为事故等方面。调研数据显示20%的学生,在遇到拦路打劫、坏人尾随时,不会处理或处理不当;六成的孩子遇到突发事件,如同伴落水等一些威胁到生命安全时,不够灵活机警;还有一些孩子的认识不够深刻,如70%的孩子能认识到吸烟是损害健康的行为,不能认识到在公共场合是禁止吸烟的。

  二、原因分析

  学生方面:一是年龄的限制,导致认知的不成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处事能力增强,在调研中发现5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普遍高于3年级学生;二是经历少,导致只有认识、没有实践。学生对遇到侵害事件时,清楚的知道“寻求他人帮助”、“机警处理”,但具体到如何寻求他人、如何机警处理时,却不知如何做。三是处理能力有限。有些事件的处理远远超过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必须借助家人和老师的帮助,才能得以解决。

  家长方面:有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行为、不当的处理对孩子有了错误的引导,比如,有的家长在遇到雷雨天气时,会选择在大树底下躲雨,这样在生活中不经意的行为对孩子的认知起到了坏的榜样作用。22%的孩子选择暴雨天在树下躲雨;54%的孩子在遇到不慎扭伤时,选择立马揉搓患处,这些或多或少受到身边人错误的示范。

  学校方面:调研中我们发现,学校除了每年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法律宣传进校园等活动以外,对于关于孩子自我保护、避免侵害方面的专题活动很少。

  社会方面:孩子身边潜在侵害越来越多。比如:社会上存在销售含有暴力的、色情的等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现象影响青少年身心;生活环境中来自游戏机、网吧等场所的诱惑变多;地震、洪涝灾害等各种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交通事故、火灾、食品安全等各种人为事故频发。

  三、解决方法

  作为孩子本身,应当选择正确的方式方法保护自己、避免侵害。一是遇到问题时首先保持冷静,多问自己几个“我该怎么办”,本着“遇到风险先自保”的原则,迅速作出反应;二是巧用智慧,机警的采取周旋法、呼救法、恐吓法、求助法、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和物件,来保护自己。三是多学习、多掌握法律知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作为孩子家长,是学生生活中的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有耳濡目染的作用。家长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言行、生活习惯、处事态度与做法等,为学生树立正确榜样,起示范作用。

  作为学校方面,鉴于普及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方式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青少年能否正确的应对当前现实中真正遇到问题,令人担忧。所以学校方面应当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认知水平等,开展系列从理论到现实的实践,如地震演练、情景模拟、现身说法等,提高青少年的应变能力,能够真正的保护自己。

  作为妇联、团委、司法、关工委等团体,应当以开展活动为媒介,传输相关自我保护知识,让学生不仅了解该做什么,也通晓该如何做。并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开展自护知识讲座、法制宣传电影、图片文字宣传,现场情景模拟等自护知识的普及,提高青少年的自护能力。

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调查报告(精简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