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一
标题: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现状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推进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整体素质。
一、引言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对于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整体素质,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 培养良好的学校氛围:优秀的学校文化可以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2. 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学校文化建设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的互信和沟通,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学校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基础,通过学校文化的熏陶,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三、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1. 学校文化多样性不足:当前,一些学校的文化建设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和创造力。
2. 学校文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各地学校发展水平不同,学校文化建设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存在一些学校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
3. 学校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一些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时缺乏系统性,只注重片面发展某一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和综合考虑。
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对策
1. 增加学校文化的多样性:学校应加强对不同文化形式的认同和包容,鼓励学生多元发展,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和展示的机会。
2. 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水平:学校应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培养专业人才,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水平。
3. 建立科学的学校文化建设管理体系:学校应建立科学的学校文化建设管理体系,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引导学校文化建设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五、结论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学校整体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注重多样性、提高水平,同时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以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学校文化建设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二
标题:学校文化建设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学校文化建设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引言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而学校文化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旨在研究学校文化建设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以期为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二、学校文化建设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文化建设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培养学生的学科知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校文化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促使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良好的公民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校文化建设通过开展各类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
三、学校文化建设对素质教育的现状分析
1. 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度不高:目前,一些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时,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度不高,导致学校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2. 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明确:一些学校在进行文化建设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只注重表面形式,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 学校文化建设与学科教育的平衡问题:由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推进,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和平衡问题,需要更好地协调发展。
四、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对素质教育的对策
1. 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的融合:学校应加强对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的融合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确保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2. 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规划:学校应明确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和规划,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学校文化建设与学生发展紧密结合。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具备素质教育理念和能力的教师,提高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效果。
五、结论
学校文化建设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作用。学校应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的融合,明确目标和规划,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与素质教育的良性互动,实现学校整体素质的提升。
学校文化建设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篇三
学校文化建设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学校文化建设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供大家阅读参考。
本课题属于长春市教育学院关于《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策略的研究》的子课题。它是在学校快速发展的时期郑重提出的。我们旨在通过以课题形式的研究来有力地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在校园内营造起一个优美的自然物质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置身其中,让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让学生过得开心,学得主动,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还教育以本来就应该具有的高贵的灵魂。同时,我们还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去努力探索建设校园文化的途径与规律,从而使学校的发展不断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我们清醒地知道,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长期的积淀形成的,学校文化建设自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积淀的过程;但我们同时也明白,本课题的研究意义重大,它或许能够使我校的学校文化建设从无意识走向有意识,从“自然”发展走向尊重规律,这就能够让我校的文化建设逐步沿着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现将本课题研究的相关问题报告如下。
一、研究背景
(一)国内“大环境”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校园文化一经提出就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了三个方面的
客观原因。第一,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微观现象,这是学校管理发展的高层次追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校园文化成了各级各类学校育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成了学校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充分显示了文化管理的高层性、规范性和科学性,为学校管理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第二,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为校园文化的培植创造了优越条件。第三,随着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迫切需要学校教育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上开辟一条新的路子,以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校园文化在我国的兴起是客观必然的。(二)学校发展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体现,是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反映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同时,校园文化作为蕴含精神因素、信念因素、传统习惯和道德风尚等内容的一种精神和文化氛围,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直接的制约作用。它能潜移默化地熏陶人、规范人,而又使受约束的个体心甘情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素质教育的内容融合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方法和途径。今天,我校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上级政府和人民大众对我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由于学生数和教师数逐年增多,办学规模逐年增大,于是造成了教育难度、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的局面,所以,我们也迫切需要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的研究,在学校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和管理模式上摸索出一条新路子,以适应我校不断发展的要求。
二、研究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是校园文化本身内涵及功能决定的。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群体行为方式规则的总和,是学校全体成员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共同创造并逐步形成的文化氛围及相应物质形态,是学校这个共同群体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文化素质与文化集合的整体表现。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大部分。物质文化方面如校园环境、整体格局、人文景观、文化设施等作为其物质载体,构成校园文化的`物质内容与发展前提;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学校传统、校风学风、礼仪规范、人际关系等因素,由此反映一个学校的本质特征与精神风貌,对学校成员尤其是学生产生直接、深刻、持久的影响。
校园文化在纵向结构上由表及里,可划分为“物质的”、“制度的”、“心态的”三个层次,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校园文化形态的整体。
(二)校园文化的基本特性与功能
一般说来,校园文化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
(1)群体性。校园文化既不是某种单一表象的短暂显现,也不是整体样式的简单复合,而是通过校园文化的持久、稳定的表现来反映学校主流与文化趋向。
(2)综合性。指对社会其他文化既能继承,又有吸收、选择、过滤、整合与创造,在此基础上综合成一种特定的校园环境与文化氛围。
(3)规范性。主要体现在校园文化特有的熏陶影响与约束教化,并因其不带强制性而显示出道德力量与文化定势,调整、规范着学校群体的行为。
(4)发展性。校园文化的发展性一方面是社会发展使然及其映照,而同时又较突出地表现出自身的演进惯性。
从校园文化呈现出的上述特性,我们不难归纳出其以下几方面的功能:
(1)认同作用。这是其群体性的必然功效。校园文化群体的道德趋向,归根到底是一种人格、人品等的协调与认同。相近趣味、爱好的个性在整体倾向上而又不失个性风格,其实就是精神凝聚的一种心灵感应。
(2)修养作用。无论是校园文化的物质或精神方面,对学生主体的修养、熏陶都是客观作用于主观的持久表现。我们常听到的“书卷气”、“学生味”等其实正是校园文化定势对师生气质、风度等心理陶冶及修养教化作用的直观烙印。
(3)规范作用。这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本质约束力,其作用的强度虽因文化程度的高低而呈现出不同层次,但由于这种规范内涵的规定性,使得不同的文化感受又呈现出相近或相同的精神内涵,从而显示出无意、无形、无所不在与现实的制约力量。
(4)导向作用。现代条件下,校园文化是开放式的,从而为学校群体行为及价值趋向提供了较广的选择余地。同时,校园文化又以其文化物质的定势为这种选择提供了主动吸收与消化导向,既不盲目排斥,也不被动盲从,而能对任何非主导文化观念和倾向进行抑制、批判与指责。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客观上指导着学校群体的行为方式与精神倾向。
(5)娱乐作用。校园文化本身就是在教育活动中产生、形成并发展着的。通过开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集思想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寓教于乐,教乐相融,不仅可使师生群体得到多层次、全方位、高格调的情感宣泄与交流,还会使他们在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中获得身心愉悦与境界提高。
(三)研究意义
1、构建起和谐、美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教师活得幸福,教得精神,使学生过得开心,学得主动。
2、使学校有“魂”(精神)可守,带动学校沿着良性循环的轨道发展。
3、完备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合法、科学、人性。
4、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践的深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三、理论依据
(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二)和谐教育思想
(三)创新教育思想
四、研究原则
(一)实事求是。
(二)整体规划,分阶段研究。
(三)边研究,边实施。
五、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难点
(一)物质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道路景观建筑物的命名、校徽校旗的设计、校歌的制定、学校网站的建设与管理等;
(二)制度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日常规范、奖惩条例、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学生活动、饮食卫生等等;
(三)心态的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学校精神的打造、师生心灵的呵护、团队价值观的形成等等。
其中,研究重点是制度的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难点是心态的校园文化建设。
六、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讨论法
(三)访谈法
(四)行动法
七、人员组成
略
八、人员分工
史富坤:参与设计研究方案,负责定期召集课题组会议,确定会议议题,督促研究落实情况,向学校行政与教代会提交供讨论通过的研究成果;安排课题组成员参观学习的相关事宜;邀请顾问到校进行学术讲座和研究指导。
黄宏明:负责设计研究方案,撰写开题报告、年度报告和结题报告,整理最终成果,统筹、审定书稿;联系顾问,不定期地与顾问交流,听取顾问的指导性意见。
课题组成员分工将详见研究方案中。
九、研究时间
20xx年8月1日—20xx年4月30日
十、技术路线与研究步骤
(一)技术路线
1、研读文献,探寻学校历史,访问学校历史“知情人”,筛选、提炼学校之“魂”(精神)。
2、设计研究方案,据方案、按步骤、分阶段进行研究。
3、课题组全体成员每两周定期集中讨论一次,内容主要是汇报并讨论上一阶段的研究成果,布置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
4、至少每两月向学校汇报一次研究情况。
5、及时向学校行政和教代会提供需讨论通过的相关制度、措施。
6、及时向全校师生员工反馈研究成果,认真听取全校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
7、已经征得学校同意,每学年进行一次年度报告和一次年度奖励,最后结题时再进行结题奖励。
(二)研究步骤
1、20xx年8月1日—8月31日,组建课题组并开展具体工作,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的撰写,完成道路景观建筑物的命名和“一训三风”(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的提炼与论证。
2、20xx年9月1日—9月30日,完成课题开题论证,设计研究方案。
3、20xx年10月—20xx年7月,研读文献,探寻学校历史,访问学校历史“知情人”,完成学校精神的提炼;完成校徽、校旗的设计和校歌的制定;更新学校网站主页,使学校网站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全校师生员工和社会的面前;进一步强化学校绿化美化“文”化的建设,增强学校环境的文化氛围;完成年度报告。
4、20xx年8月—20xx年7月,进行学校制度文化的研究与制定,以之带动心态文化的良性发展;完成年度报告。
5、20xx年8月—20xx年4月30日,完成制度文化的建设;完成成果整理;完成书稿撰写;完成结题报告的撰写,等待结题验收。
十一、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学校的全力支持。学校已经深刻地意识到,本课题研究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所以,相信学校将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支持。
(二)强大的研究队伍。本课题组成员,以学识论,几乎全是学校骨干;从素质看,全部拥有可贵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且都能忧心于学校发展,愿意为学校的发展竭尽自己的力量;从行政职务上看,包括了学校党务、行政、政教、教务、总务、工会六大方面,既能在研究中高瞻远瞩,又便于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实现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
十二、预期成果
(一)优美、和谐、高雅、大气的校园环境,成为师生学习、工作的理想之地,奏响春风化雨的育人小夜曲。
(二)改进后美观大方、实用精彩的学校网站,既打开学校与外界沟通的通道,又提供师生在线交流的平台,为学校培养个性化人才提供网络基地。
(三)良好的校风,和睦的人事关系,逐步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乐做事”的管理妙境。
(四)编印图书一册,汇集3年的研究心得,从理论到实践阐述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行动,以鉴后人、启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