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篇一
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高中教育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人们对高中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高中教育的教学情况,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调查的对象是某市区的三所普通高中,调查内容包括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方面。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得到了172份有效回复。
首先,我们关注了教学质量这一核心指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高中教育的教学质量比较满意,认为老师的教学水平较高,教学内容也比较丰富。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学质量有待提高,他们认为老师在教学中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热情,教学内容过于枯燥。这表明,虽然整体上高中教育的教学质量较好,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其次,我们关注了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多数老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实践等。学生们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然而,也有一些学生认为教学方法过于单一,缺乏灵活性和互动性。这说明,虽然大多数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做得不错,但仍有一部分老师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
最后,我们关注了学生对高中教育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高中教育持积极态度,认为高中教育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他们认为高中教育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对高中教育持消极态度,他们认为高中教育过于注重应试,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说明,虽然大多数学生对高中教育持肯定态度,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其有所质疑。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中教育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建议教师们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力。同时,我们也希望高中教育能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具竞争力。
高中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篇二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中教育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高中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为了了解高中教育的现状,本文进行了一项教学调查。
调查的对象是某市区的两所高中,调查内容包括教学质量、教师水平、学生评价等方面。我们通过访谈和观察的方式,得到了详细的调查结果。
首先,我们关注了教学质量这一核心指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高中教育的教学质量比较满意,认为老师的教学水平较高,教学内容也比较丰富。他们认为高中教育培养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教学质量有待提高,他们认为老师在教学中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热情,教学内容过于枯燥。这表明,虽然整体上高中教育的教学质量较好,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其次,我们关注了教师水平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然而,也有一些教师存在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他们缺乏对新教材、新教法的了解和应用。这说明,虽然大多数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但仍有一部分教师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最后,我们关注了学生对高中教育的评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高中教育持积极态度,认为高中教育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他们认为高中教育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学术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然而,也有一部分学生对高中教育持消极态度,他们认为高中教育过于注重应试,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说明,虽然大多数学生对高中教育持肯定态度,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其有所质疑。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中教育的教学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我们建议教师们继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同时,我们也希望高中教育能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具竞争力。
高中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篇三
2017年高中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高中阶段教育担负着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和为高等教育输送优秀后备人才的双重任务,也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按照全县第一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我和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一起就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征求意见、座谈讨论等形式,进一步了解了我县高中教育的基本现状,弄清了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也初步寻求到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㈠高中学校基本现状
我县现有高中阶段学校3所(即县一中、二中和县职教中心),共有75个教学班,其中普通高中教学班54个。有学生4634名(县一中1399人、二中1584人、县职教中心1651人),在职教职工294人(一中113人、二中126人、职中55人),其中专任教师225人,行政、教辅、工勤等人员69人。专任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占25%,合格学历教师比例为84.5%,平均年龄38.2岁。普通高中教学骨干105人,占专任教师的52.5%。普高缺乏生物、历史、地理、体育等学科骨干教师;职业教育的数控、物理、电工电子、茶艺专业教师紧缺。
普通高中学校生均校园面积25㎡、校舍面积10.4㎡,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1.5㎡(县一中为生均0.8㎡,省标为生均≥1.8㎡);生均图书7册(省标为生均40册),计算机与学生比例为1:16(兴山县高中学生计算机比例为1:8)。近四年,我县高考专本科录取率分别为72.7%、66.62%、48.36%、47.47%,呈逐年下降趋势。
㈡我县未来十年学生状况
据至年我县学生情况统计分析,我县今年一年级学生总数为1195人,二年级1222人,三年级
1280人,四年级1376人,五年级1601人,六年级1727人,七年级1734人,八年级2116人,九年级1899人。通过这个数字,可以清楚地看到,九年内,我县学生的最高峰在明年,超过2000人,往后的几年将会呈持续、急速下降趋势,尤其是在2017年,全县高一新生不足1200人(还不包括六年之内正常转出人数),按照普职招生1:1的严格要求,每年高中招生也就只有600人左右。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长,特别是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义务教育都在不同时段、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和优先保障,但普通高中教育却很遗憾地出现了投入增长“空白”,呈现显而易见的政策“断层”和“盲点”。像五峰这种贫困少数民族边远山区,由于县级财政自给率极低,离开了上级财政投入体系的支撑,单靠微薄的本级财政,对高中阶段的教育投入就显得相对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五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㈠基础设施薄弱。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软环境”亦不够优化。主要是教师办公条件简陋、教学功能用房缺乏、教学仪器装备不达标,校园文化氛围不浓、教科研水平不高。
㈡教育债务沉重。目前,两所高中总债务达到1133万元,其中县一中负债487万元,县二中负债646万元。由于债务沉重,高中阶段教育长期负重运行,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㈢高考质量堪忧。近几年来,我县高考专本科录取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年仅达到47.47%。教育质量令人堪忧,学生家长对五峰教育失去信心,不惜花高昂学费纷纷将学生转至外县。
㈣师资队伍缺乏。一是有限的师资分散配置,整体水平不高,后发劣势明显,缺乏专业对口(如高中生物、历史、地理、体育等学科)的骨干教师;二是优秀教师外流严重,教育人才引进难;三是由于教师数量不足,平时维持正常教学已属不易,谋划发展更是力不从心,导致教师培训提高不够,加之受优质生源外流、高考质量下滑影响,教师信心受挫,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
㈠投入严重不足。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同时在三所高中学校平行投入只能是“蜻蜓点水”,导致三所高中目前的硬件设施都相对落后,成为全市唯一没有实现高中达标的县,教育发展已远远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要求。
㈡教师待遇偏低。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较差,发展相对滞后,财政收入十分有限,因此,教师待遇偏低,年,全县教师平均工资仅为1282元,远远低于周边县市,导致本来就为数不多的优秀教师外流现象严重,更不用说引进外地优秀人才到五峰从事教育工作。
㈢生源萎缩严重。多年来,由于两所高中平行招生形成内耗,加上县外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以免费、升学率高等优厚条件吸引,致使优质生源大量外流,如2007年,中考成绩前60名的学生无一在五峰就读。内忧外患造成我县高考质量逐年下降,形成恶性循环,致使本土百姓对五峰教育失去信心,外县百姓也对当地学校不满(认为挤占了其他地方孩子享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四、对策及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县高中阶段教育实际,综合各方面因素,我认为,对三所高中进行重新布局,通过资源整合,实现普通高中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逐步建立起发展规模适度、布局结构合理、内部运行规范、质量效益较高、基本满足社会需求的高中阶段教育格局,已是势在必行。
㈠科学规划布局
远景规划:集中全县优势教育资源,集中力量办好一所普通高中和一所职业教育中学。
近期过渡:当前,仍然保持三所学校并存的格局,县二中加挂职教中心的牌子,在保证现有学生正常求学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以职业教育名目争取到的项目资金,按照既定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将二中建设成功能齐全、设施齐备、能够适应五峰未来教育发展的标准化高中。县一中围绕建设“小而精”的五峰最高学府的目标,集中精力向内挖潜,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稳定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力争通过两到三年的努力,使五峰的高中教育质量有一个大的飞跃,重塑人们对五峰教育的信心。教育局尽快研究高中教育总体布局,一旦格局大定,再将两校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县职教中心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围绕县域经济搞好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我县未来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牢牢抓住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为全县教育改革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