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优质3篇)

时间:2016-08-01 08:42: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中国肉牛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全面分析中国肉牛产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现状分析

1. 产业规模扩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中国肉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养殖户数量和养殖面积均有所增加。

2. 技术进步: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也推动了肉牛养殖技术的进步。新型饲料、养殖设备和疫病防控措施的应用,提高了肉牛产业的效益和品质。

3. 市场供需矛盾:尽管肉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市场供需矛盾仍然存在。一方面,肉牛产业的供给量仍然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肉类消费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小型养殖户面临着销售困难。

二、问题分析

1. 养殖环境污染:大规模养殖业的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养殖废水和粪便的排放对周边水源和土壤造成了严重污染,对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2. 疫病防控不力:尽管农业科技的进步提高了疫病防控水平,但仍然存在一些养殖户缺乏科学的防控意识和技术,导致疫病传播的风险增加。

3. 品质安全问题:一些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使用激素和添加剂等不合规的养殖方法,导致肉牛产品的品质和安全问题。

三、发展趋势与建议

1. 加强环境保护:政府应加大对肉牛养殖业的监管力度,推动养殖业向环保型、生态型转型。同时,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减少环境污染。

2. 提高疫病防控水平: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养殖户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疫病防控意识和技术水平。加强疫苗研发和使用,降低疫病传播的风险。

3. 强化品质安全管理:加强对肉牛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建立起完善的质量追溯机制。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养殖行为的处罚力度,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总之,中国肉牛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提高疫病防控水平和强化品质安全管理,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国肉牛产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二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中国肉牛产业取得了显著发展成就,但仍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本次调研报告旨在分析中国肉牛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推动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一、发展趋势

1. 转型升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品质和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中国肉牛产业应加强品种改良和科技创新,提高肉牛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 产业集约化:中国肉牛产业应向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发展大规模肉牛养殖场和现代化养殖技术,实现规模经济效应。

3. 绿色生态化:在发展肉牛产业的同时,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长期稳定发展的建议

1. 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肉牛产业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肉牛养殖业。同时,通过财政补贴和资金支持等措施,提高农民的投资积极性。

2. 技术培训: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养殖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建立起科技推广体系,推动新技术、新品种在肉牛养殖业的应用。

3. 市场拓展:积极拓展国内外肉牛产品市场,加强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超市等销售渠道的合作。同时,注重品牌建设和质量认证,提升肉牛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 加强产业协作:促进肉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合作与沟通。建立起产业联盟和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总之,中国肉牛产业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培训、市场拓展和产业协作等措施,可以推动中国肉牛产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的肉类产品。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篇三

关于中国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

  我国肉牛生产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实现了持续增长,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畜牧业生产大国。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报告,欢迎阅读。

  一、发展现状

  1.我国肉牛生产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实现了持续增长,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畜牧业生产大国。其中,肉牛业也有很大发展,牛出栏量和牛肉产量保持逐年增长势头。1980年,我国牛出栏量为332.2万头,产量仅26.9万吨;XX年,牛出栏5602.9万头,牛肉产量达到750万吨,分别是1980年的16.9倍和27.9倍。XX年,我国牛肉产量占世界的11%,位于美国和巴西之后,名列世界第三位。

  2.我国牛肉消费情况。据国家统计局资料,XX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购买牛肉1.35千克,花费金额26.72元。其中,西藏牛肉购买量排名第一,人均为8.72千克,支出额为208.9元;山西牛肉人均购买量最少,人均为0.41千克,支出额为8.01元。我国牛肉消费特点是消费水平低。主要表现在:牛肉消费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城市消费水平高,农村消费水平低;主产区消费水平高,非主产区消费水平低。

  3.我国肉牛业的特点。肉牛产区分布。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牛肉生产中心逐步由传统牧区转向广大农区。到XX年,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西藏5大牧区牛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从1980年的44%下降到13%。同期,河南、山东、河北、安徽4省牛肉产量,由占全国的9.7%上升到47.3%;东北三省牛肉产量比重,由11%上升到15.7%。从而形成了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

  牛肉质量。目前,我国牛肉生产主要依靠黄牛,改良肉牛的覆盖率仅为18%,来自奶畜的牛肉不到3%。中国黄牛虽然有如鲁西牛、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等诸多品种,且肉有清香之特色,但普遍体型小、生长速度慢、出肉率低、肌肉纤维粗,用这样的品种来生产高档牛肉难度很大。我国高档牛肉的比重不足5%,高档牛肉生产能力低是目前我国肉牛业的突出弱点。

  肉牛饲养方式。以往我国牧区主要采用草原放牧饲养牛,几乎不用精饲料进行育肥。近年来,农区普遍采用秸秆、人工牧草和精饲料作为牛的主要饲料。其优点是充分利用了农区丰富的秸秆资源和闲置的劳动力,并缓解了肉牛对草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在一些农区特别是中原肉牛带和东北肉牛带,肉牛的饲养规模逐步扩大。不仅小农产的饲养数量增加,而且还出现了一批肉牛饲养规模在百头以上的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并且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的数量在逐渐增加。

  生产成本与效益。我国牛肉平均社会净收益为1.22元,即生产每千克牛肉将获得1.22元的利润。目前,我国牛肉的生产成本一般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按现在的一般行情,架子牛快速育肥100天出栏,每头牛获利在200至600元不等。

  二、我国肉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产水平低。XX年,我国黄牛存栏量有1亿多头,年产肉量只有711.5万吨,而美国牛存栏量尚不足1亿头,年产肉量为1131万吨,是我国的1.6倍。其原因,除了我国黄牛出栏率低外,主要是由于胴体重低的原因。XX年,世界肉牛平均胴体重为200.7千克, 日本为406.5千克,美国为331.7千克,我国只有135.2千克,可见差

  距之大。

  2.良种化问题突出。我国的牛肉生产水平低,除饲草料供应不足、饲养方式落后、疫病防治体系不完善外,品种是决定个体生产性能和牛肉质量的主要因素。我国肉牛业起步较晚,一般只重视牛肉增产问题,对种牛繁育体系建设投入少,我国的肉用品种培育工作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没有根本解决肉用种牛的自给问题, 目前,存栏的肉用种公牛大

  部分是引进的活体或胚胎,还有一部分是引进纯种的繁育后代,这些牛占存栏种公牛的93%。

  国内地方品种虽然有独特的环境适应性和肉质鲜美的特性,但是由于生产速度慢、屠宰率低,农户都喜欢用进口牛来改良地方黄牛,地方黄牛冻精需求逐年减少,种公牛站经济效益处于亏损状态,导致地方黄牛公牛数量急速下降。目前,全国种公牛站存栏鲁西牛公牛只有3头,秦川牛6头,南阳黄牛8头。与XX年相比,南阳黄牛减少了15头,秦川牛

  减少了11头。

  3.饲养规模小。我国的肉牛饲养以小规模、分散型的农牧户饲养为主,一般每户饲养都是三五头,多的也只有十几头或几十头。尽管有些地区也发展了一些专业化的大型肉牛育肥场和饲养规模较大的肉牛育肥专业户,但他们出栏的屠宰牛数量十分有限, 占总出栏量的比例也很小。据统计,XX年,内蒙古年出栏3000~4999头和5000头以上的场(户)数各

  有1个,而美国1/4以上的肉牛育肥场年出栏肉牛10万余头,最大的肉牛育肥企业年出栏30万头以上。

  肉牛散养的优势在于,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的各种资源如劳动力、 闲散资金、农作物秸秆等,有效地降低饲养成本,有助于提高家庭经济收入;其劣势在于,饲料混杂,品种混杂,年龄混杂,因而育肥期长、育肥效率低、育肥质量差,产品缺乏竞争力,导致牛肉的品质和规格难以统一。

  4.产业化程度低。肉牛产业化是以国内外肉牛产品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通过龙头企业的组织协调,把分散养牛户的饲养、生产、加工、销售及流通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衔接起来,进行必要的专业分工和生产要素重组,实施资金、技术、人才和物资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成产业的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经营一体化和产业市场化。

  无论是企业数量、规模,还是加工能力,我国肉牛加工企业的水平都比较低,特别是缺乏一批规模大、前景好、带动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重点龙头企业,难以形成对全国肉牛产业整体发展的有效拉动,这也是肉牛产业化链条难以形成的关键。国外大型肉牛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大都在几十万头,而我国肉牛加工企业却为几万头、十几万头左右,且不能满负荷运转,市场竞争能力较低。据报道,XX年,内蒙古肉牛加工能力仅相当于牛肉总产量的42%,而牛肉实际加工率约为13%。

  在引导消费、开拓市场方面开展工作较少,市场开发明显不足。牛肉产品销售上,不分品种、性别、年龄,价格便宜,不能体现不同档次牛肉的不同价格。我国的肉牛基地和肉牛加工企业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共担风险、利益共享的有机、完整的产业化链条。

  三、发展我国肉牛业的有利条件

  1.国家继续加强对草地建设和发展草食家畜的政策支持。XX年以来,国家除强化对粮食安全的行政和政策支持以外,继续加强对草地建设和发展草食家畜的投入。

  2.小康社会对多样化牛胴体分割肉的市场需求。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规律说明,进入小康社会后,牛肉市场出现旺销形势。当人均收入超过1500美元时,优质牛肉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目前,牛肉进口最多的是广东、辽宁、山东、河北、天津、上海和北京等地,总额达5300.12万美元,占全国牛肉进口总额的99.49%,且大都是沿海地区。

  3.有机肥生产与肉牛场环境保护体系建设的技术支撑。育肥牛的有机粪肥含大量的磷、氮、钾微量元素,如果处理得当可以肥田,促进农业发展。我国有机肥的生产技术已经成熟,结合牛场建设生产有机肥,既能支持各种植物生产体系肥料的需要,又能减少环境污染,为企业增加经济收入。

  4.肉牛生产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体系建设相结合的契机。为实施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将是建设绿色食品的优势产区,要使本地区成为未来牛肉生产的强势地区,必须促使肉牛生产和疫病防治体系相结合。

  四、对我国发展肉牛产业的建议

  1.借鉴奶牛良种补贴经验, 实施肉牛冷冻补贴项目, 推动肉牛生产。自XX年来,国家实施奶牛良种补贴政策,该项目的实施激发了奶农选择优质冻精的积极性,加速了奶牛良种繁育的进程,实现了奶牛单产水平提高和奶农受惠的目标,对奶牛业健康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发展肉牛业,可以借鉴奶牛良种补贴经验,实施肉牛冷冻补贴项目,这可以带动肉牛饲养者选用优质冻精的积极性,提高优秀种公牛的覆盖率,进而加快肉牛改良步伐。

  2.建立健全肉牛育种组织。肉牛的繁殖效率低,时代间隔长,依靠几个农场,几百头牛,很难开展育种工作。肉牛育种工作要靠全社会参与,建立育种组织,加强领导,组织全社会资源参与肉牛育种。

  3.加强肉牛的科学研究投入.保护地方良种黄牛遗传资源, 加快向肉用方向选育。在保持地方黄牛的维持需要低、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及浓厚的牛肉风味等优点的基础上,以提高生长率和个体产肉量为选育核心。建立黄牛肉用性能选育的分子育种体系,加快选育速度,借鉴日本黄牛、韩国黄牛的育种经验,最终育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肉牛品种。

  可以先选育出具有肉用体型好的牛群体,形成一个具有基本特点,多肉快长的育种核心群体。利用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技术,充分发挥优秀种公牛和母牛的繁殖潜能,在保持中国黄牛肉质良好遗传特性的前提下,最终培育形成以生长快、尻部宽平和泌乳力高为主要征的品系,从而为配套繁育体系提供源源不断的种质资源,并在选育中得到保存和提高。

  4.组建合理肉用杂交配套品种体系。在本品种选育和导入杂交的基础上,根据已有的杂交品种组合试验,针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全面组建黄牛肉用杂交繁育配套体系,组建稳定的三元杂交体系,提高黄牛胴体中高档牛肉的比例。在组建杂交繁育配套系的基础上,根据新的肉牛杂交理论,借鉴国外先进的肉牛育种经验,培育适合各地生态环境、饲养条件的种群(品系)。

  5.德国弗莱维赫更适合我国肉牛杂交改良。弗莱维赫的特性:弗莱维赫源于德

  系西门塔尔,由瑞士西门塔尔牛和德系红荷斯坦杂交,并引入部分其他品种牛的血缘选育而成。弗莱维赫体型大,额宽,颈短;体表肌肉群明显易见,体躯深;骨骼粗壮坚实,背腰长宽而平直;后躯发达,臀部肌肉饱满,呈圆形;四肢粗壮,球节结实,蹄部、系部致密,强健有力;母牛乳房发达,附着好,匀称紧密,乳静脉明显;毛色多为红白花,头部多为白色,部分带眼圈;前胸、腹下、尾帚和四肢下部为白色。

  到XX年为止,弗莱维赫在德国已达1407的群体规模;母牛平均产奶量为6768千克,平均乳脂率为4.15%,平均乳蛋白率为3.53%;公牛均出生重45千克,500日龄体重达到650千克以上,平均日增重1400克。抗病力的增强,再加上耐粗饲的特性,有助于降低

  饲养管理成本。德国在对弗莱维赫进行选育的100多年中,不仅注重产奶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保持并提高原有的育肥产肉性能。主要表现在对出生重、日增重、屠宰性状、分割性状、肉质等级等的选育。有研究表明,弗莱维赫在育肥产肉性能的表现上不亚于其他专用肉牛品种,甚至在某些方面还体现出其特有的优越性。

  相比荷斯坦饲养管理精细,对精料的需求高,防疫及疾病治疗繁琐,适合于

大规模养殖;弗莱维赫由于耐粗饲,适应性及抗病力强,舍饲放牧皆可的特性,使得弗莱维赫适合于各种类型规模的饲养条件,饲养和管理的成本较低。

  弗莱维赫的杂交利用。弗莱维赫尤其适用于其他品种牛的杂交改良,原因在于它均衡的乳、肉性能和遗传稳定性。无论是肉用品种牛还是乳用品种牛,通过用弗莱维赫杂交,都能够使其性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并且不再拘泥于单方面的用途,经济效益得到大幅度提升。

  弗莱维赫与地方黄牛品种杂交,除了能改良初生重、日增重、屠宰率以及肉质等级等育肥产肉性能外,更重要的是其优秀的产奶性能能为犊牛提供充足的母乳。母乳充足可增强犊牛体质,增快生长速度,同时保证母牛正常的产后发情。从而克服纯肉牛品种犊牛母乳不足、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的缺憾。

  由于弗莱维赫的乳肉兼用特性,以及抗病力强、耐粗饲的特点,德国很多荷斯坦养殖企业都采用弗莱维赫杂交荷斯坦,以改变其收益微薄的现状,期望达到更大的效益。德国的测定表明,弗莱维赫与荷斯坦杂交牛具有以下特点:新陈代谢稳定;体质健康;性能良好体细胞数低,抗病力强;适合舍饲及放牧;使用寿命长。此外,弗莱维赫与荷斯坦的杂交后代,体型显著增大,健壮,尤其是后躯明显发达,浑圆。肢蹄强健,胸宽,尻部、腰部等性状得到很大改善。杂交后代公牛育肥产肉性能明显提升,这样能很好的解决荷斯坦公牛犊增重慢、产肉性能差、销售价格低的缺点。同时,弗莱维赫与荷斯坦杂交后代母牛不仅保证了产奶量,有助于增加乳脂率和乳蛋白率,还减少了因防疫、人工、饲草料而带来的成本,可谓是一举多得。

中国肉牛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