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教学开题报告 篇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化学实验作为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指导,缺乏主动参与和实践探究的机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新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问题驱动的学习模式,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设计一系列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化学实验。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同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三、预期结果
预计通过问题驱动的学习模式,学生将更主动地参与实验过程,对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学生将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研究计划
本研究将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 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
2. 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并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3. 总结和评价: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评价实验过程和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并提出改进意见。
五、预期影响与意义
本研究的成果有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推广应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化学实验教学开题报告 篇二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实验逐渐在教育领域得到应用。虚拟实验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资源共享等优势,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的新趋势。本研究旨在探索虚拟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比较传统实验和虚拟实验在学生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差异。通过给定相同的实验任务,一组学生进行传统实验教学,另一组学生进行虚拟实验教学。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操作能力,评估虚拟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效果。
三、预期结果
预计虚拟实验在操作简便、安全性高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具有优势,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同时,虚拟实验还可以模拟各种实验情境,扩展学生的实验范围,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四、研究计划
本研究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1. 设计实验任务:选择与学生学习内容相关的实验任务,设计传统实验和虚拟实验教学方案。
2. 实验教学和数据分析:分别进行传统实验和虚拟实验教学,采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操作能力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
五、预期影响与意义
本研究的成果有望为化学实验教学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推广虚拟实验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虚拟实验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解决实验设备不足和实验安全等问题,提高教学效果。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为他们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化学实验教学开题报告 篇三
2016化学实验教学开题报告
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开题报告应该怎么写?下面小编整理了关于化学实验的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课题名称: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与可行性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我市的小课题研究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我校更是在此次小课题研究工作中取得佳绩。我们生化组承担的两个小课题均顺利结题并获得优秀课题称号,也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好评。虽然已经结题,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更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永无止境,我们在小课题中所做的这些工作只能说是揭开了冰山一角,许多环节还需要进一步精细化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学校开展“西安交大附中分校小课题研究”活动之际,我们申请了科研小课题课题《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其目的是以化学学科的特点——实验教学为切入点,与教师日常工作相关的课堂教学为出发点,对化学实验教学中问题的预设与生成做深入的研究,从而全面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课堂教学中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对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做好充分的“预设”尤为重要,如:对实验方案设计的预设,对实验仪器选择的预设,对实验操作方法、步骤的预设,对实验现象的预设,对实验结果分析的预设等等,教师都应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更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完全按照预设进行教学,课堂必然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使教学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展。从学生发展角度来讲,既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所谓预设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即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所谓生成性发展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在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妙不可言”。在化学实验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常常会有“突发事件”或“意外现象”,该如何解决这些生成性的问题呢?教师必须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生成性问题,不能完全按部就班,只为了完成预设教学内容而回避生成性问题,正如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师应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但是,正如课堂不能全是教案的展开过程一样,化学实验的教学课堂也不能完全是师生的即兴创造。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合理地预设教学?如何使生成的资源更具科学性?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关系?已成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焦点,成为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不得不回答的一个现实课题。根据这一现状,根据初中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具体学情,本课题组对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开展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1.课题申请人郭静老师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对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非常深入,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
2.课题组成员闫勇曾经研究的.西安市小课题《初中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获得优秀小课题。对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中的生成性问题具有丰富的经验。是现实教材研究专家组成员之一,对九年级化学教材研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积累了丰富的关于课堂生成性问题的经验和思索。曾发表关于化学实验教学的论文多篇。
3.课题组成员李惠娟老师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曾参与省级课题的研究并获优秀课题奖,参与市级小课题《初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培养》的研究并获得优秀课题奖,曾发表论文数篇。
4. 学校科研室将对本课题实行全程管理。我校有完善的课题管理机制,对于研究课题的正常开展有较完全的指导、监控、考核、激励机制,各种教科研参考资料比较全面,硬件设施齐全,并拥有现代化的信息处理设备,这为本课题的完成提供了有力保证。
5.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初三学生,初入化学世界,他们最感谢兴趣的就是现象各异的化学实验,九年级学生敢于质疑一切,敢于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常常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提出教师“预设”之外的“生成性问题”。而且,我校有很多学生都具有较强的探究化学实验的兴趣和能力,常常会提出很“有思想”、“有价值”的问题,相信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无论课题组的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一、有关概念界定
“预设” 就是“事先筹划”,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的预先的设计和筹划。对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做好充分的“预设”则主要表现在:对实验方案设计的预设,对实验仪器选择的预设,对实验操作方法、步骤的预设,对实验现象的预设,对实验结果分析的预设等。
“生成” 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积极的课堂体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喷射出涌动的灵感。对化学实验教学而言,主要表现在(1)不同实验设计方案的生成性问题(2)对实验仪器的不同选择、不同组合或者自制化学实验仪器时的生成性问题(3) “不同”或“不当”实验操作引发的生成性问题(反向实验)(4)出现预设之外的实验现象时产生的生成性问题(5)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时产生的生成性问题等。
预设和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是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预设应力行简约,要有包容性和自由度,做到预设而不死板;生成应机智把握,即兴创造,让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与理解在课堂上绽放。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活动时,应在预设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根据课堂教学过程的生成性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设计,灵活地因材施教,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二、主要理论依据
1、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提出:“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2、现代教育观认为,知识不仅是一种静止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一个运动的“过程”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分析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科学教师“不能只为学生的一阵子着想,而要为学生的一辈子着想”,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从而达到提升科学素养的目的。3、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的科学,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地变动。”
4、主体性发展教育观认为:“双主体性”决定了教师要担负教的责任,学生要担负学的责任,只有双方的主体作用都得到充分发挥,教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因此,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追求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即教、学双方主动地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并主动激发对方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相互促进、教学相长。因此,依照以上根据,我们更应该来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预设)与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生成)。
课题研究的内容、步骤和举措
一、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实验设计方案的预设与生成的实践探索与策略研究
2、实验仪器选择的预设与生成的实践探索与策略研究
3、实验操作的预设与生成的实践探索与策略研究
4、实验现象的预设与生成的实践探索与策略研究
5、分析实验现象的预设与生成的实践探索与策略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
1、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研究计划。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知识,收集课题相关的资料,归类整理,确定课题研究的具体内容。
3、课题组成员讨论交流对化学实验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性教学的理解、体会以及实践经验。
4、撰写开题报告并及时上传至博客。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将课题细分为几个问题,进行课题的系统研究,定期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总结,提炼有效的教学策略。
1、设计有关试卷、问卷、统计表格,进行综合分析,再次确定研究的具体实验内容和方向,将问题进行系统归纳总结。
2、选择具备预设性和生成性的特征课例,对照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加以分析、讨论和总结,探讨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实践。
3、组织课题组成员定期交流、总结体会及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采集、整理、分析课题的实践资料,汇集成果,总结推广。
三、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问卷调查法:通过对身边教育情况的观察反思,设计有关问题的预设与生成教学状况的问题,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现状调查,来发现情况,提出问题,找到研究的切入口。
文献法:文献法是一种利用教育文献研究教育现象,深化教育认识,解决教育问题的非接触性方法。文献法的操作方式是收集、阅读、整理、记录、分析。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要查找各种国内外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关于支持本课题的理论知识。
观察法:研究者在比较自然的条件下通过感官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进行的有目的的、有计划的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观察法,观察学生的生成情况来反思我们的教学设计。
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的基础是探讨与某人、某事或某种情况有关的各个方面。在本课题中,主要是研究某一个课堂实例的设计、实施及实效。
行动研究法:是指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善社会行为的目的。本课题研究主要侧重培训阶段和日常教学过程中,杷本课题研究策略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使研究策略为教学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实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叙事研究法:通过对历史生成性课堂的教学研究,及时积累教学案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竭力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
参考资料:
[1]]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2]周千红《预设与生成》(上、下) 宁波出版社XX.6
[3]张忠诚《生成性只是教学应该追求的境界》[j]《人民教育》XX.4。
[4]莱斯利·p·斯特弗译者(高文译)《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XX第一版。
[5]徐斌《推敲新课程课堂》[m]广西教育出版社XX第一版。
[6]黄爱华《黄爱华与智慧课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XX第一版。
[7]胡庆芳《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教育科学出版社XX.6
[8]蒋宗尧《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基本功》中国林业出版社XX.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形成课题研究方案、调查报告及课题研究报告;
2、有关专题研究课的课堂教学实录。
3、教师化学实验教学的课件、学习笔记、教学反思等。
4、课堂教学设计资料汇编及课题研究专题论文汇编;
5、对九年级的一些演示实验改进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可行性的实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