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开题报告【优秀3篇】

时间:2016-05-08 01:31: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现当代文学开题报告 篇一

现当代文学的定义与特点

现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创作的文学作品,是对传统文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现当代文学具有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表现了社会变革和思想觉醒的特征。本文将探讨现当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其对社会和读者的影响。

首先,现当代文学的定义是广泛的,涵盖了各种文学流派和作品类型。它包括小说、诗歌、剧本、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与传统文学相比,现当代文学更注重个体的内心体验和情感表达,以及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命运的思考。现当代文学作品还更加关注现实生活的细节和事件,通过真实的描写和思考,展现了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和心理困境。

其次,现当代文学的特点是多元和开放的。在现当代文学中,作者们不再受限于传统的文学规范和写作方式,他们开始大胆创新和尝试新的艺术表达形式。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文学流派和风格,如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这些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为读者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也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性。

现当代文学作品还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历着许多社会变革和思想觉醒的过程,这些变革和觉醒的经历被作者们用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常常涉及社会议题,如阶级、性别、种族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和探讨,引发读者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现当代文学对社会和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和思考,现当代文学作品激发了读者的思考和反思,引发了社会的关注和讨论。现当代文学作品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审视现实的视角和思考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和困境。

综上所述,现当代文学是20世纪以来创作的文学作品,具有多元化和开放性的特点。它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写和思考,展现了社会变革和思想觉醒的特征。现当代文学对社会和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对社会现象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对于研究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性和意义,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现当代文学开题报告 篇二

现当代文学的创新与挑战

现当代文学是在20世纪以来创作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创新和挑战传统文学的方式,呈现了新的艺术表达和思想观念。本文将探讨现当代文学的创新和挑战,并分析其对传统文学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现当代文学在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上进行了创新。与传统文学相比,现当代文学作品更加关注语言和形式的创新。作者们尝试使用新的写作技巧和手法,如意象的夸张和隐喻的使用,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非线性表达等。这种创新的艺术表达方式使得现当代文学作品更具有冲击力和艺术性,让读者在阅读中获得新的审美体验。

其次,现当代文学挑战了传统文学的观念和价值观。现当代文学作品经常涉及一些敏感的社会议题和思想观念,如性别、种族、权力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和思考,现当代文学作品挑战了传统文学中的一些观念和价值观,引发了读者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这种挑战性的文学作品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思想解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现当代文学的创新和挑战给传统文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传统文学在面对现当代文学的冲击时,也开始进行自身的变革和创新。传统文学作家们开始尝试新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方式,以适应现代社会和读者的需求。同时,传统文学也从现当代文学中吸收了一些新的思想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使得传统文学在发展和创新中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和魅力。

综上所述,现当代文学通过创新和挑战传统文学的方式,呈现了新的艺术表达和思想观念。它在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上进行了创新,并挑战了传统文学的观念和价值观。现当代文学的创新和挑战对传统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促使传统文学进行自身的变革和创新。对于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创新和挑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

现当代文学开题报告 篇三

现当代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精选

  引导语:开题报告是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一个重要依据材料,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现当代文学开题报告范文精选,欢迎阅读参考。

  题目:柔弱背后的强悍《倾城之恋》中女主人公白流苏形象分析

  一、课题来源:

  本课题为自选课题。选题理由:

  主观方面:经过多年的学习和自身对文学学识的热爱,在阅读了一系列相关的书籍后,我对张爱玲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广泛的收集了这一方面的探究资料,想对其经典小说之一《倾城之恋》中女主人公白流苏进行形象分析研究。

  客观方面: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同时其小说创作是现代文学的巨大收获。 拓展了女性批判新视野和女性文学的新天地。《倾城之恋》中对主人公白流苏女性的塑造,揭露女性在男权社会下被禁锢的悲惨命运,对于女性自身社会地位的发展及女性婚恋情感思想变化历程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所以

,我决定就这一探究话题来表述对这一经典作品的个人之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倾城之恋》这部小说向读者展示了一位什么样的女性形象。在男权社会下的'女性,柔弱背后的坚强,她的命运是如何被扭曲的。研究意义是:对于解读作家对于生命、社会及存在的思索具有重要意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和完善前人相关研究。同时论文的写作对于自身文学素养的提升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加强有很大帮助,也能够培养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

  2003年,杨泽编写出版了《阅读张爱玲》一书,引起了文坛的广泛重视。本书集结了台湾。大陆及海外学者(康来新,池上贞子,周芬伶,罗久蓉,王德威,张小虹,平路,胡锦媛,梅家玲,蔡源煌...等)对张爱玲的讨论。而这篇论文所引用的历史材料及理论构架,尤其可以见得张爱玲的启发之深,影响之远。本书是张学研究最重要的里程碑。

  作家钱亚玲在一书关于《倾城之恋》的另一种解读中,叙述道无论是思想内涵抑或艺术表现形式,作于1943年10月的《金锁记》被公认为是张爱玲中篇小说之精髓。1944年出版的《传奇》小说集中,作者选《金锁记》作为开篇,足见张爱玲本人对这部中篇小说的偏爱。为此人门较易忽略于集中位居第二的《倾城之恋》。对于《倾城之恋》的评论,不论是力度还是文字的长度都远不及《金锁记》。对于《倾城之恋》这部经典文学之作,期探究价值更为明显。

  《倾城之恋》具有外向的唯美主义色彩,结局是范柳原于白流苏共同走进婚姻殿堂,表面上看似圆满的结局背后却隐匿着沧桑,透露着卡破红尘的彻骨悲凉。白流苏的圆梦让读者觉得是一传奇故事。正如作家张爱玲的人生一样。

  综上所述,当前,关于《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形象分析研究比较零散、狭隘。本选题对《倾城之恋》白流苏形象分析的系统归纳,无论是对《倾城之恋》文本思想内涵的探究还是对张爱玲小说文笔的透析,都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四、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拟采取的技术路线、试验方案: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是介绍作家张爱玲及其生平;二是分析张爱玲小说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研究价值;三是探究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形象;四是叙述《倾城之恋》的故事梗概;五是对主人公白流苏的形象分析;六是研究《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女性形象的典型性柔弱背后的坚强。

  研究路线:

  反复阅读相关书籍查阅收集有关资料分析并研究所得资料完成开题报告拟定论文写作提纲撰写论文初稿修改定稿

  本课题拟采用分析,比较法和综合叙述,并根据前人研究的成果和研究白流苏形象的有关知识以及指导老师的指导,通过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综合分析,来论述白流苏形象分析的价值.

  五、研究基础:

  (1)可参考的书籍有江肇钦的《论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悲剧形象》,戴玉《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扭曲,胡梅《倾城之恋》中主人公白流苏形象分析,等等。

  (2)自身具备的条件:

  A已具备的条件:对张爱玲小说有一定的了解,已多次阅读《倾城之恋》经典之作以及前人研究的成果,已收集论文写作所需要的理论资料和国内的一些研究成果

  B未具备的条件及解决办法:对于作品中白流苏这一女性形象了解得还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通过相关理论资料的阅读来分析得更加透彻,对相关材料和见解进行系统分析,并进一步归纳出自己的观点,现在正在努力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和研究相关材料。

  六、预期达到目标及进度安排:

  预期目标:按时完成一篇符合要求的研究论文。该文结合他人研究成果,并通过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其进行研究阐释,力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有理有据。

  进度安排:

  20xx年10月20xx年11月:选题。

  20xx年11月20xx年12月:收集资料,确定选题方向,阅读相关参考文献。

  20xx年12月20xx年1月:在教师指导下确定题目,完成开题报告。

  20xx年1月20xx年4月:撰写论文初稿。

  20xx年4月1日20xx年4月15日:撰写论文二稿,请指导老师审阅。

  20xx年4月16日20xx年4月30日:三稿。

  20xx年 5月初:完成论文定稿、交稿。

  20xx年5月中旬:参加论文答辩。

  七、阅读的主要文献、资料

  (1)卢云峰.《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探析》[J]理论界.2006年第3期

  (2)刘涛.张爱玲的观念写作《倾城之恋》细读[J]青春2011年第9期

  (3)姜群资.个体的流放《倾城之恋》中的个人意识[J]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12期

  (4)周玉英.《论张爱玲的女性立场》[J]华夏星火.2005年Z1期

  (5)胡梅.《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形象分析.文学教育(上)2010年第6期

  (6)刘焱.张爱玲《倾城之恋》浅析.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第6期

  (7)白春香.对《倾城之恋》的另一种解读.社科纵横.2010年第5期

  (8)楼秋燕.论张爱玲小说的爱情观基于《倾城之恋》的个案分析.中外企业家.2011年第24期

  (9)戴玉.《论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扭曲》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10)吴宏聪 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11)张爱玲《张爱玲精品集》作家出版社。2008年1月

现当代文学开题报告【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