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调研报告(通用3篇)

时间:2017-04-08 08:29: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调研报告 篇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市的食品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通过对我市食品产业的调研,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发展趋势和问题。

首先,我市食品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市的食品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各类食品企业纷纷涌现。尤其是一些知名品牌的食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同时,我市的食品产业链不断延伸,涵盖了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为我市的食品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市食品产业的技术创新不断推动行业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食品产业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许多食品企业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一些新兴的食品科技企业也在我市崛起,为食品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然而,我市食品产业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尽管我市的食品企业在加强监管和质量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有部分企业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提高企业的自律意识,是我市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其次,我市食品产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仍有待提升。与一些知名品牌相比,我市的食品品牌知名度较低,市场份额也有所欠缺。因此,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我市食品产业的竞争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食品追溯体系,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其次,加强食品产业的科技创新,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研发,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我市食品产业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最后,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促进农业、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紧密结合,实现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总之,我市食品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技术创新和加强品牌建设,我市的食品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调研报告 篇二

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调研报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我市的食品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通过对我市食品产业的调研,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和趋势。

首先,我市食品产业的多样化发展趋势明显。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关注,我市的食品产业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不仅有传统的粮食加工和饮料制造等行业,还有新兴的有机食品、冷链物流等领域的发展。尤其是一些特色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成为我市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亮点。

其次,我市食品产业的绿色发展成为主流。在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下,我市的食品产业不断推进绿色发展。许多食品企业注重生产过程的环保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提倡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同时,一些农产品的有机种植和无公害食品的生产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然而,我市食品产业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食品安全问题仍然存在。尽管我市的食品产业在加强质量控制和监管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有部分企业存在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提高企业的自律意识,是我市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其次,食品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随着市场的扩大和消费需求的多元化,我市的食品产业面临着来自其他地区和品牌的竞争。因此,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我市食品产业的竞争力,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立健全食品追溯体系,加强对食品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其次,加强食品产业的科技创新,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进和研发,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同时,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提升我市食品产业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最后,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促进农业、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紧密结合,实现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总之,我市食品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推动科技创新和加强品牌建设,我市的食品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食品安全和市场竞争的挑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我市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调研报告 篇三

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调研报告

  一、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现状

  食品工业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烟草制品业四大门类。食品工业是我市优势产业之一,是除机械装备制造业之外的第二大产业。截至2006年末,我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172户,从业人员58933人,资产总额278.41亿元。近年来,我市食品工业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发展,2006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5.8亿元,同比增长6.9%。主要产品产量均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其中,卷烟81.5万箱,同比增长1.9%;啤酒139.7万千升,同比增长7.0%;软饮料67.4万吨,同比增长92%;乳制品46.7万吨,同比增长16.7%。在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食品销售50强企业中,食品企业有14家,收入占50强的10.12%;在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纳税50强企业中,食品企业有8家,税金占50强的23.1%。

  目前,我市食品产业已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群化的态势,成为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乳制品、大豆加工、啤酒三大优势行业格局基本形成。乳品、啤酒、大米行业产品质量居国内领先水平,部分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金星奶粉”、“龙丹牌乳制品”、“完达山牌奶粉”、“哈尔滨牌啤酒”、“五常牌大米”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殊荣。绿色食品产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目前已经有337个品种获得国家认证,绿色食品销售到30余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额达86.5亿元。

  二、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食品工业的发展较为迅速,调整和改造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结构性的矛盾仍很突出,主要表现以下3个方面:

  (一)结构调整滞后,制约行业发展。我市拥有规模以上食品企业172 户,仅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21.26% ,规模企业的数量较少、规模较小,缺少在全国有影响的大企业、大集团。在产品结构上,浅层次加工产品多、深层次加工产品少;中间产品多,终端产品少,传统低效益产品多,现代高效产品少;大路货产品多,高技术产品少;地产地销产品多,辐射全国的产品少。

  (二)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不均衡,部分原料基地建设相对滞后。近几年,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我市的乳制品加工、畜禽加工、大豆深加工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大大拉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在占我市农业经济重要地位的水稻、玉米、马铃薯三大资源产品方面的产业化进程却发展缓慢,仅停留在初级加工上,少部分深加工产品因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差而难以形成气候,目前仍没有拉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及深加工产品。而在乳制品加工、畜禽加工、大豆深加工方面,随着龙头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原料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部分原料的供应已趋向紧张,原料基地的建设相对滞后。如我市乳品大户雀巢公司目前日加工能力1500吨,实际日加工鲜奶950吨,奶源供应不足,缺口严重。正大集团设计产能全年屠宰加工肉鸡5000万只,但多年来,因养殖基地建设滞后,肉鸡生产在2000万—3000万只,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原料基地建设滞后导致原料品质参差不齐、质量难以控制、成本较高以及供应量不稳定,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三)资金短缺制约企业发展。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食品企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近几年,由于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银行商业化的运作,使食品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支持已经越来越困难。受社会风险投资机构较少、上市融资竞争激烈、金融体制还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融资渠道相对较少。我市由于受地理等客观条件的限制,企业招商引资的难度也比较大。黑龙江乳业集团自组建以来,运筹上市未成,资金短缺的问题一直存在,限制了集团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快食品产业发展的对策

  目前,我市发展食品工业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在副省级城市中,我市的幅员最大,发展食品工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粮食商品量、奶牛存栏量、肉类、山特产品等原料居全国前列,发展食品工业具有明显优势。2006年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24600亿元,比2005年增长22.6%。我市实现产值197.4亿元,仅占全国的0.79%,说明我市食品工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是衡量食品工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市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是0.41:1,远低于发达国家2~3:1的水平,这说明我市发展食品工业的潜力很大。为进一步加快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拟采取以下措施做大做强我市食品产业:

  (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食品产业整体水平。一是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使我市食品产业全面进入工业化进程。二是要引入科技创新机制,应用高新技术切实解决我市食品加工资源利用率偏低、综合利用率偏低、质量管理水平偏低等老大难问题。三是加强产学研联合,建立双边、多边技术协作机制,鼓励基础好、经济实力强的大中型食品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加大人力、财力投入,搞好科研和技术创新,示范推广,加速形成企业技术创

新机制。四是依靠技术创新,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围绕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和高技术附加值,开发和增加市场适销产品,加强环境保护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五是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交流,把自主研究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企业的现代营销管理经验,提高技术创新科学性,防止盲目的低水平重复研究。六是加速食品工业产业信息化建设,推动和扩大国内和国际食品工业生产、科技、人才、贸易等方面的信息交流,引导食品科研机构、大中型食品企业、食品商贸机构和批发企业重视网络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开发食品工业信息资源,增强食品工业发展活力。

  (二)大力发展和培育龙头食品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巩固发展已组建的龙头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培育组建一批实行原料、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现代龙头食品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保证食品加工企业获得稳定的原料需求来源。食品龙头企业应按照食品各类产品对原料的不同要求,引导农民科学种养殖,在资金、技术、设备、品种培育等方面对农业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可能的投入,使农业切实能够提供加工所需的优质高产农产原料。进一步处理好农工关系,实行利益共享,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以发展和培育农产品加工的食品龙头企业为纽带,开展建设食品工业强县和开发区域经济的`活动,推动县域食品工业发展,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快食品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组建各种形式的大型食品集团,在扶持现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发展的同时,要加大资产重组力度,加快规模经济发展的步伐。发挥群体优势,选择经济实力比较雄厚或名牌“拳头”产品企业,组建“贸工农”、“科工贸”一体化的各种形式的食品企业集团。这批企业应该具有原料良种化、质量规范化,生产规模化,经济效益好,管理水平高等优势,并拥有国内国际的著名品牌和世界最新科技加工技能,使之具有较强的抗衡和国际竞争能力和潜力。组建现代生产经营型中小企业,依靠科技进步,引进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走小而专、小而精有个性的特色之路,进一步走统一原料供应,统一生产工艺,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的连锁生产经营的路子,成为见效快、效益好、竞争力强、灵活性强,消费层面宽的现代中小企业。

  (四)拓展融资渠道,多形式利用国内外资金。积极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大力吸引外资,鼓励外资企业发展,鼓励支持效益好的食品企业上市融资。与此同时,还应积极争取商业银行贷款以及外国政府贷款、国外商业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积极吸引民间资金投向食品工业,使发展食品工业所需的资金投入呈多元化。

  (五)加快培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支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利用粮食、乳品等资源优势,整合现有企业,按照大型化、集约化、精细化的发展方向,搞好精深加工。推动产业向高加工度化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重点发展5个集群。一是乳制品产业集群。以完达山集团、雀巢公司、黑乳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发挥品牌的市场影响力,推进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联合协作,严格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积极采用和跟踪国际乳制品加工业的新技术、新工艺,使乳制品向功能型、多规格、系列化发展,重点开发生产各种液体奶、乳饮料、乳珍、奶油、乳酪、巴士杀菌奶、配方奶粉及功能性奶粉等产品,打造中国乳业之都。二是饮料产业集群。以哈尔滨啤酒有限公司、华润啤酒有限公司、哈尔滨顶津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协作与配套企业发展,继续实施规模扩张和品牌扩张战略,建立优质麦芽培育基地,推进大麦产业化进程。采用新型发酵、灌装工艺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能力,增加品种,扩大高档啤酒、果汁饮料的比重,开发保健啤酒、低醇啤酒、纯生鲜啤酒及保健饮料等新产品。三是粮食深加工产业集群。以九三油脂集团、哈高科、北大荒米业等企业为龙头,发挥我省地产非转基因绿色大豆、大米、玉米、马铃薯等资源优势,开发精深加工品种,促进资源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从品种种植、基地建设到产品研发、生产加工的产业链化生产格局。四是肉类加工产业集群。以金锣公司、北大荒肉业公司、大众集团、正大实业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加快企业联合重组步伐,推进肉猪、肉鸡、肉牛深加工产业集团的建设和发展。组建一批从繁育、养殖、屠宰到深加工全系列的大型现代化肉制品加工产业集团,完善肉制品的生产安全方面的保障机制。五是烟草产业集群。以哈尔滨卷烟总厂为核心,依托资源整合的优势,提高卷烟质量,增加优质名牌品种,争取达到年产100万箱的生产能力,成为东北地区的优势卷烟加工企业。

  (六)促进食品企业经营国际化发展。要充分利用我省、我市的地缘优势,研究俄罗斯、韩国、日本市场需求特点,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要给予企业从出口到海外销售再到省外直接投资的全过程支持,包括扶持政策、人材培训等多个方面,打造一批能够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国际化企业集团。

我市食品产业的发展调研报告(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