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调查报告 篇一
标题:周陵镇面临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调查了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面临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调查结果显示,周陵镇存在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为了改善环境状况,我们建议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等。
一、引言
周陵镇是咸阳市渭城区的一个重要乡镇,也是该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周陵镇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并解决这些环境问题,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二、调查结果
1. 土壤污染:通过对周陵镇的土壤样本进行测试,发现部分地区的土壤含有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可能对农作物和地下水造成污染。
2. 空气污染:周陵镇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废气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在调查中,居民普遍反映了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和过敏反应。
3. 水源污染:部分农村地区存在饮用水源受到农药和化肥污染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三、解决方案
1. 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土壤、空气和水源进行监测,并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农业生产者的环境管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
2. 推广清洁能源:鼓励企业和居民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补贴和支持,以促进清洁能源的普及和应用。
3.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通过举办环境教育活动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加强对农民的农药和化肥使用培训,提倡生态农业。
4. 建立环境保护基金:设立专项基金,用于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该基金可以通过政府拨款、企业捐赠和社会募捐等方式筹集。
四、结论
本次调查表明,周陵镇存在土壤污染、空气污染和水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为了改善环境状况,应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并建立环境保护基金。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周陵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促进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明. 城市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D].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7.
[2] 张强. 农药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研究[D].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9.
来自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调查报告 篇二
标题:周陵镇社区发展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的社区发展现状与需求,分析了社区的人口结构、经济状况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调查结果显示,周陵镇社区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服务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为了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建议加强社区服务和公共设施建设,鼓励创业和就业,健全社区组织和管理等。
一、引言
社区是城市中最基本的组织单位,也是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周陵镇作为渭城区的一个重要乡镇,其社区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周陵镇社区的现状和需求,为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结果
1. 人口结构:周陵镇社区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年轻人流失严重。这导致社区人口结构不平衡,社会资源分配存在问题。
2. 经济状况:相比其他地区,周陵镇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业仍是当地的主要产业,缺乏多元化经济发展。
3. 社会服务:社区的公共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医疗、教育和文化资源不足。居民普遍反映社区服务不便利,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解决方案
1. 加强社区服务和公共设施建设:增加社区医疗、教育和文化设施的建设投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加强社区教育资源建设,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2. 鼓励创业和就业:支持创业者和小微企业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健全社区组织和管理:建立健全的社区组织和居民自治机制,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自治能力。加强社区管理,提高社区治理水平。
四、结论
本次调查表明,周陵镇社区存在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滞后和社会服务不足等问题。为了促进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应加强社区服务和公共设施建设,鼓励创业和就业,健全社区组织和管理。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周陵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社区的繁荣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华. 社区建设与社区治理[D]. 北京: 北京大学, 2015.
[2] 李春. 社区公共设施建设与社区服务[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18.
来自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调查报告 篇三
来自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调查报告范文
农业税全免之后,乡镇改革已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不可置疑的一个急迫而凝重的话题。
乡镇究竟如何去改?改什么?人往哪里去?钱从何处来?工作该怎么干?近日,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到咸阳市渭城区周陵镇做了一番调查。周陵镇地处市区北郊的城乡结合部,有38个行政村,3万多人口,是渭城区最大的一个镇。早在2002年,该镇就大胆在镇机关干部中进行了改革,推行了“一分流、双选聘、三动态、四考评”的管理机制,改革在当时起到一定成效,但在新的形势下,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特别是我省从今年起,全面实行免征农业税政策,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财政吃紧等老问题显得更加尖锐,更加严重。
人往哪里去?
“我们决定还是从‘人’改起”。镇长秦旭波坚定地说。周陵镇在册干部职工108人,对于同样是吃饭财政的渭城区来说,经济上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压力。机构臃肿、冗员太多,是眼下乡镇政府存在的普遍问题,可真正要把多余的人裁下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为此周陵镇的领导费了一番脑筋:允许52周岁以上的'干部提前离岗,腾出位子,让年青有为者一展身手,有8名干部主动离开了岗位;鼓励机关干部“下海”经商或自谋职业,政府每月给其发放60%的工资,第四年可重回机关竞聘。今年有8人签了“下海”合同;重新进行聘任,定编、定岗、定员,进行优化组合,对落聘者每月发放215元最低生活保障,有15人落聘;成立乡镇企业服务中心,设立8个岗位,与镇财政脱钩。经过一番改革,减员32人,只剩下73人。
镇机关设“一办三委两中心”,即党政综合办公室、农村建设委员会、经济发展委员会、民事信访调解委员会及财务管理中心和劳务培训中心,其他组织职能不变,人大、政协、妇联、共青团、工会、武装、老干老龄、统计工作由相关人员兼任。
机构重新设置后,一些上划转移的职能减掉了,一些不适应发展的岗位减掉了,一些观念落后、工作滞后、服务意识不强的干部减掉了。
机构改革不一定光减,也有增。他们将法律赋予的、发展需要的、群众盼望的职能、岗位增加。如成立保洁公司,在原有9名管理人员的基础上增加15名清扫员,全力搞好社会公益、服务性事业;将原来的城建办和城管中队合并,组建为城建环卫办,由以前的6人增至9人等等。
钱从何处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乡镇级财政体系经历了几次大的演变过程。
先是最初的县乡财政“分灶吃饭”,谁收得多就留得多。接着是5842体制,即区县财政每收100元,自己只能留下42元。县乡两级财政融为一体,乡上完成税收任务了,工资才能保住。听说今年区县级财政留成还要大大减少,只到21%,到时基层政府办公经费将更为减少。
在税改前,“三提五统”是乡镇手中仅有的一点“活钱”。农业税全免后,上级财政只保乡镇“人头费”,其他办公费用可就没了着落。2008年,上级给周陵镇下达的税收任务指标为100万元,实际只收回80万元,区上补贴了一点,总算能勉强正常运转。今年到底该咋办?谁心里都没谱。周陵镇政府在等候上级出台新政策之前,结合自身实际,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向市场要:成立乡企服务中心、保洁公司,除开展公益性事业外,利用自身政策、信息等优势,向市场要饭吃。
盘活资产:通过开发、出让、招商引资,盘活镇上闲置资产。
争取资金:通过农发、水利、扶贫、小城镇建设等项目积极争取资金。
不论是激活经济、培植新税源,还是更新乡镇干部的思想观念、转变职能,最终还要通过发展来解决,发展是解决一切困难、问题的关键和根本。这是我们在周陵采访中
的强烈感受,也是大多数干部群众的共识。
工作怎么干?
前些年有人把乡镇工作戏称为“收粮要款、刮宫引产”,虽然是玩笑话,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乡镇工作的现实。现在,计划生育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而农业税现在不收了,乡镇工作下一步到底该干些啥?如何干?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
“乡镇职能,就是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型向法制型转变,最根本的还是服务,为农民服务,为农村服务,为经济服务,为发展服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团主席强立锋说。
信息服务:开办《大棚简讯》、《周陵信息》,送信息、技术到村组、到农户;镇上出钱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传技术;请专家教授及时解决农户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出现的问题。
环境服务: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投资环境;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信贷服务:加强协调、沟通,积极帮助企业、农户解决发展资金缺乏困难。西部农机汽车商城在建设中资金出现短缺,镇上及时出面,促成银企挂钩,先后两次贷款50万元,使这一西北规模最大的农机城如期营业。五庄村是一个奶牛村,但一直由于资金问题没有形成规模,镇上协调73万元小额贷款,一举使该村由120头奶牛发展到260头,并与西安银桥联系投资2万元在村里建起了奶站,很快奶牛成了五庄村的主打产业,家家户户迈上了小康路。
政策服务:帮助企业决策投资、经营,提供可行性建议书,指导哪些项目是国家限制发展的,哪些是朝阳产业,包括项目立项、申报、产品质量审核等环节,都积极参与,主动服务企业。
法制服务:开展普法宣传,及时化解农村矛盾,协助排查案件和调解民事纠纷。
就业服务:将全镇适龄劳动力全部建立档案,定期举办劳务培训班。现在已举办5期,300多人被输送到南方去打工,全镇带有劳务输出性质的人员达2500多人。
“周陵镇的服务,不是一般的服务,而是很具体很细微,还更具有人情味的服务,有些更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崔家村党支部书记白志峰说。服务型政府的理念让周陵镇的干部重新找到了位置,找到了“岗位”。
乡镇职能转变任重道远
“虽然我们在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仅是一个方向和探索,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能救急,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从根本上讲,乡镇职能转变不是某个单个乡镇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社会问题。乡镇改革的成败取决于经济、政治、社会的大环境,要通盘考虑,辨证施治,毕竟乡镇是我国政权的基础,‘牵一发而动全身’,仅以乡镇为主显然是有心无力,还要靠上级至少县(区)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镇长秦旭波感慨地说。
调查走访中,我们通过与乡镇领导、一般干部、群众交谈,感到乡镇职能转变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群众所盼,但也存在很多现实和不容回避的问题,事关干部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乡镇干部大都认为,以前也曾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过贡献,至今没有享受“三金”待遇,也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改革成本需要政府和社会共担,而不应由乡镇干部来承担;而对于决策层而言,在新形势、新情况下,急需给乡镇职能一个重新明晰和划分,否则改革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探索中各自寻求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