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报告书写格式 篇一
社会实践报告书是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文件,它的写作格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下面将介绍社会实践报告书的写作格式。
1. 封面:报告书的封面应包含以下内容:实践活动名称、实践时间、实践地点、实践组织单位、学生姓名、学号、班级等。封面的设计应简洁大方,突出重点信息。
2. 目录:报告书应包含详细的目录,列明各章节的标题及页码,方便读者阅读和查找。
3. 摘要:摘要是对整篇报告的简短概括,应包括实践活动的目的、方法、主要成果和结论等。摘要的撰写应简练明了、突出重点。
4. 引言:引言部分应包含实践活动的背景和意义,介绍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实践活动的组织情况和实施情况等。
5. 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这部分是报告书的主体,应详细描述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实践目标、实施计划、实践步骤、实践方法、实践过程、实践成果等。可以结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叙述和分析。
6. 总结与反思:总结与反思是报告书的重要部分,应对实践活动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反思,包括实践活动的成果、问题与不足、经验与教训等。总结与反思应客观真实、深入细致。
7. 参考文献:报告书中应列出参考文献,包括实践活动中所参考的书籍、论文、期刊、网站等信息,格式应符合学校的要求。
8. 附录:附录是对报告书的补充说明,包括实践活动中的相关数据、图片、图表、问卷调查表等。附录的内容应与报告书的主体相互补充。
以上是社会实践报告书的写作格式,希望对大家在写报告书时有所帮助。
社会实践报告书写格式 篇二
社会实践报告书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反思的重要文件,它的写作格式对于报告的整体质量和规范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将介绍社会实践报告书的写作格式。
1. 封面:报告书的封面应包含实践活动的名称、时间、地点、组织单位以及参与实践活动的学生的姓名、学号和班级等信息。封面的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信息。
2. 目录:报告书应包含目录,列明各章节的标题及页码,方便读者阅读和查找。
3. 摘要:摘要是对整篇报告的简要概括,应包括实践活动的目的、方法、主要成果和结论等。摘要的撰写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4. 引言:引言部分应包含实践活动的背景和意义,介绍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和重要性,以及实践活动的组织情况和实施情况等。
5. 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这部分是报告书的主体,应详细描述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实践目标、实施计划、实践步骤、实践方法、实践过程和实践成果等。可以结合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叙述和分析。
6. 总结与反思:总结与反思是报告书的重要部分,应对实践活动进行全面的总结和反思,包括实践活动的成果、问题与不足、经验与教训等。总结与反思应客观真实、深入细致。
7. 参考文献:报告书中应列出参考文献,包括实践活动中所参考的书籍、论文、期刊、网站等信息,格式应符合学校的要求。
8. 附录:附录是对报告书的补充说明,包括实践活动中的相关数据、图片、图表、问卷调查表等。附录的内容应与报告书的主体相互补充。
以上是社会实践报告书的写作格式,希望对大家在写报告书时有所帮助。
社会实践报告书写格式 篇三
社会实践报告书写格式范文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2007年8月17日—8月22日,我们在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舜陵镇九嶷洞村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开展了本次调查。宁远县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南部,辖17个乡镇(其中少数民族乡4个),4个国有林场,688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2498平方公里,总人口77.8万,外出打工人员接近30万。其中调查走访的九嶷洞村,人口1390人,396户人家中有200多户有青壮年外出打工,正是由于此地农业人口多,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利,经济发展较缓慢,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出外谋生,因而当地留守儿童的现象十分普遍。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即透过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宁远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在调查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棉薄之力。
二、“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问题,不是农村之事,更不是农民工的家庭‘私事’,它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1、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边造成的,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管理带来的深层次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农业比较利益的下降,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与国家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国长期以来实施的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义务教育制度,进城务工农民虽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与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这样直接导致务工农民会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情感教育明显缺位是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直接原因
许多“留守儿童”在幼年时期就被迫与父母分离,他们早期无法与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长期与爷爷奶奶或其他亲戚生活的过程中,他们的需要、情感常常无法得到亲人的反馈,这必然对他们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也易使他们产生诸多心理问题。而一些家长因为长期在外务工,对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过钱、物等大量的物质满足来补偿对孩子的精神关爱,而这些孩子在花钱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监督,极易使他们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而误入歧途。
三、“留守儿童”成长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发现在调查中的留守儿童一般都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其中:
留守儿童”面临五大问题
一是生活问题:与其他孩子相比,他们缺少父母的照顾,容易在营养状况、身体健康等方面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年幼的阶段,孩子的养育、保护显得更为重要,如果不能与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问题容易出得多一些。比如,在九嶷洞村留守儿童能够按时接受各种预防性疫苗的比例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现在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自己的亲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实际上就没有监护人。
二是心理问题:由于得到的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许多孩子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些孩子其实特别想和家人在一起,这是他们最大的心愿。由于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与家人产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内心的封闭、情感的冷漠、甚至行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现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三是教育问题:在我们走访中得知,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务劳动甚至一些农活都落在了留守儿童身上,不能保证孩子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因此而有些下降。临时监护人对孩子学习的督促帮助不够、方法不当,也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学、弃学现象。由于目前农村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质量偏低,有些孩子进城后跟不上学习进度,不得不返回农村;有的由于家长不断在农村、城市之间变动,孩子也会随之由“留守”到“流动”再到“留守”,不能及时接续学业。我们调查的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的入学率相对高一些,初中阶段则呈明显下降趋势,辍学率比较高。更可怕的是,竟在走访中有监护人说出“不可能也没能力让孩子上高中”的话语。
四是道德问题: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有
重要的引导作用,往往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儿童的许多行为习惯、道德素养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据当地村支书透露,在该地留守儿童违法违纪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五是安全问题:另根据网上公安部门有关调查显示,在被拐卖的儿童当中,流动儿童占第一位,留守儿童占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现的女童被强暴的恶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据报道,在2005年湖南洪灾遇难的12名儿童中,11名都是留守儿童,这说明没有父母的呵护和指导,留守儿童缺乏应变和自我保护能力。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的特殊性,使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残缺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在九嶷洞村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留守儿童生活中存在了以上诸多的问题。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建议
1、家庭方面
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尽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科学的生活习惯、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单方面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针对农村留守儿童中单亲监护和隔代监护情况严重的问题,可以通过兴办农村家长学校,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亲子沟通方式,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谐发展。家长学校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开办临时监护人培训班来加强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