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支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一
标题:三下乡支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第一篇内容
一、引言
在当今中国社会,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为了解决农村地区教育落后的问题,三下乡支教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实践活动。本篇报告旨在对三下乡支教活动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该活动对农村教育的影响。
二、背景
三下乡支教是指城市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农村地区开展短期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水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活动通常由学校、社会团队或志愿者组织发起,并得到一定的政府支持。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计调查了50名三下乡支教的学生志愿者和50名农村学生及其家长。问卷涵盖了参与支教的动机、活动内容和对农村学生教育的影响等方面。实地访谈主要围绕志愿者和农村学生的互动情况、学习成绩变化以及家长对支教的评价等展开。
四、调查结果
1. 参与动机: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志愿者参加三下乡支教是出于对农村教育的关注和社会责任感。
2. 活动内容:三下乡支教活动主要包括课堂教学、集体活动和个别辅导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农村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3. 教育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三下乡支教活动显著提高了农村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同时,农村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4. 家长评价:大部分家长对三下乡支教活动持积极评价,认为这种活动有助于培养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
五、讨论与建议
三下乡支教活动对农村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活动缺乏长期跟进和持续性、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因此,建议政府、学校和社会团队加强对支教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提高教师培训水平,同时加强与农村学校的合作,以持续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
六、结论
综上所述,三下乡支教社会实践活动对农村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仍有改进的空间。通过加强组织管理、提高教师培训水平和加强与农村学校的合作,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三下乡支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二
标题:三下乡支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第二篇内容
一、引言
三下乡支教活动是一种常见的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提高农村地区学生的教育水平。本篇报告将对三下乡支教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便更好地了解该活动对农村教育的影响。
二、背景
三下乡支教活动通常由学校、社会团队或志愿者组织发起,并得到一定的政府支持。学生志愿者通过假期时间到农村地区开展短期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共计调查了10个三下乡支教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老师,同时进行了对学生志愿者和农村学生的实地观察。问卷涵盖了活动组织与准备、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等方面。
四、调查结果
1. 活动组织与准备: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支教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老师在活动准备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他们通过与农村学校的合作和募集资金等方式,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2. 教学内容:支教活动的教学内容多样化,包括课堂教学、集体活动和个别辅导等。学生志愿者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了农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3. 学生反馈:大部分农村学生对支教活动持积极评价,认为这种活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同时,他们也表达了对学生志愿者的感激之情。
五、讨论与建议
三下乡支教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教育的状况。然而,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活动的持续性和跟进不足、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等。因此,建议活动组织者加强与农村学校的合作,提供长期的支持和跟进;同时,加强志愿者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六、结论
综上所述,三下乡支教社会实践活动在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加强组织与学校的合作、提供长期的支持和跟进,以及加强志愿者培训,可以进一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
三下乡支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三
关于三下乡支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0%,占全国儿童的21.88%。全国农村流动儿童达2877万,两者之和约占全国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湖南等省份。四川、河南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大,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高,分别达到11.34%和10.73%。从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比例来看,重庆、四川、安徽、江苏、江西和湖南等省份已超过50%,而湖北、广西、广东、贵州的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也已超过40%。可见除中西部地区外,留守儿童也分布于广东、江苏等东部发达省份。根据妇联《报告》,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入学率在96%以上,但是近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近1/3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一起居住,10.7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一起居住,3.37%的农村留守儿童单独居住。
基于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我们社团总会为了调研留守儿童相关问题,前期由覃桂东团长等同学来到覃排社区考察调研场地。
一、 明确调研目的:
关爱留守儿童,提高自身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
二、 考察调研背景
1.文化技术素质较低,劳动力素质低,科技应用推广不足,造血功能差,是造成覃排社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居居民文化水平较低。
2、经济结构单一,覃排社区的产业结构以种养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以糖蔗、葡萄、百香果种植为主,缺乏特色产品和名优产品。
3、因病(因残)致贫,覃排社区属于边远山区,工作条件、医疗条件、卫生条件等生活条件较差,各疾病发生较高。
4、因学致贫,现在学生上
学费用较高,特别是大学学费,因此使有大部分学生的家庭致贫。三、调研时间
2015年7月19日—7月25日
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通过和覃排初中蓝老师的谈话中得知,覃排社区的儿童中95%
的儿童为留守儿童。很多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
一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五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暴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
覃排社区外出打工主要原因
1.文化技术素质较低,劳动力素质低,科技应用推广不足,造血功能差,是造成覃排社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居居民文化水平较低。
2、经济结构单一,覃排社区的产业结构以种养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以糖蔗、葡萄、百香果种植为主,缺乏特色产品和名优产品。
3、因病(因残)致贫,覃排社区属于边远山区,工作条件、医疗条件、卫生条件等生活条件较差,各疾病发生较高。
4、因学致贫,现在学生上学费用较高,特别是大学学费,因此使有大部分学生的家庭致贫。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2015年7月22日,调研组在覃排社区第一书记黄书记的带领下,来到瓦窑庄,为留守儿童进行安全课的宣讲。
通过对瓦窑庄覃书记的采访得知,瓦窑庄是一个由清水河环绕的村落,由于上学需要通过摆渡,然而很多儿童未到达能够掌握摆渡的年龄,而村庄里的教学条件也不能满足适龄学生,庄内只有一个教学点,教学点只有16个学生,而且由于年龄相差较大,而且数量较少,学校采取复式教学的方法,16个学生开一个班,而3到6年级的学生则寄宿学校,一周只能周末回家。
因此家庭教育亲情缺失、学校教育安全缺失和社会教育空白,使得各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
(一)亲情的缺失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缺少孩子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关爱,留守儿童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这种感情的欠缺影响到他们对外界的认识,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父母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的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二)监护人的溺爱或放纵加重了留守儿童的问题
原父母的监护责任除了向家庭一方转移外,还呈现出监护责任向祖辈转移,由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这是一种隔代监护。隔代监护的监护人大部分对留守孩子过分溺爱、迁就、百依百顺、百般呵护,生怕不能在儿女面前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所以过分的要求一般都能得到满足,并且有时还要替孩子所造成的过错承担责任。另外,由于受到中国传统习惯的影响,隔代亲成为了教育的障碍,老年人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监护人的过度溺爱或放纵在无形中助长了留守儿童在心理等各方面的不良发展。
(三)学校的教育忽视了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教育上也是如此。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严重的负债率导致了农村学校连教师的基本工资都不能保证,而且政策性补贴及福利费全靠学校自己解决。教育资金的严重缺乏使得农村学校教师结构出现不合理的现象, 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教师大多身兼数职,专职行政人员比较少,基本没有专门的心理教师、生活指导教师,所以只能实行大众化教育,不能给“留守儿童”更悉心的关怀。“ 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缺陷大多在学校表现不积极,性格孤僻成绩较差,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一个更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却也正是学校和老师放逐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