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工作报告 篇一
思政教育工作报告
近年来,我校在思政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通过不断探索创新,我们有效提高了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推动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我们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加强教学研究和加强教师评价等手段,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我们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促进了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和年轻化。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
思政课程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我们注重思政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改革,通过拓宽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引入案例分析等方式,使思政课更加生动有趣、贴近学生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三、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
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座谈会、读书分享会等,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我们加强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与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社会实践与实践教育
社会实践与实践教育是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我们注重实践教育与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成果评价与质量监控
思政教育工作的成果评价与质量监控是保证工作效果的重要手段。我们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成果评价体系,通过定期评估、学生评价和专家评审等方式,对思政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监控和评价,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推动思政教育的深入发展。我们相信,在全体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思政教育工作报告 篇二
思政教育工作报告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我校在思政教育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本篇报告将就我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亮点、问题和改进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亮点
1. 教学模式创新。我们通过拓宽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引入案例分析等方式,使思政课更加生动有趣、贴近学生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2. 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座谈会、读书分享会等,引导学生正确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加强学生思想动态的了解与研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 社会实践与实践教育。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注重实践教育与思政课程的有机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问题
1. 教师队伍建设不平衡。虽然我们加强了教师的培训和评价,但仍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够优化和年轻化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引进高水平人才,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 学生参与度不高。尽管我们组织了丰富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但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 成果评价体系不完善。目前的成果评价体系还存在不足,评价标准不明确、评价方法不科学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准确。
三、改进措施
1. 加强师资培训。进一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推动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和年轻化。
2.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通过创新活动形式,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思想教育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3.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准确,为思政教育工作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我校思政教育工作取得的亮点和面临的问题都凸显了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和改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思政教育工作报告 篇三
思政教育工作报告
学校以“反思我为什么上大学生活”为题的主题教育活动,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下面YJBYS小编为你送上思政教育工作报告。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大精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四个好一”工程:开展好一套教育,争做好一项工作,强化好一种服务,建设好一支队伍。
一、开展好一套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诚信教育为重点,反思教育为特色,包括感恩教育、安全教育、廉洁文化教育、国防教育等在内的一整套教育
学校长期以来都重视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教育,通过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诚信教育、反思教育等的一整套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构筑当代青年学生精神支柱。
1.抓住各种契机,强化爱国教育。通过组织开展抗震救灾捐款、支持奥运等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强化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教育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力度。
2.成立西南大学女子国旗班,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女子国旗班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操,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通过举行升旗仪式等爱国主义活动在校内外产生影响,通过培养高素质队员让其在同学之间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3.以反思教育为特色,在全校师生范围内开展反思教育活动。学校以“反思我为什么上大学生活”为题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全校、全社会反响强烈,这是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展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内省和行为的自律,帮助学生客观评价学校、教师以及本人在成长成才过程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对于低年级学生由各院系、社团组织开展反思教育活动;对于毕业学生则在离校前夕进行德育答辩,以此反思大学四年的生活学习。本科学生在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答辩之后,要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4.发挥校内学生社团组织优势,实现自我教育。充分发挥校内两大红色学生社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讲团和学生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会)的特色优势,深入开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题活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5.成立受资助学生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在接受学校、社会各界资助的学生成立一只志愿者服务队,在学校、社区、社会上义务开展一系列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开展感恩教育,教育学生乐于奉献、回馈社会。
二、争做好一项工作——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1.实行“四挂钩”,进一步完善就业机制。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一把手”工程。坚持“四个挂钩”即一是实行就业工作与干部业绩考核挂钩;二是实行就业率与教学评估挂钩;三是实行就业率与招生计划挂钩;四是实行就业率与经费划拨挂钩,让学校的'就业工作呈现并保持着上下重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加强就业保障工作,实现就业工作人员、机构、经费的“三到位”。各学院设立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办公室,配备负责就业指导工作的专门人员,设立就业工作专项经费,建立专门的经费账目。
3.深化就业指导的内容和体系,时时处处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扎实推进“多维一体”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构建以“一报两课四网”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支撑体系,形成连续课堂、专题讲座、职前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网上职业测评、咨询服务等丰富多样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4.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就业服务工作更加完善到位。深入学院调研和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关心和帮助特殊困难群体的就业。聘请社会成功人士、各行业精英、校友回校担任就业指导兼职辅导员,通过授课、讲座、座谈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咨询服务。
三、强化好一种服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1.为每名学生建立心理档案。针对大学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普查系统,对全体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普查,并在此基础上为新参加普查的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由此确定了心理健康服务的重点对象。
2.学生心理健康咨询、教育服务渗透课堂内外。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中安排了6-8课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卫生“大学生生涯辅导”等必修、选修课程。
3.开设以预防为主的定期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可以让学生在团体中彼此深入了解,在交流中学生可以互相观察、学习、体验,从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4.创建的班级心理联络制度。各班级下设立一名心理联络员,负责统计调研本班同学心理健康状况,每周定时上报。每位心里联络员将由专管心理健康教育老
师对其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培训。四、建设好一支队伍——以专兼职辅导员为主体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1.职责明确,任务清晰。每位辅导员要达到八项目标,即平均每天找一名学生谈心;平均每周到宿舍走访一次;平均每两周向主管领导汇报工作一次;每两周召开学生干部工作会议一次;每周记工作笔记一篇;每两周参加班会一次;每学期阅读有关学生工作的书籍一本;专职辅导员每学年公开发表工作论文一篇,使辅导员工作有目标、努力有方向。
2.为辅导员素质培养搭建4个平台:一是课程平台,参照mba专业培养模式,研究设立了政治素质与专业素质结合、基础理论与工作技能结合、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结合的培训课程体系;二是进修平台,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辅导员进行博士课程班进修;三是交流平台,建立西南大学辅导员研究会,开展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组织辅导员骨干到国内外学习考察;四是科研平台,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题,建立专项资金,支持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应用性、前瞻性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