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篇一
标题:探索《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成长之路
摘要: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吸引了广大读者。本文将通过对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分析,探讨他在小说中的成长之路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通过对霍尔顿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塞林格对青少年成长期的关注,以及他对社会虚伪和沉迷于物质的批判。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尔德;成长之路;社会现实;反思
引言: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塞林格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美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小说主要讲述了十六岁的霍尔顿·考尔菲尔德在纽约度过的三天两夜的经历。霍尔顿是一个反叛而敏感的少年,他对社会的虚伪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感到不满,并试图保护那些他认为是无辜的人。本文将通过对霍尔顿的成长之路的探索,分析他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自我价值的探索。
正文:
1. 霍尔顿的反叛和敏感性
霍尔顿是一个对社会现象敏感的少年,他对虚伪和冷漠的行为感到极度不满。他看到了社会上的种种问题,例如学校的假面具和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这使他产生了对社会的愤怒和对人性的怀疑。他试图保护那些他认为是无辜的人,例如他的妹妹菲菲。通过对霍尔顿的反叛和敏感性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对社会道德的思考。
2. 霍尔顿的成长之路
霍尔顿在小说中经历了一次成长之路,他通过与其他人的接触和自我反思,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对未来的期望。他在与小妹妹菲菲的相处中,逐渐理解到自己应该承担起一个兄长的责任。而在与朋友斯特拉德莱特的相处中,他意识到了自己对友谊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对霍尔顿的成长之路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塞林格对青少年成长阶段的关注以及对自我认同的探索。
结论:
通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在小说中的成长之路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反思。霍尔顿的反叛和敏感性使他成为一个对社会问题敏感的人,通过与他人的接触和自我反思,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对未来的期望。这对我们理解塞林格对青少年成长期的关注以及对社会虚伪和沉迷于物质的批判具有重要意义。
外国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篇二
标题:解读《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班内特的女性形象
摘要: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对人性的洞察和对婚姻观念的批判而闻名于世。本文将通过对女主角伊丽莎白·班内特的分析,探讨奥斯汀对女性形象的刻画和对社会角色的思考。通过对伊丽莎白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奥斯汀对女性自主性和婚姻观念的探索。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伊丽莎白·班内特;女性形象;社会角色;婚姻观念
引言: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好的小说之一。小说以婚姻为主题,通过讲述班内特家五个姐妹的婚姻故事,展现了当时英国上层社会的种种偏见和婚姻观念。本文将通过对伊丽莎白·班内特的分析,探讨奥斯汀对女性形象和社会角色的思考。
正文:
1. 伊丽莎白的独立和自主性
伊丽莎白是一个具有独立思考和自主性的女性形象。她拒绝了许多优秀的求婚者,因为她坚信婚姻应该基于真爱和相互尊重。她对社会上的偏见和虚伪行为保持着敏感和批判的态度,她不愿意为了金钱或社会地位而妥协。通过对伊丽莎白的独立和自主性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奥斯汀对女性自主性的赞扬和对婚姻观念的批判。
2. 伊丽莎白的婚姻观念和社会角色
伊丽莎白对婚姻有着独特的观念,她不愿意妥协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她坚信婚姻应该基于真爱和相互尊重,而不是金钱和社会地位。奥斯汀通过伊丽莎白的婚姻观念和对社会角色的思考,呼吁女性应该追求真正的幸福和自由,而不是为了金钱和社会地位而妥协。
结论:
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伊丽莎白·班内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奥斯汀对女性形象和社会角色的思考。伊丽莎白的独立和自主性使她成为一个具有独特魅力的女性形象,她坚持自己的婚姻观念,并呼吁女性应该追求真正的幸福和自由。这对我们理解奥斯汀对女性自主性和婚姻观念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外国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篇三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作为一种思潮,唯美主义历史悠久。往上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而即便是今天,唯美主义也仍旧在启发着当代艺术思潮。
在古希腊时期,卡利马科斯曾创造出一种 亚历山大里亚诗体 ,被认为是西方唯美主义思潮的最早起源。在后来的古罗马晚期诗歌和文学中,得到进一步发展。18世纪,康德首先提出审美活动的独立性,这是从理论上论证唯美主义的开端。康德之后,莱辛、歌德、席勒等人也对唯美主义进行探讨,而19世纪戈蒂耶 为艺术而艺术 (Art for art s sake)的口号推动了唯美思想明确理论体系的建立。美国诗人、作家爱伦坡在《诗的原理》中响应 为艺术而艺术 的口号,英国的艺术家和文艺理论家亦积极回应戈蒂耶的主张。在19世纪的英国,唯美主义两次达到高潮,王尔德是这一思想的中坚代表,是继承者亦是实践者。
唯美主义者反抗社会功利、市侩习气和庸俗作风,强调超然于生活的艺术纯粹、形式完美和艺术技巧。他们尖锐批判物质社会,倡导应享受美的形式,充分享受个性。作为欧洲文艺思潮中有深远影响的艺术流派,对唯美主义的研究从来是艺术理论探讨的重点话题。
唯美主义的特征在于 超现实、超道德和无目的性 ,所谓超现实是指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艺术高于生活 ,正如王尔德所说, 生活模仿了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 ;艺术可以反映道德,但艺术是纯粹的,仅受艺术家道德观念的影响,艺术本身并无道德与不道德之分;而 所有的艺术都是无用的 (All arts is quite useless),不应该被利用来获得任何经济或社会效益,或者巩固道德的地位。
唯美主义与功利主义观点相对,不仅开拓了题材,也建构新的文化价值体系。(王柯童,曾海珠,2015,p68)。但对唯美主义理论的批评也不少见,比如有学者认为唯美主义 反对为教义而艺术,这是进步的,但是他们矫枉过正,宣扬艺术并非来源于生活,力图以艺术来美化生活,颠倒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并是艺术脱离现实,这又注定是行不通的 ;并且 由于过分强调超道德而陷入感性崇拜,反而使美庸俗化 。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最新英美文学论文开题报告。(张莉、刘晓茜,2015,p38-39)
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界影响也很深远。20世纪初,随着林纾等人译介的西方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在中国问世,唯美主义思想传入中国本土。周作人对王尔德童话《快乐王子》的译介是唯美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开端,随后陈独秀对王尔德喜剧《莎乐美》的介绍,及代表五四新文化的《新青年》、《新潮》杂志对王尔德作品及其生平介绍,使中国现代文坛出现一股 王尔德热潮 ,还有朱维基翻译的《谎言与颓败》,林语堂翻译的《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以及梁实秋的《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等等,将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思想的译介和初步研究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20世纪90年代,唯美主义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又受到中国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的重视,认为唯美主义虽然 唯心 ,却明确了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辩证关系;虽然 极端 ,却构建了真、善、美相结合的审美观;虽然 片面 ,却主张艺术与现实的关联,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本选题的研究意义
本选题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选题撰写框架
拟参考的书目
专著:
[1] 王佩兰. 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M] .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
[2] 龚翰熊. 欧洲小说史[M] .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7年。
[3] 徐葆耕. 西方文学之旅[M] .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年。
[4] 薛家宝. 唯美主义研究[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期刊:
[5] 宫昀. 王尔德《道林 格雷的画像》中的唯美主义体现[ J] . 考试周刊,2015(11)。
[6] 田红燕. 王尔德的艺术和人生[ J] . 聊城大学学报,2015.
[7] 张介明. 从《道林 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J] . 外国文学研究, 2015, (4) .
[8] 傅琦. 《从《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唯美主义》[J].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7)。
[9] 王柯童、曾海珠. 《论唯美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特征》[J]. 中国比较文学,2015,(3)。
[10] 张莉、刘晓茜. 《清醒的扑火飞蛾》[J]. 中州大学学报,2015,(4)
外国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篇四
《胎记》论女性独立意识的缺失造成的男权膨胀和社会悲剧
一、 课题的意义:
《胎记》收录于美国 19 世纪著名小说家纳撒尼尔• 霍桑成熟期所出版的小说集《古屋青苔》 , 与作者的《年轻人布朗》 、 《教长的黑面纱》 、 《拉帕西尼 之女》等并称 , 是美国短篇小说的瑰宝之一。 当时,男性思想在社会上体现在政治、 经济、 法律、 宗教、教育、 军事、 家庭等领域中, 所有权威的位置都留给男性。 男权思想为主导的社会强调男性统治的自然基础, 认为男女的差别是自然的, 限制和阻碍女性的创造力, 不让女性接触社会知识和文化成就的很多领域。 在男权机制下,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男性对她们享有所有权。这就决定了女性的从属地位,男性对其任意摆布,女性的反抗权几乎被剥夺但这并不是说女性没有反抗的权利。之所以乔治亚娜会成为杀死自己的帮凶就是因为她主动放弃了反抗的权利,放弃了作为一个人作为妻子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平等的夫妻关系变成了主客体关系。 本文试从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残害及女性自我屈服的角度来探讨女主人公乔治亚娜是如何被迫害致死的,并得出一个简单但重要的结论——独立对于女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 所属领域发展状况:
在霍桑生活的19 世纪初到19 世纪中叶,美国的历史发展还不到100 年,从社会经济到思想意识还没有完全脱离旧的欧洲大陆的影响,当时欧洲大陆基督教的宗教主导地位已经建立并传入到美洲新大陆,尤其是在欧洲由于宗教改革而受迫害逃离到新大陆的移民,目的就是要坚持宗教改革的思想,追求宗教自由。
但是无论是传统宗教还是改革后的新教绝大多数都秉承基督教的圣书《圣经》,而《圣经》中对两性关系的定位是用“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做成的”来体现的,所以女人是男人的一部分, 是男人附属物的观点得以顺理成章。
《圣经》开篇宣扬女人是“祸水”,正是夏娃没能抵制住诱惑才导致亚当一起堕落,最终被赶出伊甸园。《圣经》中的这种女性应该服从于男性或者必须被男性控制的思想对世俗世界男性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局面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宗教思想中男性对女性的控制也体现在了法律和世俗做法上。
从古至今世界许多国家的法律条文到世俗做法很多也体现了对妇女权利的轻视和对男权的凸显。世界文明古国埃及的《汉谟拉比法典》中就有法律条文规定:“如果一个自由人的妻子被发现与人通奸,此二人应被绑后投入水中溺死;如果该妇女的丈夫希望赦免自己的妻子,国王则赦免该妇女”,可见女人的命运是掌握在男人手中的,不管女人对错误的出现是否负有责任。“女人不仅在社会事务中而且在婚姻生活中必须从属于男人。”男人以美德和权力统治着世界和女人。
法国女权主义活动家、著名的文学家西蒙娜•波娜•波伏娃也曾论证道:“女人是造成的,而不是生成的”,“妇女们总是依附于男人,虽然不是他的奴隶。两种性别从未平等的分享这个世界”。甚至今天,妇女的处境已经发生了改变,他们仍被严重地束缚着。在法律上、政治上女人的地位和男人相差很远,即使她的权利在法律上得到了抽象地承认之后,长期持续的习俗也阻碍了这些权利得到实现。
女人的软弱和社会政治权力对妇女的排斥,不断加剧了男人的男权思想, 不管多么懦弱的男人骨子里都有着对女人强烈地控制和支配欲望。在这种文化氛围中饱受熏陶的阿尔黙自然而然接受了这种思想, 并借助于由男权优势掌握的科学知识努力将对女人控制于股掌之间的欲望付诸于实践。
三、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文先阐释“胎记”的内涵以及当时美国社会的宗教及社会思想发展状况。紧接着简单介绍作家生平和著作。透过该代表作研究当时的社会现状,阐释了女性没有独立意识,只能依附于男性甚至被男性当作私有财产,以及肆意侵犯迫害的悲哀。最后从小说中得出
结论。在男权社会里,乔治安娜的悲剧在不断上演,她们被各种不合理的机制所压制,精神和肉体都受到了残害。 面对这样的悲剧女性应该拿出自己的武器——独立。
独立并不是说要成为女权主义者,和男性针锋相对。在提倡男女平等的当代,女性应该保持经济和精神的独立,既不能强求自己一切与男性看齐也不能一味的崇尚男性听其摆布。在继续承载“贤妻良母”的美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坚持人格上的“独立性”与“主体性” ,这样乔治亚娜的悲剧才不会重演。
四、研究方法:
一,采用分析的方法。从语言表层结构和作品深层意义出发,对胎记中的人物进行阐述。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分析造成这种社会现状的根本原因。
三,运用主观能动性,结合当时的客观现状进行剖析,得到思想的升华。
五、研究手段:
作者主要通过武汉纺织大学图书馆和外国语学院资料室查阅相关资料,比如文献、著作、杂志等, 以及通过“中国期刊网", 等网站,搜索相关资料,并通过在结合导师提出的宝贵意见,来分析和解决该问题,最终完成本课题。
六、研究步骤:
首先,通过书籍的阅读,领略胎记的内涵和意义,对小说有初步的认识。 其次,认真对所选题进行了分析和综述,从多个层面总结造成女主人公悲剧的原因。 最后,综合以上的分析和得出的论点,引出作者深沉的思想认识。
七、参考文献:
[1] 陈榕.驯顺的灵魂和叛逆的身体[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07).
[2][美]霍桑.霍桑小说全集[C].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3] 史永红,张丽娟.论《胎记》与《拉巴契尼的女儿》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8(03).
[4][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 霍桑.霍桑小说全集[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0.
[6]Elliott, Emory .Columbia Litera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 C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8.
[7]Matthiessen, F1O. The American Renaissance [ 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54. [8]Van Leer , David M. Aylmer Library: Transcendental Alchemy in Hawthorne The Birthmark [J ].ESQ 22 (1976) : 211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