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撰写的方法 篇一
开题报告是在研究项目开始前撰写的一份重要文档,对于研究者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一些撰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首先,开题报告的目的是对研究项目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描述,概括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预期结果等。因此,在撰写开题报告时需要明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阐述研究的目标和研究问题,详细描述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并展望研究的预期结果。这些内容应该清晰、简明地表达,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研究项目。
其次,开题报告应该遵循科学的逻辑结构。通常开题报告应包含引言、文献综述、研究目标、研究问题、研究内容与方法、预期结果和参考文献等部分。在撰写时,应按照这个逻辑顺序进行,确保每个部分的内容完整、准确、有逻辑性。引言部分应该简明扼要地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应该对相关研究进行全面而扎实的梳理,研究目标和问题应该明确和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应该详细而清晰,预期结果应该合理和可行。
此外,开题报告的撰写要注意文字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在撰写时应尽量使用准确、简明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含混的词语。句子应该结构完整、通顺,语法规范,语句间应该有适当的过渡和连接,使得整个报告的表达更加连贯、流畅。同时,还应该注意报告的格式和排版,确保标题、段落、字体、字号等都符合规范,使得报告整体看起来清晰、整洁。
最后,开题报告的撰写还需要注意审阅和修改。在完成初稿后,应该进行仔细的审阅,检查是否有语法错误、逻辑不通和信息缺失等问题。如果有需要,还可以请同行或导师进行评阅和修改,以确保报告的质量和准确性。
总之,撰写开题报告需要明确目标、合理安排结构、准确表达、规范格式、审阅修改等步骤。只有严格按照这些方法进行撰写,才能够写出高质量的开题报告,为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持。
开题报告撰写的方法 篇二
开题报告是研究项目开始前的重要文档,对于研究者来说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一些撰写开题报告的方法。
首先,开题报告的撰写需要明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在开题报告的引言部分,应该简明扼要地介绍研究的背景,包括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同时,还应该阐述研究的意义,即研究项目对学术界和实践应用的贡献。
其次,开题报告应该明确研究的目标和研究问题。研究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以是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填补一个研究空白,或者提出一个新的理论观点。研究问题应该是有限、明确和可操作的,可以通过研究方法来回答。这些目标和问题应该在报告中明确提出,以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研究的方向和目的。
接下来,开题报告应该详细描述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应该包括研究的范围、对象和主要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应该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并详细描述研究的步骤和操作。这些内容应该清晰、具体地表达,使得读者能够全面了解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最后,开题报告应该展望研究的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应该基于研究目标和问题,是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影响。预期结果可以是新的理论观点、研究方法的改进、实践应用的推广等,应该是具体、可行和有价值的。
总之,撰写开题报告需要明确背景和意义、明确目标和问题、详细描述内容和方法、展望预期结果等步骤。只有按照这些方法进行撰写,才能够写出清晰、有逻辑性、高质量的开题报告,为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支持。
开题报告撰写的方法 篇三
开题报告撰写的方法
大学生活在不经意间即将结束,大学生们都在认真的做毕业设计,在我们做毕业设计之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好开题报告,怎样写开题报告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开题报告撰写的方法,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题开题报告和申报方案相比,主要特点体现在“实”和“操作化”上,需要在深度、清晰度、具体化等方面做更多地准备。因此,开题论证报告一定要在可行性上下功夫,尽可能全面地分析问题。开题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课题名称、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预期成果、课题研究的成员分工及保障措施、主要参考文献等。下面就对开题报告与课题设计方案中要求不同的部分加以说明(其余内容与课题申报方案内容基本相同)。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应准确地表现出研究的重点,简约地表明研究的对象、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对课题名称的要求是:一是要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二是要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要注意使用科学概念和规范用语,不能用自创的词语或一些缩略语;三是要简洁,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需要注意的是,在开题报告中课题名称要以申报批准立项课题名称写,对当时申报的课题有稍加改动,如填加一些限制词语,使课题研究对象具体化,或是研究内容具体化,都可以作小的变动;但如果变动较大,改变了研究内容,那在写开题报告时应将其具体阐明原因(新课题名称是什么,原课题名称是什么,修改的理由是什么),并随后申请课题变更。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课题界定,即对课题的诠释,对课题的核心概念进行说明。采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论、整合文献知识等,以分段或标题陈述的形式确定概念及其内涵与外延,主要是涉及到的一些较为陌生的术语,或者某些容易引起歧义的概念,说明课题名称及其关键词的定义、涵义及来源;采用分——总的方法,对课题中的研究对象、范畴、方法抽取出本质属性,并分别给予概括;对研究范围与内容的界定,主要是将原来过大的研究范围适当缩小,对原来不明确的研究范围进行界定。最终形成对整个研究课题名称的科学界定。
科学的课题界定有利于使研究内容和活动切题,防止研究目标和方向的转移或使研究范围任意扩大或缩小。核心概念的界定一般要选取课题名称中的主要概念、关键词或课题研究的核心进行界定。如《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发展性评价的研究》的课题界定:
“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即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的“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要
求和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进行广泛性、大声势的新课程改革实验,这样一种宏观情势、现实环境之下。“评价”,在内容上比较广泛,除了对学生的评价之外,还包括对学校在内的教育环境的评价,对于教师的资格及能力的评价等等。”
本课题研究主要针对学生的评价,但也将涉及到教师评价、学校评价等。
“发展性评价”,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即试图为了改变评价中存在的“强调甑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注重学习成绩,忽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评价方法单一”的状况而进行的“评价改革”。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的“评价改革”包括“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中小学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的改革”等。本课题所要研究的“发展性评价”,主要在义务教育,尤其是初中阶段,但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密切相关。“评价”中一个重要而普遍的形式是考试,又受到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主要概念的影响,所以研究中往往将“评价”与“考试”连在一起,称“评价与考试”。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课题的理论依据主要是阐明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即支撑本项研究的一般方法论、具体学术领域及其学术成果。因为任何一项研究应该归属某一个或某几个研究领域的科学体系之中,其中作为研究这个课题所必需的概念、定理等理论体系就构成了支持这个需要研究的课题的理论依据。理论的选择需要有启发性并对课题研究具有支撑作用,在陈述课题的理论依据时,要具体说明这些理论如何与本课题联系,在哪些方面支撑该课题的研究。具体要求为:1、少而精;2、针对“问题”;3、有指导性;4、表述简明、准确,有具体操作要点,便于教师理解和把握。
另外,研究依据通常包含政策依据和实践依据等。“政策依据”就是用国家的某种法定条文证明课题研究的合理性和现实性,可以是国家现行的教育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法》等;也可以是国家现行的教育政策。“实践依据”就是某种实践活动能证明课题研究的可行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是在研究目标的基础上,将研究思路具体化,即为了要达到研究目标,需要研究什么内容。相对研究目标来说,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目标与内容之间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就需要对研究内容进行合理分解,这样有助于降低研究的难度,保证研究具有可操作性。
下面举例说明研究内容如何进行分解。如《家园共育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质量的研究》课题研究内容分解程序如下:
第一步:确定研究的问题。
该课题按照研究的进程,涉及早期阅读现状调查研究、创设阅读环境和寻求阅读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为此,研究者将课题需要研究的内容确定为:1、幼儿园及家庭早期阅读现状的研究;2、家园合作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早期阅读环境的研究;3、家园合作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质量的有效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第二步:将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排序。
按照研究进程,先进行现状调研,然后进行创设环境和寻求方法的研究。
第三步:细化研究问题。
课题负责人将需要研究的内容细化为:
1、幼儿园及家庭早期阅读现状的研究
课题组对幼儿园及幼儿家庭做如下调查:
(1)幼儿园阅读环境、阅读条件及阅读氛围的调查;
(2)教师、家长对早期阅读的认识及重视程度的调查;
(3)教师、家长指导早期阅读的方法及策略的调查;
(4)教师、家长、幼儿阅读现状的调查;
(5)家园在对幼儿早期阅读教育中有无合作的调查。在这些调查基础上分析出影响幼儿早期阅读的因素,提出具体的家园共育、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质量的方法和策略。
2、家园合作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早期阅读环境的研究
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课题组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家园进行早期阅读环境创设:
(1)家园如何为幼儿提供图书及多元刺激的阅读环境的研究;
(2)创设良好的家园早期阅读氛围的研究;
(3)如何实现家园图书资源共享的研究。
3、家园合作提高幼儿早期阅读质量的有效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幼儿的自我阅读学习,以及教师、家长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多种方法和策略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教育,是提高幼儿阅读质量的根本保证。对此,课题组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幼儿自我阅读学习方式的研究;
(2)教师指导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3)家长指导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4)家园指导幼儿早期阅读合作的方法与策略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上的安排。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研究。每个阶段的起始时间、结束时间及研究内容要明确,每一阶段的任务和实施过程必须安排清楚,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针对研究周期比较长的课题,可以分年度(或分学期)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及研究目标,计划要祥实、具体,并进一步细化,细化到某一个时间,开展什么样的课题研讨活动,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参与人员,谁来主持,谁来记录等等,都要在计划中列出来。即便有特殊原因,课题研讨活动不能如期开展,也要另择日期,完成计划中的课题研究任务。
例如《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的研究》课题的实施步骤如下(节选部分):
(二)实施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3月)
(1)第一阶段:初步探索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5月)
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应用后,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其中,能否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以及对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效果的初步考察,深入调查各科教师传统教学方式的改进情况和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的尝试情况。
研究措施:
①召开师生会议,了解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的促进情况,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情况;
②对实验教师和全体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并认真分析总结;
③利用歌曲的感染力,引发学生的联想,使学生进入创设的动态生成的情境,设身处地的去研究,去学习;
④利用小品和影片的观后感,使学生加入到真实的活动中,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学习知识,互动的过程就是学习知识的过程。
阶段性成果:
①《在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研究》初步探索阶段实践总结;
②师生调查问卷及分析总结课堂随笔、个案分析、典型案例、手抄报、学生心理笔记;
(2)第二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xx年6月-20xx年3月)
(六)课题研究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包括报告(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论文、专著、软件、课件等多种形式,其中研究报告和论文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科研成果最主要的两种表现形式。研究课题不同,预期研究成果的内容、形式也不一样。
在开题报告中要明确表述课题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成果名称都是什么,由谁负责完成等。
以上是撰写课题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和一般要求。研究工作开展后还可能出现原来没有预想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教师在课题操作方案再设计时,需要将目前的课题操作和已有的实践经验联系起来,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大胆创新,做到既切实有效,又留有余地,允许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必要的修改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