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开发利用调研报告 篇一
标题:甘肃省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开发利用进行调研,分析了该技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其发展前景。调研结果表明,甘肃省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资源利用不充分、技术水平不高、政策支持不足等问题。未来,甘肃省应加大科研力度,推进技术创新,加强政策支持,提高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的开发利用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甘肃省;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调研报告;发展前景
一、引言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其综合利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一种理想的饲料资源,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的开发利用在提高动物饲养效益、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深入调研甘肃省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对于推动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1. 现状分析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甘肃省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的开发利用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农民在养殖过程中普遍存在农作物秸秆的利用问题,秸秆直接作为饲料使用存在浪费和营养不均衡的问题。因此,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甘肃省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主要包括秸秆切碎、压块、发酵等处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农作物秸秆的饲料价值,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2. 存在问题
尽管甘肃省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问题。首先,资源利用不充分。由于农民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意识和技术水平有限,导致大量的农作物秸秆浪费。其次,技术水平不高。目前甘肃省的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主要以传统的切碎、压块、发酵等方式为主,缺乏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支持。再次,政策支持不足。甘肃省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措施。
三、发展前景与建议
尽管甘肃省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开发利用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但其发展前景仍然广阔。首先,甘肃省应加大科研力度,加强对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技术水平。其次,政府应加大对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相应的资金和政策扶持措施。同时,还应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引入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的开发利用水平。最后,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其对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的认识和利用水平。
结论
甘肃省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推动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加大科研力度,加强政策支持,引入先进的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的开发利用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其对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的认识和利用水平。只有通过综合措施的推进,才能实现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的良性循环发展,促进甘肃省农业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开发利用调研报告 篇三
甘肃省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技术开发利用调研报告
2015年10月15日至18日,我们赴武威、金昌、张掖等3个市的部分县区,深入武威荣华公司、金昌三洋羊场、天牧乳业、张掖华瑞农业股份公司以及部分养殖户,对省农大与美国合作开展秸秆饲料化技术示范、推广和应用、秸秆饲料加工与草食畜牧业发展考察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秸秆饲料化技术是农区畜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提质增效技术
农作物秸秆是重要的饲草资源,用则为宝、弃则为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有利于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有利于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以玉米秸秆为例,全国每年种植玉米约3亿亩,如果30%加工成优质秸秆饲草,则相当于我国增加2300万亩黑麦草或1
300万亩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可多养奶牛800万头或肉牛1000万头。这个产业效应不亚于粮食增产的效应,如果全国有20%的秸秆发酵处理,变为饲料,相当于获得了4000万吨的饲料粮,约为每年全国饲料用粮的一半。2008年,甘肃自从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以来,每年玉米种植面积达到1500万亩,以玉米秸杆营养物质的利用计算,相当于又增加了250万亩成品玉米粮食,每亩生产按1吨、现行价格每吨2000元计算,则增加250万吨商品玉米,增加产值50亿元。目前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仅达到50%左右,则产值仅为25亿元,秸秆利用损失了一半。但欣慰的是我省50个牛羊产业大县秸秆利用率略高。如果这些秸秆能全部合理利用,使我省草食畜产业得到大力发展,既保护环境,又创造经济效益。特别是在全国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时期,对于我省这样一个贫困地区来说,提高玉米秸杆利用率,使农民快速稳定增加收入,早日脱贫致富,有着极其重要意义和推动作用。因此,提高我省玉米秸杆利用,推广秸秆饲料化技术势在必行,当前不失为是一个精准扶贫的好方法。二、秸秆饲料化技术已集成配套成熟,具备大规模推广应用价值
(一)秸秆饲料化技术发展现状。
秸秆饲料的利用是一系列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集成配套的综合性技术。我们调研发现,以前的青贮氨化技术,仅仅局限于利用秸秆表面的乳酸菌发酵,而对秸秆饲料的收获加工技术以及后续营养物质的利用缺乏系统研究,没有揭示同质发酵过程的作用机理和控制技术,没有从品种选择、栽培技术、收获技术与机械设备、控制发酵、营养转化等全过程进行优化。其最重要的缺陷是因为系统优化和配套的缺失导致秸秆饲料的营养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保存和利用。现代技术的进步,也带来了秸秆饲料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秸秆饲料化技术,是通过最新的微生物技术与品种选择技术、栽培技术、收获与加工技术、生物量最大化控制技术、精粗饲料营养搭配技术、TMR饲喂技术、营养保鲜控制技术等配套集成,其优势就是采用优化方式,最大限度的保存了饲草中的营养成分,让草食家畜的消化利用率最大化。以往的青贮氨化饲草消化率在45%左右,经由秸秆饲料化技术配套,秸秆青贮饲草的消化率可以达到60%以上。
甘肃省已经拥有成熟的现代秸秆饲料化技术和研发团队。省农大草食畜研究团队是由省农大副校长吴建平教授带领的甘肃省秸秆饲料化研究团队,是国家秸秆饲料化技术研究的领军团队,十年来致力于秸秆饲料集成配套技术的'研究。他们拥有强大的研究机构和该项技术研究的先进的实验室装备,利用国家引智项目平台,与世界高技术研究机构合作,依托高端外国专家项目和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北方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研究与示范等大中型项目,围绕甘肃省草畜产业全产业链开发技术支撑的需求,研发出秸秆饲料集成配套技术(简称秸秆饲料化技术),是一项成熟的先进技术,在全国尚属首家。该成果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秸秆饲料化技术的核心是促进和打破植物的细胞壁,促进细胞内高品质营养物的浸出,提高秸秆消化率。用饲料化后的秸秆喂牛羊,可提供70%以上的能量需求,从而节约谷物。经在9市州建立试验示范推广点使用验证:一头450公斤肉牛育肥期间,用饲料化秸秆饲喂,每天可以节约1-2公斤玉米。先后在6个市州的26个县区、13个牛羊生产龙头企业品质育肥、最低成本试验表明:推广应用秸秆饲料化、牛羊全过程阶段式品质育肥、最低成本最佳效果牛羊全价平衡日粮配方技术,使肉牛育肥期日增重平均达到1.5kg以上,肉羊育肥期日增重达到200g以上。利用同质发酵乳酸菌复合有机钴,优化秸秆青贮发酵微生态系统,实现了比其它技术秸秆青贮消化率提升15%以上的效益。
(二)甘肃秸秆饲料化技术推广情况
省农大草食畜研究团队正在承担国家农业行业专项“北方秸秆饲用化项目,负责全国的秸秆饲料化技术的推广和研究任务,在全省推广秸秆饲料化技术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从2010年至今,选择在农户、养殖大户和企业试验、示范和推广,累计经济效益超过3亿元。在平凉红牛集团肉牛公司进行的育肥试验表明:肉牛育肥期缩短6个月,每头牛的育肥纯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一等牛肉的分割率增加15%。张掖肉牛育肥的试验表明:育肥期缩短8个月,屠宰率提高5%,多产肉55Kg,育肥效益增加1500元以上。在张掖华瑞公司,定西华佳公司和金昌金瑞公司等大型奶牛场的试验表明:奶牛产奶量平均提高1.5Kg,全贮消化率提高10%,黄贮消化率提高15%,损失减少5%。秸秆饲料化技术已经成为这些企业的常规技术和奶牛健康、高产养殖技术体系中重要技术推广应用。另外,经农户、养殖大户和企业反映,该项技术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推广成本低,增效明显,是一项提效增收的好技术。
三、加快甘肃省秸秆饲料化利用的对策与建议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省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大面积推广,玉米秸秆资源总量明显增加,为农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物质条件。但由于秸秆饲料化技术普及率低,综合利用程度仍然不高,以至出现了田间地头焚烧秸秆的现象,造成环境污染等诸多隐患。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推广“秸秆饲料化技术”等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模式,尽快将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带动我省种植业、养殖业、饲料加工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同步发展。
(一)加强组织协调。大力支持秸秆饲料化技术的转化推广应用工作,完善推广机制,加快形成秸秆资源高效利用的循环农业体系,支撑全省草食畜产业加快发展。建议各级政府成立相应的协调组织机构,统筹相关部门开展工作。省农大负责技术方案、操作规程的制定和现场实施指导,切实把秸秆饲料化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