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方法开题报告 篇一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方法对于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探讨教育方法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
首先,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教育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育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从教学手段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案例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问题解决式教学等。不同的教育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对学生学习成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优秀的教育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例如,启发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相反,不合适的教育方法可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选择教育方法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以及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
总之,教育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它对于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教育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并且应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核心目标。
教育方法开题报告 篇二
教育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它对于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从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师角色三个方面探讨教育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首先,教育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追求的学生学习成果。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不同的教育方法。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式教学可能是较为适合的教育方法;如果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那么讲授法和案例法可能更加合适。因此,教师在选择教育方法时应明确教学目标,并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合适的教育方法。
其次,教育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来确定。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育方法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合理选择。例如,对于喜欢自主学习的学生,可以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对于喜欢听讲和记忆的学生,可以采用讲授法和复述法等。因此,教师在选择教育方法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以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教育方法的选择还涉及到教师的角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他们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并进行有效的教学组织和指导。教师的教育方法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教育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应以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师角色为基础。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并进行有效的教学组织和指导,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育方法开题报告 篇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基于问题的学习一(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起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医学教育。在对当时哈佛医学院毕业生的一项抽测结果显示,医学院的传统教学与学生未来在工作场中所面临的真实情境和复杂问题之间联系并不紧密,因而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在此背景下,“基于问题的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发展,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Mc Marster大学创立PBL教学模式,尝试实施学生自学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其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逐渐被其它学院采纳和接受。80年代后,PBL模式在北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至1991年,美国70%的医学院已不同程度地采用PBL教学法;90年代后,欧洲部分医学院也开始进行PBL教学的试验,1994年,英国曼彻斯特医学院在14年级的教学中全面采用PBL模式。香港大学医学院于1997年开始实行此教学法,截至目前,此法教学已占该校全部医学教育的60%。此后,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开始采用这种模式,并且已经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逐渐推广到了中小学教育中,并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效果。在国外, 对于PBL模式有很多的相关研究,这些研究表明作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PBL教学模式确实是有效的学习模式,能够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authentic)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发展自主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的能力。PBL的突出之处在于:学习者作为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在应用知识的情境中,主动参与真实性的活动和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并在与小组其他成员的协商过程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在元认知水平上监视自己对知识的建构。
在我国,PBL模式在八十年代引入我国医学教育中,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率先将该方法用于教学中,此后,九江医学专科学校和陕西卫生干部进修学校和山西运城口腔学校也相继实行了PBL课程。九十年代开始,被我国教育研究工作者大量介绍国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并尝试探索如何将PBL引入到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之中。与此同时,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种能够体现新课改理念的、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PBL模式日益受到教育领域的青睐,并对把PBL教学模式运用到化学课程开发和教学中,已知的研究和实践表明,PBL所内含的教育理念与新一轮化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有很多共性,如《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化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敢于质疑,勤于思索,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关于与人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这与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强调“以问题为驱动力和以培养学习者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PBL模式理念上是吻合的。
目前,PBL在化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1.PBL与中学化学教材编制: PBL模式要求教材编制要尽可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真实的问题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置一系列有层次的问题,使学习活动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解决,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而逐步深化。
2.网络环境下的PBL与化学学习。通过创建一个基于网络的化学学习的平台、设计并实施了部分案例,试图探索出网络环境下PBL在化学学习中运用的一些经验和思路。
3.PBL在某个化学主题教学的实践研究。这类研究通过介绍研究者本人开发的某个化学主题的PBL案例,说明PBL实施的流程,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反思并提出部分改进建议。
4.PBL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这些研究的重点在于从在特定的教学目标下的PBL的教学应用,研究除了几个片断性的有化学学科的举例外,没有提供一个完整的化学PBL教学案例,并对其进行深入的反思。
由于国内外教育体系的差异,PBL在我国的实施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传统的课堂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在这里,学习时空固定、学习同伴固定、教学媒体单一,但是,实施PBL 过程往往需要大量的有质量的学习资源来支持学习者解决问题,这些资源不是传统课堂能完全提供的。另外,在传统课堂中,小组成员的思维同质性较高,学习小组总体思维层次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准,这也决定了最终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缺乏较高的创新层次。·传统课堂由于其先天不足,它更支持老师对学生单一的信息传输模式,这与PBL过程重视过程、重视学习的反馈与评价的特性不符,我们可以看出,创设新型的`课堂是设计与实施PBL化学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前提。由于现有的教学环境与PBL模式实施的教学环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我国基层中学的实施的可行性有待研究和思考,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将PBL应用于课堂,必须是在在理性思考之后,决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这些关于PBL教学的研究一方面肯定了PBL可能给学习者带来较传统教学模式更为积极的因素,有利于培养内在的自主的学习者和有效的合作者,另一方面,国内外教育体系的差异和PBL在我国实施的案例也无情地指出了在我们基础教育领域实施PBL所面临的挑战。正是由于当前PBL研究魅力与挑战并存,本研究的价值才有所体现。
研究意义
从理论方面看,PBL作为一种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在国外备受瞩目,而在我国的中小学还刚刚起步,本研究系统通过梳理PBL模式相关文献,以把握PBL理论基础,探讨PBL模式在化学学科中的实施;从实践方面看,化学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强调学生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思维的培养,但是现在的化学课堂教学主要是学习系统的知识,与问题的实际情景剥离,导致了学生惰性知识的产生,本研究在已有PBL理论与模型基础上,探索了PBL模式在化学课堂中有效实施,致力于学生问题解决思维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问题的提出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实际生活中有诸多的应用,可是,在中小学的化学教学中,我们看到,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只有很少一部分能适用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很多知识变成了仅用于解答题目的惰性知识,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我有很多困惑:怎样设计学生真正感兴趣的问题?怎样安排学生的学习过程?怎样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引导?怎样克服课堂教学时空的限制?学生的想法太“单一’’、太“肤浅刀怎么办?等等,对于我来说,PBL模式的化学教学设计是我解答自己这些疑惑的初步尝试。
研究假设
相较于传统的教学,在化学课堂上实施PBL教学设计,不仅能够让学习者掌握系统的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习者问题解决的实践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让学习者分享自己的分布性知识和经验,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协商,最终实现知识和身份的双重建构。
研究步骤
本次研究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在正式开始PBL教学设计实施之前,对化学学习主题“水与我们的身体健康”进行系统设计,其中包括学习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学习环境设计(包括问题情境、学习资源、认知工具的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和学习评价的设计,这个教学设计有别于传统化学课堂着重系统知识的学习,强调的是学习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自主能力的培养。
(二)、实施阶段
实施系统的PBL化学教学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以采取灵活的补救措施以改进实施效果,原有的设计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三)、反思总结阶段
对学课堂中的PBL化学教学设计实施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明确实施过程中的进步,同时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作为案例再设计的重要建议。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通过对国内外PBL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分析和归纳,获得对PBL理论基础、核心观念研究现状等方面的认识。
2.行动研究法:本研究依托现有的PBL教学设计框架,根据新型化学课堂学习环境的特点,实施PBL化学教学设计,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化学教学设计模型。
论文大纲
一、前言
二、“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的基本理论
(一)PBL的定义
(二)PBL的特征
(三)PBL基本流程
(四)PBL理论依据
(五)PBL的教学价值
(包括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情景认知和情景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化学课堂中的PBL教学设计
(一)经典的PBL教学设计理论模型介绍
(“迪克一凯里教学系统化设计”模型和“以问题为刺激的PBL方案”模型)
(二)化学课堂中的PBL教学设计整合模型
(1)学习者分析
(2).教学目标设计
(3)学习环境设计
(4)教学活动设计
(5)学习评价的设计
三、化学课堂中的PBL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
(一)化学课堂中PBL教学设计的实施
(1)学习准备阶段
(2)问题分析阶段
(3)学习成果制作和展示阶段
(4)学习评价阶段
(二)化学课堂中PBL教学设计的分析与讨论
(1)化学课堂实施PBL教学设计出现的的问题分析
(2)化学课堂实施PBL教学设计的影响因素
(3) 化学课堂实施PBL教学设计的建议
四、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1] 刘儒德.基于问题学习对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研究,2002(2):73-77.
[2] 刘晓艳,钟志贤.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研究[J].中小学电教,2003(9):10-13.
[3] 文林,欧阳津.基于问题解决原型建构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初探[J].化学教育,2012(11):21-24.
[4] 周忠信,陈庆,林艺雄,等.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8):72-74.
[5] 乔连全,高文.基于问题的抛锚式教学——中美案例的比较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52-160.
[6] 胡月明.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模式在原电池教学中的运用[J].化学教与学,2011(2):17+32.
[7] 裴新宁,沈睿.新范式教学设计的共同基础——解读《教学设计的国际观(第1册):理论·研究·模型》[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3):19-25.
[8] 祝俊风,闻虹,裴新宁.PBL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案例研究——以小学自然《噪声的危害与控制》为例[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2-25.
[9] 张廷刚.基于问题的支架式教学设计案例[J].技术物理教学,2009(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