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一
摘要: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情况,包括工作对象、工作方式、工作效果等方面。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相关数据和意见。研究发现,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工作在工作对象的确定、工作方式的创新以及工作效果的评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对工作对象的深入了解、推动工作方式的创新和完善工作效果的评估机制等。
一、引言
社会救助工作是街道办事处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居民福祉。然而,目前社会救助工作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查明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工作的相关数据和意见。共计走访了5个办事处,发放了100份问卷。
三、调研结果
1. 工作对象的确定
调研发现,街道办事处在确定工作对象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办事处只重视特定群体的救助,而忽视了其他需要帮助的群体。应该加强对工作对象的深入了解,确保救助工作的公平性和全面性。
2. 工作方式的创新
调研结果显示,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工作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发放物资和提供资金援助。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解决一些基本需求,但不能彻底解决贫困问题。我们建议街道办事处应该探索多种工作方式,如提供职业培训、开展公益项目等,帮助救助对象实现自我发展。
3. 工作效果的评估
调研发现,街道办事处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虽然一些办事处会定期进行工作总结,但缺乏定量的数据支撑。我们建议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和绩效考核,评估社会救助工作的效果,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四、改进建议
1. 加强对工作对象的深入了解,确保救助工作的公平性和全面性。
2. 探索多种工作方式,帮助救助对象实现自我发展。
3. 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评估社会救助工作的效果。
五、结论
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工作在工作对象的确定、工作方式的创新以及工作效果的评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加强对工作对象的了解、推动工作方式的创新和完善工作效果的评估机制,可以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效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稳定和居民福祉。
对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二
摘要: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工作的具体情况,包括工作对象、工作方式、工作效果等方面。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相关数据和意见。研究发现,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工作在工作对象的确定、工作方式的创新以及工作效果的评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对工作对象的深入了解、推动工作方式的创新和完善工作效果的评估机制等。
一、引言
社会救助工作是街道办事处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居民福祉。然而,目前社会救助工作在一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次调研旨在查明问题所在,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二、调研方法
我们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工作的相关数据和意见。共计走访了5个办事处,发放了100份问卷。
三、调研结果
1. 工作对象的确定
调研发现,街道办事处在确定工作对象时存在一定的问题。有些办事处只重视特定群体的救助,而忽视了其他需要帮助的群体。应该加强对工作对象的深入了解,确保救助工作的公平性和全面性。
2. 工作方式的创新
调研结果显示,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工作的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靠发放物资和提供资金援助。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解决一些基本需求,但不能彻底解决贫困问题。我们建议街道办事处应该探索多种工作方式,如提供职业培训、开展公益项目等,帮助救助对象实现自我发展。
3. 工作效果的评估
调研发现,街道办事处对社会救助工作的效果缺乏科学的评估机制。虽然一些办事处会定期进行工作总结,但缺乏定量的数据支撑。我们建议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通过数据分析和绩效考核,评估社会救助工作的效果,为改进工作提供依据。
四、改进建议
1. 加强对工作对象的深入了解,确保救助工作的公平性和全面性。
2. 探索多种工作方式,帮助救助对象实现自我发展。
3. 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评估社会救助工作的效果。
五、结论
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工作在工作对象的确定、工作方式的创新以及工作效果的评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加强对工作对象的了解、推动工作方式的创新和完善工作效果的评估机制,可以提高社会救助工作的效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稳定和居民福祉。
对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工作的调研报告 篇三
对街道办事处社会救助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
建立和完善我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合理调节收入分配,使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的需要,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功能,对维护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网络、物质技术等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体系,将推动社会救助资源的整合,提高社会救助供给能力和工作效率,作到应保尽保,应助尽助,实现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孤有所扶、残有所助、难有所帮、居有其屋的目标。按照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就此开展专题调研,调研情况如下:
一、我处社会救助工作现状
近几年来,我处认
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高度关注民生,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持力度,在社会救助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创新,去年全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月定季发、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的目标,共保障城镇低保3345户,7845人,年发放金额1090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29户45人,年发放金额9000多元,大病救助患者45人,发放救助款5万元,廉租住房补贴发放金额200多万元,救助家庭2000多户。同时,在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开展“情系灾区,爱心捐助”等社会捐助活动。我处已初步形成了以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助救助作支柱,慈善捐助和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社会救助框架,基本保障了我处居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医疗、住房等专项救助方面在创新探索中稳步推进。二、我处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不断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救济力度,我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但由于救助需求大,资金供给相对较少等原因,在救助工作开展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企业改制后的贫困人口增多。我处在**区是改制企业最多的办事处,2000年以来相继改制企业达100多家左右,由企业改制影响职工的身份改变,再加上年龄偏大又无就业特长,这几年来,我处的贫困人口与日俱增,为了确保社会稳定,体现党和国家对困难群众的关怀、关爱,社会救助工作日趋繁重。
2、城乡低保救助差别明显。当前农村低保户均补助35元/人·月,城市低保户均补助达113元/人·月,是农村低保的4倍左右,而今年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又因上级政策及资金配套等原因发展缓慢,形成了我处城市和农村社会救助工作的差别与不平衡。
3、开发救助任务艰巨。医疗、住房等专项救助工作开展较晚,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杯水车薪”的'情况,开发救助是“造血工程”,是救助工作的递进层次。目前,全处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企业改制的影响,城市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更显困难,再加上我处自然资源和发展资本严重不足,加上贫困群众自身素质不高,因此消除贫困的难度加大。
三、关注民生,建立与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议
1、完善城乡低保制度,提标扩面。针对目前低保标准低、面窄的问题,适当提标扩面,同时做好“分类施保、动态施保、应保尽保”工作,建立低保制度与促进就业工作的联动机制,制定并实施“渐退帮扶”政策,鼓励城市低保对象家庭中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人员积极就业与再就业,逐步改善其家庭生活状况。
2、健全医疗保障救助制度,积极争取城市大病医疗救助资金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引导居民群众企改的职工,参加专项救助和保障,从而实现面上保障、重点救助。
3、完善廉租住房制度
进一步努力争取对城市困难户住房的租房补贴政策,开辟房源,推进城镇租住房制度的开展,同时,积极主动至上级主管部门争取经济适用房指标,多解决一些辖区内无房困难居民,逐步让全处居民群众都有房可居。
四、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管理
1、建立结合居务公开、政务公开多形式开展监管,保证居民的知情权、参与监督权;
2、畅通救助工作体系的诉求渠道,落实严格惩戒措施,推动救助工作运行机制的自我完善。
3、加强执政能力,培养干部作风建设、职业道德操守建设,做到科学施救,规范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