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家园共育现状调查报告 篇一
近年来,随着家庭结构的改变和社会发展的进步,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理念逐渐被广泛接受和认同。为了了解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某市区多所幼儿园和家长进行了调查。
首先,我们调查了家长对幼儿园家园共育的认知程度。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对幼儿园家园共育有一定的了解,认为这是一种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模式。然而,也有部分家长对此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这是幼儿园将家长教育责任转嫁给他们的行为。
其次,我们了解了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实施情况。调查发现,大部分幼儿园都建立了家园联系机制,定期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促进家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此外,还有一些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方面进行了创新,如开设家长教育培训班、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等。然而,也有一些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方面存在欠缺,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导致家园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家长对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期望和建议。大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园家园共育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希望幼儿园能够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一些家长提出,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亲子活动、开展家长培训等方式,促进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另外,也有一些家长希望幼儿园能够提供更多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家长的角色。
综上所述,幼儿园家园共育在某市区的实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为了更好地推进幼儿园家园共育,我们建议幼儿园应进一步提高家园联系的频率和质量,加强家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家长的角色。只有家园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
幼儿园家园共育现状调查报告 篇二
幼儿园家园共育是一种有益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模式,旨在加强家园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支持与指导。在某市区多所幼儿园和家长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了幼儿园家园共育的一些亮点和问题。
首先,幼儿园家园共育在某市区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家长对幼儿园家园共育有一定的了解,并认为这是一种有助于孩子成长的教育模式。同时,幼儿园也在家园共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如建立家园联系机制、组织家长会等。这些举措有助于增强家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然而,幼儿园家园共育在某市区的实施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有部分家长对幼儿园家园共育存在一定的误解,认为幼儿园将家长教育责任转嫁给他们。其次,有些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方面存在欠缺,缺乏有效的沟通渠道和交流平台,导致家园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此外,一些家长也希望幼儿园能够提供更多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家长的角色。
为了进一步推进幼儿园家园共育,我们建议幼儿园应加强家园联系的频率和质量,定期组织家长会、家访等活动,促进家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时,也应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导,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家庭教育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家长的角色。只有家园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
幼儿园家园共育现状调查报告 篇三
幼儿园家园共育现状调查报告
幼儿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依赖幼儿园、家庭、社会的互相联系和配合。尽管许多幼儿园都意识到家园合作的必要性,但很难真正落到实处。研究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形式对xx镇中心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涉及xx名家长和xx名教师。调查结果令人喜忧参半。
从教师和家长层面看,他们的家园合作观念和他们的行为存在较大的差异。100%的教师和95%的家长认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要依靠家园配合,99%的教师认为家长有必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90%的教师认为家长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88%的教师认为家长有必要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70%的教师认为家长有能力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工作,但只有58%的教师愿意家长随时到班上观摩活动,只有23%的家长经常向园长或教师提各种建议或意见。尽管大多数教师都知道在幼儿离园时与家长交流的重要性,但实际上只有39%的家长认为自己每天都有机会与教师交谈,只有6%的`教师能在一学期内对全班幼儿进行家访。
一系列数据真实地呈现了家园合作的现状,由此引发了研究者的思考:教师、家长们的观念和行为之间为何存在差异?家园合作中,教师与家长分别扮演了何种角色,他们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通过两份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研究者得出以下结论,xx镇中心幼儿园家园共育有着以下特点。
一、由于地域限制,家长多为爷爷奶奶。由于幼儿园地处xx镇裕盛村内,幼儿多为附近村内幼儿。家中父母多外出打工,幼儿多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在家照顾幼儿。
二、园内教师与幼儿家长在家园共育中地位不平等。尽管大多数教师和家长都认同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但双方对分工责任的认识比较模糊。家长把“参与”仅仅看作是自己的义务而不是权利;教师则认为“家长参与”的作用主要是配合教师做好工作。不少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幼儿园,教育的事
主要由老师负责,我们家长就是打打杂,老师叫咱干啥咱就干啥,这就是最好的支持了”。有的家长则表示平时没有时间参与,无可奈何。有教师承认,“在观念上我们能接受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工作,但事实上我们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有的教师觉得家长一到幼儿园、一进班级,就像个监督员,让他们觉得很不自在。正是因为这样,教师和家长双方的合作和交流常常是单向的。在家园联系栏,不少教师只是把从书报杂志上摘抄的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张贴上去,把需要家长帮助幼儿准备的材料以及一周的教学计划告知家长。家长会也几乎是固定的“报告会”模式,由园长、教师宣讲,家长只是被动地接收,发言的机会很少。家长开放目的活动与形式也都由教师单方面决定,家长只需到时参加就行……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在家园合作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教师拔高了自己的地位,而家长放弃了自己的权利。三、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缺乏积极的互动 。教师和家长只有形成一致的合作目标,互相理解和认同对方的观念与行为,才能产生积极的互动。调查结果显示,92%的教师认为自己与家长的教育观念存在很大差异。在访谈中,教师也谈到“家长对幼儿园教育不太了解”“不懂幼儿教育的方法”“不能客观评价自己的孩子”,他们认为“工作中最大的困难是得不到家长的正确理解”。他们认为教师和家长教育观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部分家长重知识学习,轻习惯培养,不切实际地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的课程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面临两种选择,一是我行我素,以至于得不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二是放弃原则,迎合家长。很显然,这两种选择都是消极的。正确的做法是积极面对观念上的差异,把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列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做。
总之,目前家园共育存在着意识淡薄,在家园共育工作中教师的实践经验少,理论不能联系实际,尤其是不善于与家长沟通,缺乏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和方法等问题。但是幼儿园年轻教师多也有很大优势,他们反应快、适应能力强,各种观念转变快,具有上进心和创新精神,其发展空间大,随着不断地学习和生成长,家园共育会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