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一
校园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校园社会公德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为了了解当前我校师生的社会公德观念和行为表现,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虽然大部分师生在校园中表现出良好的社会公德,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和改进。
首先,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师生对于校园规章制度的遵守情况较好。他们尊重并遵守学校的规定,遵守纪律,不随意迟到早退,不私自离校,不擅自离开教室等。这表明了我校师生对规则和秩序的尊重和认同,是一个积极的方面。
其次,大部分师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良好的礼貌和尊重。他们对老师和同学都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态度,不携带手机上课,不打闹影响他人学习,不侮辱他人,不欺负弱小等。这表明了我校师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然而,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有部分学生对于校园环境的保护意识不强。他们在校园中乱扔垃圾,随意涂鸦,破坏校园设施等。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校园的整洁和美观,也损害了整个学校的形象。其次,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不尊重老师和同学的行为,例如上课玩手机,打闹扰乱课堂秩序等。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氛围。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首先,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可以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其次,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严格执行校园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在校园中的行为管理。同时,家长也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观念。
总结而言,校园社会公德是一个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问题。虽然调查显示大部分师生在校园社会公德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水平,但仍需引起重视和改进。只有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良好社会公德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校园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二
校园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校园社会公德是衡量一所学校文化品质和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了解我校师生在校园社会公德方面的表现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师生在校园社会公德方面表现出了积极和进步的一面,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改善。
首先,调查显示,大部分师生在校园中遵守纪律,尊重学校规章制度。他们不随意迟到早退,不擅自离校,不在教室内吃零食等。这表明了我校师生对规则和秩序的尊重和认同,是一个积极的方面。
其次,大部分师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良好的礼貌和尊重。他们对老师和同学都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态度,不侮辱他人,不欺负弱小等。这表明了我校师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然而,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部分学生对校园环境的保护意识较差。他们在校园中乱扔垃圾,随意涂鸦,破坏校园设施等。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校园的整洁和美观,也损害了整个学校的形象。其次,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不尊重老师和同学的行为,例如上课玩手机,打闹扰乱课堂秩序等。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氛围。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首先,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可以组织一些环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其次,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纪律教育,严格执行校园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在校园中的行为管理。同时,家长也应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公德观念。
总结而言,校园社会公德是一个需要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问题。虽然调查显示大部分师生在校园社会公德方面表现出了积极和进步的一面,但仍需引起关注和改善。只有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良好社会公德的学生,为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校园社会公德调查报告 篇三
社会公德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社会公德是指:反映阶级、民族或社会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会、一定国家特别提倡和实行的道德要求,甚至还以法律规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视和推行。狭义的社会公德是特指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它一般指影响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礼貌、清洁卫生以及其他影响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最广泛、最一般关系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尽管存在各种不同阶级的划分,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分工,但处于同一时代的同一社会环境里的全体社会成员,为了彼此的交往,为了维持社会的起码比活秩序,郡必须遵守为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简单生活规则。
社会公德是指在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维护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作为一名当今社会的在校大学生,我们是当代中国的优秀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21世纪振兴中华的主力军,这就要求我们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别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下,我们更应争当道德模范。
在思想道德中,社会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贴近我们生活实际的。它在第一时间体现一个人的素质涵养,同时
又无处不在地伴随我们每一天的生活。针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我们做了一次社会调查。
总体情况
调查显示,现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整体上比较强。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武东生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值得肯定的,与八九十年代相比,社会的进步在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9.2%的人对当代大学生的总体评价是“思想先进,有知识,有文化,但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认为当代大学生“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和社会实践报告能力强,有社会责任感。”这就表明,在公德认识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现得好。对基本的公德行为和范畴,他们都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但在具体表现的方面还有待提高,而且这种“知行脱节”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愈趋明显。
助人为乐
在社会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有需要他人帮助和关心的时候。因此,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倡导的助人为乐精神,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在公共生活领域的体现,也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助人为乐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我国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为善最乐”、“博施济众”等广为流传的格言。人有三乐:自得其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最快乐的事情,是博爱的表现,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殷切期盼。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将是一生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正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大学生应当“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力所能及地关心和帮助他人。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于社会公益活动有57.75%的人选择“经常参加”,有37.97%的人选择“没兴趣,出于任务,偶尔应付”,另外有4.28%的人选择“不参加”。参加公益活动是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良好表现,它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于不太喜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同学,社会也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与引导。
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同学很少接触社会,很少涉及世事纷争,也因此保存着那颗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们的一个关于无偿献血的个人访谈中,接受采访者回答每个问题都干脆利落,毫不犹豫。献血时她自主争先,她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当我们问到:“有人说献血很危险,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过吗?”她回答很干脆:“没有,没想过。我只觉得我自己身体很好,抽点血没关系,何况还有很多人挣扎在死亡边缘,正等着我们献血来抢救呢!”从我们的调查数据中也显示,对于无偿献血,有58.63%的同学积极参与,还有36.31%的同学想去,但没时间,只有10.06%的同学认为这是医院在挣钱,不去献。
文明礼貌
文明礼貌是社会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且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之处。比如:尊重师长,主动让座等。在我们的调查中,84.54%的被调查者在路上见到老师都会主动问好。这说明当代大学生对尊师重教的认知程度较高,且能付诸行动。而在公交车上见到老弱病残时只有49.47%的被调查者会积极让座,48.47%的人会视情况而定,偶尔让座。这说明广大大学生对让座这一行为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因为二者之和占了97.94%,但能始终如一,坚持将道德认知转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却只有半数。这说明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文明礼貌这一点上的素质还需提高一个新的档次。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也是社会公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们周边环境的日益改善,大学生逐渐意识到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根据调查了解,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有87.05%的同学会“找到垃圾箱后再丢”,有6.22%的人选择“随手丢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碍于面子,会“找个角落再丢”。在不破坏环境卫生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还做得不错,即能“独善其身”。然而对于真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环境保护时,我们大学生做得还远不够,即不能“兼济天下”。比如,当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只有5.73%的人会马上弄干净,而有80.21%的人想弄干净但最终没做,其余14.06%的人干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们发现现在的大学生爱面子,觉得那些俗规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个人做很别扭,所以在可以选择逃避的时候尽量逃避。对于以上这些现象,我们每一位有责任感的大学生都应该行动起来,不要以为是丢面子的事情,其实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没面子。21世纪需要的是“弯腰精神”,多弯一次腰就给世界多一份洁净。另外,对于校园盛行的“课桌文化”,我们应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在我们做任何事情前应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后果与影响,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遵纪守法
遵纪守法的实践是提高人们社会公德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中,人员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响,这就需要用纪律与法规来维持。大学生应当全面了解各项法律法规,熟知校纪校规,牢固法制观念,“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自觉遵守相关纪律和法规。然而,当代大学生遵纪守法状况并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考试作弊更是屡见不鲜。在我们关于考试舞弊的调查中,竟有93.2%的同学认为舞弊不足为怪,能够泰然处之。在2003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调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从未作弊的大学生的存在!这反映出的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道德问题,同时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规则意识不强。许多大学生过早的有了世故圆滑、投机取巧的意识。诚然,要改变这一现状不仅要靠社会的正确引导,更主要的还是大学生自己增强思想道德与法律意识,自觉自主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在这里,希望我们所有太原理工大现代科技学院的全体学生一起遵守社会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