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一
标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与原因分析
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在外打工,将孩子留在农村家中独自生活的儿童。这种现象在中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了很多问题和困扰。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在某农村地区选择了100名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和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来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教育情况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结果:
1. 50%的留守儿童表示他们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探望他们。
2. 60%的留守儿童没有得到足够的关爱和教育,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面临着很多困难。
3. 70%的留守儿童表示他们感到孤独和无助,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怀。
4. 80%的留守儿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原因分析:
1. 经济原因: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父母被迫外出打工以谋求更好的生活,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
2. 缺乏教育资源: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导致留守儿童无法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培养。
3. 家庭观念淡薄:一些农村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关注不够,容易忽视留守儿童的需求。
4.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孤独和缺乏关爱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令人担忧,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关怀。政府应加强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减少父母外出打工的需要。同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帮助。家庭和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二
标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影响与解决方案
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影响和寻找解决方案,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在某农村地区选择了100名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放问卷和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以及留守儿童问题对他们的影响。
调查结果:
1. 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长的关注和教育,他们的成绩普遍较差,学习动力不足。
2.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的孤独和缺乏关爱容易导致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3. 社会适应问题:留守儿童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环境之外,缺乏社交和交往的机会,导致他们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困难。
4. 家庭纽带问题:由于长期分离,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可能出现问题,家庭纽带变得薄弱。
解决方案:
1. 政府的责任: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支持,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减少父母外出打工的需要。同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帮助,以改善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
2. 学校的作用:学校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教育,提供心理健康辅导和社交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
3. 家庭的重视:家长应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和交流,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
4. 社会的参与:社会各界应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关爱,才能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未来。同时,我们应该深入思考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努力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和教育状况,为农村儿童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 篇三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报告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问题,我县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县,“留守儿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为此,县政协教科文卫委、宣教部门政协联络处,结合近年来我县政协开展“农村教育帮扶工程”的实践与思考,通过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等形式,就我县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截止今年6 月底,我县共有留守儿童24675 人,占学生总数的40% 。农村学校占70 %以上,如竹林湾教学点占100 % ,沙畈河小学占72 % ,石桥铺中学占78 % 。他们被父母、被学校
、被社会所“忽视”,心灵上缺少呵护、生活上缺少照应、行为上缺少管教、学习上缺少辅导、安全上缺少保障,残酷地输在“起跑线上”。留守儿童通常显现以下三个突出问题:(一)学习成绩较差。 留守儿童与其他同学相比,由于父母教育“鞭长莫及”, 隔代教育“力不从心”,在学校多数因成绩较差又受到老师的冷落,导致他们上课思想抛锚,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自觉性不强,学习兴趣减弱,于是出现逃学、旷课,甚至产生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中途辍学,外出务工。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初中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和在校表现都优秀的不到10 %,良好的不到30 %,学习和生活习惯较差且行为出现问题的儿童占30 %,在所有“问题儿童”中,留守儿童占80 %,农村中小学校70% 的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我县的调查情况比上述还要严重。
(二)行为习惯不良 。 突出表现在:一是沾染不良陋习。大多不讲个人卫生,不遵守校纪校规,缺乏礼貌待人常识,不少孩子沾染上抽烟、赌博、打架、酗酒、沉迷网吧、早恋等不良习性。二是心理发展异常。他们无法享受到正常的亲情关爱,生活中的烦恼无法向亲人倾诉,成长中的困惑无法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鼓励……久而久之,无助感、失落感和被遗弃感逐渐形成。在个性心理上表现异常,有的性格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有的脆弱、脾气暴躁、冲动易怒。三是人生志向模糊。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心存愧疚,父爱母爱失常,采取物质补偿表达自己的爱。这种爱的方式, 在儿童的心理逐渐形成“金钱万能”的价值观和“逍遥享乐”的人生观。
(三)安全状况堪忧。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管人多为隔代老人,年迈体弱,监护能力和精力不足,使学校、家庭的安全链不牢。孩子自我保护、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弱,因而极易成为被侵害的对象,诸如被拐卖、被性侵等现象并不罕见;交通事故、溺水身亡、打架致伤等事故时有发生;加之一些孩子受社会不良风气侵蚀,染上好斗滋事、小偷小摸等不良习性,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又成为影响社会秩序的隐患。
二、原因分析
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一)农村经济发展滞后。 留守儿童问题的凸显,从根本上讲是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向发达地区流动,以及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带来的结果。当今,农村尤其是边远山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拥有的生产资料严重不足,不得不抛家别子,通过外出务工,挣得劳务收入来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据调查,留守儿童父母双方外出的占48% ,单方外出的占52% ,从而使儿童不得不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
(二)家庭责任意识淡薄。 一个完整的家庭和“原始”的亲情是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需求。有的家长家庭教育意识淡薄。他们以为只要给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就行,缺乏对他们精神上的培养、引导与慰藉。有的监护人监管不力。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好,自身素质较低,监护能力不足,监护精力不够。有的父母过度依赖学校。他们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健康成长取决于老师,把“无限责任”推给了学校和老师。更有甚者,为怕孩子长大吃亏,给他们灌输暴力恐怖意识。我们调查中,有一位留守儿童的爷爷对孩子说:“老师再批评你,你就捅他两刀,小孩子杀人不犯法 。”第二天,孩子真的带了一把长刀到学校,幸亏被及时发现,没有造成危害。
(三)学校教育措施乏力。 一方面应试教育现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 学校的主要注意力仍然在书本知识的灌输上,“唯分数记英雄”,“唯升学论成败”,而轻视对学生的法律、道德、心理、生存和安全教育,甚至放松对成绩较差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由于财力保障的不足,教师师德的不平衡,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制约,少数教师甚至不顾忌留守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注意保护甚至伤害其自尊心,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大量农村学校很少召开家长会,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与互动几乎没有。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虽有要求,但多数流于形式,缺乏系统的管理、考核、评价机制,使留守儿童教育这个社会新出现的严峻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研究,缺乏系统可行的应对措施。
(四)儿童成长环境不优。 各级政府没有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摆上议事日程,既没有专门机构负责,也没有研究出台对策措施。关心下一代工作组织网络不健全,覆盖率低,村“两委”关爱工作基本没有启动。同时,由于监护体系的缺失,使留守儿童与社会的不良风气、不良信息缺乏防护隔离,更容易受到直接侵蚀,使他们幼嫩的心灵和心理被任意扭曲。一些娱乐场所缺乏有效监管,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性、诱惑性极强的、不健康的信息,让缺少监护引导的留守儿童无法选择地接受吸收,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健康养成。农闲时节,农村“带彩”玩牌风盛行,许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也参与其中,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三、几点建议
当前,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课题,既涉及千家万户的幸福、儿童未来、家庭未来,又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是一项关系社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教育方面,留守儿童所处的环境令人触目惊心。因此,引起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深入重视已刻不容缓。为此,我们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