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家庭收入的增加,中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为了了解中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总结。
首先,我们调查了中学生的零花钱来源。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学生的零花钱主要来自家长给予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零用钱。还有一些中学生通过做家务、辅导其他同学等方式来赚取零花钱。此外,一小部分中学生还通过兼职工作来获得额外的收入。
接着,我们调查了中学生的消费方式。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消费方式主要集中在购买食品和饮料、购买文具和学习用品、购买衣物和鞋子以及购买电子产品等方面。其中,购买食品和饮料是中学生最常见的消费方式,占据了他们消费支出的相当大比例。此外,中学生还会花费一部分零花钱在娱乐活动上,如看电影、打游戏等。
然后,我们调查了中学生的消费偏好。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对品牌和质量有一定的追求。在购买食品和饮料时,他们更倾向于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在购买衣物和鞋子时,他们也更偏好购买有品牌的产品。此外,中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消费也比较高,他们追求功能强大、品质好的产品。
最后,我们调查了中学生的理财意识。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的理财意识相对较低。大部分中学生在花费零花钱时没有明确的预算和计划,较少有积蓄的习惯。此外,一些中学生还存在盲目消费的情况,对于一些不必要的物品进行了浪费。
综上所述,中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主要受到家庭经济状况和个人喜好的影响。他们的消费方式主要集中在购买食品和饮料、购买文具和学习用品、购买衣物和鞋子以及购买电子产品等方面。在消费时,中学生对品牌和质量有一定的追求。然而,中学生的理财意识相对较低,需要加强理财教育,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中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二
调查背景:为了了解中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我们针对某中学的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并收回了180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
1. 零花钱来源:家长给予的定期或不定期的零用钱是中学生的主要零花钱来源,占比达到70%;有近20%的中学生通过做家务、辅导其他同学等方式赚取零花钱;还有10%的中学生通过兼职工作赚取额外收入。
2. 消费方式:中学生的消费方式主要集中在购买食品和饮料(30%)、购买文具和学习用品(25%)、购买衣物和鞋子(20%)以及购买电子产品(15%)等方面。此外,还有5%的中学生将零花钱用于娱乐活动。
3. 消费偏好:中学生对品牌和质量有一定的追求。在购买食品和饮料时,有超过60%的中学生更倾向于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在购买衣物和鞋子时,有50%的中学生更偏好购买有品牌的产品。
4. 理财意识:中学生的理财意识相对较低。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中学生在花费零花钱时没有明确的预算和计划,仅有40%的中学生有积蓄的习惯。此外,还有一些中学生存在盲目消费的情况,对于一些不必要的物品进行了浪费。
结论:中学生的日常消费情况主要受到家庭经济状况和个人喜好的影响。他们的消费方式主要集中在购买食品和饮料、购买文具和学习用品、购买衣物和鞋子以及购买电子产品等方面。在消费时,中学生对品牌和质量有一定的追求。然而,中学生的理财意识相对较低,需要加强理财教育,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中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三
关于中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调查报告
【研究课题】
中学生日常消费情况
【调查方式】
发放调查问卷、与中学生当面交谈、网上了解。
【调查分工】
张奕羽:出调查问卷、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马成琳:实地调查、打印调查报告 邬一平:实地调查,协助撰写 曹豪威:实地调查、统计汇总
【调查时间】
20XX年7月5日、7月20日
【调查地点】
新华书店天一店、中山店
【调查原因】
中学生目前还属于无收入阶层,但却已经在部分地区成为消费领域的强势群体。由于中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以及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所以正确引导中学生消费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我们利用暑期开展了中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调查,试图了解中学生的消费观念,探讨其中潜藏着的相关问题。希望能通过本文的调查与分析,为中学生们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与帮助。
【调查说明】
受时间、精力的限制以及出于对安全的考虑,我们通过随机走访的形式对市内60名中学生与10位中学生的家长进行了调查访问。访问形式以调查问卷与交谈为主。发放调查问卷共70份,均有效。
【调查情况及资料整理】
1.消费前
在对每月零花钱来源的调查中,大多数中学生零花钱都来自于父母,达56人,占93%;来自于其他亲属的有4人,占7%;没有靠劳动(做家务)得到零花钱的中学生。
在对零花钱额度的调查中,超过一半的中学生的零花钱是需要时向家人要的,达32人,占53%;将近一半的中学生的零花钱为每月固定,有28人,占47%;同样,没有中学生是靠劳动(做家务)得到酬劳的。
在是否为零用钱作系统计划的调查中,一定作计划的只有7人,占12%;超过一半的中学生偶尔作计划,达32人,占53%;从不作计划的有20人,占33%;作过但未实施的仅有1人,占2%。
2.消费过程中
在对消费心态的调查中,认为必要才买的中学生有14人,占23%;选择合适就买的达29人,占48%;怀有从众心理的有16人,占27%;怀有求异心理的仅1人,占2%。
在对消费内容的调查(可多选)中,买文具的有35人,占58%;买零食的有36人,占60%;买书的有31人,占52%,用于娱乐的有5人,占8%。
3.消费后
在每月是否有结余的调查中,大部分中学生选择有,达46人,占77%;只有14人选择没有,占23%。
在每月消费金额的调查中,消费100元以下的最多,有26人,占43%;消费100到200元的其次,有21人,占35%;消费200到300元的有9人,占15%;消费300元以上的只有4人,占7%。
4.消费理念
消费理念是否受父母影响
在消费理念是否受父母影响的调查中,选择是的有32人,占53%;选择否的有28人,占47%。
5.关于家长
在是否关心子女消费情况的调查中,家长们选择关心的达8人,占80%;选择很少过问的有1人,占10%;选择不过问的也有1人,占10%。
在关于子女的零花钱来源的调查中,选每月规定的有5人,占50%;是他(她)要就给的也是
5人,占50%;选择做家务付酬的没有人。在有没有教育子女如何消费的调查中,选择有的达9人,占90%;选择没有的仅1人,占10%。
【问题与分析】
1.中学生在零花钱的来源上体现随意性。一是绝大部分中学生的零花钱来源于父母,而且为数不少的同学在有需要时可随时向家人要;二是零花钱数额比较巨大,超过半数的中学生每月零花钱在100元以上,有的还甚至超过了300元;三是没有中学生以做家务付酬的方式得到零花钱。我们认为上述现象的产生和当前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和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密切相关。
2.中学生在零用钱的使用上缺少计划性。调查显示,中学生在消费前一般都不作计划,有23%的中学生没有结余,在实际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很多中学生在填写消费金额时态度有一些迟疑。我们认为消费经验也是一种自理能力,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对个人的长远发展非常重要,在平时就应该计划每月消费数目与项目,建立合理的消费开支预算,及时总结自己的消费状况。
3.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反映出较强的可塑性。较普遍的心态是遇到合适就买,或认为有必要的时候才会买,但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从中可以看出处于成长期的.中学生正是各种理念的定型期,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在消费问题上也是如此。
4.中学生的消费内容呈现多样性。平时的消费内容以买零食居多,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用于购买文具和书籍,用于娱乐上的消费为最少。这个结果比较符合学生的本性,说明中学生的消费内容还是比较健康的。
5.学生和家长之间对消费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性。一半左右的中学生认为消费理念受到父母的影响,说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起到了一定作用。相比有八成的家长表示平时关心或者教育子女消费,说明家长对子女消费问题的关注度较大。在中学生消费观的形成期,除了家庭教育,中学生作为思维活跃的新生代,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都将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结语】
中学生日常消费看似小问题,实则蕴含大道理。摩根财团的创始人摩根曾规定,孩子的零花钱必须通过干家务获得,以此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的艰辛。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引导学生正确消费有益于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价值观,是学校和家庭面临的教育课题,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