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迷糊糊的腊八节作文 篇一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腊月初八举行。每年的腊八节,我总是迷迷糊糊地度过,仿佛时间停滞了一般。
一大早,我还在梦乡中徘徊,被妈妈的声音吵醒。她拿来一碗热腊八粥,递给我,笑着说:“快点起床,今天是腊八节,要吃腊八粥哦。”我迷迷糊糊地接过碗,感受到了满满的温暖。腊八粥是用糯米、红枣、花生等材料熬制而成的,吃起来又甜又糯,非常美味。我一边吃着腊八粥,一边听妈妈讲述腊八节的传说故事。据说,腊八节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成道而设立的,因此在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寺庙里香火鼎盛,信众们络绎不绝。
吃完早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出门,参加腊八节的庙会。庙会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街头巷尾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摊,有卖玩具的,有卖小吃的,还有卖纪念品的。我被五颜六色的玩具吸引住了,一直忍不住向爸爸妈妈要。爸爸妈妈也知道我喜欢这些玩具,于是答应给我买几个。我高兴地拿着新买的玩具,不停地玩弄,仿佛忘记了时间。
天色渐晚,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家里。尽管庙会上人山人海,但我却迷迷糊糊地度过了一天。腊八节虽然只是一天,但对我来说,却是一个充满温暖和快乐的日子。
迷迷糊糊的腊八节作文 篇二
腊八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到这个节日,我总会迷迷糊糊地度过,仿佛时间在这一天特别慢。
清晨,我被妈妈的声音吵醒。她拿来一碗热腊八粥,递给我,笑着说:“今天是腊八节,吃点腊八粥暖暖身子吧。”我迷迷糊糊地接过碗,感受到了满满的温暖。腊八粥是用糯米、红枣、花生等材料熬制而成的,吃起来又甜又糯,非常美味。我一边享用着腊八粥,一边听妈妈讲述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据说,腊八节是为了纪念释迦牟尼成道而设立的,因此在这一天,很多地方都会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信众们通宵念经,祈求平安和健康。
吃完早饭,我和家人一起出门,参加腊八节的庙会。庙会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摊位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住了我的目光,我不停地在各个摊位间穿梭,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买了一些小吃,品尝了各种美食,还尝试着参加了一些游戏,感受到了节日的快乐氛围。
傍晚时分,我和家人一起回到家里。虽然庙会上人山人海,但我却迷迷糊糊地度过了整个腊八节。这一天虽然很短暂,但却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腊八节是一个充满温暖和快乐的节日,让我感受到了家人的关爱和节日的氛围。
迷迷糊糊的腊八节作文 篇三
腊八节本应快快乐乐的,而我的腊八节却是迷迷糊糊。
腊八节是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
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
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
史前时
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
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
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
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
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
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
腊八节一般要吃腊八粥。
腊八粥的主要原料为谷类,有粳米、糯米和薏米。
粳米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成分,具有补中益气、养脾胃、和五脏、除烦止渴、益精等功用。
糯米具有温脾益气的作用,适于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对于虚寒泄利、虚烦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薏米具有健脾、补肺、清热、渗湿的功能,经常食用对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
富含膳食纤维的薏米有预防高血脂、高血压、中风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我的腊八节,什么也没做,相反我却是复习复习再复习。
迷迷糊糊的过了一天。
没办法,在我父母的眼里,学习第一,节日第二。
唉……
腊八节的习俗【2】
腊八节,在民间这一天有着许多的习俗。
祭祀
关于腊祭,古书多有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
村人并击细鼓,戴胡头,及作金刚力土以逐疫”。
先秦的腊祭日在冬至后第三个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渐固定在腊月初八。
到了唐宋,此节又被蒙上神佛色彩。
这项活动来源于古代的傩(古代驱鬼避疫的仪式)。
史前时代的医疗方法之一即驱鬼治疾。
作为巫术活动的腊月击鼓驱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区仍有留存。
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灵、欢庆丰收和驱疫禳灾,而成为腊八节的主旋律。
其节俗主要是熬煮、赠送、品尝腊八粥,并举行庆丰家实。
同时许多人家自此拉开春节的序慕,忙于杀年猪、打豆腐、胶制风鱼腊肉,采购年货,“年”的气氛逐渐浓厚。
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
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
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
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从此佛门定此日为“佛成道日”,诵经纪念,相沿成节。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
最早开始于宋代。
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
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其中以北京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
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
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
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
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
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
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
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
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
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
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
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
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节里的“腊八猫”【3】
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又到了,今天中午,妈妈拎着一大袋东西回家,刚走进家门,便兴致勃勃地说:“今天晚饭,我们就喝腊八粥!”我和爸爸一听,饿狼扑食般地跑到袋子旁看看里面有什么,结果把妈妈吓了一跳。
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可是我的好奇心却把我带到了厨房,来看看腊八粥是怎么做的,只见妈妈先把不易煮烂的米和豆类下锅,等到豆软汤红的时候,再把果仁下锅,并用勺子不断搅动……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浓浓的香味开始从锅沿四溢,并飘到了我的鼻子里。
“喝粥了!”我迫不及待地端起把香喷喷的腊八粥,闻一下就垂涎三尺,再轻轻抿一口,黏黏的、稠稠的、还有点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我一边喝一边举起大拇指念叨着:“好喝,好喝,真好喝!还是妈妈厨艺高!”爸爸又突然说:“笨蛋!哪有人能比过你厨艺啊!”妈妈笑了。
很快,一碗粥喝完了,我用小舌头舔着粥碗,心想:可不能浪费呀!“扑通”一声,原来是我一不小心变成了“腊八猫”(因为我全嘴都染上了腊八粥),有一阵笑声响起……
看来腊八节的趣事真是大浪推小浪,一浪接一浪啊!
同学们,这天(腊八节)你们有没有变成“腊八猫”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