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总结 篇一
在高考语文阅读中,如何正确地回答问题是考生们关注的重点。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总结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首先,正确理解题目。在阅读理解题中,往往会有一些细节性问题,而有些考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只关注文章的主要内容,忽略了细节。因此,考生需要在阅读时注意细节,并且在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审题,确保自己理解准确。同时,在阅读时还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题意。
其次,合理利用划线标记。在语文阅读中,有些考生喜欢通过划线标记的方式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的内容。划线标记可以是对关键词、重要句子或者是作者观点的标记,这种方式有助于考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更加准确地找到相关的信息。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划线标记只是辅助工具,并不能代替对文章的真正理解。因此,在使用划线标记时要注意适度,不要过度依赖。
最后,灵活运用排除法。在阅读理解题中,有些选项是明显错误的,考生可以通过排除这些选项来更好地选择正确答案。有时候,即使选项中没有明显错误的选项,但是通过排除法也能够缩小答案的范围,提高选对的概率。因此,考生需要在回答问题时善于运用排除法,这样能够更加高效地选择正确答案。
总之,在高考语文阅读答题中,正确理解题目、合理利用划线标记和灵活运用排除法是考生们需要掌握的技巧。通过这些技巧的运用,考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准确回答问题。希望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能够注意这些技巧,并加以运用,取得好的成绩。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总结 篇二
高考语文阅读是考生们备考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将从三个方面总结一些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首先,注意题目的类型。在高考语文阅读中,题目的类型多种多样,例如主旨题、细节题、推理题等等。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熟悉这些题目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这样在答题时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同时,要注意题目的命题角度,有些题目可能会有一些隐晦的提示,考生需要仔细观察和思考,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其次,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高考语文阅读题的篇幅通常较长,考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阅读并理解文章的内容。因此,考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训练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在阅读时,可以尝试跳读法、略读法等技巧,从而更快地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
最后,注重细节的把握和分析。在高考语文阅读中,细节往往是解题的关键。考生需要在阅读过程中仔细观察文章的细节,注意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意图等等。同时,要注意细节信息之间的联系和分析,这样才能更准确地回答问题。
总之,高考语文阅读答题需要考生们具备一定的技巧。通过注意题目的类型、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以及注重细节的把握和分析,考生们能够更好地应对阅读答题。希望广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能够充分掌握这些技巧,并取得好的成绩。
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总结 篇三
【#高三# 导语】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比重加大,分值提高,位置提前,对考生的影响很大,所以我们要掌握好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高考语文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一、理解句子的含义谈谈自己读句子的体会——字面+中心+生活所谓“字面+中心+生活实际”指的是,先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解释句中的关键词语,连词成句;联系文章前后的内容来解释句子,联系文章中心来理解句意,最后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谈感受,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者说明一个道理,希望与我们达到共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来谈体会。
二、理解文章中心的方法
1、写人是为了表达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自己读文章的时候用几个词语通俗的表达一下,提醒自己这几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忘记写。
2、写景的文章多半是表达自己的情感,
对祖国,对家乡……的爱或者怀念。3、写事情的文章,主要表达的目的是情理,自己读时要多想几点,尽量考虑周全,从文章中不同的人物身上找情理,站在不同的人物角度思考问题。
4、诗歌阅读多半抒情,自己看看作者是向谁抒情,根据不同的对象抒发什么样的情感,表达要清楚。
5、说明的阅读多半是提醒我们该怎么做,日后要注意什么,要考虑多一些。
6、寓言、童话多半是说明一个道理,一定藏在文中,自己要好好领悟。
三、回答问答题的方法
1、回答“为什么”的题型:
写清楚因为……所以……,这是答题的习惯。因为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文章内容,二是文章中心,每一方面至少都要考虑两点以上,或者记住文中有几个人物就从每个人物身上找要点。
2、回答“从哪里看出来……”的题型:
首先找到问答中的关键词语,要就是“抓手”,然后在文中中间勾画出来,再在这个关键词语的前后找语句回答,跟着记住一定要先把语句抄下来,最后写自己的理解。
四、概括段意(内容)的方法
1、组合法:将每一段(层)的意思叠加起来,就是这一段的意思。用谁干什么的语句来表达。
2、摘抄法:找到这一段的中心句,一般是总起句或者总结句来概括段意。
3、拓展法:文章中心句可以帮助你进行概括段意,找到每一段的中心词和文章的中心词挂钩,用拓展法来概括即可。
五、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瞻前顾后
所谓“瞻前顾后”具体是指联系文章前后文的句子明确词义,在具体语境中揣摩词义的变化,用自己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
其实解释词语的方法有很多,找近、反义词;抓住关键词解释等,在基础部分复习时大家一定会注意的。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环境类题型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重点考查自然环境描写。
具体考查内容有:1.环境描写的作用(意图)。2.环境描写的特点。3.环境描写的手法。4.环境描写的寓意。5.环境描写的赏析。通常以下列两种方式出现,一是描写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描写的环境特点和作用相结合。重点是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作用(意图)题
环境描写的作用,总体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环境本身: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②暗示社会环境;③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2.人物方面:①烘托心情;②表现身份、地位、性格等;③暗示命运。
3.情节方面:①暗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②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铺垫或制造悬念;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4.主题方面:①表达、寄托、暗示、揭示主题;②丰富、深化主旨。
答题常用术语:
1.社会环境的作用:(1)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2)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3)揭示社会关系;(4)交待人物身份,表现(影响、决定)人物性格;(5)提示社会本质,提示主题。
2.自然环境的作用:(1)突出季节特征;(2)表现地域风光;(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4)渲染、营造、烘托氛围或气氛;(5)增加或缓和紧张的氛围;(6)奠定感情基调;(7)反映、暗示社会环境;(8)换转或展开情节,推动情节发展;(9)为情节发展作铺垫;(10)前后多次描写,成为行文线索;(11)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12)烘托、映衬人物形象;(13)表现人物心理、性格;(14)暗示人物心理转变;(15)象征、暗示人物命运;(16)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17)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18)丰富、深化主旨;(19)设置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
高考语文阅读题评析
就今年名著阅读试题来看,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其一,所占的比重较大,是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第24题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分值为3分;第25题采用主观题(微写作)的形式,分值为10分。总分值为13分,占整卷分值的近9%。显然,这样的比重会对教学实践中经典阅读的开展产生较大的推动力。
其二,尊重学生学习的实际,体现了选择性和开放性。今年《考试说明》所明确的考查的范围为《红楼梦》《红岩》《呐喊》《边城》《老人与海》《平凡的世界》,就实际情况来看,要求学生读完所有的作品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今年的名著阅读题考虑到了教学实际,比如第25题不仅有三道题可以选择,更重要的是这几道题涵盖了6本书,为没有全部读完这6本书的学生提供了选择的空间。
其三,考查体现出层次性。要求学生在整体把握名著内容之后能较深入地理解作品和有自己的感悟,在此基础上还倡导学生有个性化的体验和思考。整体把握、理解、感悟、个性化体验和思考就体现了考查层次的丰富。比如微写作第③题,考查的是人物,但切入点很巧妙。这道题需要学生对所选人物的经历、性格等有真正的理解感悟,但在对雕像的设计上则完全可以有个性化的思考,为学生展现自我提供了机会。
其四,强调名著阅读与“读”“写”的结合。比如第24题和第25题的第①小题与散文阅读结合,即将名著阅读与散文阅读勾连起来;而第25题为微写作题,即将名著阅读与写作勾连起来。这样的结合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深入思考,也有利于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五,立足于引导教学实践中名著阅读健康、有效的开展。今年的名著题倡导学生真读名著、读整本的名著、有体验和思考地读名著,而不是死记硬背作品中的某些细节,或者只读一些缩写本或名著梗概之类。从试题呈现来看,第24题立足于“环境”,第25题第①题立足于“情节”,第25题的②③题都立足于“人物”;很显然,环境、情节、人物是名著的基本要素;更关键的是,试题对这三个要素的考查没有要求死记硬背若干细节,而是着眼于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整体了解,进而考查学生在整体了解基础上的感悟和思考。因此,命题的立意在于引导学生真正阅读和享受名著,在于倡导将经典名著变成丰富的学习资源;而不是把经典名著琐碎化、功利化、试题化,防止将经典名著变成新的应试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