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时间:2011-09-09 09:29: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一

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为我们打下了数学学习的基础。下面是我对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数的认识

在二年级数学学习的开始,我们首先学习了数的认识。我们学会了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掌握了从1数到100的基本技巧。我们还学会了比较大小,如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以及用符号>、<、=表示。

二、数的拆分与组成

在数的拆分与组成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将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或更多个数的和,以及将两个或更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数。我们通过拆分与组成的练习,提高了我们的计算能力。

三、整数的加减法

在整数的加减法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用竖式计算整数的加减法。我们通过练习,提高了我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我们还学会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四、长度的比较

在长度的比较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用直尺、尺子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比较。我们还学会了用“长”、“短”、“相等”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长度。

五、时间的认识

在时间的认识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以及它们的运动规律。我们学会了读取钟表上的时间,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六、形状的认识

在形状的认识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我们学会了描述和比较形状的特征,如边长、角度等。

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通过观察和实际调查收集数据,并用图表的形式进行整理和展示。我们学会了读取和理解图表中的信息。

总结起来,二年级的数学学习内容涵盖了数的认识、数的拆分与组成、整数的加减法、长度的比较、时间的认识、形状的认识以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这些知识点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二

在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我们掌握了许多重要的数学知识点。下面是我对二年级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一、数的认识

我们从数的认识开始学习数学。我们学会了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掌握了从1数到100的技巧。我们还学会了比较大小,如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并能用符号>、<、=表示。

二、数的拆分和组成

在数的拆分和组成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将一个数拆分成两个或更多个数的和,以及将两个或更多个数相加得到一个数。通过练习,我们提高了我们的计算能力。

三、整数的加减法

在整数的加减法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用竖式计算整数的加减法。我们通过练习,提高了我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我们还学会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等。

四、长度的比较

在长度的比较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用直尺、尺子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比较。我们还学会了用“长”、“短”、“相等”等词语来描述物体的长度。

五、时间的认识

在时间的认识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认识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以及它们的运动规律。我们学会了读取钟表上的时间,并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六、形状的认识

在形状的认识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如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我们学会了描述和比较形状的特征,如边长、角度等。

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通过观察和实际调查收集数据,并用图表的形式进行整理和展示。我们学会了读取和理解图表中的信息。

通过二年级的数学学习,我们掌握了数的认识、数的拆分和组成、整数的加减法、长度的比较、时间的认识、形状的认识以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培养了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三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一棵小树苗高1(米)

  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

  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

  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两位数加两位数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两位数减两位数

  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1、连加、连减

  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

  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先通过关键句分析,“比”字前面是大数还是小数,“比”字后面是大数还是小数,问题里面要求大数还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4、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

  ①…….和……一共…….?

  ②……比……..多多少/几……?

  ③……比……..少多少/几……?

  第三单元元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初步认识

  (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2)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2、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的判断方法: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2)画直角的方法:①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一条直线②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③再从这点出发沿着三角尺上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④最后标出直角标志。

  (3)比直角小的是锐角,比直角大的是钝角:锐角<直角<钝角。

  (4)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

  (5)每个三角尺上都有1个直角,两个锐角。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四

  乘除法的意义意义:

  乘法:知道“求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熟知乘法的含义:几个几是多少、几的几倍是多少。

  除法:理解除法的含义(平均分、包含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能看图意列算式,并描述相应的算式的含义。

  (图意不够明确时,应该用单位名称表示)

  能运用“倍”来描述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熟知算式中各数名称“因数”和“积”;被除数”、“除数”和“商”等。

  乘除法的计算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熟练计算表内乘法和除法。

  了解乘法口诀的推算方法,知道2、4、8,3、6、9之间的乘法关系。

  能发现乘法表中算式的排列规律,并填写。

  能够熟练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同时要知道有余数除法中被除数的计算方法。

  会用计算关于加减乘除的两步计算式题。(递等式不要求)

  能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计算。

  乘除法的应用(对应意义)能够运用一步计算的乘除法算式解决生活中较为简单的问题。

  求几个几是多少?

  求几的几倍是多少?

  求平均分的结果。

  求包含分的结果。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有余数的除法

  (加减法应用题)

  角和直角的认识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够借助工具判断直角。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以、顶点及其数量和特征。

  能够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知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能够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知道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经历从立体到平面的过程,体验“立体”与“平面”的区别和联系。

  总结:小学二年级数学数学知识点归纳就为大家介绍完了,小朋友们,你们记住多少知识呢?如果忘记了的话,赶快点击浏览本文复习一下吧!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五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 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

  5、线段

  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 练习本宽13(厘米) 铅笔长17(厘米)

  黑板长2(米) 图钉长1(厘米) 一张床长2(米)

  一口井深3(米) 学校进行100(米)赛跑 教学楼高25(米)

  宝宝身高80(厘米) 跳绳长2(米) 一棵树高3(米)

  一把钥匙长5(厘米) 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 讲台高90(厘米)

  门高2(米) 教室长12(米) 筷子长20(厘米)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篇六

  一、学习目标:

  1.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3.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4.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5.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6.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

  二、学习难点:

  1.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3.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4.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5.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6.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进行计算。

  三、知识点概括总结:

  1.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2.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3.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4.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5.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6.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7.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