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职称论文范文 篇一
Title: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Proficiency in the Workplace
Introduction:
English proficiency has become a crucial skill in today's globalized workplace. As businesses expand their operations internationally and collaborate with partn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ability 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in English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factor in professional succes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proficiency in the workplace and discuss the benefits it brings to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Body:
1. Enhancing Communication:
English proficiency facilitates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mong colleagues, clients, and stakeholders from diverse cultural backgrounds. It enables individuals to express their thoughts clearly, understand instructions, and engage in discussions and negotiations. Strong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English contribute to a more productive and harmonious work environment.
2. Expanding Job Opportunities:
Proficiency in English opens up a wide range of job opportunities both 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It allows individuals to work for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participate in international projects, and seek employment in countries where English is the primary language. English proficiency is often a requirement for managerial and leadership positions, offering individuals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job market.
3. Building 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s:
English proficiency facilitates the building of 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s with clients and business partner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It fosters trust and credibility, as individuals demonstrate their ability to communicate fluently and effectively. Strong 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s can lead to increased business opportunities and collaborations, contributing to organizational growth and success.
4. Access to Knowledge and Resources:
English is the language of global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Proficiency in English allows individuals to access a vast array of resources, including academic journals, research papers, and industry reports. It enables professionals to stay updated with the latest developments in their field, enhancing their expertise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Conclusion:
In today's interconnected world, English proficiency is not just a desirable skill but a necessity for professional success. It enables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expands job opportunities, facilitates the building of 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s, and grants access to a wealth of knowledge and resources.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should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invest in languag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to thrive in the globalized workplace.
英语职称论文范文 篇二
Title: The Rol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Introductio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I) has gain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due to its impact on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As organizations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soft skills in leadership roles, EI has emerged as a crucial factor in determining leaders' succes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and discuss its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Body:
1.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Emotions: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leaders posses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ir emotions and those of others. They can effectively recognize and manage their own emotions, as well as empathize with the emotions of their team members. This ability allows leaders to create a positive work environment, build trust, and effectively address conflicts and challenges.
2. Building Strong Relationships:
Leaders with hig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xcel in building strong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team members. They are approachable, supportive, and understanding, which fosters a sense of belonging and motivates individuals to perform at their best. By demonstrating empathy and emotional support,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leaders create a positive and inclusive workplace culture.
3. Adaptability and Resilience:
Leaders face numerous challenges and uncertainties in the workplace. Those with hig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xhibit adaptability and resilience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They can effectively navigate change, handle stress, and inspire their team members to overcome obstacles.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leaders have the ability to maintain composure and make rational decisions even in high-pressure situations.
4. Inspiring and Motivating Others:
Leaders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spire and motivate their team members to achieve their full potential. They have the ability to connect with individuals on an emotional level, understand thei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nd provide tailored support and guidance. By creating a supportive and motivating work environment,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leaders enhance employee engagement and productivity.
Conclusio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lays a vital role in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Leaders who possess hig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can understand and manage emotions effectively, build strong relationships, exhibit adaptability and resilience, and inspire and motivate others. Organizations should prioritize the development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their leaders through training and coaching programs. By doing so, they can foster a positive work environment, enhance employee 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 and ultimately achieve organizational success.
英语职称论文范文 篇三
浅谈高中英语
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笔记记满一大本,成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这种教学形式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在课堂上,教师容易偏重讲授英语语言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训练,这样极易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使不少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制约了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及发展,这些已很不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课堂教学亟需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学模式──合作学习。
一堂课时间虽短,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微观教学过程。
就提高一堂英语课的教学效率而言,也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我觉得下列几点尤需注意。
1.教学方式人文化
人文化,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们所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随着英语课程新标准的提出,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开始重视教学重心这个问题。
他们逐渐地将教学英语的重心转移到学生们的身上,关注学生们学习英语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帮助他们慢慢地解决问题,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水平。
我知道这是高中英语教学的进步,教师与学生除了课堂交流,也多了课后交流。
教师鼓励学生们课后多提问,帮助他们解决个人的英语漏洞。
这种情况是很乐观的。
但是,教学方式人文化要提醒教师们,我们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本,那么在教学方式方面我们更应该听听学生们的呼声和意见。
高中学习阶段的整个节奏是紧张的,或许这也给学生们学习英语造成了压力。
一种教学方式的成型,是经历了教师的多年实践,是经过教师的无数次琢磨。
因此,对于一位英语教师来说,他的教学方式就是属于自己的文化产物,而对这种文化产物就会怀着欣赏和遵循的态度。
所以,大多数英语教师在教学方式上面不愿意多做改变,他们不愿意冒险,也不愿意尝试。
然而,学生才是教师教学的终极目标,让学生们掌握知识与学习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理想效果。
只要是有利于学生们学习掌握英语的方式,教师们可以选择尝试,并且不断更新。
至于提出这种方式最有权力的人就是我们的学生,他们需要怎样的教学,怎样的讲解方式更能让他们理解。
对于学生来说,这些问题在他们心中都有一定的答案。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我们要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我们要简易化教学方式,那么从学生们的意见中提取精华,就能达到教学方式人文化的目的。
2.教学背景人文化
人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人们前进的动力,文化也是人们前进的结晶。
就像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一样,英语同样有属于它的独特文化。
学习英语,同时也是在学习外国文化。
而我觉得学习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从语言本质上的学习能让人更容易接受这种语言,能让人更清晰感悟到这种语言的魅力。
因而,教师们在进行高中英语教学时更应当重视教学背景的人文化。
向学生们讲解英语演变的过程,向学生们说说关于英语口语的笑话,向学生们说说国外的风俗习惯。
这种人文化背景的话题在很大程度上能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也是在向学生们潜意识的传递学习英语的趣味性。
当然轻松、有趣的课堂能缓解学生们的抵触情绪,还能增添他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这是一堂讲课的基础,也是一堂讲课的收获。
为课堂增添人文化的背景,就能更为巧妙的达到目的。
例如,在锻炼学生们的英语听力时,选择一首简单的乡村音乐,让他们在感受外国音乐的同时,也听听歌词大意,或者是用英语重新组织歌词大意。
在练习英语口语发音时,可以让学生们观看英文电影,让他们模仿读英语。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口语能力,又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外国人的口语习惯。
这种感受在他们听听力材料时会给他们带去惊喜。
懂得一种语言的文化,会让学习语言的人有迹可循,能相对减少学习中的困惑。
当然,教学英语还需要跟上语言文化的步伐。
文化是在不断沉淀的,只要人们还在不断地前行,那么就会产生更多的文化。
我们不能保证今天学习的语法就是绝对的,某种固定搭配不会出现其他单词的代替。
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语言教学的更新,这样才能保证带领学生们跟上语言的步伐,在语言文化前行中不断地学习、掌握。
3.教育者本身的人文化
就目前的教育形势来看,很多的中学都与外国语学院建立了盟友关系。
其实,可以说这种现象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在外国语学院中学习的成人教师被邀请到中学为高中生们讲解英语。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可以进行中文的锻炼,用中文向学生们解释不懂的英文,考验教育者的中文语法和口语。
而对于高中生来说,能够近距离的感受到英语气息,能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和英语的听力。
并且每学期这种课程的开设,能让学生们接触到各个国家的英语,能让学生们感受到不同的英语氛围。
这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是有所裨益的。
所以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比较支持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们适当接触外籍教师,促进英语学习,激发英语热情。
但是,我并不支持完全由外籍教师教学,毕竟他们不理解中国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在学生们碰到问题时他们不能从学生们的角度去思考,去讲解,只能告诉他们英语的逻辑。
因而,作为一名英语教育者,我们需要完成自身的人文化。
自身人文化的过程,就是自身学习、进修、提升的过程。
中国有一句古话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作为英语教师,特别是高中英语教师,我们必须有这种思想。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其他优秀教师的指导或者是自身的觉悟,发现自己教学水平的不足,然后再请教学习,弥补不足之处。
面对学生们的质疑,不要生气,更不要气馁,鼓励自己,正视自己的知识缺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积极参加英语的学术活动和进修活动,我们必定会获益匪浅。
鼓励自己,多和外籍人士进行口语交流,我们既要做到熟知语法,又要拥有流利正宗的口语。
作为教师,我们的自尊心可能会更强,面对挫折、失败,我们可能会更难站起来。
但是我们必须坚强,教育者人文化的进程就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或许高中英语教学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难题,或许我们的教学能力还不够成熟。
但是作为高中英语教师的我们,将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将高中英语教学进行到底。
英语职称论文范文 篇四
【摘要】英语教学要像陶行知先生所说“走进学生的心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两位外教给中国学生上英语课的案例材料,对我思考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有所启发。教师在课堂上走进学生心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学、爱学、会学,才能够把看似很难产生趣味性的英语单词教学课,上的那么生动、活泼、富有激情。
【关键词】英语教学 陶行知教学理念 走进心灵 启示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灵深处。”如何让英语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呢?作为一个成长中的青年教师,我曾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我们过去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时,往往局限于注重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培养,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缺乏“讲究”,教学形式单一,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交流,课堂效率不高。说到底,是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需要,没有让英语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
曾经看到一则两位外教给中国学生上英语课的案例材料,据知情的老师说,这已经是新课程改革初期的事情。
某中学来了两位外籍教师,他俩合作上了一堂生动活泼的“游戏式英语课”。“看表演猜单词”的游戏其实很简单。活动课上,他们站在教室的后面,像导演一样,鼓励学生上台大胆表演,大胆地说、大胆地猜想。在欣赏了同学们表演的节目之后,他们还欣然接受了同学们提出的共同参与游戏的要求。
两位外籍教师拿着同学们早就准备好、写着单词的纸开始表演了。其中一个进行着惟妙惟肖的表演,丰富的脸部表情加上略带夸张的形体动作,逗得大家直乐;另一个用英语说着相关的提示,生动而形象。在这样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原本有点紧张的同学们此时很快进入了状态,平时看来那么麻烦讨厌的英语单词此时却变得如此可爱亲切。不一会儿,同学们就顺利地猜出了所有的英语单词。接着,两位外籍教师又引导学生进行第二个游戏,简单但不乏味,在学习英语数字表达的同时训练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同学们的表现不断的受到外籍教师的表扬,“good”、“excellent”、“wonderful”等赞美之词满场飞。此时的同学们变得很兴奋,他们从没想过英语课原来可以上得这么生动活泼,上得那么有趣。
在这两位外籍教师的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乐学、爱学、会学。看似很难产生趣味性的英语单词教学课,上的那么生动、活泼、富有激情,他们就是巧妙地让英语教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适合了学生的需要。虽然是外教的课,但与“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学理念可谓异曲同工,这则案例也很适合我们当下的课堂,至少给我带来以下几点启示,我也试着将启示付诸实践,收效甚佳。
一、要让教材整合走进学生心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新课程理念要求的课堂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即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教学的过程,应成为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的过程。要求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即教学“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上述案例中两位外籍教师,紧密联系学生课堂心理需要,对教材呈现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融入课堂游戏活动。选择这种学生所喜欢的的教学过程、方法和内容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认知规律,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知识学习指向,就很自然地寓于其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在众多教学方法中,游戏适合众多学生需要,能够激发并保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个人潜力激发及合作意识培养都有良好作用。两个外教选择适合学生需要的教法和学法,走进了学生心灵,让学生在新鲜、有趣、活跃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英语,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从而使他们感到“从没想过英语课原来可以上得这么生动活泼,上得那么有趣”的效果。这也正印证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
从我所进行的小学英语教学看,做到根据学生学习需要整合教材,且运用游戏组织教学,更符合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生保持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在课堂上,当多数学生已掌握教学内容,表现出注意力涣散、漫不经心时,我就结合教学内容,增添一、二个小游戏或进行表演、比赛,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如“magic eyes”“大小声”“Simon says”等游戏,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要让课堂互动走进学生心灵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陶行知的这句话一语道出课堂教学的本质。新课程的教学观强调,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双方在交往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课堂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交往,就没有真正的教学。上述案例中,两位外籍教师欣然接受学生的邀请,共同参与课堂角色表演。鼓励“有点紧张”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主动融入课堂学习,开动脑筋,顺利猜出单词。引导所有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学习,水到渠成地将知识学习渗透于共同活动中,正是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这一要求。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也应该积极与学生交往互动,吸引每一个学生投身课堂学习,努力使他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过去每学完一篇课文,需要向相关联的内容方面延伸,教师往往“大包大揽”,直接布置、告诉学生该怎样去做。其实我们完全应该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对文本学习内容进行生成、拓展,多给学生思考、交流的机会。
我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也已经在这样做。如教授到与节日相关的内容,在学生熟练掌握书本知识后,我就顺势与学生一起,结合所学的知识结构、句型等,继续延伸讨论其他节日,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启发学生自己补充、完善。对于有些内容,我还有意识地让学生争论,形成师生协作、共同探索的局面。当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提出“非常规”问题和说出答案时,我就抓住机会与学生开展交流互动,让学生在多种观点的碰撞、论争和比较中获得正确结论,真正理解和巩固学习的知识。
三、要让和谐氛围走进学生心灵
“爱”是陶行知先生一生献身教育事业的无尽动力,“爱满天下”又是他终身信奉的教育箴言。教师只有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
上述案例中的两个外国老师原来与学生并不相识,为什么能够很快就把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起来?老师在课堂上没有一点“架子”,先是“像导演一样鼓励学生表演”,然后“欣然接受了同学们提出的共同参与游戏的要求”,和学生在课堂上打成一片,学生全无“戒备”之心,敞开心胸、毫无顾忌地与教师共同参与学习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把自己看成是与学生平等的主体,与学生建立起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良好的学习情感,很愿意投入到教师组织的学习中。
两个外教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和表现告诉我们: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条件。如果教师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包容理解学生,师生之间的感情得到沟通,那就会消除学生对教师的陌生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利于教师有效地组织和调动课堂气氛。作为教师,要热爱
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和情感,走进学生心灵,以心与心、情与情相互交融的热情,来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够真正与学生建立起“学习共同体”。过去很长时间内,我曾经把与学生的关系,习惯性的定义为“上”与“下”。而在现在的课堂上,我努力做到上课态度亲切,与学生互动真诚、民主、平等;课下,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耐心细致地回答学生的疑问。将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在友好、毫无拘束的氛围中,潜移默化的让我的一言一行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发自内心的诚挚爱护和帮助他们。以自己的激情影响学生,以自己的爱心感染学生,以自己的耐心帮助学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而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达到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与我共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的效果。
四、要让鼓励评价走进学生心灵
陶行知先生曾经用“四块糖果”教育学生的故事,已经成为让教育走进学生心灵的经典,也启发我们在教学中对待学生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
两位外籍教师在用游戏串联起来的课堂过程中,不断表扬赞扬学生,“good”、“excellent”、“wonderful”等赞美之词满场飞。这样的教[:请记住我站域名/]学,不仅关注学科,更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不断激励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自豪感,主动投入后续学习,在轻松愉快、润物无声中习得知识,丰富情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专家们在给青年教师作教学讲座、报告时,常常引导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要,但不少人长期以来都将之片面地理解为知识、技能、教学设备、班级环境等方面的需要。其实,学生往往更需要的是老师不断地对其好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肯定,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满足感。其实,不要说孩子,就是校长表扬了一次,还让我们这些年轻人高兴很久,更何况孩子?
我现在在课堂上也较能善于使用鼓励性评价,比如某位同学在课堂上能用较准确流利语音语调诵读,我就会及时评价:“Wonderful! Who want to try again?”再以此激发其他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或者有的同学比较害羞,怕讲错了不开口或声音很小,我也会鼓励他:“It doesn’t matter. Try, please! Don’t be shy.”这样的鼓励往往都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鼓励性评价还可以运用于课后如作业、考试的评价上,或与学生一对一的交流中。
教学实践中,我逐步懂得,教师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对学生予以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是激发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策略。我们如果真正让教学走进学生心灵,就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这样做,也有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鼓励学生主动发现、探究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习和运用陶行知先生“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理念,更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现代化教学环境下的的青年教师,光有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热情是不够的,还要积极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从理论中汲取成长的“钙质”,脚踏实地地按照教育规律勤于实践,我们才能够永远走出课堂低效的“迷途”,最终在教学的人生舞台上真正“站立”起来。也只有这样,才能让英语教学真正走进学生心灵。
参考文献: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学出版社,
英语职称论文范文 篇五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仔细回味,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小学英语已经陪我走过了半个年头。我也已经不知不觉完成了半年的小学英语工作。在这半年里,我付出辛劳,收获成功,与我的学生们一起品尝了成长的苦与乐。回过头,我终于欣然发现,在蹒跚学步的过程中,原来收获颇丰。
本学期,每个英语教师都是在忙碌中渡过的。我担任四年级4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但我力求在教学中做到扎实,有效,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益,上好每一节课,带好每一个学生。现将本学期的学科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全面贯彻教育教学方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日常规范》。积极参加学校的政治理论学习。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我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培训。时时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师表形象要时刻注意,我在注意自身师表形象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二、在教学工作方面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
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因此,平时,我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备课时掌握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同时还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三、在课堂教学中
1、在课堂上,认真授课,运用实物教具、简笔画,情景教学、手势语言等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听力方面。为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常让学生听英语歌曲及英语会话的录音磁带,还让学生表演对话,背书。
3、在课堂或课后,及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多朗读,课堂35分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讲,把老师讲的内容真正听懂,不是似懂非懂。课后认真完成配套练习,不懂的地方,多向老师或成绩好的学生请教。调动优生给差生补课,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四、自身的学习
虽然自己在英语教学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仍然避免不了的两极分化的严重性,尤其是后进生工作,以致于严重的已经“跟不上”,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填补自己在教学工作中不足,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反思自己,以丰富自己的自身的水平,争取迈上一个新台阶。
英语职称论文范文 篇六
一、调整英语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前提和基础,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也提出了五大培养目标:21世纪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因此,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实现其培养目标为目的,并根据自身整体定位和办学特点对培养目标进行合理调整,以充分发挥英语教育专业各种知识课程和技能课程的内在价值,培养出高质量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同时,《大纲》也对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方面做出了要求,为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指明了方向。英语教育专业教师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者,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机构,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合理优化各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普遍认为母校所开设的专业知识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相关知识课程设置比例不合理,他们认为专业技能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偏少,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比较欠缺,因而不能完全实现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目标。因此,高校要不断优化和调整英语教育专业的各课程比例,在保证知识课程和其他相关知识课程的同时,通过加强教育类课程和教育实践课程,增强课程设置的师范性与实践性;增加选修课的比例,增强选课自由度;增加了解学习者特征课程的设置;加强学科、教学法课程与高考制度改革、基础教育改革的密切联系,凸显课程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三、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历史使命,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发展、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只有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得到充分展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知识结构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平和技能需要不管提高,要改变传统的英语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脱节,不能学以致用的现状,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思维开阔,既能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也能形成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同时,高校应拓展英语教学思路,通过开设特色课程,如:对外汉语教学,培养特色人才,提高就业能力。
四、增加教育实习和实践环节
高校对教育实习和实践教学非常重视,但是由于教育实习和实习环节所占比例偏少、设置时间短等原因,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缺失,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从调查中发现,已毕业的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希望在校内学习阶段学校能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因此,高校在完善英语课程专业设置上要以学生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为依据,从根本上改变过去以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而是要紧紧围绕英语教育专业人才的职业趋势,始终保持与《高等学校英语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的要求一致,将理论教学落实到基础教学实践当中,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实际操控能力,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做到课程设置理念具有时代性、设置标准和课程结构具有合理性和课程内容具有实践性,这样高校培养出来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才能符合新时代的需求。
五、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教,忽略了学生的参与,不能调动学生主动性,特别不利于英语教育专业学生学习。语言的学习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仅凭教师的课堂讲解只是让学生掌握了所学课程的基本语言点,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学习英语语言的方法。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通过灵活把握教材、创新使用教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把所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效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教学更加热情,有活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较高综合素质的英语教育专业人才。
六、更新教材
英语教材是实现英语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前提和保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目前很多英语教材在编写上缺乏实用性、真实性,学生不能从教材中充分了解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等各方面情况,从而丧失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对英语教学不能产生实质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教材应及时更新,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通过适当增加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如:科普类、娱乐类和人文类的文章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七、丰富教学资源和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