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论语读书心得【优秀3篇】

时间:2019-08-08 04:46: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学生论语读书心得 篇一

《论语》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化之一,对于学生来说,阅读《论语》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还能够启发思考,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在我读完《论语》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和处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论语》中的经典名言让我受益匪浅。例如:“不患无位,患所以立。”这句话告诉我,不要过于追求名利,而是应该关注自己的实际能力和付出的努力。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就和地位。

另外,《论语》中还提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这句话告诉我,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不断地积累和学习,才能够取得进步。在学习上,我要保持持之以恒的态度,不断地努力和学习。

在与人相处方面,《论语》也给我带来了启示。例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告诉我,君子应该保持宽容和包容的心态,不要过于计较和攀比。在与同学相处时,我要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多一些帮助和支持。

《论语》中的故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孔子的弟子曾问他:“孔子何以至於斯?”孔子回答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这段故事告诉我,一个人要有追求和追逐的目标,要不断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才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功。

通过阅读《论语》,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我要保持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不断地努力和进步。同时,我也明白了与人相处的重要性,要保持宽容和理解的心态,多一些帮助和支持。只有这样,我才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学生论语读书心得 篇二

《论语》是中国古代经典文化的瑰宝,读完《论语》后,我深深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作为一名学生,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对于学习和生活都有指导意义的道理。

在《论语》中,孔子提到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在学习上,我要保持持之以恒的态度,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

另外,《论语》中还提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我,要尊重和关心他人的感受,不要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在与同学相处时,我要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多一些帮助和支持。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论语》中还有很多关于修身养性的教导,例如“君子之道,一言以蔽之,曰:恕。”这段话告诉我,作为一个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要学会宽容和理解他人。只有具备了这些美德,才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通过读《论语》,我不仅了解到了古代先贤的智慧和道理,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不断地努力和提高自己。同时,我也要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做一个有责任感和良好品德的学生。只有这样,我才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学生论语读书心得 篇三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既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又像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映射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修养,帮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心情。

  读《论语》,让我领略到的这样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

  智看待,是一种心态,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

  一、用正常的心态来对待生活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是《论语心得》的精华之一。

  首先,要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承认现实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二、修身养性的意义

  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

  我们经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

  那么什么样的朋友对我们来说才算是好朋友,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什么样的朋友算是坏朋友,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样的影响,

  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

  论语中,谈及交友就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

  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

  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内心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所以有一个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

  所以宽容的好朋友,是一种做人的情怀,是我们在失落时需要的关怀,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

  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

  知道了三种好朋友,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呢?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

  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

  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总是让你错失良机。

  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小人。

  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其实,交什么样的朋友,怎样与朋友相处,考验的是我们的眼光和智慧,我们读论语,从中学习到的是一种审视、明辨的能力,是宽容、不为己甚的态度。

  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明确自己的修身养性才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

  三、积极的态度,乐观生活

  在现在社会中,所谓的孔孟、老庄已经离人们越来越远,圣贤与经典也逐渐模糊,纷繁世界的庸俗烦琐和思想的高贵纯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链接。

  被大家称为圣人的孔子及其《论语》,对大家来说很神圣,甚至高不可及,我们得仰望它。

  其实,这个世界上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

  《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也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说白了,《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这是《论语心得》带给我们的启迪。

  于丹教授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以人性安顿人心。

  把两千多年前的论语用一个现代人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演绎出来,灰色的孔子一旦链接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的积极的态度,是道

  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

  《论语》是孔子弟子编录的孔子的经典语录,曾被誉为治国之本,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深厚的古典修养,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解读诠释了《论语》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意义,这种智慧、心态,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就是开启我们教书育人的快乐之门的那把金钥匙。

  论语读书心得【3】

  《论语·学而》另一种理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李泽厚说:"学"者,学为人也,论语读书心得。

  学为人而悦者,因人类即本体所在,认同本体,悦也。

  友朋来而乐,可以本体乃群居而作个体独存也。

  "人不知而不愠",则虽群却不失个体之尊严,实在与价值也。

  此三层愈转愈深,乃"仁"说之根本,乐感文化,实用理性之枢纽。

  一切文字,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其意义才

能清晰地浮现出来。

  《论语》,这本子夏留给后世的学习笔记,记录却是如此简单!(子夏在孔子的门徒也确算不得是最好的学生)以这则文字而言,它缺少了具体的语言背景:在什么情况下,对谁,就什么问题而言,等等,这些都不清楚。

  从文字表面看并不深奥奇僻,似乎确实是谈"悦"、"乐"二字,如李泽厚所言:"…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文化的特征或精神是乐感文化。

  "倘以知人论世的方式以理解这则语录,就一定作如是解么?

  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孔子的这段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语意重点并不在"学"字上,而在"习"字上。

  习,实践。

  这句话的意思可以这样理解:学习如果能经常实践它,那不也是很快乐的么?"学"固然是快乐的,但实践所学更能让人快乐。

  以孔子而言,"夫子以行道救世为心",是一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哲人,在殷商的废墟上,这位生于"野合"的父母,起于贫贱的处境的殷宋公孙嫡系,成了"儒"的复兴者。

  他说:"吾其为东周乎?""吾从周!""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他想建立一个东方的"周帝国",他以几百年来商周文化的混合物--《周礼》作为支柱来建构一个理想的家园。

  所以他认自己是这种文化的代言人:"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然而初不见用于鲁,十四年周游列国,栖栖惶惶一如丧家之犬,喟然长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在如水流年中白了双鬓畴昔之夜,梦里在空寂神殿的两楹之间,抚柱哀哀哭泣:"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学何为?习也!学而无所用,才是一种真正的痛苦。

  学而致用,那只是孔子理想的快乐而已!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九万里的风等待扬起东海的波涛,托举鹏翼扶摇碧霄。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同门曰朋,来当然是切磋修养,研讨学问的;又自远方,山高水长,路途迢迢,交通不便,平素难得一见,这实在是可以快乐的事。

  "何时共把盏,重与细论文",这多少古人所临风怀想的美景。

  然而细细想来,我们可以有另一种理解:难道朋友都在远方?近处无友?"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不也是孔子所欣赏、所向往的么?只是"微斯人,吾谁与归?"现实生活的周围却往往没有这样志同道合者!

  圣人可以光耀千秋,可以光照四海,却照不亮附近凡人们的双眸!凡人们会告诉你:太阳再鲜艳,它也有黑子,像女人脸上的雀斑;西施是美,可是她有心脏病,娶不得!所以圣人是孤独的。

  所以他期待远方有一双慧眼,能够看到他的光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寂寂的柴门,等待远来的寻芳者扣响,打开一个尘封的春天。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伟大的人,他的痛苦在于,他是清醒的,他比平凡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他超越了他的时代;还在于他有更远大的抱负。

  而这一切都是世俗所不需要的,因而他也是不合时宜的,也是不被理解的。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奈何这世上,谓我何求的人远比谓我心忧的人多!更有甚者,人们总是习惯用石块、鸡蛋来迎接启蒙者、先知者。

  胆怯一点的人,滔滔者天下皆是,而谁以易之,于是避人且避世。

  勇敢一点的人,毁誉无动乎中,荣辱在所不计。

  即使是举身赴清流,也不肖于同流合污。

  孔子说:我不生气!因为我是君子,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怎么好和小人计较?也罢,也只好如此了!否则,还有什么能让我宽慰自己呢?

  可是当一个君子,真的好难啊!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声无奈的叹息,袅袅了千古!

学生论语读书心得【优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