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业社会实践报告心得 篇一
在这次医学专业的社会实践中,我有幸参与了一家大型医院的实习工作。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我对医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在此次实践中,我主要参与了患者的护理工作,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实践让我意识到医学专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医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在实习期间,我亲身参与了患者的护理工作,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这样的实践,我才真正体会到医学专业要求我们具备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医学专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其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医学专业的人文关怀。在医学专业中,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疾病,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如何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我发现患者往往需要的不仅仅是医疗技术,更需要的是我们的关怀和理解。只有关注患者的人文关怀,才能真正做到医治病人、治愈病魔。
最后,实践让我认识到医学专业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医学是一个不断进步的学科,医学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在实践中,我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还远远不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通过与医生的交流和观摩手术,我了解到医学专业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在医学专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这次医学专业的社会实践,我对医学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明白了医学专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也认识到医学专业需要我们具备的人文关怀和责任心。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
医学专业社会实践报告心得 篇二
这次医学专业的社会实践让我有机会进一步了解了医学专业的实际应用和职业素质要求。通过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医学专业的重要性和责任感。在这篇报告中,我将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实践让我明白了医学专业的实际应用和现实挑战。在实习期间,我亲身参与了各种医疗工作,包括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手术。通过这样的实践,我才真正了解到医学专业的实际应用和现实挑战。医学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只有通过实践,我们才能真正了解到医学专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
其次,实践让我意识到医学专业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如何给予他们关怀和支持。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我发现患者往往需要的不仅仅是医疗技术,更需要的是我们的关怀和理解。同时,医学专业还要求我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具备这些职业素质和能力,才能在医学专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后,实践让我认识到医学专业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在医学领域,知识更新换代非常快,医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在实践中,我意识到自己的知识还远远不够,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通过与医生的交流和观摩手术,我了解到医学专业需要我们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才能在医学专业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这次医学专业的社会实践,我对医学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明白了医学专业的实际应用和现实挑战,也认识到医学专业需要我们具备的职业素质和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专业人才。
医学专业社会实践报告心得 篇三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20xx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接近尾声。在经过烈日的“烤验”和台风的“洗礼”之后,一个个小分队满载着丰收的果实,用自己的行动在炎炎夏日里撑起一片片绿荫。
根据浙中团[20xx]8号、12号文件,紧扣团中央今年的活动主题——服务和谐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我院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既传承以往的“科技、文化、卫生”下乡服务活动,又突出以广泛开展“感知就业”社会实践活动,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就业紧密结合,开拓社会实践新领域。成立了“三下乡”实践小分队,突出送医送药下乡——这一直是我院暑期社会实践的特色和重点,足迹遍布安徽、舟山、宁波、桐乡等地,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健康的春风。
活动特点:
特点一 我院首次博士团暑期社会实践
在学院团委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研究生工作部组建的一支由博士研究生参加的暑期社会实践代表队本着弘扬中西医结合理念 ,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通过在丽水市中医院、遂昌县中医院、遂昌乡间等地开展多次大型会诊活动、中医学发展研讨会、以及学术讲座与交流会等活动,为提升中西医结合理念、服务地方医学、加强临床经验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达到了“提升研究生中医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以科研优势为依托,服务地方经济和文教卫生事业”的双赢的效果。
特点二 创建首家省级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为进一步宣传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加强农村三个文明建设,不断增强民众的'健康意识,并通过社会实践,进一步培养和锻炼学生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全国百支大学生农村政策宣讲团”、“浙江省大学生医疗卫生服务实践团”——浙江中医学院紧密结合学生自身专业特长,广泛开展了“增才干、长见识、做贡献”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经省派驻新碶街道驻贝碶村农村工作指导员彭建华、成信法老师牵引搭桥,浙江中医学院团委与新碶街道团工委认真协商,双方决定在新碶街道设立浙江中医学院大学生共建社会实践基地。
特点三 感知就业开创实践新领域
今年学校共确定了49支重点小分队调查用人单位,采访校友,一方面队员们收集到了大量的真实资料,充实学校就业信息库,增强毕业生对就业信息的灵敏度,同时,调查实践也很好地培养了队员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团结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队员们也意识到:要想尽快地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在整个社会中的定位,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
为扩大暑期社会实践范围,让更多的学生积极投入到暑期社会实践中去,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学校也积极鼓动学生参加就业实践,学生结合自身所学专业,自行联系到用人单位展开为期两周的实践锻炼,了解相关行业的工作流程以及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很多学生在经历了实践中种种酸甜苦辣,跌宕起伏之后,深刻认识到:现在的社会市场化竞争越演越烈,如何才能与时俱进,不被发展迅速的社会淘汰,成为每个即将走上社会的学生必须解决的难题,同时这也将引出很多的社会问题,所以在校大学生应时刻关注发展,关注未来,不断提升自己!
由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领导,校团委负责具体协调,进行宏观指导和调控的20xx年暑期社会实践即将全面结束,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学子们在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服务、交流中受到了真切的感染和体验,思想得到了升华,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增强,人生观、价值观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更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医学专业社会实践报告心得 篇四
7月5日上午,我们拜访了李世聪老师。打电话联系时,听得李老师声音浑厚,中气十足,我们按照约定时间到达时,他已经在小区门口迎接我们了。天气不错,我们便到玉渊潭公园找个树荫坐下来,开始了我们的访谈。李老师开朗健谈又朴实和善,此次访谈我们受益良多。
一、学医、从医经历
李世聪老师1948年出生于北京的中医世家,从小看着爷爷行医长大,听着爷爷与北京的老中医一起交流。5岁左右时就背诵汤头歌、药性赋,8岁左右学《医学三字经》,12岁左右就敢为伙伴们扎针灸,伙伴们也愿意,并且治得很好。
1969年知青上山下乡,李老师被分到云南。他待人热心,经常用自己学过的针灸、推拿等方法为周围的人治病,结果因为疗效好,附近的人就都来找他治病
。由于病人众多,病因很多,有些病自己也没有见过,他就翻看从北京带来的医书,一边分析医理,一边临床实践,医术大进,还自创了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夜啼症、清凉油涂抹肚脐治疗腹痛腹泻等方法。
XX年成为马来西亚某慈善基金会医药顾问,在马来西亚为当地人民治愈地中海贫血症,癌症,癫痫,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李老师本职工作乃是测绘工程师,目前在地铁九号线做监理工作。中医是业余爱好,同时也是继承祖父事业。目前,李老师每周在北京学知园的“长祯国术馆”坐诊并做中医讲座。
二、部分案例
(1)美尼尔氏综合症。李老师在马来西亚时,遇到某官员得了“美尼尔氏综合症”。这是一种疑难症,主要症状是眩晕,感到周围物品摇晃,甚至倒置,甚者觉得天旋地转。一般认为这是耳中庭积水影响到平衡骨造成的。这位官员去了四个国家都没有治好,结果,李老师用中医“振阳利水”原理,采用按摩手法,很轻松就治愈了。
(2)地中海贫血症。该病为西医三大血液病之一(另两个是:白血病和再障贫血),在当地很多,据说在中国南方各省也有不少。此病是遗传性疾病,是所谓的“不治之症”。西医称,只有换骨髓一法,但是由于费用高,并且配型不容易,故很少有人得到治疗,病重时只能定期补血以维持生命。而李老师却运用中医思维方法,认为是其母亲怀孕时中暑,母子同病,生小孩后母亲的病好了,而小孩的病深入骨髓。于是他用中医治疗“骨痨”的秦九鳖甲汤加减变化,成功治愈两例地中海贫血症患者。
(3)治愈“非典”。XX年,非典肆虐,他的一位朋友在人民医院感染了“非典”。他到朋友家帮忙治疗,开了两副药,其中用了两斤石膏,结果病人痊愈,也没有后遗症,一切正常。而当时很多用西医治疗的病人,虽然在激素作用下保住了生命,但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股骨头坏死,下半身骨头像玻璃一样的脆弱,很多人落得终身残废。
三、从医特点
我们问老师擅长治疗哪些疾病,李老师说,中医不能够分科,好的中医应当什么病都能治。他说,当年在农村当知青,病人来了你必须治,不能眼看着病人受苦啊!没见过的病就临时翻书、研究、探索。中医的理论已经相当完备,所有疾病,中医经典中都有治疗之法。找到病因病机,治疗也不是难事。
李老师治病的特点是活学活用。在传统中医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理解和特长,善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他治愈的很多病人,都是医院治不好,没有别的办法而找到他的。
他说疑难病症,一般在他这里,只要几副药,或者几次到几十次针灸就好了,急病就要几分钟见效。而且中医治疗不仅见效快,而且花费低,他说,他敢和西医打擂台,用中医治疗,效果比西医好,而且一般花费不超过西医的1%。不管什么病,总花费不会超过3000元。那些得了白血病什么的,花个几十万还治不好,这根本不必要。
四、对中医和学中医的看法
李老师给我们讲了中医几千年发展的历史,他说,中医的“源流”,“源”为民间医生、经验技术,“流”为《内经》及各家理论。中医首先是一门技术,治病救人的技术,它依赖于实践经验。技术与科学是不同的,技术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经验的积累、技术的需要,便带动理论总结、文化的产生,《黄帝内经》便是夏商周几千年医疗经验的总结。
学中医,和学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一样,往往要求“熟记”加“活用”。例如,先熟读甚至背诵《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乃至《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记住常见药性、常见病的治法。一开始可能不懂,但是在实践中一点点得到验证后,对这些经典的理解会越来越深,达到一定程度后便可活学活用。李老师自己发明创造的很多独特而简捷的治病方法,都是经典活用的结果。学中医必须重视技术,先学技术,然后体会、感悟其中的道理,这样医术、医理通晓了便可活学活用。